首页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文化

三大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中国航天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发展,有力支撑国防能力提升和国民经济建设,走出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伴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在出成果、出人才的同时,航天科技工业培育形成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航天“三大”精神是航天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体现和继承发展,是伟大的民族精神与航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航天事业之魂,也是中国航天企业文化之魂。

1956年10月8日,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前身-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根据聂荣臻副总理的提议,经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批准,确定国防部五院的建院方针是“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自力更生”精神孕育了中国最初的航天精神。1986年底,当时的航天工业部党组对航天精神进行了提炼和归纳,提出了“自力更生、大力协同、尊重科学、严谨务实、献身事业、勇于攀登”的航天传统精神。以后根据聂荣臻副总理倡导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精神,结合航天科技工业的具体特点,对航天传统精神作了新的概括和提炼,表述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

1999年9月18日,在建国5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隆重召开了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江泽民同志在会上提出并精辟阐述了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这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2003年11月7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召开的庆祝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在长期的奋斗中,中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2005年11月26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胡锦涛总书记把载人航天精神进一步概括为: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和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2016年4月24日,在首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企业理念

企业目标: 建设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

企业使命: 创人类航天文明 铸民族科技丰碑

发展方针: 发展航天 强大集团 改革创新 铸造一流

企业精神: 自信自强 无私无畏 敢想敢为 尽善尽美

核心价值观: 以国为重 以人为本 以质取信 以新图强

企业作风: 严慎细实

管理理念:

质量观--质量是政治 质量是生命 质量是效益

人才观--人才是航天的发动机 航天是人才的推进器

市场观--以需求为牵引 以质量创信誉 以创新谋发展 以服务增效益

学习观--让学习成为生活习惯 把学习作为终生需求

成本观--成本是责任 成本是效益 成本是竞争力

成本文化

成本文化是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航天型号科研生产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指导集团公司各单位及全体员工成本行为的意识和观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制度体系、物质保障条件与社会效应等。

一、建设目标

集团公司成本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将成本理念深入到每一位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中,形成全面、系统、有效的制度体系和行为准则,提供相应的物质保障条件,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到2010年初步建成能够有效促进航天事业发展、同时有利于经济目标实现,以先进成本管理思想与方法为支撑,具有航天特色的、先进的成本文化体系,全面提升集团公司的成本管理水平。

二、主要内容

集团公司成本文化包括精神层、行为层、物质层和社会层等四个层面,这四个层面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1、精神层

成本文化精神层是指集团公司在科研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在成本管理方面所形成的独具特征的成本意识和观念。成本文化精神层集中体现为成本理念,主要包括成本观、成本目标和成本方针等内容。

2、行为层

成本文化行为层包括规范成本活动的行为准则、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基础工作等内容。

(1)行为准则

遵章守信,尽职尽责,精打细算,日臻日善。

(2)组织机构

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的决策机构、管理机构,明确各级领导、型号负责人、各岗位人员以及各职能部门成本管理的责任,全面落实成本管理的各项工作。

(3)管理制度

各单位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以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控制、分析和考核为主线的,涉及经济活动全过程、涵盖成本全要素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的制度体系

(4)基础工作

各单位要逐步健全与科研生产特点、经营管理要求、内外部环境相适应,与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制相结合的成本管理基础工作规范体系。

3、物质层

成本文化物质层主要包括良好的工作环境、现代化的技术设施和准确的数据信息等。

(1)工作环境

各单位要努力创建愉悦、和谐的工作环境,缓解员工的工作压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集团公司的成本文化,营造良好的成本文化氛围。

(2)技术设施

各单位要着重解决工作设施的薄弱环节和瓶颈问题,拓展、完善信息系统的功能,鼓励技术创新与工艺改进,引用先进技术,优化业务流程,减少无效成本。

(3)数据信息

各单位要建立成本信息系统,实施成本动态管理,监控目标成本的执行情况,预测成本趋势,发现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为单位提供决策支持。

