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张家界天门山景区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张家界天门山景区山体形态

张家界天门山景区

山体形态

漏斗

天门山有直径2—70米不等的大小漏斗几十处,多见于山顶东部。这些漏斗,多系岩溶塌陷作用而成,其下多发育有溶洞。比较有名的漏斗有“天池”“卧龙潭”“梅花雨源”等。

溶洞

综述

天门山溶洞遍布地下,许多垂直型溶洞,深达数百米,有的根本不知深浅,而且通过水平型溶洞互相串联,层层相叠,洞中有洞,洞上有洞,各洞均有泉水流淌,前人赋名的有祖师洞、玉皇洞、鬼谷洞、求儿洞、观音洞等十六处。

观鬼谷洞

观鬼谷洞顾名思义是远观鬼谷洞最好的位置。鬼谷洞,位于天门山顶西线,洞状方形,上距山顶百米,下临深渊万丈,地势险峻。相传鬼谷先师曾经在此隐居修炼,研习《易经》,传授当地百姓强身健体的“鬼谷神功(大庸硬气功)”并著有《鬼谷子》(《捭阖策》)一书。

关于鬼谷洞有很多神奇传说:《永定县乡土志》载“洞在天门山绝壁,无路可阶,有樵者误入洞,见壁上画字如篆文,离奇不可辨。欲再往,云气怒涌不可支。好事者往寻之,竟路迷不得入”;1981年有个采岩耳的汉子缒绳入洞,见洞口有四个石凳,他掀下两个打算留作纪念,走进三里许,水声哗哗,云雾怒涌,路断而返。下山寻石凳,竟不可得;自1991年起,天门山勇士先后7次从悬崖上方垂绳索下绝壁,与鬼谷洞进行了“亲密接触”。在这几次探洞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种种难以解释的神奇现象。特别是第四次,探洞勇士在偶然间用相机拍下了洞内石壁上一个酷似古代老人的头像,面容清癯,头挽高鬓,下巴微翘,五官清晰,与世间广为流传的鬼谷子头像有异曲同工之妙。有人特意在此处拍摄照片,冲洗出来却是一片空白。这唯一一次“鬼谷显影”是神奇的自然现象还是无法解释的巧合,成为天门山千古六谜之一。

求儿洞

求儿洞为地下溶洞,直径4米,洞底深不可测。据《永定县乡土志》记载,送子观音曾在此显灵,虔诚拜祭之后,往洞中投掷石子,响一声为儿子,两声为女儿,三声则为双胞胎,为求子求福祥瑞之地,洞口周围挂满了人们用来祈祷的红布,送子观音保佑,心诚则灵。站立洞边,双手合十,或祈求家庭和睦安康,或祈愿多子多福,或祈福爱情婚姻幸福美满。“求儿洞”因而得名。

天门洞

天门洞,位于天门山山体中部,是台地边缘的一个地下溶洞,因向斜构造之力挤压、坍塌、溶蚀,南北两端岩层崩落,裸露天门。天门山古称嵩梁山,三国吴永安六年(263年),山体忽然峭壁洞开,玄朗如门,形成迄今罕见的世界奇观——天门洞。吴帝孙休认为这是吉祥征兆,于是易嵩梁山为天门山。天门洞高131·5米,宽57米,深60米,南北对开千寻素壁之上,扶摇而通天,气象变化万千,似明镜镶嵌于蔚蔚天幕之上,终年白云紫雾,是世界罕见的高海拔天然穿山溶洞。著名学者黄锦祥曾赋诗《游天门山》一首:“绝壁千峰万仭哉,迂回栈道上云台。天门雾锁晴还雨,洞宇弥烟拨不开。”这首赞美张家界的诗句至今被广泛传诵。

鬼谷洞

鬼谷洞悬于天门山西线觅仙奇境景区的百丈绝壁上,由于地势险要,暂时未对外开放。洞口远观如倒梯形,洞门有一树,是罕见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榧树,被当地人成为“鬼谷神树”,并有瀑布向洞外飞洒,飘渺如烟。相传战国名士鬼谷子曾在洞里面壁学《易》,创立闻名天下的“鬼谷神功”,并在洞内藏有武林秘笈《天门三十六量天尺》,后人就叫此洞为鬼谷洞。从古到今,闯荡鬼谷洞的勇士不知多少,都一无所获,只有一人曾偶尔用相机拍到了鬼谷子面壁学《易》的头像,后面再拍头像已不存在,鬼谷洞也自然成了一个扑朔迷离的地方。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