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百科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其已经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
2012年9月,新图书馆建成投入使用,建筑面积为42546m2。截止2021年,图书馆共有纸质图书162·8万册、电子图书291·7万种、采购中外文数据库56个,免费中外文数据库72个。
历史沿革
历史溯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
建馆历程
1954年,根据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计划,撤销安徽大学建制,原安徽大学所属师范学院、农学院分别独立为安徽师范学院、安徽农学院。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亦独立为安徽农学院图书馆。1954年始建的安徽农学院图书馆有藏书2万册,馆舍面积400m。1985年,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计委批准兴建的安徽农学院图书馆大楼正式开工,1990年夏天正式启用。馆舍面积为8360m。2005年,在经管大楼新增期刊阅览室1678m。现图书馆大楼于2012年5月建成,位于安徽农业大学北二门南约50米,2012年9月正式启用。
场馆规模
建筑面积
建筑面积42546㎡。
建筑风格
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图书馆楼分主楼和裙楼。主楼为9层建筑,高44·4米,是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区。
阅览席位
主楼有普通阅览座位3000余席,电子阅览座位100席。裙楼是会议中心,共有大小不等的报告厅和会议室8个,其中最大的可容纳500人,最小的容纳30余人。
馆藏资源
馆藏体系
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馆藏规模
截止2021年,图书馆共有纸质图书162·8万册、电子图书291·7万种、采购中外文数据库56个,免费中外文数据库72个。
其他设施
…更多「馆藏资源」介绍请查阅全文…
馆藏管理
管理布局
根据学校发展和图书馆变革的需要,在图书馆管理上,设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和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专家咨询组;内部管理设办公室、综合服务部、流通阅览部、采编部、参考咨询部、系统与数字化部、多媒体资源建设部等机构。并根据阶段性工作和图书馆建设的需要,临时设项目建设小组。基于安徽省农学中心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实际,设有数字图书馆和数字资源建设项目组。
目标展望
…更多「馆藏管理」介绍请查阅全文…
服务指南
服务宗旨
图书馆始终贯彻“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深入开展学科服务和用户服务,完善图书馆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图书馆服务的系统化、专业化和多元化,力求让图书馆更加走近师生,将图书馆服务嵌入学校的教学、科研中,更好地为学校的改革发展与创新服务。新图书馆启用后,实行藏借阅一体大开放、大流通的服务模式,每天14小时不间断对读者开放。独特的“人在书中,书在人中”的阅览环境以及休闲空间的营造,为读者提供了舒适、愉悦、优美的服务体验。同时,满足多层次信息需求的信息素质培训和信息服务,与学校其他部门和学生社团共同合作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精心打造并已形成品牌的丰富多彩的“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使图书馆在充分发挥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功能的同时,也充分地发挥了图书馆校园文化中心、大学学习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
馆藏分布
一楼主要体现一般性读者服务、展示、休闲交流功能,设有总服务台、文献检索、咖啡吧、茶吧和农大文苑;二、三、四、五楼为藏借阅一体的中央书库;六楼为电子阅览室和公共阅览室;七楼为中外文期刊、报纸阅览室;八楼为外文图书、外文过刊阅览室;九楼为剔旧图书陈列室。
开放时间
…更多「服务指南」介绍请查阅全文…
公众号主体介绍安徽农业大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是由安徽农业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安徽农业大学(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安农大(aau)”,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首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之一,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学校是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肇始于1928年在当时的省府安庆创办的省立安徽大学,1946年更名为国立安徽大学,1949年迁往芜湖,更名为安徽大学。1954年学校被拆分为安徽师范学院和安徽农学院,同年安徽农学院由芜湖迁到合肥办学。1995年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1 年成为安徽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农业部共建高校,2014 年成为安徽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林业局共建高校。
截至2025年6月,学校占地面积239·61万平方米(2023年数据统计),拥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0个学院(部),59个本科招生专业;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8001人(含国际生202名),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6216人;现有国家级人才51人、省级人才258人次。
历史沿革
省立安徽大学时期
1928年,省立安徽大学在安庆成立。安徽大学农学院首任院长是李顺卿(南京金陵大学林学学士,美国芝加哥大学植物学博士。)
1929年2月1日,安徽省政府召开第77次委员会会议,决议通过《安徽省立大学组织大纲》,确定由文学、理学、农学等七院组成,各院设若干系;实行学分制,视各学院课程之性质,分别确定学分;学生的毕业年限,以四年至六年为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9月,安徽农业大学现下设20个学院(部),开设59个本科招生专业。
安徽农业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学院 | 本科专业(类) |
农学院 | 农学 |
种子科学与工程 |
生物育种科学 |
植物保护学院 | 植物保护 |
智慧农业 |
动植物检疫 |
园艺学院 | 园艺 |
林学与园林学院 | 林学 |
园林 |
城乡规划 |
林学(3+1) |
经济林 |
环境设计 |
产品设计 |
视觉传达设计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 动物科学 |
动物医学 |
水产养殖学 |
茶与食品科技学院 | 茶学(茶文化与贸易方向) |
茶学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
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技术 |
生物科学 |
生物制药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环境科学 |
