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百科
甘肃农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成立于2016年4月26日,是甘肃省高校中首家创新创业学院。学院整合全校资源,重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创新训练及创业实践与孵化。学院开设triz理论、6西格玛等创新方法课程,以及kab、syb、gyb等专项训练,并建设创客空间、创业苗圃等校内实训平台。下设“彤笙班”(创新实验班)和“宣人班”(创业实验班),培养农业创新创业人才。截至2024年,学院累计组织学生参与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赛事,多项项目入围全国决赛。
历史沿革
2016年1月,甘肃农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成立,并于2016年4月26日揭牌,成为甘肃省内首家高校创新创业学院。同年4月26日,学院正式揭牌,并聘请首批创新创业导师。学院依托学校农业学科优势,整合全校资源,旨在培养农业创新创业人才。
教育体系
学院构建“四类课程”体系,包括创新方法(triz理论、6西格玛)、创新创业专项训练(kab、syb、gyb)、讲座沙龙及mooc在线资源。实验班“彤笙班”(创新)和“宣人班”(创业)面向全校各年级专业招生。2024年,学院推出创新学分课程平台,每门课程认定1学分,与教务处网络选修课区分。
实践活动
学院组织学生参与直播带货、生态农业项目(如“杞丫头”)等实践活动。2019年起,师生在第六届全国水族箱造景大赛中获奖,并连续多届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决赛。截至2024年,累计8项参赛项目入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决赛。
平台建设
学院重点建设校内实训平台“创客空间”和“创业苗圃”,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场地。同时,组建校内教育团队、校外指导团队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三支队伍,推动项目孵化。
竞赛成果
在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学院8个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大赛共有514万项目报名,1410个入围总决赛,优秀项目获意向投资超68亿元。学院通过“稼穑创客”组织学生观摩赛事,促进交流学习。
公众号主体介绍甘肃农业大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甘肃农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是由甘肃农业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甘肃农业大学(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甘肃省高水平大学,由中国农业大学对口支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甘肃省属高校国家一流学科突破工程,为“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中国农业院校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成员。
学校前身是1946年10月创建的国立兽医学院;1950年,更名为西北兽医学院;1951年,更名为西北畜牧兽医学院;1958年,与筹建中的甘肃农学院合并成立甘肃农业大学;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甘肃农业大学。学校1953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全国第一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4年9月,学校占地2378亩,校舍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有23个学院(教学部),68个本科专业;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类别、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有教职工1633人,在校本科生16638人,硕士研究生4332人,博士研究生783人。
2025年4月2日,甘肃农业大学与蒙古国植物保护研究所“一带一路”退化生态修复联合研究中心成立。
历史沿革
1939年4月,经国民政府行政院决定,在兰州建立西北技艺专科学校。先后设农艺、森林、畜牧、兽医、农业经济和农田水利等科。
1945年8月,奉教育部令,将国立西北技艺专科学校改名国立西北农业专科学校,设农艺、森林、畜牧科、兽医科、农田水利、农业经济和牧草7科。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9月,学校设有23个学院(教学部),开设68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农学、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七大学科门类。
甘肃农业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学院(部) | 本科专业 |
---|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 农学 |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
种子科学与工程 |
植物科学与技术 |
智慧农业 |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 草业科学 |
草坪科学与工程 |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 动物医学 |
兽医公共卫生 |
动物药学 |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动物科学 |
动物科学(畜牧兽医) |
水产养殖学 |
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 |
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 | 农林经济管理(基地班) |
金融学 |
农林经济管理 |
财务管理 |
经济学 |
市场营销 |
甘肃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车辆工程 |
农业智能装备工程 |
甘肃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 | 农业水利工程 |
水利水电工程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土木工程 |
测绘工程 |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 | 林学 |
园林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风景园林 |
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生物工程 |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 |
食品营养与健康 |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环境工程 |
生态学 |
土地整治工程 |
地理信息科学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 生物技术 |
生物制药 |
甘肃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 园艺 |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
甘肃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植物保护 |
森林保护 |
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 土地资源管理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公共事业管理 |
社会工作 |
乡村治理 |
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秘书学 |
英语 |
甘肃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电子信息工程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甘肃农业大学理学院 | 材料化学 |
应用统计学 |
应用化学 |
甘肃农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 动物医学 |
动物科学 |
园艺 |
财务管理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9月,学校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创新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平台55个。
类别 | 名称 |
---|
国家重点实验室 | 省部共建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林业草原高寒草地鼠害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 | 农业农村部饲草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甘肃重点实验室 | 甘肃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与省科技厅联合共建)、甘肃省草食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甘肃省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重点实验室 |
甘肃省组织研究基地 | 甘肃省区域农业与产业组织研究基地 |
