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公众号

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福建
公众号ID:FAFU_SKY
公众号分类:资讯 - 学校
关于公众号:

“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福建农林大学,属于资讯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新最全的食科资讯。

开发/运营主体:福建农林大学

关于主体:福建农林大学是中国福建省公办高校。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百科

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是福建农林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下店路15号。学院前身为1958年原福建农学院园艺系食品加工本科专业,1985年复办为食品工程系,现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点及福建省一流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下设3个教学系,建有省级教学实验中心、食品中试生产线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室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现有专任教师56人,其中教授19人,包括“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等省级及以上人才15人,并聘请20位国际知名专家为讲座教授。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在2022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中全球排名第17位,中国内地大学排名第11位。学院形成了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涵盖食品工程、食品加工与安全等研究方向。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8月,学院有专任教师56人,其中教授19人。教师中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省级及以上人才15人。同时聘请美国马里兰大学、爱尔兰科克大学等院校的20位国际知名专家为讲座教授,开展学科前沿交流与合作研究。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8月,学院拥有福建省唯一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点及福建省一流学科(高峰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根据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位居福建省第一,国内学科前列;在2022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中全球排名第17位,中国内地大学排名第11位,在“u·s·news2022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居中国内地大学第10位(世界第21位)。

教学建设

机构设置

学院下设机构:

食品科学系

食品工程系

营养与食品安全系

食品科学学院实验中心

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技术研究所

福建农林大学食品工程设计研究所

福建农林大学农产品品质研究所

学院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院党委书记苏健涵
院长庞杰
院党委副书记吴有平
副院长林河通
副院长张怡
副院长曾绍校
工会主席兼纪委书记梁鹏

学院地址

地址:洪山桥上店福建农林大学

公众号主体介绍福建农林大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是由福建农林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福建农林大学(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简称“福建农林大”,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是一所以农林学科为优势和特色,理、工、经、管、文、法、艺、海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由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福建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是福建省“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一流大学) 、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水平大学

学校入选国家"111计划"、"2011计划"、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为中国-拉丁美洲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 、“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成员高校

学校创建于1936年,在福建协和大学农科和福建省立农学院基础上建立。1952年,原厦门大学农学院和福州大学农学院合并成立福建农学院。2000年10月,原福建农业大学和原福建林学院合并组建新的福建农林大学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金山、旗山、安溪、南平4个校区(基地),校园占地4900余亩;设有23个二级学院,开设本科招生专业84个;拥有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本科生2·6万余人、研究生1·1万人。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福建农林大学前身是创办于1936年的福建协和大学农科和成立于1940年的福建省立农学院。

