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公众号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辽宁大连市
公众号ID:DUTFME
公众号分类:教育 - 学校
关于公众号: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大连理工大学,属于教育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学院动态、会议讲座、通知公告的发布;学院成果展示及宣传。

开发/运营主体:大连理工大学

关于主体:大连理工大学是中国辽宁省大连市公办高校。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百科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是大连理工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起源于1980年创建的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和大连工学院管理工程系;1984年,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合作,率先在中国引进mba学位教育;1985年,大连理工大学经教育部批准组建管理学院,成为中国国内最早成立的管理学院之一;2010年,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正式成立;2019年,管理与经济学部的名称变更为“经济管理学院”。

据2022年5月学院官网显示,经济管理学院拥有10个研究所、5个教育教学实验中心和8个行政办公室,建设有2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和实验室,6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以及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cmcc)。学院拥有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历史沿革

1980年6月20日,中美两国政府代表在北京签署了《中美合作举办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的谅解备忘录》;8月,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与大连工学院管理工程系成立,二者为同一实体。

1984年9月,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合作举办第一期mba班,录取39人。

1985年11月,大连理工大学经教育部批准组建管理学院,是中国国内最早成立管理学院的单位之一。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2年5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共开设5个本科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工商管理、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自2020年起,学院打通所有本科专业,设置“经济管理实验班”,按照工商管理类一个专业志愿进行招生。专业采取“两年宽口径培养和两年专业方向聚焦相结合”的“2+2”培养模式:前两年进入“经济管理实验班”进行培养,两年后在学生自愿申请的基础上,尊重学生个性,进行专业选择。)

师资力量

据2022年5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共有专职教师科研人员166人,其中教授54人,副教授67人,助理教授、讲师30人,专职科研人员15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9人,有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
类别姓名/名称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众托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胡祥培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胡祥培
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王众托
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胡祥培
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孙玉涛
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王延章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陈艳莹、郭崇慧、胡祥培、李文立、李延喜、秦学志、苏敬勤、王建军、张米尔
省部级教学团队管理案例教学团队

学科建设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2年5月学院官网显示,经管学院下设有10个研究所,2个国家级工程中心,3个省部级工程中心,1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新型智库,1个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2个省部级协同创新基地,2个国际合作平台,1个校级研究中心,6个市级基地、实验室,3个大连市社科院智库研究基地,4个大连市社科联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创新群体,2个省部级创新团队。

研究所系统工程研究所信息与决策技术研究所信息系统与商业分析研究所智慧商务物流研究所创新与创业研究所企业管理研究所运营管理研究所旅游与环境管理研究所经济研究所金融与会计研究所
国家级工程中心电子政务模拟仿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制造管理信息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省部级工程中心辽宁省电子政务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制制造管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制造执行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省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制造管理信息化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省级重点新型智库大连理工大学科技创新创业与产业转型研究中心
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科技产业创新与创业重点研究基地
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辽宁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研究基地辽宁省现代服务业研究基地
省部级基地辽宁省登沙河精品钢材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辽宁省旅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
国际合作平台dut-massachusetts universitydut-australian federal university
校级平台大连理工大学大数据与智能决策研究中心
市级基地、实验室大连市数据科学与知识管理重点实验室大连市制造管理信息化工程实验室大连市制造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连市制造管理信息化重点实验室大连市金融中心建设研究基地大连市电子商务重点实验室
大连市社科院智库研究基地大连市大数据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大连市港口经济与管理研究基地“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研究中心
大连市社科联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大连市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大连市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基地大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基地大连市产业金融研究基地
云南省保山市下属独立法人资格事业单位滇西产业发展研究院
全国mba教指委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
国家级创新群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
省部级创新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

