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桂医安稳公众号

桂医安稳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广西桂林市
公众号ID:glyxyaw
公众号分类:教育
关于公众号:

“桂医安稳”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桂林医学院,属于教育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维护学校政治稳定和校园安全秩序,宣传国防教育和征兵政策。

开发/运营主体:桂林医学院

关于主体:桂林医科大学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公办高校。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桂医安稳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公众号主体介绍桂林医科大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桂医安稳是由桂林医学院(桂林医科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桂林医科大学(guilin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桂医”,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成立,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以医学学科为主,医学及与医学相关的理学、管理学、法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的医科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桂林医科大学创建于1935年,前身为广西省立桂林高级助产护士学校,1958年学校升格为桂林医学专科学校,1987年升格为桂林医学院,1993年获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列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5年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获批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23年获批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25年2月经教育部批复同意更名为桂林医科大学,6月举行揭牌仪式。

截至2023年10月,学校占地1500余亩。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临桂、东城、乐群3个校区;有20个学院(系、部),3所直属附属医院、29所临床教学实习医院;开设27个本科专业和4个高职专业;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类别,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有2个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有教职工及医务人员6600余人,全日制本专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等各级各类学生近3万人;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4个。

历史沿革

广西省立桂林高级助产护士学校

1935年,学校第一任校长李祖蔚博士等人创办了广西省立桂林高级助产护士学校,学校坐落在的叠彩山下。

1944年,由于抗日战争,学校停办。

1946年,学校重新恢复办学。

1952年,学校先后更名为“广西省立第二护士助产学校”和“广西省第二卫生学校”。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20个学院(系、部),开设27个本科专业和4个高职专业。
院系专业(本科)
院系专业授予学位年限
桂林医科大学全科医学院 临床医学(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医学五年
桂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医学医学
儿科学医学五年
医学影像学医学五年
桂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医学五年
桂林医科大学药学院临床药学理学五年
药学医学四年
药物制剂理学四年
中药学理学四年
生物制药工学四年
桂林医科大学智能医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生物技术理学四年
生物医学工程工学四年
智能医学工程工学四年
桂林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护理学理学四年
助产学理学四年
桂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卫生检验与检疫理学四年
预防医学医学五年
应用统计学理学四年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理学四年
桂林医科大学医学检验学院 医学检验技术理学四年
桂林医科大学康复医学系康复治疗学理学四年
桂林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医药方向)管理学四年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管理学四年
社会工作(医学方向)法学四年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学四年
劳动与社会保障管理学四年
健康服务与管理管理学四年
养老服务管理管理学四年
桂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桂林医科大学临桂临床医学院
桂林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桂林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桂林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桂林医科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桂林医科大学体育部
桂林医科大学大学外语部
桂林医科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
桂林医科大学生物医药产业学院
参考资料:注:以上信息截至2025年3月
院系专业(高职)
院系专业年限
桂林医科大学药学院 药学 三年
桂林医科大学智能医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医学生物技术三年
桂林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 药品经营与管理三年
桂林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护理三年
参考资料:注:以上信息截至2025年3月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类别,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有2个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有7个广西重点学科,2个广西一流学科;有3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含建设项目),27个广西临床重点专科(含建设培养项目)。
学科建设
类别名称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类别临床医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
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医学技术、公共管理、图书情报
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和毒理学
广西重点学科内科学、外科学、免疫学、生药学、药剂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广西一流学科临床医学、药学
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学科肝胆胰外科、儿科、呼吸科、急诊科、普外科、肿瘤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
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建设(培育)学科心血管内科、麻醉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康复医学科、骨科、产科、生殖医学科、心胸外科、老年医学科
注:以上信息截至2025年3月
临床专科建设
类别名称
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含建设项目)神经内科、麻醉科、核医学科
广西临床重点专科(含建设培育项目)肾内科、儿内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麻醉科、临床护理、消化内科、产科、内分泌科、妇科、血液内科、皮肤科、核医学科、临床药学科、呼吸科、急诊创伤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风湿免疫科、泌尿外科、病理科、烧伤科、肿瘤外科、普通外科、心胸外科、老年病科
注:以上信息截至2025年3月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及医务人员66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为48·15%,70%以上的教师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有专职及校外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8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924人;有入选“国家重大人才项目”人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广西“八桂学者”、“八桂名师”、广西优秀专家、广西教学名师、广西优秀教师等专家学者167人次。
师资力量(部分)
类别姓名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陈旭、金俊飞
全国优秀教师张志勇、梅铭惠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陈旭、金俊飞
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专家张智勇
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陈健
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莫中成
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人选高进涛、胡俊承、刘启亮、莫之婧
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计划入选者张智勇
广州市医学领军人才计划入选者张智勇
广西教学名师陈健
广西优秀教师蒙成光、郑锦花、李芳耀、刘朝华
广西优秀教育工作者白玲
广西壮族自治区模范教师郑锦花、付灿、马礼兵
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卓越教师(拔尖人才)吕卫华
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卓越教师(骨干教师)刘明翠
广西八桂学者柯尊记
注:以上信息截至2025年3月