私立福建协和大学农学院

私立福建协和学院于民国25年(1936年)创办农学、农业经济学两个系。1938年,学校内迁邵武县办学。1940年春,福建协和大学农学院在邵武诞生。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1月,福建协和大学迁至福建省福州市魁岐乡。1951年4月,人民政府接管私立福建协和大学与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合并为福州大学,协和大学农学院更名为福州大学农学院,仍在原址办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3月,福建农林大学设有23个二级学院,开设本科招生专业84个。
福建农林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二级学院本科专业
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农学
植物科学与技术
种子科学与工程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保护
制药工程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园艺
智慧农业
茶学(实验班)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林学
森林保护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
生物技术
生物工程
生物科学
生物信息学
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动物科学
动物医学
蜂学
福建农林大学海洋学院海洋科学
水产养殖学
海洋资源与环境
食品科学与工程(海洋食品方向)
行政管理(海洋管理方向)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农业资源与环境
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营养与健康
食品质量与安全
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
木材科学与工程
轻化工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统计学
网络空间安全
福建农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车辆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农业智能装备工程
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工程管理
交通工程
森林工程
物流工程
土木工程
智能建造
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产品设计
城乡规划
动画
风景园林
环境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园林
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旅游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
会计学
金融学
农林经济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法学
劳动与社会保障
行政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土地资源管理
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农村区域发展
福建农林大学戴尔豪西大学联合学院(国际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中外合作办学)
生态学(中外合作办学)
英语
园艺(中外合作办学)
风景园林(中外合作办学)
福建农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海峡联合学院、海峡联合研究院)人工智能
生物育种科学
生物制药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数字经济学院)财务管理
茶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商务经济学
数字经济
网络工程
福建农林大学菌草与生态学院(碳中和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蜂学与生物医药学院蜂学
生物制药
中药资源与开发
数据来源:官网简介页面和专业介绍页面数据不一致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3月,福建农林大学有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547人(933人次),其中国家级人才84人(165人次),居省属高校前列。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3人、国家杰青11人、万人计划18人、国家优青1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3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支、教育部创新团队1支、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团队2支和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2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创新团队3支。学校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个基地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涌现出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代表以及全国人大代表、“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全国最美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八闽楷模”等先进典型。
师资力量
类别名单
专职院士谢联辉(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谢联辉、郑郁善、刘伟平、侯有明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侯有明、周顺桂、陈新华、廖红、魏太云、陈礼辉、余雁
长江学者廖红、陈立余、魏太云、秦源、赖钟雄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周顺桂、陈新华、廖红、魏太云、赖钟雄、唐定中、陈新华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周顺桂、叶捷、陈志长、刘星、徐通达、秦源、赖钟雄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侯有明、熊德中、黄炎和、陈立松、周顺桂、魏太云、唐定中、陈新华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谢联辉、侯有明、魏太云、唐定中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陈立松、魏太云、唐定中、陈新华
全国优秀教师谢联辉
注:名单不完整(截至2025年3月)
教学团队
类 别团队名称
国家级教学团队植物病理学教学团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团队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闽台特色林木高效培育与保护创新教师团队
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生态防控教师团队
省级教学团队植物病理学教学团队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学团队
国家理科基地生物学教学团队
森林生态学科教学团队
林业经济管理教学团队
生态学教学团队
临床兽医学教学团队
森林工程学科教学团队
农业资源与环境教学团队
植物病理学教学团队
林学卓越人才培养主干课程群教学团队
农业生态学教学团队
农林特色机械类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团队
家具设计与工程慕课课程群应用型教学团队
农业资源与环境化学分析教学团队
食品与营养学慕课教学团队
现代仪器分析课程群慕课教学团队
农学专业课程群慕课教学团队
资料来源: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3月,福建农林大学有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以及2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2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2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学科,9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含培育);6个福建省高峰学科,12个福建省高原学科;在福建省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植物保护、林学、生态学3个学科被确定为重点支持建设学科。学校农林主干学科和基础学科发展优势不断增强,在植物科学相关学科领域具备较高国际影响力。10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近年来,学校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生物育种、智慧农业、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新兴交叉领域,新增农业人工智能等8个目录外自设二级学科和农林大数据科学与工程等4个交叉学科。
学科建设
类 别名 称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园艺学、作物学、植物保护学、林学、农林经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林业工程学、生态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点作物学、植物保护、园艺学、林学、生物学、农林经济管理、林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生态学、农业工程、兽医学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兽医、风景园林、农业、林业
一级学科硕士点作物学、植物保护、园艺学、林学、生物学、农林经济管理、林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畜牧学、农业工程、兽医学、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生态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水产、设计学、地理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城乡规划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金融、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交通运输、农业、兽医、风景园林、林业、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法律、会计、翻译、设计、食品与营养、数字经济、资源与环境、应用统计、旅游管理
国家级重点学科植物病理学
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作物遗传育种
农业农村部重点学科植物病理学、作物遗传育种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林学、林业工程、风景园林学、生物学、生态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农林经济管理、菌草学、生态文明建设与管理
福建省高峰学科植物保护、林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林业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
福建省高原学科园艺学、农林经济管理、生物学、生态学、风景园林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畜牧学、兽医学、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
福建省“双一流”重点支持建设学科植物保护、林学、生态学
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材料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
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
资料来源:截至2025年3月

