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6月,中央戏剧学院设13个院系,13个本科专业。
中央戏剧学院本科专业设置(2023)| 专业 | 专业方向 | 学制 | 所属院系 |
|---|
| 曲艺 | 相声创作表演 | 4年 | 表演系 |
| 表演 | 话剧影视表演 | 4年 |
| 动作表演 | 4年 |
| 偶剧表演与设计 | 4年 |
| 京剧表演 | 4年 | 京剧系 |
| 京剧音乐伴奏 | 4年 |
| 歌剧表演 | 5年 | 歌剧系 |
| 舞剧表演 | 5年 | 舞剧系 |
| 戏剧影视导演 | 戏剧导演 | 5年 | 导演系 |
| 电影导演 | 5年 | 电影电视系 |
| 数字空间演艺 | 4年 | 数字戏剧系 |
| 艺术管理 | 影视制片 | 4年 | 电影电视系 |
| 演出制作 | 4年 | 戏剧管理系 |
| 剧院管理 | 4年 |
| 戏剧影视文学 | 戏剧创作 | 5年 | 戏剧文学系 |
| 电视剧创作 | 4年 |
| 戏剧学 | 戏剧史论与批评 | 4年 |
| 戏剧教育 | / | 4年 | 戏剧教育系 |
| 音乐剧 | / | 4年 | 音乐剧系 |
|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 舞台设计 | 5年 | 舞台美术系 |
| 舞台灯光 | 4年 |
| 舞台服装 | 4年 |
| 舞台化装 | 4年 |
| 舞台造型体现 | 4年 |
| 舞台技术 | 4年 |
| 演艺影像设计 | 4年 |
| 录音艺术 | 演艺声音设计 | 4年 |
| 电影声音设计与制作 | 4年 | 电影电视系 |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 | 4年 |
| 资料来源:(截至2023年12月) |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4月,中央戏剧学院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截至2025年6月,中央戏剧学院有3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截至2025年3月,有1个世界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两个一级学科。
学科建设成果| 类别 | 名称 |
|---|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 |
|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 艺术学、戏剧与影视、戏曲与曲艺 |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艺术学、戏剧与影视、戏曲与曲艺 |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 | 戏剧、电影、广播电视 |
|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 戏剧与影视学 |
|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 戏剧戏曲学 |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0月,中央戏剧学院有专任教师302人、外聘教师72人,外聘教师与专任教师人数之比为0·24:1,生师比为9·81。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116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8·41%;其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183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0·60%;具有新完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288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95·36%。
优秀师资| 类别 | 名称 |
|---|
| 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文艺界) | 边雯彤 |
| 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文艺界) | 陈好 |
| 北京市优秀教师 | 麻文琦 |
教学名师获奖情况| 获奖人 | 获奖类型 | 获奖时间 |
|---|
| 鲍黔明 | 北京市教学名师 | 2004 |
| 谭霈生 | 北京市教学名师 | 2005 |
| 常莉 | 北京市教学名师 | 2006 |
| 刘立滨 | 北京市教学名师 | 2009 |
| 徐平 | 北京市教学名师 | 2011 |
| 刘杏林 | 北京市教学名师 | 2012 |
| 章抗美 | 北京市教学名师 | 2013 |
| 武亚军 | 北京市教学名师 | 2014 |
| 张先 | 北京市教学名师 | 2015 |
| 郝戎 | 北京市教学名师 | 2016 |
| 廖向红 | 北京市教学名师 | 2010 |
| 姜涛 | 北京市教学名师 | 2018 |
| 曹艳 | 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 | 2018 |
| 孙大庆 | 北京市教学名师 | 2019 |
| 王鑫 | 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 | 2019 |
| 马述智 | 北京市教学名师 | 2020 |
| 余欣 | 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 | 2020 |
| 张庆山 | 北京市教学名师 | 2021 |
| 陈刚 | 北京市教学名师 | 2022 |
| 杨硕 | 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 | 2022 |
| 彭涛 | 教学名师 | 2023 |
| 资料来源:(截至2023年12月)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11月,中央戏剧学院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2个;共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4门、优质本科课程19门,其中4门课程为重点项目。学校共有校内外实践教学及实习实训基地18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3个,北京市优秀育人团队5个。
截至2025年6月,中央戏剧学院拥有中国唯一的表演专业领域国家级教学团队、唯一的导演专业领域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唯一的音乐剧表演教学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唯一的戏剧影视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人才培养实验区| 类别 | 名称 |
|---|
|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音乐剧表演教学实验区 |
质量工程| 专业类别 | 专业名称 |
|---|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表演 |
| 戏剧影视导演 |
| 戏剧影视文学 |
|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
| 戏剧学 |
| 艺术管理 |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 戏剧教育 |
|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 表演 |
| 导演 |
| 戏剧影视文学 |
| 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 表演 |
| 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 | 表演 |
| 导演 |
| 戏剧影视文学 |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立体造型(二) |
| 毕业创作(多幕剧排演)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 |
| 舞台人生:走进戏剧艺术 |