甘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甘肃省畜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现代养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节水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牛羊胚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葡萄酒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甘肃省设施园艺工程研究中心 |
甘肃省工程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甘肃省葡萄与葡萄酒工程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甘肃省工程实验室 | 甘肃省牛羊基因改良工程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甘肃省功能乳品工程实验室、甘肃省旱作农业装备工程实验室、甘肃省肉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工程实验室、甘肃省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工程实验室 |
甘肃省高等学校电子商务重点实验室 | 甘肃省高等学校电子商务重点实验室 |
甘肃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西北农村发展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
甘肃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基地 |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 |
甘肃省高校新型智库 | 甘肃省现代农业和农村社会融合发展研究中心 |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9月,近五年来,全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739项,到位总经费达6·5亿元,获省部级奖励104项,授权专利250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3600多篇。学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400余项。
国家级科研获奖项目名称 | 获奖类别 | 备注 |
---|
矮败小麦及其高效育种方法的创建与应用 | 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学校为第十完成单位 |
干酪制造与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化应用 | 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学校为第三完成单位 |
青藏高原牦牛乳深加工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 | 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学校为第二完成单位 |
资料来源: |
学术资源
…更多「学术研究」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名
原“甘肃农业大学”标准字体为仿毛体,现“甘肃农业大学”标准字体为毛体。 | |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赵凯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柴强 |
党委副书记 | 廉志端 |
纪委书记、监察专员 | 陈静 |
副校长 | 高云虹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滚双宝、马国军、丁晓阳、司怀军、王立宗 |
截至2025年6月 |
历任领导
历任校长姓名 | 任职时间 |
---|
盛彤笙 | 1946·7~1957·6 |
彭应 | 1958·6~1959·5 |
李克如 | 1965·5~1968·1 |
吴金功 | 1968·1~1973·5 |
周学新 | 1973·5~1978·6 |
吴治国 | 1978·5~1979·9 |
朱宣仁 | 1979·9~1983·8 |
陈北亨 | 1983·8~1987·7 |
胡恒觉 | 1988·5~1991·10 |
黄慎钊 | 1991·10~1998·4 |
王蒂 | 1999·10~2011·4 |
黄高宝 | 2011·04~2012·07 |
吴建民 | 2013·04~2017·11 |
赵兴绪 | 2017·11~2021·11 |
截至2025年6月 |
历任书记姓名 | 任职时间 |
---|
李运 | 1957·2~1964·8 |
王乃夫(代理) | 1964·8~1965·5 |
李克如 | 1965·5~1968·1 |
张洪轩 | 1972·1~1972·5 |
吴金功 | 1972·5~1973·5 |
周学新 | 1973·5~1978·6 |
吴治国 | 1978·5~1979·9 |
安振 | 1979·9~1982·2 |
王鸣和 | 1982·2~1983·8 |
杨惇节 | 1987·5~1990·3 |
赫卓峰 | 1992·8~2002·9 |
王家勋 | 2002·9~2011·4 |
王蒂 | 2011·4~2015·5 |
张俊宗 | 2015·5~2018·3 |
钟福国 | 2018·3~2021·04 |
截至2025年6月 参考资料来源: |
校园环境
诚朴楼
为甘肃农业大学2号教学楼,取自甘农学风“诚朴博学、慎思敏行”,“诚朴”意为真诚而质朴,指真诚朴实。出自明李东阳《先考赠少傅府君诰命碑阴记》:“为人诚朴坦易,言若不能出口。”
博学楼
为甘肃农业大学3号教学楼,取自甘农学风“诚朴博学、慎思敏行”,“博学”意为甘农作为现代综合性大学,在专业、学科等方面都应具有“博”的特点,在学术思想、学术风格、学术观点上应兼容并包、百花争艳。
裕泽亭
位于文科楼西侧槐园中心位置,为二层六角重檐仿清建筑风格,飞檐翘首、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取名“裕泽亭”,本意为“裕民生、泽教惠”,旨在体现甘农人“教民稼穑,臻进人类健康;泽被苍生,裨益国计民生”的办学初心。其中,“裕民生”出自原教育部长朱家骅和学校创始人盛彤笙,为建校初期学校标志性建筑——伏羲堂所作的《伏羲堂基铭》,原文为“裕民生祚国基学子聚乐永熙”;泽教惠摘自《论语》,意为良好教育可惠泽四方,让人终身受益。
伏羲堂
甘肃农业大学标志性建筑,在确定把小西湖定为校址后,盛彤笙在学校建筑中投入最多心血的就是伏羲堂,因此,将这一栋普通的楼命名为伏羲堂,还写了伏羲堂记。
百草园
…更多「校园环境」介绍请查阅全文…
知名校友
甘肃农业大学部分杰出校友姓名 | 备注 |
---|
杨子恒 |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伦敦大学学院ra fisher统计遗传学讲座教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计算与进化生物学中心主任 |
尚永丰 | 中国科学院院士,杭州师范大学校长 |
南志标 | 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名誉院长 |
陈化兰 | 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妇联副主席(兼),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
许绶泰 | 中国著名寄生虫学专家 |
王擎 |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华中科技大学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主任 |
王素香 |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
王玉琳 | 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所长(总经理) |
车克钧 | 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崔胜 |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动物学与动物生理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
王建林 |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郑世民 |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基础兽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
张敬仁 | 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张永光 |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 |
刘宗平 | 扬州大学兽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赵海燕 |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研究员 |
王晓举 | 中国农业科学院办公室主任 |
赵启祖 |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研究员(二级),博士生导师 |
宗瑞谦 |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
张合成 |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 |
蒋文兰 | 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七届中央纪委委员 |
李文卿 | 甘肃省科学技术厅原厅长 |
李旺泽 | 甘肃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 |
|
所获荣誉
时间 | 所获荣誉 |
---|
2007年7月 | 甘肃省“科研管理先进集体” |
2015年5月 | 2014年度“甘肃省宣传思想文化调研先进单位” |
2018年8月 | 2017年度“甘肃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
2019年5月 | 甘肃省科普讲解大赛优秀组织奖 |
2022年2月 | “全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 |
2023年1月 |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高等农业院校分会2022年度教育信息化建设先进集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