教学建设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14个,市厅级科研平台20个。
科研平台(部分)
类别名称
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广西肝脏损伤与修复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
广西脑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
广西糖尿病系统医学重点实验室
广西肿瘤免疫与微环境调控重点实验室
广西环境暴露组学与全生命周期健康重点实验室
广西药物分子发现与成药性优化重点实验室
广西慢性病代谢重塑与智能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
广西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西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广西胃癌早诊早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广西糖尿病及代谢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广西工程研究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数字医学临床转化工程研究中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化药口服固体制剂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程研究中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物分子筛选与成药性评价工程研究中心
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广西高校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
广西高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广西高校病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广西高校高发病防治药理学重点实验室
广西高校环境污染物研究与组学分析重点实验室
广西高校医药生物技术与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
广西高校肿瘤学重点实验室
广西高校分子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
广西高校肿瘤功能基因组学与精准防治重点实验室
广西卫健委重点(重点培育)实验室广西神经鞘脂代谢相关疾病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西肿瘤免疫与受体靶向药物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西神经系统疾病大数据智能云管理重点实验室
广西呼吸疾病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西全生命周期健康保健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西疾病蛋白质组学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西糖脂代谢病重点实验室
广西新癌激酶靶向治疗重点实验室
广西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罕见病防治广西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神经鞘脂与相关疾病创新团队
肺部慢性高发性疾病研究团队
注:以上信息截至2025年3月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3月,学校近五年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182项,获自治区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近30项,国家专利授权641项,发表学术论文4132篇。
科研获奖(部分)
成果名称奖励类型完成人完成单位年度
广西区域聚集性长寿的系列基础研究及应用广西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张志勇、施小明、何敏、覃健、韦霄、方建龙、李友、覃玉荣、农清清、王 剑桂林医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大学2022
高效低毒抗耐药性的多靶点抗癌化合物的研究广西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张业、马献力、陈振锋、黄日镇、黄仰青、黄晓超、韦健华、丁海峰、方毅林、邹碧群桂林医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博瑞生物医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2
核受体/nf—κb与非编码rna共促炎癌转化广西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涂剑、唐海林、范才文、周志刚、向秋、骆喜宝、谢伟全、张素君桂林医学院、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南华大学2022
毛蕊异黄酮对雌激素相关性肿瘤的作用及应用广西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陈健、王勇、田晶、张幸、黄文君、刘芳贤桂林医学院2021
莪术醇抗肿瘤靶点发现及分子机制研究广西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三等奖陈旭、王娟、吴咖、李旭梅、武家才、蒋晓山、黄凤香、秦建莉桂林医学院、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
肝脏损伤与修复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临床防治策略广西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特别贡献)特等奖何松青、唐博、钟伏弟、袁观斗、李江发、余水平、董淳强、江克清、雷彪、仇小强、徐庆余红平、袁晟光、金俊飞、廖维甲、曾永联、苏辉昭、郭振亚广西医科大学、桂林医学院2020
非可控性肝炎发展为肝癌的分子机制及临床观察广西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汪丽燕、薄晓通、郑清华、李滨、肖绪华、易晓圆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2020
子宫内膜癌发病相关分子机制研究广西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杨一华、覃爱平、叶元、徐红、何中慧、欧奇志、蒋宋薇广西医科大学、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2020
基于气性物质的肠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机制研究与临床应用广西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刘颖、廖日斌、强占荣、王芹、唐亚、薛力玮、梁世伟桂林医学院2020
akr1b10—s1p 信号及相关通路在细胞增殖、死亡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广西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金俊飞、祝群、姚文敏、朱容平、蒋心、李婉莲桂林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 2019
肝癌复发转移抑制及分子机制研究 广西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唐博、何松青、齐广莹、王振冉、李扬、余水平广西医科大学、桂林医学院2019
红三叶草中活性成分芒柄花黄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及应用广西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陈健、王勇、李天宇、郭艳红、胡巍、张幸、辛敏 桂林医学院、广西医科大学2019
膀胱癌术后个体化治疗关键技术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广西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葛波、高漓、周理、周保同、廖然、李运千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9
不同修饰的氧化铁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开发 广西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张宝林、谭洁、杨伯宁、黄银平、赵方圆、王军、谢松伯 桂林理工大学、桂林医学院、广西医科大学 2019
原发性肝细胞癌复发转移和预后相关分子的鉴定及应用 广西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廖维甲、袁晟光、覃理灵、庾俊雄、廖艳、李君、陈谦桂林医学院2019
肝细胞癌特异性多模态分子影像与人工智能辅助诊疗体系的构建与机制研究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二等奖集体桂林医学院2024
科研项目(部分)
项目名称项目类型负责人年度
2—取代吲哚开环策略合成轴手性喹喔啉化合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马小盼2023
ntcp/甘草次酸受体介导mmp2酶响应肝肿瘤靶向给药系统的构建及评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吴卫2023
sting—p53介导线粒体损伤驱动心肌铁死亡的机制及egcg的干预作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简洁2023
榴莲壳多糖调节alg10改善炎症性肠病的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徐笑天2023
新型4—取代氨基苯乙酰胺类肠道fxr拮抗剂的发现结构、结构优化及抗nafld活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谭相端2023
千层纸素a通过靶向p62抑制巨噬细胞m1极化发挥抗银屑病的作用及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马玉香2023
鼠李柠檬素通过nur77/nlrp3介导炎症反应改善pcos小鼠卵巢纤维化的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周燕园2023
参考资料:

