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程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时期
1939年11月,中国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上,进一步确定了军事反共为主的方针,并开动所有宣传机器,加紧了反共宣传。中国共产党设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机构受到限制。打破新闻封锁,建立自己的广播电台,已日显迫切。
1940年3月26日,周恩来、任弼时等从莫斯科回延安,带回了第三国际援助的一部广播发射机。发射机被拆开 ,由陆路经迪化(今乌鲁木齐)、兰州、西安运回延安。途中,几经中国国民党当局的无理扣压。周恩来反复交涉,才得以将机器安全运回。至此创建广播电台的条件基本成熟。党中央作出了建立人民广播电台的决定,并成立了广播委员会,领导广播电台的筹建工作。周恩来任广播委员会主任 ,军委三局局长王诤、新华社社长向仲华等为委员会成员。台址选在延安城西19公里的王皮湾村。
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根据党中央的部署按期播音。当晚8时整,从延安王皮湾发出了:“延安新华广播电台,xncr,开始播音……”。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反复播出毛泽东为中央军委撰写的《中国共产党革命军事委员会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
1943年3月8日,延安新华广播电视台因机器故障停播,共播出了两年零三个月。
1945年8月中旬,延安新华广播电视台恢复播音,9月5日正式广播。
1946年9月1日,作为晋冀鲁豫边区的国家广播电台——邯郸新华广播电视台在河北邯郸市涉县沙河村正式开播。两个广播电台发射机的波长分别为49米、6090千周和242米、1240千周,开始每天播音4个小时,后来增加到7个小时。
1947年3月14日,延安新华广播电视台由盐店子撤到瓦窑堡好坪沟。编辑部设在距离好坪沟二十多里地的史家畔。3月21日,延安新华广播电视台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3月28日,陕北新华广播电视台编辑部由瓦窑堡向涉县转移。在这期间,陕北新华广播电视台曾播出过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会议上作的报告《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许多重要文章和新闻。
1948年5月23日,陕北新华广播电视台编辑部转移至太行山北上到晋察冀解放区平山县西柏坡村。编辑部先后设在陈家峪、韩家峪 、通家口等处。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时期
1949年3月25号,延安新华广播电视台开始在北平播音,使用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呼号。10月1日,北京新华广播电视台在天安门城楼上进行了开国大典的实况广播,全国各地电台都进行联播。
1949年12月5号,北京新华广播电视台正式定名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1954年8月1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台湾广播创办。
1956年9月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创办《小喇叭》节目。
1979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一套节目广播长篇播出《岳飞传》。
198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一套节目广播长篇播出《夜幕下的哈尔滨》。
1988年3月2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开始播出长篇连播《平凡的世界》。
1991年10月1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一套节目开始播出22集广播小说《北京人在纽约》,这部长篇连播采取了小说剧的形态,由六人分角色演播。
2002年11月3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频率开播。12月2日,在文艺调频的基础上,音乐之声开播,这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类型化音乐电台,也是原央广“频率专业化,管理频率化”改革的开始。
2003年6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都市之声(现经典音乐广播)频率开播。
2004年8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之声频率开播。11月28日,数字付费电视《家庭健康》频道开播。
2009年10月2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娱乐广播开始对北京广播,使用普通话播音。
2010年6月1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购物电视频道正式开播。
2012年6月2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京津冀北段)fm99·6频率开播。7月2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音乐厅举行《家庭健康》数字电视频道改版、更名为《央广健康》频道新闻发布会。8月2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乡村之声开始试播,9月26日正式开播。
2018年3月,根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整合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组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撤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建制。4月19日9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正式揭牌。9时30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复兴门办公区(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同步举行揭牌仪式。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