研究成果

据2022年5月学院官网显示,经济管理学院已在重大装备制造信息化、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工程、企业生态创新工程、大数据与智能决策、项目管理、创新创业知识产权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提出了基于信息与知识管理的制造信息化复杂系统优化理论和创新机制,研发了面向国家政府部门、重点企业的决策支持系统。学院每年不仅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各类科研项目,而且帮助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管理决策和解决实际问题,学院近五年科研进款合计8663·92万元;近五年年均发表学术论文二百篇左右。
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类别项目名称主持人获批时间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科技管理与运行机制孙玉涛2019
重点项目大数据环境下的微观信用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迟国泰2017
重点项目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项目治理研究宋金波2017
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新技术环境下的组织创新研究苏敬勤2016
重点项目物联网环境下基于情景的在线智能调度优化方法胡祥培2015
重点项目大数据环境下知识融合与服务的方法及其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研究王延章2015
创新研究群体新兴电子商务的信息与物流管理胡祥培2014
重点项目社会化商务中参与者的信誉与信任机理及交易决策研究李文立2014
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绿色增长理论与实践的国际比较研究武春友2013
重点项目非常规突发事件演化分析和应对决策的支持模型集成原理与方法王延章2010
重点项目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知识协调管理若干理论与方法研究党延忠2010
重点项目porc框架下的中国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国际化的理论与政策研究苏敬勤2010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朱庆华2010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胡祥培2007
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知识集成与知识创新的基础理论研究王众托2006
重点项目互联网环境下的关系营销理论创新研究董大海2005
重点项目企业(组织)知识管理若干基础科学问题研究王众托2004
重点项目电子商务环境下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杨德礼2000
重点项目信息技术对管理变革的影响及信息管理研究王众托1996
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项目类别项目名称主持人获批时间
重大项目我国区域港口群的优化整合与环境协调策略研究鲁渤2020
重大项目新形势下我国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现代化研究孙玉涛2020
重大项目“一带一路”国家资金融通机制设计及资金配置效率评价体系研究李延喜2018
重点项目大气污染区域协同治理机制研究杨光飞2018
重点项目区域中心城市绿色转型要素的协同演化研究武春友2014
重大项目加快我国传统产业向中高端升级发展的微观机制和政策创新研究原毅军2014
重点项目污染减排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倒逼传导机制及政策研究原毅军2011
重大项目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综合评价体系迟国泰2006
经济管理学院历年科研成果
序号项目名称获奖名称等级类别获奖人排序获奖年份
1死亡率风险证券化:债券类产品的设计与定价研究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省部级尚勤2020
2demystifying central government r&d spendingin china—should funding focus on scientificresearch?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果奖省部级孙玉涛2020
3中国企业引进型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究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果奖省部级林海芬2020
4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征形态、演化规律和应急处置优化辽宁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省部级叶鑫2019
5创业导向对在孵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孵化环境调节作用视角第六届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2013-2015)一等奖省部级王国红2018
6东北老工业基地创新驱动发展研究第六届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2013-2015)一等奖省部级刘凤朝,孙玉涛,马荣康2018
7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优化理论、模型与应用第六届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2013-2015)二等奖省部级迟国泰2018
8亚洲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合作问题研究第六届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2013-2015)二等奖省部级逯宇铎等2018
9死亡率风险证券化:债券类产品的设计与定价研究第六届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2013-2015)二等奖省部级尚勤2018
10补贴、寻租成本与加成率——基于中国装备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第六届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2013-2015)二等奖省部级任曙明2018
11复杂生产过程集成化管理理论与方法——基于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管理视角第六届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2013-2015)二等奖省部级薄洪光2018
12公路bot项目收费价格和特许期的联动调整决策第六届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2013-2015)二等奖省部级宋金波2018
13流域生态补偿意愿的wtp与wta差异性研究:基于辽河中游地区居民的cvm调查第六届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2013-2015)二等奖省部级徐大伟2018
14意愿对供应链知识共享影响的实证研究第六届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2013-2015)二等奖省部级冯长利2018
15中国出口企业是否存在“利润率溢价”?——基于随机占优和广义倾向指数匹配方法的经验研究第六届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2013-2015)二等奖省部级苏振东2018
16环境规制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第六届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2013-2015)二等奖省部级原毅军2018
17买方势力对工艺创新与产品创新的异质性影响第六届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2013-2015)二等奖省部级孙晓华2018