教学建设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3月,福建农林大学具有8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45个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国家级平台包括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部共建“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同时,建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中心1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试验站、分中心)14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中心、研究基地)11个、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1个。
福建农林大学自然科学类国家、部级科研机构一览表
机构名称批准单位
国家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生态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部
菌草科学与技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部
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部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部分)
菌草生态产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
天然生物毒素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福建)国家发改委
菌草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福建)国家发改委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国家甘蔗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十二五”期间)农业农村部
引智基地
亚热带作物害虫生态防控创新引智基地国家外国专家局
部级重点实验室(观测站)、研究中心
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
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
蜂产品加工与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
闽台特色海洋食品加工及营养健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
海洋生物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南方红壤区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植物纤维功能材料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兰科植物保护与利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我校共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杉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公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福建长汀红壤丘陵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福建甘蔗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
农业农村部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
农业农村部东南黄红麻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农村部
农业农村部福建蜜蜂生物学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农村部
福建省尤溪县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农业农村部
国家水利风景区研究中心水利部景区办
部级检验测试中心
农业农村部甘蔗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农村部
国家农作物品种改良中心、分中心
国家糖料作物改良中心福州甘蔗分中心农业农村部
国家食用菌品种改良中心福建分中心农业农村部
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分中心
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蔬菜)专业分中心农业农村部
国际合作、闽台交流基地
害虫生态防控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教育部
联合国(中国)实蝇防控研究中心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司
菌草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科技部
闽台作物害虫生态防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科技部
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合作基地(成员单位)科技部
农业农村部海峡两岸农业技术合作中心农业农村部
台湾农民创业园科技服务中心国台办
数据来源:截至2025年3月
社会科学类科研平台
平台名称批准单位
部委级平台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教育部、科技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基地共青团中央
南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教育部
集体林业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林业与草原局
东南生态脆弱区监测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自然资源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福建农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宣传部
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基地省委宣传部
福建省重点智库
福建农林大学集体林改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中心福建省新型智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福建农林大学区域特色发展智库福建省新型智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基地
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省社科联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基地省社科联
新时代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省社科联
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
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省教育厅
区域特色发展研究院省教育厅
福建普惠金融研究院省教育厅
集体林业改革发展研究中心省教育厅
海峡两岸乡村振兴研究院省教育厅
省级合作智库
福建农林大学区域特色发展智库省发改委
福建省农村发展智库省农业农村厅
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省教育厅
农村区域竞争力研究中心省教育厅
农村廉洁建设研究中心省教育厅
区域特色发展研究中心省教育厅
乡村旅游研究中心省教育厅
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发展研究中心省教育厅
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省教育厅
海峡乡村建设与社区营造研究中心省教育厅
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省教育厅
农村法治研究中心省教育厅
自然资源管理研究中心省教育厅
其他省、厅级研究开发基地(平台)
海峡商业管理研究中心省财政厅
福建农林大学绩效管理研究中心(福建省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智库)省商务厅
城乡融合发展研究中心福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资料来源:

科研成果

截至2025年3月,学校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国家三大科技奖35项。在农林作物基因组、植物学基础研究领域产出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先后破译甘蔗、龙眼、菠萝、四倍体花生栽培种、兰花、睡莲、闽楠、斑茅、番木瓜、福州单瓣茉莉与双瓣茉莉、六倍体麻竹等基因组。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或通讯作者单位在《science》《nature》《cell》三大顶级期刊上发表18篇高水平论文,数量居福建省属高校首位。
国家级科研成果(部分)
类别项目名称获奖年度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菌草栽培食用菌综合技术研究2002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微生物农药发酵新技术新工艺及重要产品规模应用2006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畜禽养殖废弃物生态循环利用与污染减控综合技术2009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细菌农药新资源及产业化新技术新工艺研究2011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竹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及功能化应用2014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食用菌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与广适性品种选育2017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特色兰科植物保育与种质创新及产业化关键技术2019

学术资源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徽

福建农林大学校徽为正圆形,由学校中、英文名称及图案组成。标志中心主图以福建农林大学英文的首字母“f、a、f、u”演变设计组合而成。双手捧绿色小苗由由字母“a”和“f”的结合变形设计而成,体现农林办学特色,寓意关爱、培育下的苗壮成长。由字母“u”变形设计而成的白鸽形态,象征着和平、友谊、团结、自由。校标色彩设计以绿色搭配小面积的橘黄色。标准色为绿色,定名为“农林绿”。绿色寓意福建农林大学事业蓬勃发展,黄色象征了丰收。

精神文化

校区情况

截至2025年3月,福建农林大学具有金山校区、旗山校区、安溪校区和南平校区(基地)共4个校区,校园占地4900余亩。

金山校区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校区(校本部)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下店路15号。校区内设有农学院、植物保护学院、园艺学院、林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教学机构。校区内建有创新楼、田家炳楼、诚智楼、b和d教学楼、马克思主义学院楼、菌草研究院楼等教学场所。

旗山校区

福建农林大学旗山校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溪源宫路63号。校区占地面积832亩,规划校舍总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一二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约21万平方米。设有艺术学院园林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和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以及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种业创新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具有全日制在校生近7千人。

安溪校区

福建农林大学安溪校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东二环路。校区设立于2023年,其设有安溪茶学院,该学院是由福建农林大学与安溪县委、县政府共同合作创办的二级学院,占地面积1200亩,建筑面积18·48万平方米。福建农林大学安溪校区

南平校区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
职 务姓名
党委常委、党委书记赖海榕
党委常委、党委副书记、校长兰思仁
党委常委、党委副书记陈世奎、曾华平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专员陈艳
党委常委、副校长林庆藩、唐振鹏、周顺桂
副校长郑宝东
参考资料:截至2025年5月

