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主体介绍安徽理工大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安徽理工大学是由安徽理工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安徽理工大学(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安理大(aust)”,位于安徽省淮南市,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学校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特色高水平大学、安徽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的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学校是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全国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50所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99所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安徽理工大学创建于1945年,与合肥工业大学同根同源,为安徽省第一所工科高校。1955年学校由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升格为合肥矿业学院,1956年迁至合肥,两年后正式更名为合肥工业大学。1971年,与煤有关的学科专业、部分基础课教师等整建制迁至淮南。1997年,更名为淮南工业学院,次年,由煤炭工业部划转安徽省。2002年学校更名为安徽理工大学,2022年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并入。
截至2025年4月, 学校有淮南和合肥两个校区,占地面积近4000亩,校舍建筑面积107·97万平方米;设有研究生院、23个学院(部)和一个直属附属医院,开设69个本科专业;拥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教职工4900余人(含直属附属医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45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6900余人。
历史沿革
安徽理工大学创建于1945年的安徽省立蚌埠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安徽省国民政府教育厅在省立第七中等职业学校和省立蚌埠初级工业职业学校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安徽省立蚌埠工业职业学校,时任校长为杨诚成。1946年9月,安徽省国民政府教育厅将安徽省立蚌埠工业职业学校更名为安徽省立蚌埠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并于当月29号启用新印,时任校长为毕仲翰。1947年6月3日,学校校址由蚌埠迁淮南洞山;8月,安徽省立工业专科学校在淮南洞山正式成立。1949年1月,淮南解放,2月2日,淮南煤矿特区政府接管了安徽省立工业专科学校。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4月,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23个学院(部)和一个直属附属医院,开设69个本科专业。
安徽理工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截至2024年4月)学院(部) | 专业名称 |
---|
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 | 地质工程、环境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 |
安徽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 安全工程、消防工程 |
安徽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 采矿工程、交通工程、智能采矿工程 |
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 土木工程、建筑学(五年)、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风景园林、工程造价、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智能建造 |
安徽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 |
安徽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 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 |
安徽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矿物加工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智能材料与结构 |
安徽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信息安全、数字媒体技术、软件工程、区块链工程 |
安徽理工大学力学与光电物理学院 | 工程力学、应用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安徽理工大学数学与大数据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统计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安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日语 |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 | 临床医学(五年)、医学检验技术、预防医学(五年)、药学、职业卫生工程 |
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金融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安徽理工大学空间信息与测绘工程学院 | 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导航工程 |
安徽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社会工作、动画、政治学与行政学、网络与新媒体 |
安徽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 机器人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 |
安徽理工大学化工与爆破学院 | 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应用化学、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能源化学工程 |
安徽理工大学空间信息与测绘工程学院 | 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导航工程、地理空间信息工程、地理信息科学 |
安徽理工大学体育部 | - |
安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安徽理工大学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 | - |
安徽理工大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学院 | - |
