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1952年9月,经刘少奇建议,新机构定名“中国新闻社”,定位为“是中国以对外报道为主要新闻业务的国家通讯社,是以台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和与之有联系的外国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国际性通讯社”。
1954年2月13日,把原来印发的广播新闻稿、通讯稿和选稿改编为综合的日刊——《中国新闻》。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0001。
1954年11月28日,中新社第一届理事会会议在北京南河沿文化俱乐部召开。
1959年1月,中新社电影队成立。中新社电影电视工作由此发端。
1960年,中新社摄制的《泰山南北》《北京漫步》《齐鲁英豪》等影片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柬埔寨上映。
1962年12月20日,在中侨委礼堂召开全社会议,庆祝中新社建社10周年。
1964年底,采用中新社稿的海外华侨报刊已达70家以上。
1974年6月27日,中新社记者蔺安稳采写的《秦始皇陵出土一批秦代武士陶俑》成为中国媒体对“世界第八奇迹”兵马俑出土的首次报道。
1975年5月15日,“中国新闻广播电台”停止口语记录新闻广播。发稿方式改为中文电传模写,是中新社发稿工作的一大改进。
1979年10月6日,中新社播发通讯员稿《宋景孚等回国为父宋哲元扫墓》,此稿获1980年全国好新闻二等奖。这是中新社稿件首度获全国好新闻奖。
1983年1月30日,由中新社与英国阿什影业公司合拍的电视纪录片《龙的精神》在英国第四频道开播,引起轰动。这是中国内地电视片(合拍片)首获“艾美”大奖。
1984年6月,彩色故事片《原野》在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获评“最值得推荐影片”,并获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1987年9月15日,中新社安排并接待台湾《自立晚报》记者李永得、徐璐到祖国大陆采访。这是38年来台湾记者首次到祖国大陆公开采访。
1988年,中新社从美国引进“中新社ipx-16国际通讯网”系统,开启中新社数字通信之先河。
1988年,中新社与辽宁电影制片厂合作拍摄的电影故事片《春桃》出品。获国家广电部优秀影片华表奖,第12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第9届香港电影节十大华语片奖。
1991年8月12日,中新社记者郭伟锋和新华社记者范丽青突破42年人为藩篱,前往台湾采访。
1992年11月,中新社和台湾《中国时报》社在台北共同举办两岸媒体首次研讨会。
1995年4月,从香港接口进入国际互联网,使中新社成为亚洲上网最早的中文媒体。
1997年2月17日,中新社新闻采编网络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是中国内地同业中规模最大的、分布地域最广的能够通过因特网联网作业的新闻采编系统。
2000年1月1日,《中国新闻周刊》创刊。中新社旗下还有《华声视点》《经济周刊》《中华文摘》《时代传媒》等刊物。
2000年2月,中新社记者王瑶拍摄的《六十岁的艺术家重返舞台》获43届“荷赛”(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艺术类组照一等奖。
2001年9月16日到18日,中新社主办的“首届世界华文媒体论坛”在南京举行。
2002年8月14日,由中新社主办的《世界华文传媒年鉴》,于2003年正式出版,是记录华文传媒发展历史的大型辞书,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2003年8月,《中国新闻社50年史稿》一书出版。这是中新社首次编辑出版本社史稿。
2004年7月,中新社南海影业公司拍摄出品的故事影片《一百万》被2004年美国纽约国际独立电影节评选为最佳外语片。
2005年6月12日,中新社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在上海签署合作协议,联合设立教学实习基地。
2008年1月16日,中新社《世界华商发展报告》课题组撰写的《2007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发表。
2008年1月,中新社社委会首次编辑出版《中国新闻社章程》。这是中新社制度建设的总体规范核心内容,共收录近百项工作制度管理规定,也是中新社全面加强制度建设的标志。
2011年7月1日,中新社推出英文网站,域名为ecns·cn。
2012年6月5日-12日,中新社和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共同举办了“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云南行”活动。此后,中新社每年举办“行走中国”采访活动。
2012年9月13日,中国新闻社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中国新闻社题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分别发来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纪念大会并讲话。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出席大会。
2013年8月,以“中国新闻社”为认证名,在新浪开设法人微博账号,在脸谱、推特等境外著名社交网站开设微博账号。
2014年2月,举办“新世纪丝绸之路华文传媒论坛”,启动“新世纪丝绸之路华媒万里行”采访活动,陆续派出六路记者分赴十余个国家进行采访,以多种形式对外传播“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2014年,中新社记者贾国荣以一组报道中国运动员精神风貌的组图《杠上争锋》,获得第57届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金奖。
2015年,开发推出了针对广大侨胞的应用性移动客户端《侨宝》1·0版本。
2016年,主办财经媒体中新经纬,以移动客户端等为主要传播平台,传播财经资讯、解读经济政策、讲述商界故事。
2017年10月,中国新闻周刊首期“雄安专刊”——《雄安时代》正式出版上市。
2018年,中新社电讯通稿《“十九大十九问”系列报道》和中新网《权威专家解析印军非法侵入我国领土的背后》两件作品,分别荣获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和网络访谈项目一等奖。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