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藏族音乐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藏族音乐宫廷乐歌

藏族音乐

宫廷乐歌

古典

亦称“噶噜”,是自五世达赖以来宫廷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专门为达赖、班禅等宫廷贵族服务的,主要是在宫廷宴会、迎宾场合、庆典仪式上为达官贵人表演的歌舞。这种歌舞的表演者多为来自富家的男童(噶尔珠巴),而不得有女性参加。因此,只有噶噜才能算是典型的藏族宫廷乐歌。

伴奏形式

是丝竹乐队,并由几组高低两种音高不同的达玛鼓和两只藏式唢呐组成。它的主要表演形式是童声合唱、齐唱及男童舞蹈等,“噶噜的音乐虽然来自民间,然而,由于多年运用于宫廷,民间音乐那种活泼、欢快的气氛已不复见了,显得平稳、和谐、高雅,很少波澜起伏”。噶噜的内容严肃,曲调规整,给人以端庄肃穆之感。

朗玛谐

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朗玛谐”也是宫廷乐歌。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由于其华丽高雅的表演和演唱,而实际上达赖、班禅并不看朗玛谐,因为这是由女性表演的;另一种观点认为,朗玛谐来源于民间,属于民间歌舞。而我认为,朗玛谐虽不属宫廷歌舞,但也应属于上层社会的艺术品种,因旧时的观赏者主要是达官贵人、大商人等,而且,这种表演形式同西藏民间歌舞有着很大的甚至是本质的区别。

外来痕迹

噶噜和朗玛谐的外来痕迹很重,有古波斯和拉达克地区的影响,也有内地南方丝竹乐的影响,而当时与外界发生横向交流的主要是达官贵人和商人。

虽说朗玛谐与噶噜在旋律上不同,可是这两种艺术形式在音乐结构、曲调发展、调式上却是那么相似,二者调式均属商调式(中国民族五声调式名称),旋律音行几乎如出一辙,只是朗玛谐有它固定的伴奏形式(必须在扎年琴等六种乐器的伴奏下,才能进行朗玛的器乐合奏、女声独唱、重唱及舞蹈表演),其特点是歌先舞后。而噶噜的最大的特点是歌舞分家,舞者身背达玛鼓,边打边跳,歌者只唱不跳,其形式单调,没有大的起伏,对比不鲜明。

情调

朗玛歌曲的抒情风格和优美细腻的情调,与一般藏族民歌的欢乐、热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的主要特点是唱完一首慢歌后,单独跳一种节奏稍快的舞蹈,演唱者偶尔有作揖、敬礼等很小的舞蹈动作,显得非常优美协调。在歌唱方法上,萨迦班智达在其《乐论》中把朗玛曲调中的轻、重、缓、争分为四种表现形式:(1)“扬升”像如意神树平直上升;(2)“转折”似开花的紫藤扬起后下旋;(3)“变化”犹如水中月影在不时颤动;(4)“盘旋”似河水流淌一般低而平缓,并强调“在词处,就得把词儿吐清晰。对于运腔,以调把它托明朗,若此二者合得妙,合后各自又得以清晰”;(5)这就要求演唱者把朗玛中(哈、啊、哦)三个基本运腔、字母结合到歌曲中,在强音拍上,尽量使词得以清晰;在弱拍处,反复用这三个运腔字来托音。不但朗玛谐和噶噜是一致的,而且,谐钦(大调)、搭通(短调)、藏戏都有着这样一种共同的歌唱特点。

自然流畅

演唱朗玛的声音要求自然流畅,要用丹田控制声音的抖动,尽量做到使声音靠前,感觉声音从喉的底部发出,一般两乐句换一口气,保持声音和气息的连续性和音乐的完整性。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子栏目导航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