安徽理工大学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学院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 |
(表内学院信息根据学院官网显示) |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4月, 学校拥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1个安徽省i类高峰学科,5个iii类高峰学科,3个高峰培育学科。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生态学、地球科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截止2023年8月)序号 | 学科代码 | 一级学科名称 | 所属门类 | 授权时间 |
---|
1 | 0802 | 机械工程 | 工学 | 2018年3月 |
2 | 0814 | 土木工程 | 工学 | 2011年3月 |
3 | 0818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工学 | 2018年3月 |
4 | 0819 | 矿业工程 | 工学 | 2011年3月 |
5 | 0830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2018年3月 |
6 | 0837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2011年3月 |
以上内容来自资料: |
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4个)(截止2023年8月)序号 | 学科代码 | 学科名称 | 所属一级学科 | 所属门类 | 授权时间 |
---|
1 | 080201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械工程 | 工学 | 2018年3月 |
2 | 080202 | 机械电子工程 | 机械工程 | 工学 | 2018年3月 |
3 | 080203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机械工程 | 工学 | 2018年3月 |
4 | 080204 | 车辆工程 | 机械工程 | 工学 | 2018年3月 |
5 | 0802z1 | 智能机电系统 | 机械工程 | 工学 | 2019年自设 |
6 | 0802z2 | 人工智能 | 机械工程 | 工学 | 2020年自设 |
7 | 081401 | 岩土工程 | 土木工程 | 工学 | 2011年3月 |
8 | 081402 | 结构工程 | 土木工程 | 工学 | 2011年3月 |
9 | 081403 | 市政工程 | 土木工程 | 工学 | 2011年3月 |
10 | 081404 |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 土木工程 | 工学 | 2011年3月 |
11 | 081405 |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 土木工程 | 工学 | 2011年3月 |
12 | 081406 | 桥梁与隧道工程 | 土木工程 | 工学 | 2011年3月 |
13 | 0814z1 | 爆破理论与技术 | 土木工程 | 工学 | 2013年自设 |
14 | 0814z2 | 地下空间科学与工程 | 土木工程 | 工学 | 2014年自设 |
15 | 081801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工学 | 2018年3月 |
16 | 081802 |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工学 | 2018年3月 |
17 | 081803 | 地质工程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工学 | 2006年1月 |
18 | 0818z1 |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工学 | 2018年3月 |
19 | 0818z2 | 环境地质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工学 | 2018年3月 |
20 | 0818z3 | 矿山灾害监测与控制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工学 | 2019年自设 |
21 | 081901 | 采矿工程 | 矿业工程 | 工学 | 2006年1月 |
22 | 081902 | 矿物加工工程 | 矿业工程 | 工学 | 2011年3月 |
23 | 0819z1 | 矿业管理工程 | 矿业工程 | 工学 | 2011年自设 |
24 | 0819z2 | 矿山机电工程 | 矿业工程 | 工学 | 2011年自设 |
25 | 0819z3 | 地下工程 | 矿业工程 | 工学 | 2016年自设 |
26 | 083001 | 环境科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2018年3月 |
27 | 083002 | 环境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2003年9月 |
28 | 0830z1 | 环境新材料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2018年自设 |
29 | 0830z2 | 环境化学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2019年自设 |
30 | 083700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2011年8月 |
31 | 0837z1 | 信息安全工程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2016年自设 |
32 | 0837z2 | 职业健康安全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2016年自设 |
33 | 0837z3 | 消防技术及工程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2018年自设 |
34 | 99j2 | 交通工程 | 交叉学科(矿业、安全、土木) | 工学 | 2016年自设 |
以上内容来自资料: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截止2023年8月)序号 | 学科代码 | 一级学科名称 | 所属门类 | 授权时间 |
---|
1 | 0701 | 数学 | 理学 | 2018年3月 |
2 | 0801 | 力学 | 工学 | 2018年3月 |
3 | 0802 | 机械工程 | 工学 | 2006年1月 |
4 | 080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2018年3月 |
5 | 0807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工学 | 2011年3月 |
6 | 0808 | 电气工程 | 工学 | 2011年3月 |
7 | 0809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2018年3月 |
8 | 0811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2011年3月 |
9 | 08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2011年3月 |
10 | 0813 | 建筑学 | 工学 | 2018年3月 |
11 | 0814 | 土木工程 | 工学 | 2006年1月 |
12 | 0816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2018年3月 |
13 | 0817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工学 | 2006年1月 |