历任领导

历任党委书记(学校党组织负责人)
姓名校名职务任职时间
杨浩林福建农学院支部书记总支书记党委书记党的核心小组组长党委书记1952·10-1955·101955·10-1957·121962·10-1968·121975·05-1978·061978·06-1982·04
张再旺福建农学院党委书记1957·12-1962·10
张建国(山西)福建林学院党委代书记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党的核心小组组长1958·08-1959·011959·01-1969·061975·05-1977·01
张格心原福建农林大学党的核心小组组长1974·08-1975·05
韩向阳福建林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1978·06-1979·10
罗少锋福建林学院党委书记1979·11-1983·10
常建业福建农学院党委书记1982·04-1983·12
陈紫明福建农学院党委书记1983·12-1992·05
黄行之福建林学院党委书记1983·12-1987·10
陈孔德福建林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1987·10-1988·12
张建国(山东)福建林学院党委书记1988·12-1992·11
张哲元福建农学院福建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党委书记1992·05-1994·021994·01-1996·06
梁书奎福建林学院党委书记1992·11-1995·12
张金栋福建林学院党委书记1995·12-2000·10
施祖美福建农业大学党委书记1996·06-2000·04
王豫生福建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党委书记党委书记2000·04-2000·102000·10-2006·01
郑传芳福建农林大学党委书记2006·01-2009·07
陈永正福建农林大学党委书记2010·05-2011·12
叶辉玲福建农林大学党委书记2011·12-2018·05
严金静福建农林大学党委书记2018·05-2021·10
王建南福建农林大学党委书记2021·10-2024·11
资料来源:
历任学校行政负责人
姓名校名职务任职时间
江一真福建农学院院长1952·08-1956·10
郭述尧福建农学院院长1956·10-1956·12
李来荣福建农学院院长1956·12-1968·12
许亚福建林学院院长1958·08-1969·06
张格心原福建农林大学筹备领导小组组长1972·03-1974·08
杨浩林福建农学院院长1978·06-1983·12
吴中孚福建农学院院长1983·12-1990·04
韩向阳福建林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1978·03-1979·10
罗少锋福建林学院院长1979·11-1984·02
俞新妥福建林学院院长1984·02-1987·11
陈启锋福建农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1990·04-1990·09
吕柳新福建农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1990·09-1992·05
福建农学院院长1992·05-1994·02
福建农业大学校长1994·02-1998·08
张建国(山东)福建林学院院长1987·11-1995·12
洪伟福建林学院院长1995·12-2000·10
郑金贵福建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校长1998·08-2000·102000·10-2010·12
资料来源:

校园环境

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位于福建农林大学内,占地面积约30亩,为恢复性湿地公园,公园内具有苍鹭、白鹭、红骨顶、白骨顶等几十种野生鸟类。因其生态保持完好,吸引了白鹭、苍鹭、池鹭等鸟类纷纷在此“安家”,成为野生鸟类的“天堂”。

中华名特优植物园

中华名特优植物园位于福建农林大学内,占地面积7万多平方米,模拟中国行政地图并按省划分为34个园,每个园分别种植该省在南方能正常生长的名特优植物、名特优花卉和名特优中草药等。如“福建园”的高z红豆杉,高t白茶,高p葡萄等。该园主要作为园林、园艺、农学等专业“植物学”课程的教学基地,作为中国主要名特优植物的种质资源库等。

校友情况

截至2025年3月,福建农林大学先后培养输送30万多名优秀毕业生,涌现出著名园艺学家李来荣、著名农学家卢浩然和周可涌、著名昆虫学家赵修复、林业经济学科主要奠基人张建国等一大批学术大师和兴业英才。

校友情况
名称职务
李来荣园艺学家
卢浩然农学家
赵修复昆虫学家
张建国林业经济学科主要奠基人
郑作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余松烈中国工程院院士
谢联辉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劬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联合司司长
梁田庚河北省政协原副主席
吴振铎中国茶叶大师,农学家
贡谷绅曾任台湾中兴大学校长、台湾植物保护中心主任
颜禧强美国最大的帽品供应商、香港飞达公司董事长
谢华安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仁崔福建农林大学教授、著名水稻育种专家
王幼辉河北省原人大副主任、副省长,九三学社中央原常委
傅芬芳圣农集团董事长、圣农发展总裁,入选福布斯中国最杰出商界女性榜、胡润女企业家榜
林长光福建光华实业公司董事长
排名不分先后,仅部分列举

所获荣誉

所获荣誉
时间奖项名称
2011年12月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
2015年第三轮首批福建省“平安单位”
2016年福建省“5a平安校园
2018年3月2017年度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2020年12月福建省直平安单位
2021年12月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
2021年2月全国林草科普基地
2021年9月第三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2023年4月2022年度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
2023年12月中国高等农业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先进集体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