18基于生态位模型的辽宁省城市人力资源生态系统评价研究第六届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2013-2015)二等奖省部级商华2018
19基于空间效应视角的中国区域创新收敛性分析第六届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2013-2015)三等奖省部级潘雄锋2018
20基于资源演化的跨国公司在华合资企业控制权的动态配置——科隆公司的案例研究第六届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2013-2015)三等奖省部级崔淼2018
21考虑公众心理风险感知的应急物资优化调度第六届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2013-2015)三等奖省部级王旭坪2018
22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研究第六届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2013-2015)三等奖省部级陈阵2018
23企业并购申报制度的经济学研究第六届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2013-2015)三等奖省部级董维刚2018
24管理案例采编第六届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2013-2015)三等奖省部级朱方伟2018
25设立库布其国家级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研究报告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二等奖省部级侯二秀、商华、杨新吉勒图、王峰正、王科唯、吉格迪2017
26全球主要股票市场对我国股市的多渠道协同波动溢出效应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三等奖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苏木亚、郭崇慧2017
27技术创新与产业演化:理论及实证2011-2012年度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省部级孙晓华2016
28政府生产性补贴是否促进了中国企业出口?——基于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的微观计量分析2011-2012年度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省部级苏振东等2016
29中国高端服务业发展研究2011-2012年度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省部级原毅军等2016
30基于wtp和wta的流域生态补偿价值研究:以辽河为例2011-2012年度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省部级徐大伟等2016
31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的关键风险:多案例研究2011-2012年度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省部级宋金波、宋丹荣、孙岩2016
32供应链知识共享绩效评价研究2011-2012年度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省部级冯长利等2016
33产业间平台合作下的双边定价机制研究——基于对固有收益影响的分析2011-2012年度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省部级董维刚等2016
34工商管理案例研究方法2011-2012年度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省部级崔淼、苏敬勤2016
35国家创新能力成长机理研究2011-2012年度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省部级孙玉涛、刘凤朝2016
36区域产业集成创新系统的协同演化研究2011-2012年度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省部级王国红、邢蕊、唐丽艳2016
37投资者过度自信下上市公司投资短视行为2011-2012年度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省部级史金艳等2016
38网上商店绑定策略对顾客价值影响的实证研究2011-2012年度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省部级金玉芳等2016
39中国的创新政策:演进、制度结构与轨道2011-2012年度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省部级刘凤朝、孙玉涛2016
40一类求解tsp构建型算法的通用改进策略2016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省部级饶卫振、王新华、金淳、刘锋2016
41东北老工业基地科技支撑全面振兴研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省部级刘凤朝、孙玉涛、马荣康、徐茜、刘连峰、张娜、汪锦、赵宏志2015
42国家创新能力成长机理研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省部级孙玉涛、刘凤朝2015
43忻州市公共权力运行及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系统山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三等奖省部级李怀明、边升阳、李彦斌、刘慧君、叶鑫、王延章、王杜娟、王雪华、张碧涛、马占书等2015
44bot项目特许决策管理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省部级戴大双,宋金波,王东波,石磊,杨卫华,高丽峰2014
45提升辽宁产业丰厚度途径与对策研究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省部级刘晓东、邢兰兰、刘凤朝2014
46促进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省部级原毅军、张春英、赵德贵、韦建平、张在群、董琨、邢兰兰、孟睿、张叶菲2014
47bot项目特许决策管理辽宁省第十二届(2009—2010年)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省部级戴大双、宋金波、王东波、石磊、杨卫华、高丽峰、宋丹荣2014
48后发国家产业技术追赶模式研究辽宁省第十二届(2009—2010年)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省部级洪勇、苏敬勤2014
49基于科学发展的综合评价理论、方法与应用辽宁省第十二届(2009—2010年)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省部级迟国泰2014
50嵌入性与中介服务业的市场绩效:中国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辽宁省第十二届(2009—2010年)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省部级陈艳莹2014
51全球金融危机对辽宁经济平稳增长产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研究—以大连为例辽宁省第十二届(2009—2010年)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省部级安辉2014
52软件服务外包与软件企业成长辽宁省第十二届(2009—2010年)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省部级原毅军2014
53知识溢出与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学习研究辽宁省第十二届(2009—2010年)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省部级王国红2014
54主题图的语义相关度评价方法研究辽宁省第十二届(2009—2010年)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省部级裘江南2014
55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工程辽宁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省部级刘晓冰2007