14 | 0818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工学 | 2006年1月 |
15 | 0819 | 矿业工程 | 工学 | 2006年1月 |
16 | 0830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2018年3月 |
17 | 0835 | 软件工程 | 工学 | 2011年8月 |
18 | 0837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2011年8月 |
19 | 1001 | 基础医学 | 医学 | 2018年3月 |
20 | 1002 | 临床医学 | 医学 | 2015年12月 |
21 | 1201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管理学 | 2006年1月 |
22 | 0305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法学 | 2021年10月 |
以上内容来自资料: |
安徽理工大学专业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名单(截止2023年8月)序号 | 类别代码 | 类别名称 | 层次 | 批准时间 |
---|
1 | 1256 | 工程管理 | 硕士 | 2011年 |
2 | 0251 | 金融 | 硕士 | 2018年 |
3 | 0551 | 翻译 | 硕士 | 2018年 |
4 | 0854 | 电子信息 | 硕士 | 2019年 |
5 | 0855 | 机械 | 硕士 | 2019年 |
6 | 0856 | 材料与化工 | 硕士 | 2019年 |
7 | 0857 | 资源与环境 | 硕士 | 2019年 |
8 | 0858 | 能源动力 | 硕士 | 2019年 |
9 | 0859 | 土木水利 | 硕士 | 2019年 |
10 | 0252 | 应用统计 | 硕士 | 2021年 |
11 | 1252 | 公共管理 | 硕士 | 2021年 |
以上内容来自资料: |
省级重点学科名单学科代码 | 学科名称 | 所属一级学科 | 类别 |
---|
0819 | 矿业工程(一级学科) | 安徽省重中之重学科安徽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 | a类 |
0837 | 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 安徽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 | - |
080804 |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电气工程 | b类 |
081401 | 岩土工程 | 土木工程 | b类 |
081803 | 地质工程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b类 |
081704 | 应用化学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b类 |
081901 | 采矿工程 | 矿业工程 | b类 |
081903 | 安全技术及工程 | 矿业工程 | b类 |
083002 | 环境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b类 |
以上内容来自资料:(截至2015年1月) |
安徽省高峰学科序号 | 学科代码 | 学科名称 | 所在学院 |
---|
1 | 0837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
2 | 0819 | 矿业工程 | 矿业工程学院 |
3 | 0830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地球与环境学院 |
4 | 0814 | 土木工程 | 土木建筑学院 |
5 | 0802 | 机械工程 | 机械工程学院 |
6 | 0817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化学工程学院 |
以上内容来自资料:截至2020年10月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4月,安徽理工大学有教职工4900余人(含直属附属医院)具有高级职称人员10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1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4人,省部级人才80余人,400余名高水平专家、学者担任学校兼职教授。
安徽理工大学师资力量(部分)类别 | 姓名 |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闵凡飞、徐良骥、严建文、郭永存 |
两院院士 | 刘文清、彭苏萍、段宁、王国法、王双明、陈湘生、谢克昌、汪旭光、任辉启、袁亮 |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孟祥瑞、杨科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 徐颖、黄友锐、殷志祥 |
国家级教学名师 | 程桦 |
杰出人才 | 邓海顺、聂士斌、王传礼、方贤文、荣传新、王磊、杨力、姚直书、周孟然、赵光明、吴基文、张平松、常聚才、华心祝、马芹永、李敬兆、陈明强、闵凡飞、张明旭、经来旺、郭永存、刘泽功、谢广祥 |
教学建设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4月,安徽理工大学学校拥有深部煤炭安全开采与环境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煤炭无人化开采数智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煤炭安全精准开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矿山智能技术与装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工业粉尘防控与职业安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及省部级研究创新平台50个。
国家级平台名称 | 级别 | 批准部门 |
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国家级 | 科技部/安徽省政府 |
煤炭安全精准开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国家级 | 国家发改委 |
国家创新人才示范培养基地 | 国家级 | 科技部 |
煤矿深井建设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 国家级 | 国家发改委 |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 | 国家级 | 安徽发改委 |
参考资料: |
省级科研平台名称 | 级别 | 批准部门 |
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安徽省实验室 | 省部级 | 安徽省政府 |
煤矿深井开采灾害防治技术科技研发平台 | 省部级 | 应急管理部 |
矿山智能技术与装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省部级 | 教育部 |
工业粉尘深度净化与职业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省部级 | 教育部 |
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省部级 | 教育部 |
矿山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研究中心 | 省部级 | 教育部 |
安徽省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与示范基地 | 省部级 | 科技部 |
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省院士工作站 | 省部级 | 安徽省科技厅 |
