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名称由来
燊字从字典上解释为旺盛之意,在此就代表火木兴旺,地下天然气十分丰富,而“海”字代表着地下卤水的丰盛,“燊海井”三字是盐场主讨个吉利的说法,希望盐场生意红红火火,长长久久。
燊海井灶在历史上曾几度更名,先为元吕灶、荣华灶、乾元灶、四义灶,后改名为过益记德信灶、新记同森灶、君记同森灶、益记同森灶、金和德星灶、福记同益灶、建记同森灶等。
诗文
燊海井,燊者,火旺之意也;海者,古人以为盐井乃潜通海眼。燊海井大门口有一副联语:
一泉流白玉
万里走黄金
上联讲盐之形与生产,下联讲盐之利与销售,不着一盐字,却意蕴深邃,尽得风流,可见盐都先民的智慧与文心。
盐业史专家宋良曦的《燊海井赋》
城市文化
燊海井的开凿,揭开三迭纪嘉陵石灰岩地层的燊海井与盐都的关系,而且由此因盐兴市。各地盐绅商贾纷至沓来,凿井设灶,一时市景繁华。在周围1·2平方千米的地方,先后钻井198口,平均每6060平方米就有一口井,呈现“天车”林立、锅灶密布、云蒸雾蔚的井盐生产繁忙景象。
学术研究
科学意义
燊海井钻深突破了一千米,创造了当时世界深井之最。并且地面各种设施保存至今,是中国优秀科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科技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燊海井的创建和遗存下来,为研究中国古代钻探科技史及经济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也为总结、研究世界钻井史、矿业史和科技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和史料。
地质意义
清初,四川自贡盐业逐渐兴旺,当时,多为黄卤浅井,卤淡量少,不能适应盐业发展的需要。随着生产的发展,井数的增多,盐井也不断地加深。1835年,鸦片战争前,自贡盐厂以“工巧匠智,令人莫测”的高超技术,利用先进的机械和钻、治井工具,在燊海井首战告捷,凿成一眼超千米的深井,还创造了当时世界钻井的最高记录,而且也打出了世界上第一口深井的标准地质剖面。这个地质剖面从地表至地下,并在井深约922米处发现了大量的天然气,揭开了自流井构造深部的奥秘。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