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州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心公众号

福州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心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福建福州市
公众号ID:FD22866525
公众号分类:健康
关于公众号:

“福州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心”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福州大学,属于健康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关注,支持,陪伴,成长。推广心理活动,普及心理知识,分享心理动态,提升情绪智力,关爱心理健康。福州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辅导中心,传递真爱力量。

开发/运营主体:福州大学

关于主体:福州大学是中国福建省公办高校。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福州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心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公众号主体介绍福州大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福州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心是由福州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福州大学(fuzhou university),简称“福大”,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高校,由福建省主管。福州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111计划”、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福州大学创建于1958年,坐落在福州市西郊闽江之滨。建校同年,正式招生办学,设有机械、电机、化工、矿冶4个系。1962年,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土建和矿冶2个系停办。1977年恢复高考后,专业增设到21个。经过60多年的建设,福州大学14个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榜单,其中化学工程学科居世界第46位。1981年,结构工程学科成为中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单位之一。1986年,成为全国博士学位授权点。

截至2025年5月,学校设有7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179·8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81亿元。设有27个学院(含1个独立学院和1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和1家附属省立医院,85个本科专业,一级学科博士点19个、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一级学科硕士点39个、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专任教师3355人,在校普通本科学生39333人。

历史沿革

创办时期(1958年至1966年)

1958年8月25日,中共福建省委决定新办的工科大学设在福州,确定校名为福州大学。同年,作为福州大学前身,依托厦门大学的福建工学院,正式招生办学,最初设有机械系,电机系,化工系,矿冶系等4个系。1960年,省委任命卢嘉锡为福州大学副校长。1961年,由卢嘉锡主持筹办工作的《福州大学学报》创刊号正式出版。1962年7月,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卢嘉锡倡导和坚持福州大学继续办下去,并保留理科。三年困难时期,福州大学压缩规模,调整合并科系,全校保留5个系、10个专业。

文革时期(1966年至1976年)

1966年至1969年,学校停止招生。1970年,学校恢复办学,设置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三个专业。以原福建师范学院数学、物理两系为基础,增办教育系,设数学和物理两个专业,同时恢复矿冶系。1970年11月2日,福州大学、福建医学院招收首批工农兵大学生入学。1973年,福建师范学院恢复,改名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教育系全部移交福建师范大学。1977年,学校设置应用数学、计算数学、计算机软件、计算机技术专业。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于1978年春季开始招收四年制本科大学生。