环境工程 |
生态学 |
地理信息科学 |
测绘工程 |
地理信息空间工程 |
工学院 |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车辆工程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农业水利工程 |
智能制造工程 |
土木工程 |
材料与化学学院 | 木材科学与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应用化学 |
纺织科学与工程 |
服装设计与工程 |
包装工程 |
安徽农业大学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物流工程 |
网络空间安全 |
通信工程 |
应用统计学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会计学 |
公共事业管理 |
经济学 |
金融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农林经济管理 |
旅游管理 |
电子商务 |
土地资源管理 |
财务管理 |
数字经济学 |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法学 |
社会工作 |
汉语言文学 |
应用心理学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法语 |
日语 |
商务英语 |
体育部 | —— |
乡村振兴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 —— |
以上数据截至2024年9月,表格内容与学校官网简介页面数据不一致 |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9月,安徽农业大学现有esi前1%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9个、安徽省高峰培育学科4个,安徽省高峰学科4个。现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学科建设类别 | 名称 |
---|
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园艺学、林业工程、生物学、作物学、畜牧学、植物保护、生态学 |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 生物学、生态学、林业工程、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畜牧学、林学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经济学、化学、大气科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兽医学、水产、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中国语言文学、 |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
硕士学位授权类别 | 金融、社会工作、翻译、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农业、兽医、风景园林、林业、会计 |
esi全球前1%学科 | 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生态学、化学、工程学、生物与生物化学 |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 茶学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 | 木材科学与技术、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
省级重点学科 | 茶学(a类)、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畜牧学(a类)、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预防兽医学、林学、森林保护学、森林培育学、城市规划与设计、木材科学与技术、遗传学、作物遗传育种、生物物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农药学、果树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经济管理 |
以上数据截至2024年3月 |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9月,安徽农业大学有职教职工2272人,其中专任教师1447人。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 896人,占专任教师的61·92%;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167人,校外博导89人,校外专硕导师1038人;现有国家级人才50人、省级人才220人次。
优秀教师(部分)优秀教师 | 荣誉/成就 |
马传喜 | 2012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
操海群 | 2018年被评为安徽省“知名专家”特聘教授 |
方从兵 | 2019年,任安徽省第五届省学位委员会委员 |
胡丰林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农业分会理事 |
耿照玉 |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 |
韦朝领 | 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
蔡永萍 | 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安徽省教学名师 |
吴祥为 | 安徽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发展规划处处长 |
王玉明 | 安徽农业大学区域国别研究中心主任,外国语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 |
孙超 | 校党委委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
栾敬东 |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曹成茂 |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
参考资料: |
教学建设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9月,学校建有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88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拥有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8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1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8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1名“江淮文化名家”领军人才、4名青年英才。
国家级科研平台名称 | 批准部门 | 级别 | 类型 |
茶树种质创新与资源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 科技部 | 国家级 | 重点实验室 |
作物抗逆育种与减灾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发改委 | 国家级 | 工程实验室 |
安徽农业大学农林科学技术与生物资源开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科技部 | 国家级 | 研究基地 |
茶树生物学与品质化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 科技部教育部 | 国家级 | 引智基地 |