矿山智能装备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省部级 | 安徽省科技厅 |
安徽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安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部级 | 安徽省科技厅 |
安徽省现代环境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省部级 | 安徽省科技厅 |
安徽省引才引智示范基地 | 省部级 | 安徽省科技厅 |
安徽省纳米碳基材料与环境健康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省部级 | 安徽省科技厅 |
安徽省煤矿安全大数据分析与预警技术工程实验室 | 省部级 | 安徽省发改委 |
安徽省煤炭安全精准开采工程实验室 | 省部级 | 安徽省发改委 |
安徽省智能矿山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 | 省部级 | 安徽省发改委 |
安徽省职业健康安全工程实验室 | 省部级 | 安徽省发改委 |
安徽省高潜水位矿区水土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保护工程 | 省部级 | 安徽省发改委 |
实验室安徽省爆破器材与技术工程实验室 | 省部级 | 安徽省发改委 |
安徽省关闭/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 省部级 | 安徽省发改委 |
矿山采动灾害空天地协同监测与预警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省部级 | 安徽省教育厅 |
矿山安全高效开采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部级 | 安徽省教育厅 |
安徽矿山机电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 省部级 | 安徽省教育厅 |
工业粉尘深度净化与职业健康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省部级 | 安徽省教育厅 |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省部级 | 安徽省教育厅 |
安徽省现代煤炭加工技术研究院 | 省部级 | 安徽省教育厅 |
矿山建设工程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省部级 | 安徽省教育厅 |
矿业企业安全管理研究中心 | 省部级 | 安徽省教育厅 |
安徽省高校大学生思想动态 | 省部级 | 安徽省教育厅 |
分析研究中心安徽省煤矿安全采掘装备制 | 省部级 | 安徽省经信委 |
造业创新中心矿区环境与灾害协同监测煤炭行业工程研究中心 | 省部级 | 中国煤协 |
矿井水害综合防治煤炭行业工程研究中心 | 省部级 | 中国煤协 |
机械工业矿山采选装备智能化重点实验室 | 省部级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
地下工程结构研究所 | 省部级 | 原煤炭部 |
特殊开采研究所 | 省部级 | 原煤炭部 |
煤矿电气自动化研究所 | 省部级 | 原煤炭部 |
参考资料: |
科研成果
截至2025年4月,“十三五”以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300余项,其中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科技部基地与人才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50余项,到账科研经费年均2·2亿元;牵头获安徽等省政府及国家行业协会等科技成果奖励150余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38项,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1项、中国专利奖1项、安徽省创新争先奖4项、安徽省专利金奖1项;授权有效的国内发明专利和国际发明专利2400余件。
部分科研成果项目来源 | 项目名称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快速留巷y型通风煤气共采研究——沿空留巷上覆岩层活动规律研究 |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 | 煤矿典型动力灾害风险判识及监控预警技术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 用于揭示煤与瓦斯突出机理与规律的模拟试验仪器 |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 | 《面向煤层自燃火区特征的绿色防灭火材料及应用研究》《深井大吨位提升箕斗及其安全运行关键技术》《难采煤层智能精准开采关键技术与装备》《高潜水位煤粮复合区采复耦合下耕地修复与水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 |
参考资料: |
学术资源
…更多「科学研究」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文化
安徽理工大学的校徽确定时间为2002年,其徽志为圆形蓝色徽标,内心下方和外环分别标有中英文校名,外环下方标有学校创建年份,内心中间是由矿镐和钥匙符号组成的图案。学校徽章为教职员工和学生佩戴的标有学校中文名称的长方形证章。
释义:miner pick(矿工用的镐)既反映安徽理工大学的历史沿革、发展脉络和特色学科,又象征着安徽理工大学全校师生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勤恳务实、刻苦奋进的开拓精神;key(钥匙)既寓意打开智慧大门和知识宝库的工具,也代指学习思考的方法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校区情况
安徽理工大学有淮南、合肥2个校区,占地约3540亩。
淮南校区
淮南校区(校本部)地址为安徽省淮南市泰丰大街168号,设有地球与环境学院、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矿业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学院等19个教学学院(部)。淮南校区
合肥校区
合肥校区地址为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凤霞路15号,设有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学院。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领导(截至2025年6月)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郭永存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袁亮 |
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 | 余玉刚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鲁超、王先江、张平松、赵光明、徐良骥 |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省监察委员会驻安徽理工大学监察专员 | 王献余 |
以上内容来自参考资料: |
历任领导
历任党委领导姓名 | 职务 | 任职时间 | 备注 |
王际岩 | 党委书记 | 1953·2—1953·5 | 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 |
孙宗溶 | 党委书记 | 1953·8—1955·4 | 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 |
党委书记 | 1955·4—1958·9 | 合肥矿业学院 |
党委书记 | 1958·9—1962·7 | 合肥工业大学 |
