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环境
学院始终将人才培养放在首位,依托学校信息科学特色和优势,积极探索“英语+信息技术+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铸造“信息科技英语”和“信息科技翻译”学科特色,为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院承担了全校20000多名本科学生、近3000名研究生的大学英语教学任务和 548名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任务。 2014年3月,外语语言文学学科增列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信息技术翻译人才。
学院教学建设坚守人文传统,提升人文素养。除精彩的课堂之外,着力构建英语演讲比赛、辩论赛、外教讲座、英语角和英语戏剧文化节等课外实践活动组成的二课堂以及实习、实训基地为基础的三课堂。《高级英语》、《大学英语》已成为“重庆市精品课程”。学校学生多次在全国和重庆市英语演讲比赛、辩论赛、写作大赛和全国英语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学校大学英语四级和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成绩历年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列重庆市前茅。英语专业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5%以上。
学院充分发挥师资优势,凝练学科方向,在外国文学、理论语言学、翻译、外语教育、语言测试与语言工程5个研究领域成果突出,基于信息技术的语言教育研究以及语言测试特色鲜明。2009年至2014年,共出版著作27部;发表科研论文400余篇,其中在《外国文学评论》、《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当代语言学》等重要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近20篇,多篇论文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9项,省级科研项目近30项。
学院致力于营造积极进取、互相尊重、团结协作、宽松温馨的工作氛围,建设具有凝聚力、创造性、高效率的外语团队,谋求个人与集体的共同发展,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把学院打造成高水平外语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