资料来源,以上数据截至到2024年9月 |
省部级科研平台名称 | 批准部门 | 级别 | 类型 |
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 | 部级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农产品质量与生物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 | 部级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真菌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部级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茶叶化学与健康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 教育部 | 部级 | 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
自然资源部江淮耕地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 自然资源部 | 部级 | 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 |
林木材质改良与高效利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 部级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
农业农村部茶树生物学与茶叶加工重点实验室 | 农业农村部 | 部级 | 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 |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合肥) | 农业农村部 | 部级 | 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 |
农业农村部黄淮南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 农业农村部 | 部级 | 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 |
农业农村部农业传感器重点实验室 | 农业农村部 | 部级 | 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 |
农业农村部农业电子商务重点实验室 | 农业农村部 | 部级 | 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 |
农业农村部江淮农产品精深加工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 农业农村部 | 部级 | 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 |
大别山区农林特色产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教育部 | 部级 | 协同创新中心 |
安徽省粮食作物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教育部 | 部级 | 协同创新中心 |
安徽合肥城市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 部级 | 农业农村部观测站 |
农业部小麦区域创新研究中心 | 农业农村部 | 部级 | 农业农村部研究中心 |
安徽农业大学抗逆玉米育种研究庐阳创新基地 | 农业农村部 | 部级 | 研究基地 |
农业农村部合肥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 农业农村部 | 部级 | 农业农村部观测站 |
农业农村部华东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 | 农业农村部 | 部级 | 农业农村部观测站 |
农业农村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特性鉴定站 | 农业农村部 | 部级 | 鉴定站 |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 | 农业农村部 | 部级 | 农业农村部示范基地 |
茶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 | 农业农村部 | 部级 | 农业农村部研究基地 |
中部地区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 | 农业农村部 | 部级 | 资源圃 |
科创中国·一带一路国际茶叶文化产业科技创新院 | 农业农村部 | 部级 | 农业农村部研究基地 |
国家植保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安徽) | 农业农村部 | 部级 | 资源圃 |
国家中原山地特色园艺作物种质资源圃(合肥) | 农业农村部 | 部级 | 资源圃 |
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茶叶加工专业分中心 | 农业农村部 | 部级 |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中心 |
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示范基地 | 农业农村部 | 部级 | 农业农村部示范基地 |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鉴定机构 | 农业农村部 | 部级 | 农业农村部鉴定机构 |
农业部小麦原原种繁育基地 | 农业农村部 | 部级 | 农业农村部繁育基地 |
安徽省专用玉米原原种扩繁基地 |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 省级 | 研究基地 |
安徽省迁飞性害虫雷达监测站 |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 省级 | 监测站 |
安徽省天敌微生物生产繁育基地 |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 省级 | 繁育基地 |
安徽省合肥市玉米种质资源库(安徽农业大学分库) |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 省级 | 资源库 |
安徽省合肥市蔬菜种质资源库(安徽农业大学分库) |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 省部级 | 资源库 |
安徽省食药用菌种质资源库(安徽农业大学分库) |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 省级 | 资源库 |
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安徽省科技厅 | 省级 |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作物抗逆优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安徽省科技厅 | 省级 |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与风险控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安徽省科技厅 | 省级 |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种质创新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安徽省科技厅 | 省级 |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兽医病理生物学与疫病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安徽省科技厅 | 省级 |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安徽省科技厅 | 省级 |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智慧农业技术与装备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安徽省科技厅 | 省级 |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安徽省科技厅 | 省级 |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园艺作物品质生物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安徽省科技厅 | 省级 |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林木资源培育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安徽省科技厅 | 省级 |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资源昆虫生物学与创新利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安徽省科技厅 | 省级 |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安徽省蚕桑资源利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安徽省科技厅 | 省级 | 安徽省重点研究中心 |
安徽省园艺产品品质与采后生物技术“一带一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安徽省科技厅 | 省级 | 安徽省重点研究中心 |
安徽省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安徽省科技厅 | 省级 | 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 |
安徽省作物生物育种工程实验室 | 安徽省发改委 | 省级 | 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 |
安徽省特色农产品高值化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 安徽省发改委 | 省级 | 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 |
安徽省北斗精准农业信息工程研究中心 | 安徽省发改委 | 省级 | 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 |
安徽省园艺作物育种工程研究中心 | 安徽省发改委 | 省级 | 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 |
安徽省智能农机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 安徽省发改委 | 省级 | 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 |
安徽省动物性食品质量与生物安全工程实验室 | 安徽省发改委 | 省级 | 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 |
安徽省绿色农药研发与应用工程实验室 | 安徽省发改委 | 省级 | 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 |
安徽省绿色磷肥智能制造与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 安徽省发改委 | 省级 | 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 |
安徽省高性能生物基尼龙工程研究中心 | 安徽省发改委 | 省级 | 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 |
安徽省健康睡眠家居产品工程研究中心 | 安徽省发改委 | 省级 | 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 |
安徽省汽车用高功能性纤维制品工程研究中心 | 安徽省发改委 | 省级 | 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 |
安徽省农情信息感知与智能计算工程研究中心 | 安徽省发改委 | 省级 | 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 |
农产品安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安徽省教育厅 | 省级 | 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木材科学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安徽省教育厅 | 省级 | 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小麦产业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安徽省教育厅 | 省级 | 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生物质材料与能源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安徽省教育厅 | 省级 | 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安徽省人兽共患病重点实验室 | 安徽省教育厅 | 省级 | 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安徽省畜禽产业研究院 | 安徽省教育厅 | 省级 | 安徽省产业共性研究院 |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与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 | 安徽省教育厅 | 省级 | 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地方特色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安徽省教育厅 | 省级 | 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农业信息学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重点实验室 | 安徽省教育厅 | 省级 | 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真菌生物技术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安徽省教育厅 | 省级 | 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合肥研究中心 |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省级 | 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 |
资料来源:以上数据截至到2024年9月 |
科研成果
…更多「学术研究」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文化
安徽农业大学校徽选用象征农业的绿色、象征红色基因的橙红色、象征丰收的金黄色三种颜色为核心色系,构建起兼具学科特质与精神内涵的视觉语言。校名采用舒同体书法艺术,笔锋苍劲有力,既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又体现学校深厚的人文底蕴。下方镌刻的数字“1928”不仅标注着学校的历史起点,更象征着近百年办学积淀的精神财富。
校区情况
老校区
蜀山校区(老校区)是主校区,位于合肥市蜀山区,东、北两边跨长丰南路和霍山路,西跨一环路,南跨长江西路。加上规划中的安庆西路连接史河路,肥西路连接长江西路,学校用地分成了大小不等的十一块。地址为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西路130号。
