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6月,学校建有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基地平台40余个;拥有科学考察实习船舶3艘,包括5000吨级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东方红3”、3000吨级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东方红2”、300吨级的“天使1”科考交通补给船,形成了自近岸、近海至深远海并辐射到极地的海上综合流动实验室系统,具备了一流的海上现场观测能力。类别 | 名称 |
---|---|
国家实验室 |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海洋大数据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 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
前沿科学中心 | 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 |
“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 “985工程”海洋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
教育部-科技部111创新引智基地 | 海-气作用动力学创新引智基地 |
海洋生物基因组学与分子遗传育种创新引智基地 | |
教育部野外科学研究观测站 | 海州湾渔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研究观测站 |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 | 农业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 |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 山东省糖科学与糖工程重点实验室 |
山东省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 | |
山东省海洋环境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 | |
海南省重点实验室 | 海南省热带水产种质重点实验室 |
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山东省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截至2024年6月 |
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海洋有机生物地球化学”创新研究群体 |
2012年入选“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创新团队 |
资料来源:(部分) |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6月,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学校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2项。“十三五”以来,主持国家级各类项目250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18项,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340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500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3040余项,其中授权国际发明专利45项。
时间 | 项目 | 奖项等级 | 主持人 |
---|---|---|---|
2023年 | 海水养殖鱼类精准营养技术体系构建及产业化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艾庆辉 |
2020年 | 海参功效成分解析与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薛长湖 |
2019年 | 近浅海新型构筑物设计、施工与安全保障关键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李华军 |
2018年 | 大洋能量传递过程、机制及其气候效应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吴立新 |
2018年 | 扇贝分子育种技术创建与新品种培育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包振民 |
2012年 | 海水池塘高效清洁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董双林 |
2011年 | 海洋仪器海上试验与作业基础平台若干关键技术及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吴德星 |
2010年 | 对虾白斑症病毒(wssv)单克隆抗体库的构建及应用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战文斌 |
2010年 | 海洋水产蛋白、糖类及脂质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薛长湖 |
2010年 | 海洋工程安全与防灾若干关键技术及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李华军 |
2009年 | 海洋特征寡糖的制备技术(糖库构建)与应用开发 | 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 管华诗 |
2008年 | 栉孔扇贝健康苗种培育技术体系建立与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包振民 |
2006年 | 主要海水养殖动物的营养学研究及饲料开发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麦康森 |
2004年 | 纤毛虫原生动物的分类学、发生与系统学以及生态学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宋微波 |
2004年 | 浅海导管架式海洋平台浪致过度振动控制技术的研究及工程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李华军 |
注:只统计该校第一完成单位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5年6月,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由鱼山校区图书馆、崂山校区图书馆和西海岸校区图书馆组成;图书馆纸质文献约 295万册,其中外文图书28·6万册;中外文现刊1000多种;中外文文献数据库约350个;电子书刊约 320 万册;电子期刊约 3 万种, 涵盖了我校所有专业。馆藏古籍近 1·3 万册。
截至2024年6月,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收藏有民国图书一万余册、《中华再造善本》《文津阁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等大型影印古籍、清末民国报刊和《大公报》《申报》《晨报》等报纸影印本共1391册,并藏有其他多种文史参考资料。图书馆参建了学苑汲古——高校古文献资源库,内有包括该馆在内的国内外30几所高校图书馆藏古籍元数据60余万条、书影20余万幅,电子图书8·35万册。
学术期刊
截至2024年6月,学校设有中国海洋大学期刊社,负责编辑、出版、管理《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英文版)》《海洋生命科学与技术(英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国海洋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的综合性学术期刊,1959年创刊,现为中文月刊。主要刊登理、工、农(水产)、医(药)等涉海相关领域中具有原创性的科技论文。《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德国《数学文摘(zm)》;美国《数学评论(mr)》、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等数据库收录。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以刊发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论文为主要内容,主要开设海洋经济与管理、海洋政治与法律、海洋历史与社会、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语言文学、社会学等栏目。先后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学报"、"全国理工农·校文科学报优秀期刊"。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英文版)》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英文版)》创刊于2002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海洋大学主办的海洋科学领域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旨在及时报道物理海洋、海洋气象、海洋水产、海洋生物、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工程、海洋遥感、海洋信息、海洋化学、海洋生态、海洋药物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被美国化学文摘(ca)和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等收录。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