学术资源

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

据2022年5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先后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是亚太商学院组织(aapbs)会员单位。

学院长期致力于学生交流,学生国际化项目开发,吸引优秀留学生到大工交流学习。学院作为大连理工大学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学院,留学生类别涵盖了本、硕、博以及专业学位项目。学院与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英国剑桥大学、日本九州大学、法国北方高等商学院、德国明斯特大学、澳大利亚联邦大学、俄罗斯太平洋国立大学等20余所世界高校开展长期、中期、短期学生交流与学位项目。此外学院开设international mba项目、创立了“国际交流周”,为海外师生来华交流学习搭建平台。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院徽

院徽深蓝色,代表海洋,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位于海滨城市,与海相邻。

m——management,e——economics,两个字母代表两个学科门类;两个字母交融,表示管理与经济学科交叉融合,相互依存。上方四个点,表达了学院白手起家,从零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以及做强做大的追求。

1980,学院历史可以追溯到1980年,即管理工程系1980年成立。

精神文化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院长朱方伟
党委书记叶鑫
副书记/副院长/纪委书记王晶华
副院长宋金波、陈艳莹、孙玉涛、李先能
副书记/副院长杨木

知名校友

王兆国、闻世震、王森浩、倪润峰、冯丹龙、宗乐新、王新浩、朱晓军(中国华新资本(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孙宝石(苏州数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红霞、李吉宝、牛希军、孙廷聪

公众号主体介绍大连理工大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是由大连理工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大连理工大学(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大工”(dut),坐落于辽宁省大连市,是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对学校进行共建,大连市人民政府、盘锦市人民政府参与共建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高校,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

大连理工大学于1949年4月建校,时为大连大学工学院;1950年7月独立为大连工学院;1960年10月被确定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1986年4月设立研究生院;1988年3月更名为大连理工大学;1996年成为“211工程”建设高校,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共建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启动实施“985工程”建设,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重点共建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被中央确定为中管干部学校。2012年12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大连理工大学建设盘锦校区。2017年9月,入选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名单;2022年2月,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大连凌水、开发区、盘锦3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57·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6·90万平方米,实体馆藏累计392万余册(件);设有27个独立建制的学院、1个医学部、2个研究院、1个书院,开设78个本科招生专业;拥有2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7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有教职工4500余人,专任教师约3000余人;学生总数49600余人。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1948年秋,为适应全国解放后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着手筹建了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大连大学。大连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大连大学工学院,即为大连理工大学前身。1949年4月,大连大学工学院创建。次年,大连大学建制撤销,学校独立为大连工学院。1951年,大连工学院在大连市郊区重新勘选校址,决定将新校舍建立在大连市西郊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凌水屯。1960年10月,学校被确定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1980年6月成为教育部最早确定设立少数民族班、实行定向定点招生的重点院校之一。

1980年,学校创办中国第一个中外合办高级经济管理人才培训基地(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随后,在国内率先开展mba教育,成为中国工商管理教育培训的先驱。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6年4月,学校设立研究生院。

更名发展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5月,大连理工大学设有27个独立建制的学院、1个医学部、2个研究院、1个书院,开发区校区设有2个独立建制的学院,盘锦校区设有4个独立建制的学院,另有2个专门学院(创新、国际)和1所独立学院(城市学院),开设78个本科专业进行招生。