新校区
2024年4月15日下午,庐江县政府与安徽农业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安徽农业大学新校区建设项目正式落户合庐产业新城。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截至2025年6月)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张庆亮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操海群 |
党委副书记 | 董雨 |
党委常委、副校长(正厅级) | 李红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吴祥为、蔡德军、陈黎卿、江海洋 |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专员 | 程道传 |
学术副校长 | 董大明、吴文革 |
党委常委 | 韩弥明 |
参考资料: |
历任领导
安徽农业大学历任校(院)党委书记名录姓名 | 任职时间 | 职务 |
---|
干仲儒 | 1954·09-1955·07 | 书记 |
何晓东 | 1955·07-1956·05 | 书记 |
陈硕峰 | 1956·05-1960·03 | 书记 |
陈作霖 | 1960·03-1961·03 | 书记 |
方志明 | 1961·03-1968·05 | 书记 |
温梅毓(军代表) | 1969·08-1970·12 | 党的核心小组组长 |
1970·12-1973·02 | 书记 |
孟亦奇 | 1973·02-1977·09 | 书记 |
1977·09-1979·01 | 第一书记 |
郭宏杰 | 1973·02-1977·09 | 第一书记(兼) |
张佐文 | 1977·09-1980·08 | 书记 |
杨枫 | 1979·01-1980·08 | 第一书记 |
1980·08-1981·12 | 书记 |
张佐文 | 1981·12-1983·10 | 书记 |
王镇恒 | 1983·10-1991·03 | 书记 |
林关胜 | 1991·03-1993·03 | 书记 |
江泽慧 | 1993·03-1996·08 | 书记 |
陈兆钧 | 1996·08-1998·02 | 书记 |
金辉 | 1997·03-1998·05 | 党委第一书记 |
1998·05-2001·12 | 书记 |
吕绳振 | 2001·12-2009·02 | 书记 |
赵良庆 | 2009·02-2014·08 | 书记 |
宛晓春 | 2014·08-2016·12 | 书记 |
江春 | 2017·03——2022·03 | 书记 |
参考资料: |
历任校长姓名 | 任职时间 | 职务 |
李顺卿 | 1934·06-1934·081934·09-1935·08 | 省立安大农学院筹备主任省立安大农学院院长(兼) |
冯紫岗 | 1936·09-1937·秋 | 省立安大农学院院长 |
汪洪法 | 1937·秋-1938·03 | 省立安大农学院院长 |
齐坚如 | 1946·10-1949·12 | 国立安大农学院院长 |
干仲儒 | 1954·02-1956·05 | 安徽农学院院长 |
王光宇 | 1956·05-1961·02 | 院长(兼) |
陈作霖 | 1961·02-1961·03 | 院长 |
方志明 | 1961·03-1968·05 | 院长 |
张佐文 | 1978·07-1981·12 | 院长 |
沈和湘 | 1983·11-1992·12 | 院长 |
1992·12-1994·05 | 校长 |
江泽慧 | 1994·05-1998·05 | 校长 |
金辉 | 1998·05-2000·08 | 校长 |
李增智 | 2000·08-2007·02 | 校长 |
宛晓春 | 2007·02-2014·08 | 校长 |
程备久 | 2014·08-2019·04 | 校长 |
夏涛 | 2019·04-2022·08 | 校长 |
参考资料: |
校园环境
安徽农业大学地处合肥市中心城区,交通便捷,环境幽雅,是安徽省花园式学校,学校具有南门、勤政楼、红楼等民国时期建筑。2012年6月第一教学楼被安徽省人民政府确立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0月合肥市人民政府在第一教学楼大门东侧建立了省级文物保护标志。
第一教学楼(勤政楼)
作为历史上安徽大学拟从芜湖迁到合肥新校址的第一座教学楼,是与独立建院的安徽农学院同步诞生的,距今已有67年历史。第一教学楼兼具苏联式建筑风格和徽派建筑风格两种特点。屋顶是青瓦木屋尖顶结构,室内地面为水磨花石,做工精细,这是徽州韵味。其楼体平面规矩,强调中心对称,立面造型渐次升高的形体,内部空间高大,整体规模较大,设计建造质量优良,是典型的苏式建筑风格。
大礼堂
…更多「校园环境」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友情况
企业界
企业界姓名 | 备注 |
---|
徐进 | 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
陈志贵 | 光明食品集团上海五四有限公司党委委员 |
季朝阳 | 上海宏邦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 |
宋兴龙 | 上海悦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
焦德俊 | 上海星成集团总裁 |
孙建春 | 上海乾丞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
彭焜 | 上海宝碳新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
左德昌 | 上海希奥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
王洪涛 | 深圳市拓尔德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 |
李翔 | 深圳朗程师地域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
陶正国 | 广州立达尔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
雍金贵 | 通用生物(安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
朱宁 | 同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
宋礼华 | 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
陈勇 | 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
张邦辉 | 天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
戴祖云 | 安徽江淮园艺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
张从合 | 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
吴永杰 | 浙江步森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 |
胡优华 | 华艺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
韩仁长 | 安徽国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
姚和平 | 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
沈运河 | 安徽久易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
高峰 | 安徽珍珠水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
陈成侠 | 安徽珍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
政界
政界姓名 | 备注 |
---|
徐有芳 | 原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林业部部长,黑龙江省委书记 |
