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银联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中国银联企业事件

中国银联

企业事件

“闪付”功能存在“隔空盗刷”的风险

2019年3月15日,2019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中,银行卡闪付安全隐患问题被曝光。

对于3月15日晚315晚会曝光的银行卡闪付安全隐患问题,中国银联回应称,银行卡闪付既便捷又安全,在国际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隔空盗刷”是极少数个案。对这种欺诈犯罪行为,中国银联和商业银行高度重视,已经并将继续采取相关措施。

3·15晚会就“闪付”功能存在“隔空盗刷”的风险对广大消费者进行消费预警。16日晚23:40,银联回复称:接受3·15晚会的监督意见,感谢媒体的关心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已经建立了风险全额赔付机制,还将联合商业银行进一步优化赔偿机制,缩短赔付时间,提高赔付效率;对于持卡人告知,我们将与商业银行共同改进服务,并为用户自主关闭及恢复功能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对于之前工作给持卡人带来的不便表示歉意。

2022年俄乌冲突

2022年3月7日,在万事达卡(mastercard)和维萨(visa)两家信用卡品牌6日宣布停止在俄罗斯业务后,包括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在内多家俄银行当天宣布,“计划转向中国银联”(china unionpay),开始发放使用银联支付系统的卡。此举有望缓解当前局势对俄持卡人的影响。

央行处罚事件

2024年2月8日,央行网站发布的行政处罚公示显示,中国银联因违反商户管理规定、违反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规定、违反客户备付金管理规定被央行警告,并罚款1540万元。同时,7名相关人士因负有相关责任,也被警告,并分别被处以8万元-50万元不等的罚款。

2024年2月8日晚,中国银联表示,中国银联高度重视,诚恳接受,坚决执行,严格落实整改要求。目前,中国银联已按照金融监管部门的指导要求,查找不足,并举一反三,积极推进立查立改、边查边改和长效整改工作。下一步,中国银联将始终严格遵守各项监管制度,严格履行银行卡清算机构职责,坚守合规与风险底线,守正创新,推动支付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假冒中国银联app事件

2025年2月25日,中国银联发布声明称,网络平台上出现了一款名为“银联会议app”的应用程序,并非中国银联产品,存在窃取敏感信息、资金被盗等安全风险。

2025年5月15日,中国银联发布公告,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已终止宁城蒙商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蒙商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固阳蒙商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西乌珠穆沁蒙商惠丰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乌兰察布市集宁蒙商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兴和蒙商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鄂温克蒙商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莫力达瓦蒙商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乌审旗蒙商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准格尔旗蒙商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兴安盟科尔沁蒙商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的成员资格。

针对假冒事件发布声明

2025年7月10日,从中国银联了解到,近期,有机构或个人假冒中国银联名义从事违法经营活动,侵害商家、消费者财产及个人信息安全。中国银联对此发布了声明:

凡以“中国银联工作人员”“中国银联某产品”等名义开展招股募资、高利率理财、财产担保、信用卡逾期账单处理、办理pos机和信用卡等业务或经营活动的,都是假冒银联名义。中国银联从不以这些方式从事该类业务或经营。

如宣称是“云闪付收银台”“云闪付收款码”或“银联聚合收款码”代理商,开展招股募资等经营活动,电话要求下载不明app,索要提供银行卡信息、个人身份信息、支付密码等行为的,都是冒用银联名义。

中国银联提示公众提高警惕、注意风险,避免个人信息泄露或财产损失。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子栏目导航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