学术资源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徽

校徽整体呈圆形,具有圆满之意,寓意全校师生医护员工团结一心、和谐向上;校徽主色调选取绿色,绿色是大自然的基色,是生命的象征,绽放着蓬勃,涌现着生机;绿色是生命与人文的寄托,是青春和活力的代表,预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寓意和谐美丽的生态校园,展现师生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展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昂扬态势,传递着希望,预示着美好的未来;校徽上方为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黄云同志手写校名,下方是英文校名(guilin medical university),“1935”是建校时间;校徽中心图案为“蛇杖”和“桂林山水”,“蛇杖”是国际通用医学标志,表明学校性质和关爱健康、服务社会的宗旨;“桂林山水”,点明桂林医科大学的地域性,增加辨识度,其中,“山”下的图形由“水”渐变为“书”,融合突显学校“医学与人文融通,认知与应用合一,德行与术业并重,求实与致远共举”的办学理念,亦寓意书山有路勤为径,莘莘学子在大学殿堂和人生道路上勇攀高峰;“书”又取形于展翅翱翔的雄鹰,展示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蛇杖”从山水间腾飞而起,象征着学校根植广西、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办学定位,托起医学未来的美好愿景。

校区情况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临桂、东城、乐群3个校区。

临桂校区

临桂校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区致远路1号。

东城校区

东城校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环城北二路109号。

乐群校区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马献力
党委副书记、校长曾小云
党委副书记陈旭
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清华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韦政权
党委常委、副校长覃克强
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健
校长助理莫碧文
参考资料:注:以上信息截至2025年7月

校园环境

学校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截至2025年3月,学校图书馆、大学生艺术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体育中心、学生食堂、公共教室、学生宿舍、室外网球训练场等设施齐全。

桂林浸信会锡安医院旧址

桂林浸信会锡安医院旧址位于桂林医科大学乐群校区里,建于民国时期,属于西式建筑风格,已被列为桂林市文物保护单位;旧址19号楼,是当年医生的住宅楼。

校友情况

杰出校友
姓名简介
蒋仁生桂林医学院73级校友,重庆日报“2022年度十大公益人物”
张积慧护理学院1980级护士班校友,第十四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抗非典英雄
贤志宁2002级药学专业校友,广西丹枫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注:以上信息截至2025年6月

所获荣誉

荣誉称号
获奖时间奖项荣誉颁发单位
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0年12月第二届自治区文明校园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2021年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中国红十字会总会
2021年11月2021年度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突出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2021年12月2020—2021年度广西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先进集体广西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2023年10月第二批自治区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2023年12月2023年度全区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2023年12月2023年度全区普通高等学校留桂就业工作贡献突出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2024年2022—2023年度广西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先进集体广西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2024年4月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广西赛区优秀组织奖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2024年12月2024年度全区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2024年12月2024年度全区普通高等学校留桂就业工作贡献突出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