| 音乐剧演唱(二) |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写作课 |
| 台词课 |
| 北京市级优质本科课程(重点) | 表演课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 戏剧艺术概论 |
| 北京市级优质本科课程 | 建筑写生 |
| 主持艺术概论 |
| 多幕剧排演(一) |
| 阅读与鉴赏 |
| 软景绘制(二) |
| 文化活动管理 |
| 音乐剧表演片断教学 |
| 台词(三) |
| 音乐剧演唱(一) |
| 戏剧管理 |
| 北京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 | 经典作品分析 |
| 表演技巧(二) |
| 京剧剧目(六) |
| 主持语言基础与训练(二) |
| 中国戏曲 |
教学团队获奖情况| 获奖团队 | 获奖类型 | 获奖时间 |
|---|
| 表演系教学团队 | 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 2008 |
| 表演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 2009 |
| 导演系教学团队 | 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 2009 |
| 戏剧文学系教学团队 | 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 2010 |
|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教学育人团队 | 北京市优秀育人团队 | 2020 |
| 表演系表演教学团队 | 北京市优秀育人团队 | 2021 |
| 舞剧表演育人团队 | 北京市优秀育人团队 | 2022 |
| 表演系台词、声音教学育人团队 | 北京市优秀本科育人团队 | 2023 |
| 资料来源:(截至2023年12月) |
实践教学及实习实训基地| 基地名称 | 类型 | 学习实践专业 |
|---|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中央戏剧学院教学实习演出中心 | 全部专业 |
| 北京市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 | 影视创作实践基地 | 表演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文学 |
| 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交易中心/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 | 全部专业 |
| 中国国家话剧院 | 全部专业 |
| 中央戏剧学院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 北京市东城区地坛小学 | 全部专业 |
| 戏剧教育教学示范基地 | 北京市东城区分司厅小学 | 全部专业 |
| 北京市东城区回民实验小学 | 全部专业 |
|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小学 | 全部专业 |
| 北京市昌平区平西府中心小学 | 全部专业 |
| 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小学 | 全部专业 |
| 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学校 | 全部专业 |
| 北师大二附中未来科技城学校 | 全部专业 |
| 校级人才培养基地 | 北京演艺集团 | 全部专业 |
| 中国曲艺家协会 | 全部专业 |
| 舞台技术实践教学基地 |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
| 校外人才培训基地 | 东方演艺集团 | 全部专业 |
| 戏剧之城 | 全部专业 |
| “延河联盟”劳动实训基地 | 全部专业 |
| 国家大剧院 | 全部专业 |
| 资料来源:(截至2023年10月) |
2024年,申报的原创话剧《梁祝》入选北京高校校园原创文化精品a类(精品项目)。
截至2024年11月,中央戏剧学院在北京高校本科教学项目建设评选工作中取得20项成果,涵盖优质本科课程教材、教案课件、教学改革创新项目、教学名师、育人团队、教学管理人员、实验教学指导教师、教学服务保障人员等11类项目。
北京市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
| 融通理念与阶梯式训练结合的创新型编剧人才培养 | 彭涛 |
| 新媒体思政教育视听作品创新实践拔尖人才培养 | 武亚军 |
| 红色题材原创音乐剧《八女投江》本科独幕剧教学创新改革 | 范卫华 |
| 虚拟仿真技术在舞台美术教学中的综合应用研究 | 张洪琛 |
| 舞剧表演技法课程与教材编撰 | 沈培艺 |
| 信息、宣传与审美的和谐——新时代播音主持理论与实践 | 刘云丹 |
| 通专结合,以美育人——戏剧基础理论金课建设 | 陈敏 |
| 百年百部舞台经典剧目灯光设计教学与思政教育 | 胡耀辉 |
| 戏剧创作与制作融合研究 | 郭琪 |
| 中国古典双人舞蹈戏剧技术的研发与教材编撰 | 孙晓娟 |
| 融媒体时代戏剧批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 周泉 |
| 野外录音/实地录音及素材库建立与共享 | 王红霞 |
| 中国演剧体系视域内“话剧、戏曲、曲艺”美育教学融合与课程改革研究 | 戴谨忆 |
| 注:名单不全,仅展示部分 |
合作交流
国内合作与交流
国内合作与交流| 时间 | 合作交流 |
| 2019年 | 与北京演艺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 2020年1月 | 与国家京剧院签署战略合作共建协议 |
| 2020年11月 | 与中国数字文化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 2021年6月 | 与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举行 |
| 2022年7月 | 与国家大剧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 2022年10月 | 与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签署“剧目视频资源独家分享协议” |
| 2023年5月 | 与中国歌剧舞剧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 2023年10月 | 与北京邮电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 2024年1月 | 与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国际交流
国际交流| 时间 | 合作交流 |
|---|
| 2012年5月 | 第七届亚洲戏剧教育研究国际论坛暨第二届亚洲戏剧院校大学生戏剧节隆重开幕 |
| 2017年11月 | 尼泊尔驻华使馆大使和一等秘书来访中央戏剧学院 |
| 2017年12月 | 中央戏剧学院代表赴法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参会 |
| 2018年4月 | 赴俄罗斯戏剧艺术大学参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启程”戏剧节 |
| 2018年11月 | 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郝戎会见国际舞美组织(oistat)主席一行 |
| 2019年4月 |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携美国好莱坞影视资深团队一行来访 |
| 2019年9月 | 创中央戏剧学院教学实习演出中心赴日本大学访问 |
| 2023年12月 | 匈牙利赛格德大学巴托克艺术学院一行来院考察交流 |
港澳台交流
港澳台交流| 时间 | 合作交流 |
| 2008年5月 | 香港演艺学院代表参加第三届亚洲戏剧教育研究国际论坛 |
| 2009年10月 | 2009两岸大学生戏剧教育论坛在学院举行 |
| 2018年12月 | 香港大学生国情教育参观考察团一行来访中央戏剧学院 |
| 2022年10月 | 2021两岸青年学者戏剧文学论坛在线上举行 |
| 2023年11月 | 2023两岸青年峰会·两岸大学生戏剧展演交流营开营仪式在学院举行 |
| 2023年12月 | “京澳青年表演艺术教育交流”澳门演艺学院戏剧学校师生来访中戏 |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