校区学院(部)专业
大连凌水主校区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含化学工程与工艺国际班)、精细化工、制药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安全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工与制药类创新班
环境学院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功能材料
能源与动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研究院-
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建设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含土木工程国际班)、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交通工程、工程管理专业、智能建造专业
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工程力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船舶工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
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药学院和医工交叉研究院
未来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未来技术班(含人工智能、智能建造、智能车辆工程、生物工程、精细化工)、人工智能创新班(含人工智能)
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企业管理、投资学、会计学、技术经济及管理、项目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环境管理、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建筑与艺术学院建筑学、城乡规划、工业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雕塑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
外国语学院英语、日语、翻译、俄语
物理学院应用物理学
数学科学学院数学类(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华罗庚班)
光电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化学学院应用化学
人文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汉语言文学、哲学
公共管理学院-
高等教育研究院-
体育与健康学院运动康复、运动训练
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办公室、港澳台学生事务办公室)-
创新创业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联合学院工程力学、应用物理学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城市学院-
开发区校区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大连理工大学-立命馆大学国际信息与软件学院-
集成电路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盘锦校区大连理工大学莱斯特国际学院-
化工海洋与生命学院设置能源化学工程、应用化学(工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海洋技术、环境生态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生物信息学、药学
商学院电子商务、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基础学院商务英语、运动康复
截至2024年5月

学科建设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5月,大连理工大学建有1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4个国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6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个科技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4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研究基地,1个国家知识产权(辽宁)培训基地,1个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全国首批);1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9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辽宁应用数学中心,35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2个辽宁省专业技术创新中心,15个辽宁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水利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1个全国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9个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7个省级新型智库,1个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4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0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全国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
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机构(部分)
级别科研平台
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性能精密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电子政务模拟仿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业装备节能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先进装备设计与cae软件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桥梁与隧道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制造管理信息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消防与应急救援国家工程实验室
热能综合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大学科技园大连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国家级技术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国家振动与强度测试中心
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辽宁绿色化学化工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
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天然气水合物安全高效开采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结构优化理论与应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海洋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超分子化学与催化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能源利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智能控制与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社会计算与认知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智能生物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工业装备监测与控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模塑制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先进高分子及复合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低碳能源与碳封存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辽宁省实验室辽宁黄海实验室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微纳米技术及系统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内燃机技术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工业设备先进控制系统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生物基化学品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制造管理信息化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载能束冶金与先进材料制备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先进光电子技术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先进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高分子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数字媒体处理与传输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新能源汽车动力控制及整车技术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海水淡化重点实验室辽宁省能源材料化工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集成电路与生物医学电子系统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土木基础设施安全监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化工资源清洁利用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泛在网络与服务软件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分子识别与成像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凝固控制与数字化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水资源调控与防洪减灾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数字化设计与智能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空天飞行器前沿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复杂能源转换和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能源材料及器件重点实验室辽宁省低碳资源高值化利用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蛋白质修饰与疾病发生重点实验室辽宁省计算数学与数据智能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感知与理解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工业装备数字孪生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辽宁应用数学中心
辽宁省先进复合材料高性能制造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化工安全与应急技术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先进薄膜与集成电路刻蚀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城市绿色健康设计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辽宁省先进装备设计与cae软件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电子政务工程研究中心
辽宁省制造执行系统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桥梁与隧道安全技术工程实验室
辽宁省先进高分子材料工程实验室辽宁省新能源材料载能束冶金装备工程实验室
辽宁省绿色建筑与节能工程实验室辽宁省深海浮动结构工程实验室
辽宁省烟气余热利用装备防腐蚀工程实验室辽宁省硼镁特种功能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工程实验室
辽宁省石化行业高效节能分离技术工程实验室辽宁省重化工难处理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辽宁省海洋智能系统与高端芯片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高熵合金工程实验室
辽宁省能源动力系统碳中和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智能化工材料专业技术创新中心
辽宁省船舶设计制造专业技术创新中心辽宁省高性能树脂材料专业技术创新中心
辽宁省工业生态与环境专业技术创新中心辽宁省车辆先进设计制造专业技术创新中心
辽宁省起重机械专业技术创新中心辽宁省工业装备分布式控制专业技术创新中心
辽宁省物联网与协同感知专业技术创新中心辽宁省激光3d打印装备及应用专业技术创新中心
辽宁省极地海洋专业技术创新中心辽宁省水化学与水质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辽宁省工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及利用专业技术创新中心
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辽宁绿色化学化工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辽宁工程防灾减灾协同创新中心
辽宁工程科学计算与cae软件研发协同创新中心辽宁清洁能源动力协同创新中心
资料来源:截至2024年5月