夏涛 | 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 |
马传喜 |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常委 |
兰玉杰 |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司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
徐济德 | 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 |
姜长云 | 原国家发改委产业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
黄冠胜 | 海关总署党委委员、办公厅主任 |
郜红建 |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上海市林业局局长 |
沈红然 | 上海市粮食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 |
吴以环 | 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副主席 |
吴问平 | 原北京市环保局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 |
钱克明 |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常委,原商务部副部长 |
江泽慧 | 原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 |
张曙光 | 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
孙勇 | 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
吴天栋 | 原安徽省政法委书记,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方兆祥 | 原安徽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 |
张学平 | 原安徽省政协副主席 |
邵国荷 | 原安徽省政协副主席 |
王效龙 | 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小河镇党委委员、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
卢仕仁 | 安徽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 |
学界
学界姓名 | 备注 |
---|
方精云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宋从和 |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终身教授 |
陈新斌 |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 |
方雷 | 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席研究员,美国匹兹堡大学助理教授 |
刘克顺 | 美国农业部研究化学家 |
朱启超 | 美国勃林格殷格翰制药公司首席科学家 |
钱宏 | 美国伊利诺伊州州立博物馆研究员 |
吴昌柱 | 丹麦化学会执行理事,南丹麦大学终身教授 |
查丽莎 | 瑞士伯尔尼大学博士后,瑞士h&z生命科技有限公司ceo |
庞勇 | 瑞士联邦林业与景观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
宛晓春 | 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
吴俊 |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
韩移旺 | 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 |
崔文国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科技发展处处长 |
王成树 |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
徐星凯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
周峰 |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 |
黎志康 | 中国农业科学院首席科学家 |
张浪 | 原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院长 |
汪海峰 | 浙江大学研究员 |
姜博晨 | 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 |
孟令奎 | 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 |
丁杨林 |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
李琴 |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 |
刘军 |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 |
盛承发 | 中国科学院农业专家组副组长 |
方舒 |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 |
李家洋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张守攻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朱军 | 原浙江大学副校长 |
吕永龙 |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院长 |
程磊 | 浙江大学教授 |
叶章颖 | 浙江大学教授 |
陆燕 | 浙江大学教授 |
杨长明 | 同济大学教授 |
徐永镇 | 武汉大学教授 |
汪东风 |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
赵凤启 | 美国佛蒙特州立大学教授 |
黄世乐 |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终身教授 |
陈国平 | 复旦大学教授 |
方长明 | 复旦大学教授 |
章政 | 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 |
白书农 | 北京大学教授 |
黄文江 | 原中国科学院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主任 |
方从兵 | 原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 |
陈大华 | 云南大学生物医药研究院院长 |
吴李君 | 中科院离子束生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
丁士明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 |
特殊贡献者
特殊贡献者姓名 | 备注 |
---|
马毛姐 | 国家“七一勋章”获得者,渡江战役一等功臣 |
所获荣誉
所获荣誉年份 | 荣誉名称 |
2019年 | 团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单位 |
2020年 | 教管服一体化智慧思政平台建设高校 |
2021年 | 全省高校校园书店建设积极贡献单位 |
2021年 | 2021年度教育信息化建设先进集体 |
2021年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2023年 | 第一批“安徽省绿色学校 |
2023年 | 安徽省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 |
2025年 | 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 |
| 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