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一)惠民医院及护士学校
1896年,英国人基督教牧师劳海德、英属加拿大医学博士罗维灵在古城卫辉府治汲县开办博济医院,后迁入新建的惠民医院。“博济医院”在行医的同时也开办有短期各科医士培训教育。1920年,医院扩建后更名为惠民医院。医学教育肇始于1922年惠民医院护士学校,1922年惠民医院创办惠民医院护士学校,招收四年制护理专业学生,由中华护理学会(1923年名为“中华护士会”)颁发文凭,是学校办医学教育的开端。当时惠民医院护士学校与惠民医院院校合一,以半工半学的方式培养学生。
(二)哈利生医院及冀鲁豫边区卫生学校
哈利生医院建立于1947年10月,为冀鲁豫行署医院,因纪念哈利生大夫(加拿大人)而命名。院本部驻阳谷县大布乡郝楼村,另于濮阳(一分院)、聊城(二分院,后与冀鲁豫九专区政民医院合并为聊城市人民医院)设分院,设护士训练队1个。
建国初期
豫北医学专科学校
1949年,平原省成立后,冀鲁豫行署卫生学校和哈利逊医院从山东迁入卫辉,哈利生医院与原惠民医院合并组建了平原省省立医院。1950年,成立平原省医科学校。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后,学校由华北行政委员会接管,更名为华北第二医士学校。1953年,国家卫生部决定,将华北第二医士学校迁往河北省通县(现北京市通州区)。
1953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决定,将郑州第一医士学校、南阳第二医士学校、安阳卫校、濮阳护士学校及华北第二医士学校的附属医院等单位合并,在华北第二医士学校老校址,成立河南省汲县医士学校。同时在1956年7月,河南省汲县医士学校更名为汲县卫生学校。同年8月,河南省汲县卫生学校更名为新乡专区医学院;
改革开放
新乡医学院
1982年,学校升格为本科,正式定名为新乡医学院。1991年,学校办学主体由卫辉搬迁到新乡市新校区,学校开始有序发展1998年6月,学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6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2010年10月,经河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批准,学校成为首批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次年5月,学校药学院为建站单位的“河南省天然药物研究院士工作站”获批2011年第一批院士工作站。
2012年1月,学校药学院为建站单位的 “河南省神经精神药理研究院士工作站”获批2011年河南省第二批院士工作站。同年的11月,学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获批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
2015年6月,新乡医学院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次年,新乡医学院获批为国家“十三五”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支持高校。2018年1月,学校获批成立河南省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2020年3月,学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免疫与模式动物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获审批立项;11月,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高校名单。2021年12月31日,新乡医学院发布新年贺词,提到更名大学、省部共建相关材料已上报教育部。2022年11月,学校高性能医疗器械行业学院获批2022年度河南省特色行业学院立项建设单位。
2023年5月,《河南省教育厅关于申报设置本科学校的公示》发布,新乡医学院拟更名河南医药大学。同年8月5日,新乡医学院药学学部成立,聘任国家杰青华子春为主任。2023年8月,新乡医学院唐公山校区正式启用,康复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单位顺利搬迁入驻。2024年8月,新乡医学院感染与健康学院成立仪式举行。
河南医药大学
2025年5月22日,教育部拟同意新乡医学院更名为河南医药大学。
2025年6月,据学校官方消息,学校已更名河南医药大学。2025年6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正式发函,同意新乡医学院更名为河南医药大学。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