4、社会层

成本文化社会层主要是指集团公司与社会交流互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对集团公司成本文化的总体评价。

通过与社会的交流互动,尤其要借助对重大活动和杰出人物的宣传和报道,积极广泛地向社会推介集团公司的成本文化,表明集团公司严格控制成本、为用户与社会创造价值的诉求,增进社会对集团公司航天产品与服务成本合理性的认同,形成理解航天、关心航天、支持航天的社会环境,树立集约、高效、绿色的社会形象。通过了解政府机构、出资者、用户、供应商、销售商、公众、媒体等外部利益相关者对集团公司成本文化的社会认同程度,评估集团公司成本文化的社会效应,充分借鉴吸收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不断完善与丰富集团公司成本文化内涵。

创新文化

创新文化建设纲要解读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航天人不仅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三大里程碑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还铸就了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这其中,孕育了独具特色的航天创新文化,在中国航天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内在的、无形的重要推动作用。

航天科技工业是国家战略性高科技产业的代表,肩负富国强军的神圣使命。50多年的发展反复证明,中国航天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自力更生是航天发展的基础,自主创新是航天发展的灵魂,勇攀高峰、以新图强是中国航天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的不竭动力。面对党和国家的殷切期望,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日臻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传承和发展具有时代特征、体现航天特色的创新文化,不仅对集团公司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集团公司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的内在需要。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要积极挖掘、继承、弘扬和发展航天创新文化,坚持追求卓越、创新无限的理念,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撑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的建设,为建设国际大型航天企业集团、加速推进中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而努力奋斗!

创新文化建设意义、目标和思路

■航天创新文化建设意义

创新文化建设是集团公司肩负国家和民族重任,实践科学发展观,履行富国强军神圣使命的需要。创新文化建设是集团公司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创新文化建设是集团公司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建设国际大型航天企业集团的需要。创新文化建设是集团公司深化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航天文化体系的需要。

■航天创新文化建设目标

坚持在继承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推进建设具有时代特色的航天创新文化。到2015年,全面形成一套完整、合理并能持续激发员工创新活力、满足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要求、适应军民融合发展需要的航天创新文化理念和行为体系,将创新观念融入到每一位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中,打造出知名航天品牌及一流的航天产品,树立创新形象,为航天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的保障和推动作用。

■航天创新文化建设思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建设国际大型航天企业集团战略目标的要求,牢牢抓住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这条主线,继承航天“三大精神”,吸收航天文化精髓,丰富创新文化内涵,坚持倡导并实践创新文化理念和行为体系,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有力的制度保障,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不断推进技术、管理、组织和制度创新,把创新文化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和外化于形,最终实现创新文化建设目标。

创新文化的传承

■万户飞天——古代航天创新精神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敢于探索、不断创新的优良传统。中国是第一个敢于向茫茫太空、浩瀚星河挑战的国家,是古代火箭诞生的摇篮。

虽然作为世界上第一个飞天的尝试失败了,但万户敢于冒险、追求创新的精神长存浩宇,激励着现代中国人孜孜不懈,勇攀航天事业高峰。

■航天三大里程碑——现代航天创新精神

1960年11月15日,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东风二号装载着核弹头的首次两弹结合试验取得圆满成功;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

2003年10月15日,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创造了中国人首次载人飞天的历史,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梦想,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

2007年10月24日,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传回了中国第一幅月面图像,使中国跨入世界为数不多的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现代中国人继承了先人敢于冒险、勇于尝试的创新求索精神。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航天缔造的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更是激励了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依靠集体智慧和团队协作,取得了航天事业举世瞩目的成就,奠定了中国航天大国的地位。

■航天创新文化定义

创新文化是有利于开展创新活动的一种氛围,是科技活动中产生的与整体价值准则相关的群体创新精神及其表现形式的总和。具体地说,是指创新理念、创新行为准则及规章制度体系等。

