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广州民俗博物馆的前身为资政大夫祠,于2010年的12月7日正式改名。博物馆坐落在广州市花都区的三华村,建于清代同治二年(1863年)。清同治年间,三华村徐方正、徐表正堂兄弟俩人共同任职兵部,均得到朝廷赏识,同治皇帝封赠了徐方正的祖父徐德魁和父亲徐时显为“资政大夫”,把徐表正的父亲徐时亮封为“奉直大夫”。为了感念皇恩,他们建造了资政大夫祠和南山书院。为赞先哲盛德,他们的后人又续建了亨之徐公祠。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建筑布局
博物馆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建设,功能布局明确,规划分为资政大夫祠建筑群、新展馆、湖心景区、民俗广场和停车场。
博物馆的主体建筑为资政大夫祠建筑群。整体建筑为砖木结构,陶塑瓦脊,五彩斑斓,两边采用线条优美的锅耳山墙,墙脊上盖陶瓦。
馆藏文物
牌坊
两座造型各异的牌坊,分别矗立在资政大夫祠和南山书院的前院天井,牌坊通体采用花岗岩条石砌成,坊上雕刻的人物、宫殿和各式花卉纹样、文字记载均用镂雕、浮雕、圆雕和阴刻等,手法夸张,工艺精细。前院天井内的圣旨牌坊是最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牌额正反两面镌刻同治皇帝所颁诏书,封徐德魁为资政大夫的诰命,正反诰命之上分别刻有“圣旨”、“覃恩”竖牌。建筑装饰
厅堂内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砖雕、石雕、木雕、灰雕、陶雕、彩画,活灵活现,细致玲珑。民间艺术
…更多「馆藏文物」介绍请查阅全文…
社会影响
广州民俗博物馆是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是革命传统类、历史文化教育类、大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类“三类”合一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广州民俗博物馆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解放思想,创新馆发展新思路;二是探索多元化培训讲解员综合素质能力的有效途径,建立专家式讲解员队伍;三是积极探索多元化共建投入机制,改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体验活动中心的设施设备,让爱国主义教育进社区、进部队、进企业、进课堂活动。
参观信息
地理位置
广州民俗博物馆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三华村107国道旁广州民俗博物馆门票信息
票价:13元/人。
开放时间
9:00—17:00,闭馆前30分钟谢绝入场(节假日照常开放)交通信息
…更多「参观信息」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