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5月,学校设有27个学院,设有85个本科专业,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重点大学。
福州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截至2024年5月)
学院/直属学系开设专业/研究方向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车辆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机器人工程
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经济统计学
石油化工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油气储运工程
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交通工程、智能建造
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安全工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政学、金融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工业工程、物流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外国语学院英语、日语、德语
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软件工程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学、量子信息科学、数字媒体技术、物联网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微电子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电子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工程
化学学院化学、制药工程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
紫金地质与矿业学院地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
厦门工艺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工艺美术、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绘画、雕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可持续能源
法学院法学、知识产权
至诚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产品设计、网络与新媒体、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安全工程、环境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建筑学、财务管理、金融工程、金融科技、物流管理、汉语言文学、音乐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土木工程、英语、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先进制造学院物流管理、电子信息工程、生物工程
继续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汉语言文学、应用心理学、音乐学
梅努斯国际工程学院自动化、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电子信息工程
医工交叉研究院医疗大数据与智能医学、生物医用材料、医疗器械与康复等
体育教学研究部-
参考资料:(注:校官网院系专业不对应)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学科再次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12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其中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3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省级特色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26个。共有博士后流动站1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4个、专业学位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9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4个。
重点学科(截至2024年5月)
类别名称
国家重点学科物理化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结构工程
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凝聚态物理化学基础研究及应用、土木工程新技术与防震减灾、清洁化工新技术、离散数学及其应用、装备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先进材料、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及其应用、信息光电与信息服务支撑技术
省级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环境光催化、节能环保工业催化、信息显示与信息处理、能源光催化、可持续工程结构与防震减灾
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土木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省级重点学科法学、化学、数学、地理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电气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水利工程、建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药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设计学
博士后流动站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土木工程、电气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工商管理、信息与通信工程、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博士点法学、数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化学、物理学
专业学位博士点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
一级学科硕士点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生物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艺术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设计学
专业学位硕士点金融、应用统计、国际商务、法律、社会工作、应用心理、翻译、建筑、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交通运输、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图书情报、工程管理、音乐、美术与书法、设计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3355人(专任教师2398人),其中国家级人才146人次(100人)、省级人才1042人次(789人)。在高层次人才(团队)中,拥有院士11人(含特聘讲席教授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16人(含青年项目6人),国家级高层次引进人才22人(含青年项目16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25人(含青年项目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获得者8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3人。
师资力量(截至2024年5月)
类别名单
院士付贤智(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红(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久俊(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王钦敏(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硕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王浩(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太良(俄罗斯自然科学院)、严群(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孙学良(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杜修力(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志刚(中国科学院院士)、席振峰(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芬儿(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江莉龙、郑仕标、张其清、鲍晓军、杨黄浩、黄明东、王应明、王心晨、范更华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应明、杨黄浩、郑仕标、王心晨、李登峰、蒋新苗、薛澜、郑俊杰、石照耀、张振宇、郑寿添、靳庆鲁、宋秋玲
国家“万人计划”人选江莉龙、王应明、黄志刚、汪少芸、杨黄浩、王心晨、张其清、邱挺、陈道炼、罗宇、徐艺军、侯琳熙、蔡伟龙、谢在来、蒋开喜、童同、杜民、花为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姜绍飞、付贤智、郑仕标、王心晨、王应明、杨黄浩、陈道炼、钟舜聪、杜修力、蒋开喜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姜绍飞、王心晨、杨黄浩、王应明、唐电、郭文忠、钟舜聪、魏可镁、衷水平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李娟、花为、刘福建、王秀云、岳源源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杨黄浩、王心晨、汪少芸、邱挺、花为、蔡伟龙、汪少芸、徐艺军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光催化创新团队
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黄志刚、王应明

教学建设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5个国家级、128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29个省部级社科平台,其中:4个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自然资源部创新服务平台、2个省创新实验室、7个省部级智库,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
科研平台(截至2024年5月)
类别 名称
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福大科技园
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7个)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环境光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土木工程防震减灾信息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数字电视智能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桥梁技术创新与风险防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生物药光动力治疗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环境光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健康医疗器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数字技术与应用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桥梁技术创新与风险防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食品安全与生物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离散数学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空间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大数据智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场致发射显示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个)政务大数据应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环境与能源光催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自然资源部创新服务平台(1个)海洋生物高值高质化利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省创新实验室(2个)闽都创新实验室(光电信息)、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建设的清源创新实验室(化学工程)
省部级智库(7个)农工党福建省嘉锡智库、福建致公数字经济研究智库、闽侨智库福州大学研究中心、福建省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智库、民建智库
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1个)福州大学数字消费与实体经济发展研究实验室和福州大学大数据与智慧管理实验室

研究成果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徽

释义: “福”字吉庆祥和,学位帽为高等教育之象征,以“福”字为主体的校标图案突破传统篆字设计模式。校徽采用单色——红色,吉祥、热情、醒目。

精神文化

校训

明德至诚、博学远志校训:明德至诚、博学远志

校区情况

旗山校区

旗山园区位于福州地区大学城福州大学旗山校区,规划总建筑面积17·4万平方米,引进央企龙头企业共建8幢研发大楼并已投入使用,金源泉科技大楼、旗山园区服务中心、新楚科技大楼在建并预计2024年投入使用。园区以研发创新为主,兼有孵化功能,建有国家级众创空间(含创客工场),园区入驻有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平板显示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12个,省级科研平台108个,校企合作平台15个,以及省级测试中心、先进控制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平台,为科技园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支撑,构建科技园科研技术开放式共享平台。

晋江校区

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是在福州大学与晋江市人民政府大力传承和弘扬“晋江经验”与福州大学“三种精神”,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由福州大学与晋江市于2015年11月签约合作共建的福州大学晋江校区。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全国特色小镇——晋江市金井镇,总占地面积1380亩,按“两院两园”布局:“两院”即福州大学先进制造学院、福州大学海洋学院,均为全日制教育,可容纳学生4500名。“两园”即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晋江分园、福州大学大学生创业教育园,建成后可容纳创新创业型人才2500名。

