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馆布局
综述
湛江市博物馆占地面积27000平方米,设有盆景园、碑匾苑、石狗园,展览大楼高六层,座南向北,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展厅面积4500平方米。展厅
基本陈列
湛江市博物馆一至三层共设展厅7个,基本陈列有《湛江人民抗法斗争陈列》《从广州湾到湛江—湛江开埠百年历史展览》《粤桂边区革命斗争史展览》《馆藏古代铜鼓陈列》《馆藏陶瓷精品陈列》《湛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广州湾时期历史复原展》。
湛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湛江市已有湛江人龙舞等9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舞鹰雄等45个(含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安铺八音等92个(含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希望通过展览,唤起全社会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同心协力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和传承,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湛江建设文化大市和推动科学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 |
广州湾时期历史复原陈列展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展馆基本陈列为《广州湾时期历史复原陈列展》,以1张历史旧照、233件当年时期文物实物、2件复制品客观地向广大观众展示法国殖民统治下广州湾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民生等方面,使观众能直观感受我们中国近代历史和湛江的百年沧桑,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从而激励广大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怀,中华民族复兴感,共塑伟大中国梦。 | |
碑匾苑展示清朝至民国期间湛江市区几大会馆和庙宇遗存的部分碑匾、石刻,其中包括高州会馆馆额、《乐善堂》碑记、潮州会馆石鼓等二十几件,是赤坎古商埠经济繁荣的历史见证。 | |
石狗园石狗,自古至今广泛地分布于雷州半岛城乡,造型千姿百态。雷州半岛的石狗是民族民俗的活化石,它跨越雷州半岛几千年的历史时空,涵盖着古越人、汉闽人的历史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一块瑰宝。石狗园内收藏和展示了湛江市内各县区收集的形态各异、刻工粗犷的石狗、石龟、石狮等192尊。 | |
粤西木偶艺术展览粤西是杖头木偶的发源地,粤西木偶自明万历年间从福建传入至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其发展经历了诞生、成熟、繁荣、禁锢和复兴等阶段,曾广泛流传于,粤西地区的湛江,廉江,遂溪,吴川,化州,高州,茂名,电白等广大城乡,以越剧和白戏的传统剧目为主,木偶造型生动传神,操纵演员表演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粤西杖头木偶在国内外有着极高的声誉和影响,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著名的捷克斯洛伐克木偶大师曾赞誉“粤西木偶不是一般的好,而是卓越的好!”粤西木偶艺术在广东戏剧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至今仍旧鲜亮,成为粤西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 | |
馆藏陶瓷精品展览本馆从馆藏数千件陶瓷中精选100多件,按年代顺序展示我国陶瓷发展概况和粤西陶瓷特色,并设“辨伪”窗口供观众参与。展厅宽敞,色彩协调,照明着重突出展品,观者可获艺术熏陶。 | |
馆藏古代铜鼓陈列湛江市博物馆收藏的二十多面铜鼓,主要是北流、灵山两种类型,多出土于原粤西地区,(包括广东湛江市、茂名市、阳江市和已划归广西的北海、合浦、灵山、钦州、防城等市、县),又称粤式铜鼓,铸造精良,体型高大,面宽逾米者不少。这些珍贵历史的文物,反映出汉至唐时期生活在这一地区的百越俚人和乌浒人的历史文化和伟大的创造力。 | |
粤桂边区革命斗争史展览展览选用了400多张照片、170多件实物,运用了雕塑、场景、多媒体等展示手段,再现了粤桂边区革命斗争及粤桂边纵队的历程。 | |
从广州湾到湛江一一湛江开埠百年历史展览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及实物,展示了从广州湾到湛江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史料丰富翔实,呈现一个真实、充满生机的、开放包容的湛江。 | |
湛江人民抗法斗争陈列: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在遂溪县爆发了一场以农民为主力、有地方官绅和各界人士投入的反抗法国侵略的大规模斗争。陈列以文字、图片、资料和文物等介绍了斗争历史。 |
专题陈列
党的光辉照南粤——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东革命历程展览分别从广东党组织的创建、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土地革命红旗不倒、华南抗战中的中流砥柱、广东的解放五部分内容介绍了广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历程。 | |
光辉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湛江党组织的发展暨湛江解放文物史料展展览通过大量史料和实物,回顾湛江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 |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