科研成果

截至2025年5月,学校共获国家科技成果奖励66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36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1项;牵头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214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中国专利奖金奖3项、银奖3项、优秀奖15项。
科研成果(部分)
年度获奖类别项目名称主持人
2023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模拟空天环境下多维动态力精密测量技术与应用刘巍
202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东北地区跨流域水资源高效调控技术与应用张弛
2021年中国专利奖金奖一种制备氢化c9石油树脂的方法-
2021年中国专利奖优秀奖一种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力学特性可视化试验装置-
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非线性切换系统的分析与控制孙希明
2020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强化废水生化处理的电子调控技术与应用全燮
2020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血液细胞荧光成像染料的创制及应用樊江莉
2020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航天新型轻质高承载结构及其高效优化设计技术与应用王博
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团队)大连理工大学高性能精密制造创新团队郭东明
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演化理论与调控方法宋永臣
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复杂约束下结构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郭旭
2019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大尺寸硅片超精密磨削技术与装备康仁科
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膜法高效回收与减排化工行业挥发性有机气体贺高红
2017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高质高效加工技术与装备贾振元
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超高层建筑钢骨高强混凝土结构体系抗震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贾金青
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基团功能强化的新型反应性染料创制与应用张淑芬
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大型结构光纤传感监测关键技术及其同步采集装备李宏男
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高性能铜合金连铸凝固过程电磁调控技术及应用李廷举
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关联面形约束的大型复杂曲面零件加工技术与装备贾振元
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荧光染料识别与响应调控的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彭孝军
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高土石坝抗震设计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孔宪京
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提高光催化环境污染控制过程能量效率的方法及应用基础研究全燮
2011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杂萘联苯聚醚腈砜系列高性能树脂及其应用新技术蹇锡高
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基于模拟关系的计算力学辛理论体系和数值方法钟万勰
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含烃石化尾气梯级耦合膜分离技术的研发与工业应用贺高红
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工程结构抗灾控制新技术与工程应用李宏男
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核电厂地基及防护构筑物的抗震安全评价及其工程实践孔宪京
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复杂防洪调度系统的多目标决策及径流预报理论程春田
2008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硬脆材料复杂曲面零件精密制造技术与装备郭东明
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多高层建筑多维抗震分析与振动控制-理论及工程应用李宏男
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开孔消浪沉箱结构波浪力计算方法的研究及应用李玉成
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高硅择形沸石的研制及其在烃转化中的应用王祥生
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从活性染料到反应性染色的理论与实践杨锦宗
注:名单不完整,截至2024年5月

学术资源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徽

大连理工大学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学校徽志为圆形,中间是由学校简称“大工”两字变体组成的半封闭双圆环图案,圆环中央是托着幼苗的书籍,寓意人才和学术,“1949”为建校时间;圆环上方是英文校名,下方是中文校名。

学校徽章为题有中文校名的长方形证章。

校区情况

截至2025年5月,大连理工大学依山傍海,办学条件优良。已形成一校、两地(大连市、盘锦市)、三区(大连凌水主校区、开发区校区、盘锦校区)的办学格局,总占地面积357·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6·90万平方米。

大连凌水主校区

大连凌水主校区位于辽宁省大连市凌工路2号,主校区设有化工学院、环境学院、生物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等26个独立建制的学院及医学部、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研究院等2个研究院。另有3个专门学院(创新、国际、远程)和1所独立学院(城市学院)。

开发区校区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项昌乐
校长、党委副书记贾振元
党委常务副书记宋丹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松全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言军
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成恩、姚山、罗钟铉、张弛、王博、康旭东
党委常委韩轶、王志伟
参考资料截至2025年6月:

