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西医科大学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广西医科大学办学条件

广西医科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5月,学校设有19个二级学院,开办32个本科专业。

院系设置
广西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医科大学武鸣临床医学院广西医科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学院
广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广西医科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
广西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广西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广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广西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医科大学全科医学院广西医科大学信息与管理学院
广西医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本科专业
所属学院专业名称学科门类
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医学
麻醉学医学
医学影像学医学
医学检验技术医学
康复治疗学医学
法医学医学
儿科学医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精神医学医学
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医学
卫生检验与检疫医学
妇幼保健医学医学
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医学
护理学院护理学医学
助产学医学
药学院药学医学
中药资源与开发医学
临床药学医学
中药学理学
生命科学研究院医学实验技术医学
生物医学工程工学
智能医学工程工学
基础医学院生物技术理学
信息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学
公共事业管理管理学
健康服务与管理管理学
医学信息工程工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工作法学
医疗保险 管理学
养老服务管理管理学
外国语学院英语文学
翻译文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运动康复教育学

附属医院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
广西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九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广西民族医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拥有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个、广西一流学科6个、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6个、广西重点学科9个。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免疫学、一般社会学、材料科学等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临床医学esi学科全球排名920位,居全球前1·4‰。
类别名称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药学
esi世界排名前1%学科 临床医学
药理学与毒理学
生物与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 肿瘤学
省级重点学科(10个) 儿科学
肿瘤学
外科学
内科学
耳鼻咽喉科学
药理学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口腔颌面外科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省级一流学科(6个) 临床医学
药学
口腔医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基础医学
生物医学工程
省级一流(培育)学科(1个) 生物医学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口腔医学
药学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 临床医学
口腔医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 生物医学工程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中西医结合
护理学
口腔医学
公共管理学
生物学
药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医学技术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 临床医学
口腔医学
公共卫生
护理
药学
社会工作
翻译
公共管理
资料来源: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14096人,其中,专任教师2403人,具有博士学位1569人,占比50·66%;正高职称835人,占比34·28%;副高职称959人,占比39·37%;硕士生导师1713人,博士生导师402人,博士后合作导师268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人才计划入选者10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4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6名,广西院士后备人选2名,广西杰出人才1名,广西八桂学者15名,广西特聘专家10名,自治区优秀专家36名,“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43名。

类别名称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名) 施焕中
高枫
赵永祥
张健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名) 黎乐群
熊君福
王植柔
唐步坚
何巍
施焕中
李力
张健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名) 施焕中
赵永祥
张新华
广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9名) 仇小强
黎乐群
唐安洲
黄光武
刘华钢
张志勇
谢小薰
杨莉
农光民
资料来源: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4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3个专业通过教育部新一轮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自治区级7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4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门,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英语授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入选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课程1门、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1门、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精品课程2门、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案例库案例3个,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1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60门;国家级教师团队1个;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项目8项。

类别名称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 临床医学
口腔医学
预防医学
药学
护理学
医学检验技术
医学影像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 临床医学(含肿瘤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方向)
预防医学
口腔医学
药学
护理学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 口腔医学
预防医学
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 七年制临床医学
口腔医学
药学
预防医学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 生物医学工程
组织学与胚胎学
妇产科学
卫生统计学
妇科肿瘤学
医用物理学
口腔内科学
耳鼻喉科学
口腔颌面外科学
环境卫生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1个) 组织学与胚胎学
省级精品课程(29个)妇产科学
卫生统计学
妇科肿瘤学
医用物理学
口腔内科学
耳鼻喉科学
口腔颌面外科学
环境卫生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
人体解剖学
临床检验基础
眼科学
医学影像诊断学
微生物学
医学免疫学
人体寄生虫学
诊断学
外科学总论
生物化学
实验生理科学
生理学
儿科学
病理学
外科学各论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药理学
内科学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资料来源:
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负责人级别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团队谢小薰国家级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团队唐安洲省级
实验生理科学教学团队莫书荣省级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团队谢小薰省级
预防医学教学团队张志勇省级
药理学教学团队黄仁彬省级
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团队周 诺省级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团队吴耀生省级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广西医科大学官网)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名称所属学院批准年份
实验生理科学实验中心临床医学院2006
公共卫生学院中心实验室公共卫生学院2007
基础医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医学院2007
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第一临床医学院2008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广西医科大学官网)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教师参加全国医学(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获特等奖1次、一等奖3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3次,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二等奖3次、三等奖3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成果名称成果完成人获奖时间及等级批准文号
创建我国本科循证医学教学体系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莫曾南 2009年、第六届(二等奖) 教高〔2009〕12号

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5月,学校先后与欧洲、亚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共约50余所大学、医疗机构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开展与“一带一路”国家、东盟各国的交流合作;建设有中国-东盟医疗保健中心(广西)和中国-东盟远程医疗中心。

截至2025年5月,学校与欧洲、亚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共约54所大学、医疗机构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重点开展与“一带一路”国家、东盟各国的交流合作。设有生物靶向诊治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教育部骨与软组织再生修复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中国—东盟地中海贫血防治国际研究和培训中心、中国(广西)—东盟新发传染病联合实验室等多个研究平台。获批多项中国—东盟医学人才培训基地,获批教育部“丝绸之路高层次公共卫生硕士(mph)专业学位国际生项目”。各直属附属医院积极开拓东盟国家医疗合作平台。

附属医院

截至2025年5月,有直属附属医院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0所。

社会评价

截至2020年7月,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进步榜排名第48位。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