泉港校区

泉港校区坐落于泉州市泉港区前黄镇,2016年9月学生开始正式入驻。校区规划用地1000亩,一期用地547亩,投入4亿元,总建筑面积5·4万㎡,建设教学楼、实验楼、图书行政楼、师生公寓、食堂等计13幢,以及配套建设400米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停车场、绿化、景观等基础设施。二期计划投入4·3亿元,总建筑面积8万㎡,建设科学楼、实验室楼、工程实践中心、学生公寓、教师公寓、体育馆及室外游泳池、网球场等附属配套设施、学术交流中心等计14幢。今后,学院还将在泉港校区建立石化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孵化基地,联合其他高等院校共同组建协同创新联盟,跟踪研究石化产业发展的前沿技术,推动技术研发协作,转化科技成果,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模式,为促进石化工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实施“石化强省”战略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厦门集美校区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是福州大学重点建设的学院之一,学院成立于1952年,现有两个院区,老院区坐落于国家aaaaa景区的鼓浪屿,新院区位于集美区大学城。

厦门鼓浪屿校区

2010年,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整体搬迁至集美区大学城,2018年,福州大学、建发集团、联发集团三方携手,在尊重校园历史、保留原有人文风貌的基础上,围绕“国际艺术交流展售中心、美育传承与非遗中心、新度假消费体验、美学与社交生活”四大主题,将封闭的校园改造为向公众开放的艺术园区。

铜盘校区

福州大学铜盘校区位于福山郊野公园中,于2021年暑期翻新,已全面修缮宿舍、食堂、教室等场所,加装了福州大学标识,全新建设了学习休闲场所等,新装校区已全方位安装监控设备,校区硬件和软件设施全面提升。

怡山校区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校党委领导

校党委领导(截至2025年5月)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陈国龙
党委副书记吴明红
党委副书记王向阳
纪委书记、监察专员郑煦林
参考资料:

校行政领导
校行政领导(截至2025年5月)
职务姓名
校长吴明红
副校长杨黄浩、王心晨、卢孝强、张亚雷、江莉龙、邱挺
参考资料:

历任领导

校友情况

杰出校友
姓名荣誉
卢嘉锡曾任福州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长,早年设计的等倾角魏森保单晶x射线衍射照相的lp因子倒数图,载入国际x射线晶体学手册,称为“卢氏图”。
吴新涛199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在进程代数的验证工具、消息传送进程的语义理论和π-演算的公理化等方向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是在国际上有影响的计算机科学家。
洪茂椿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开创了金属-有机纳米团簇研究,在“纳米功能分子”和“新型无机-有机聚合物”的无机前沿领域作出突出贡献。
魏可镁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带领团队先后研发成功四个系列十二个化肥催化剂并实现产业化。以研发成功的变换催化剂为基础,完全自主研发出了达到欧5排放标准的fd型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器,产品进入中国国内主流汽车厂,成为中国国内行业知名品牌,打破了外企在中国国内长期垄断局面。
刘旭1978年入福州大学数学系计算机软件专业学习,1989年,荣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2年,荣获北京地区优秀软件一等奖;1993年,荣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荣获 “1999年中国it十大风云人物”提名奖和“2000年中国it十大风云人物”提名奖;2002年,被评为北京市第五届“科技之光”优秀企业家。
付贤智中国工程院院士,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王钦敏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毕业于福州大学地矿工程专业,曾任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福州大学副校长等职务。
潘东升2021年获得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个人嘉奖、荣获个人二等功2次;同年,因长期超负荷工作,在岗位上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去世。
吴荣照截至2024年6月,任鸿星尔克实业董事长、福建省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副会长、福建省青年闽商联合会会长、福建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名誉会长。
汤涌截至2024年6月,任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获得者。

所获荣誉

所获荣誉
时间荣誉
2025年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
2024年福州大学刘敏榕工作室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2023年学校荣获3项2022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22年化学学院获1项国家级本科教学成果二等奖
2022年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
2017年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1年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高校
2010年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2010年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