任时 | 党委书记 | 1978·5—1983·5 | 淮南煤炭学院 |
方德兴 | 党委书记 | 1984·4—1992·8 | 淮南矿业学院 |
冯开源 | 纪委书记 | 1988·4—1994·12 | 淮南矿业学院 |
杜家忠 | 党委书记 | 1992·8—1997·3 | 淮南矿业学院 |
1997·3—2002·2 | 淮南工业学院 |
2002·2—2007·3 | 安徽理工大学 |
乔丰强 | 纪委书记 | 2003·9—2013·4 | 安徽理工大学 |
张明旭 | 党委书记 | 2007·3—2013·10 | 安徽理工大学 |
颜事龙 | 党委书记 | 2013·10—2016·2 | 安徽理工大学 |
参考资料:(部分名单) |
历任行政领导姓名 | 职务 | 任职时间 | 备注 |
毕仲翰 | 校长 | 1947·9—1948年底 | 安徽省立工业专科学校 |
王际岩 | 校长 | 1951·11—1953·2 | 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 |
孙宗溶 | 校长 | 1953·8—1956·12 | 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 |
院长 | 1956·12—1958·9 | 合肥矿业学院 |
校长 | 1958·9—1962·7 | 合肥工业大学 |
何晓东 | 院长 | 1978·2—1981·6 | 淮南煤炭学院 |
院长 | 1981·6—1983·5 | 淮南矿业学院 |
冯震海 | 院长 | 1983·11—1992·9 | 淮南矿业学院 |
李贤国 | 院长 | 1992·9—1997·3 | 淮南矿业学院 |
院长 | 1997·3—1998·7 | 淮南工业学院 |
张文祥 | 院长 | 1998·7—2002·2 | 淮南工业学院 |
校长 | 2002·2—2007·3 | 安徽理工大学 |
颜事龙 | 校长 | 2007·3—2013·10 | 安徽理工大学 |
郭永存 | 校长 | 2013·12—2016·6 | 安徽理工大学 |
王其东 | 校长 | 2016·6—2018·3 | 安徽理工大学 |
参考资料:(部分名单) |
校园环境
安徽理工大学3000多亩的校园,有着七十多年的建校历史内涵,校内有着多处特色校园环境。
百川门
“百川门”,取自《淮南子·氾论训》文中“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一句,原文意喻千百条不同源头的江河,最终都将汇于大海,许多的思想文化汇交于一体,形成一种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安理,则更多意味着一种万千学子始汇于此,分离于此,最终又汇聚于此的集散地。
海纳广场
…更多「校园环境」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友情况
政界姓名 | 职务 |
---|
桂来保 |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 |
吴吟 | 原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
谢广祥 | 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致公党中央常委、安徽省委主委 |
叶青 | 原中国神华集团董事长 |
张古江 | 河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 |
高祀仁 | 曾任中共十六届中央委员,中央政府驻香港特区联络办公室主任 |
程安东 | 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
毛光烈 |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
宋孝贤 | 原安徽省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 |
王淑森 | 原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贵州省总工会主席 |
王鹤龄 | 安徽省政协副主席 |
任启兴 | 原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席 |
赵岸青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 |
濮洪九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党委书记 |
项勤 | 曾任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仅部分列举,排名不分先后 |
学术界姓名 | 职务 |
---|
彭苏萍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陈湘生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袁亮 | 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 |
杨仁树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党委书记 |
牛维麟 | 中国人民大学原常务副书记 |
程桦 | 曾任安徽大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
胡千庭 | 重庆煤炭科学研究院院长 |
桂和荣 | 国家煤矿水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
杨裕官 | 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院长 |
申宝宏 | 曾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科研处长、中煤科工集团副总工程师兼科技发展部部长 |
仅部分列举,排名不分先后 |
企业界姓名 | 职务 |
---|
芮继强 | 中石化安徽分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 |
王建刚 | 广东立佳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
高登榜 | 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
龚乃勤 | 皖北煤电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
汪永茂 | 安徽皖北煤电集团公司党委委员、矿区工会主席 |
朱宜存 | 历任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安徽省皖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 |
陶应泽 | 深圳市嘉力乐食品有限公司(嘉力乐)总经理,原加多宝集团总经理 |
李新保 | 中煤第五建设工程集团总经理 |
赵士兵 | 中煤矿山建设集团董事长 |
黄建宇 | 淮北矿业集团副总经理 |
孙中凯 | 重庆能源储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
仅部分列举,排名不分先后 |
所获荣誉
安徽理工大学所获荣誉(部分)时间 | 名称 |
2016年 | 全国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50所高校) |
2016年 | 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99所高校) |
2020年 | 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
2021年 | 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 |
2023年 | 全国侨联系统先进组织 |
2024年 | 2023年度安徽省高校招标采购先进集体 |
2023年度优秀易班共建高校 |
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top100)第83位 |
安徽省优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