航天创新文化是航天事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航天特色文化之一。航天“三大精神”所蕴含的创新理念、创新方法构成了航天创新文化的主体,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航天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新时期的航天创新文化。

■航天创新文化结构

航天创新文化结构包括精神层、行为层、物质层。

精神层是创新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主要包括:创新方针、创新理念、创新价值观。

行为层亦称制度层,主要包括规范创新活动的行为准则以及行为规范等。创新行为准则是爱国奉献、唯实求真、百家争鸣、系统思维;创新行为规范是指创新的制度体系和标准规范。

物质层是创新文化的物化部分,是航天创新理念与创新行为的外在表征。包括:高新的航天产品、知名的航天品牌、一流的技术设施、完善的工作系统。

创新文化核心内涵

■创新方针

国家至上。航天科技工业作为国家战略性高科技产业,是国家安全的基石,是推动国家科技进步、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航天的创新活动要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以富国强军的神圣使命开展创新工作。

技术引领。从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的高度着眼未来,超前部署和创新发展航天领域的前沿技术,实现从跟踪到引领的突破和跨越,推动国家现代武器装备的研制和建设;以技术创新引领和开拓市场,推动航天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更多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

勇于攀登。航天科技作为科学、技术和工程前沿的高技术群,是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创新工作要不畏艰难,敢于超越,不懈探索;要有创新的勇气和决心,要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因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动摇必胜的信念,要以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断攀登新的航天科技高峰。

追求卓越。航天事业具有技术高度先进性、系统性和跨学科性,必须把创新作为集团公司持续发展的战略基点,强调永无止境的创新,做到尽善尽美。适应和引领市场需求,致力于把集团公司建设成为技术国际领先、产品和服务一流的大型航天企业集团。

■创新理念

以人为本。人是创新活动的主体,要坚持以人才为第一资源的航天人才观,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充分依靠人、尊重人、理解人,才能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人的潜能,实现企业价值。

自主创新。历史发展事实证明,中国航天必须立足于自主创新。只有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才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为赶超世界航天先进水平提供核心驱动力。

开放合作。航天科技创新是基于大系统工程的创新,要充分利用系统内外的优势资源和已有成果为我所用;在交流和合作中处理好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关系。

包容自励。航天的高技术性决定了创新工作的高风险性。树立正确的技术成败观,宽容失败,赋予员工自由宽松的创新环境;对待创新活动中的成功和失败,要胜不骄败不馁、大胆开拓创新。

■创新价值观

以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竞争的本质是核心技术的竞争。只有通过创新,真正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实现航天领域的重点跨越,才能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和占领技术制高点奠定坚实基础。

以创新推动富国强军。集团公司肩负着富国强军的神圣使命。通过发展新型装备,强大国防实力,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巩固和提升大国地位;通过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推动航天技术更多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

以创新实现科学发展。航天事业事关国家安全与发展,热爱祖国、默默奉献、服从国家利益是开展创新活动的前提,是指导创新工作的思想基础。

■创新行为准则

爱国奉献是企业和员工开展创新活动必须遵守的思想准则。航天事业事关国家安全与发展,热爱祖国、默默奉献、服从国家利益是开展创新活动的前提,是指导创新工作的思想基础。

唯实求真是企业和员工开展创新活动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航天科技是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航天工程任务代表着国家形象。创新活动要求实事求是,尊重科学规律,恪守科学道德,求真求精,追求真理,严禁弄虚作假。

百家争鸣是企业和员工开展创新活动必须遵守的作风准则。发扬学术民主,广泛吸收不同学术团体或个人的创新智慧,集思广益,培养求同存异、百花齐放的学术风气,打造业务能力强的创新团队。

系统思维是企业和员工开展创新活动必须遵守的方法准则。航天工程具有大系统工程的特点,创新活动应参照钱学森同志创立的系统工程理论,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考核重要的创新环节,以局部与整体相协调为原则完成创新任务。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