历任领导

历任领导
时期姓名任职任期
大连大学时期李一氓大连大学第一任校长-
段玉明原大连大学党委书记1948·10—1949·11
吕振羽大连大学第二任校长兼党委书记1949·11—1950·07
大连工学院时期屈伯川大连工学院第一任校长-
钱令希大连工学院第二任校长-
吴健大连工学院第一任党委书记1951·05—1952·10
白长和大连工学院第二任党委书记1952·10—1957·12
崔健大连工学院第三任党委书记1957·12—1965·08
周明大连工学院第五任党委书记1978·09—1983·03
雷天岳大连工学院第六任党委书记1984·02—1985·09
钱冬生大连工学院第七任党委书记1985·09—1988·01
大连理工大学时期钱冬生大连理工大学第七任党委书记1988·01—1990·08
金同稷大连理工大学第三任校长,第八任党委书记1990·11—1995·11
林安西大连理工大学第四任校长,第九任党委书记1995·11—2007·08
程耿东大连理工大学第五任校长1999·11-2006·04
欧进萍大连理工大学第六任校长2006·05-2012·08
张德祥大连理工大学第十任党委书记2007·09-2014·05
申长雨大连理工大学第七任校长2012·08-2014·02
郭东明大连理工大学第八任校长2014·02-2023·02
魏小鹏大连理工大学第十一任党委书记2014·05-2016·03
王寒松大连理工大学第十二任党委书记2016·05-2021·10
资料来源截至2025年6月:

校园环境

大连理工大学校园内建筑群楼错落,林木茂盛、绿荫葱茏。曾获辽宁省“花园式单位”、辽宁省“文明校园”等称号。

主楼

大连理工大学主楼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建成于1964年,总建筑面积23598平方米,总投资220万元,该楼为学生主建,学生参与涉及木工、泥瓦工、水暖、电工等多工种。主楼承载着学校的历史和文化,是学校的象征。2008年暑期,主楼进行了为期8个月的大修改造。

牛角山

牛角山坐落于大连理工大学北侧北山宿舍区,高约200米,山顶修有一座八角凉亭,因“牛角挂书”的典故取名为挂书亭,在牛角山顶可俯瞰校园全景,是学校师生及周边居民爬山锻炼的去处。

涌泉湖

涌泉湖位于大连理工大学开发区校区,背靠大黑山,湖水静谧,见证了学校软件学院从初生到茁壮的发展过程。湖水四周种有绿植,与书韵广场、学苑桥、锦屏山等校园景观相映衬。

凌水湖

校友情况

校友情况
姓名备注
丁德文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复明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华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杨志峰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范本尧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
崔波第十四届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董强曾任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万立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主席
王冬雷雷士照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雷焕丽科思创集团高级副总裁,科思创中国区总裁
尚进曾任小米集团副总裁
宗乐新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副总裁级),中国人寿富兰克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谢世楞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高级技术顾问
傅育宁华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招商局集团董事长
尉健行曾任中共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
高德占曾任吉林省省长,林业部党组书记、部长,中共天津市委书记
陆浩曾任甘肃省省长,中共甘肃省委书记,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排名不分先后,仅部分列举

所获荣誉

所获荣誉
日期荣誉名称
2006年10月辽宁省创业工作示范校
2007年1月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
2007年10月辽宁省国家重点学科工作先进单位
2009年5月辽宁省“平安示范校园”
2009年11月首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2010年6月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2011年11月辽宁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2012年3月全国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先进集体
2014年3月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2016年11月2012—2016善行100突出贡献奖
2017年6月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特别奖
2018年7月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2019年4月全国高校后勤事业发展先进单位
2019年6月大连市“十佳绿色学校”
2019年9月全国研究生招生工作先进单位
2021年1月全国“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称号
2021年12月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2022年10月全国大中专学生 “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
2023年9月2023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工作表现突出单位
2025年5月第十批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
2025年6月专利号为 zl201310113723·8 的“一种轴压筒壳结构承载力折减因子确定方法”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金奖。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