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州大学图书馆公众号

广州大学图书馆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广东广州市
公众号ID:GZULIB
公众号分类:阅读
关于公众号:

“广州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广州大学,属于阅读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阅读智慧分享。

开发/运营主体:广州大学

关于主体:广州大学是中国广东省公办高校。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广州大学图书馆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广州大学图书馆百科

广州大学图书馆于2000年7月随学校调整合并,由广州师范学院、原广州大学、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广州教育学院和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5所院校的图书馆合并组建而成,原五馆馆舍总面积29,050平方米。2005年7月,图书馆整体迁入广州大学城,10月新馆正式启用。

图书馆现有馆舍由大学城总馆与桂花岗校区分馆组成,总面积5·65万平方米(大学城总馆4·9万平方米,桂花岗校区分馆0·75万平方米)。

场馆规模

它是全国最大的校园单体图书馆。

图书馆馆藏文献拥有量在广东省高等学校图书馆中名列第三,仅次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纸本资源馆藏丰富,电子资源增长迅速。数字图书馆建设,文献资源共享,专题文献开发居广东高校图书馆先进水平。

馆藏资源

图书馆现有入库纸质图书262·9万册,未入图书馆中央数据库的学校教师科研经费自购图书以及各学院资料室自有图书计算在内,图书馆纸质图书总藏量达280万册,中文报刊3364种4058份,外文、港台报刊223种。近几年,在注重收藏纸质文献资源的同时,图书馆着力推进数字化资源的建设,购进了大量网络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报刊等电子资源,现有光盘2·5万张,声像资料6000多盘,中文数据库21个,外文数据库36个,自建数据库10个,电子图书96万种,中文电子期刊1万种,外文电子期刊2万多种,数字资源总收藏量达到26720gb。图书馆馆藏总量在广东省高等学校图书馆中名列前茅,并且印刷型图书大约以年均10万册的速度增长。

机构设置

图书馆现有正式职工85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16人,本科39人,69·4%的馆员拥有本科以上学历。技术职称方面,图书馆现有正高职称7人,副高职称23人,中级职称38人,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占全馆总人数的80%。

图书馆设有办公室、文献资源建设部、流通阅览部、报刊服务部、参考咨询部、技术服务部、信息研究所、广州文献资料中心和桂花岗校区分馆等部门,拥有22个集藏、借、阅服务功能为一体的书刊阅览室,可提供阅览座位近3000个,电子阅览室120个机位。

部门介绍

部门办公地点
办公室图书馆五楼505室
文献资源建设部图书馆一楼103室
参考咨询部查新站筹建办图书馆四楼410室图书馆四楼407室
流通阅览部图书馆二楼流通中心
报刊服务部图书馆四楼401室
信息研究所图书馆四楼405室
技术服务部图书馆五楼512室
广州文献资料中心图书馆四楼403室
桂花岗校区分馆桂花岗校区图书馆309室

领导班子

职务姓名工作分工
馆长刘雪明全面主持图书馆行政、业务工作。
书记钟晓玲全面主持图书馆党务工作。分管、计生、安全、综合治理、保密和港澳台等方面工作。
副馆长肖杏烟分管流通阅览部、桂花分馆、广州文献资源中心。负责工会、共青团、妇女等方面工作。
副馆长艾新革分管资源建设部、编目部、技术服务部、学习中心。负责文献资源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工作。
副馆长张正分管办公室、学科服务部、信息服务部。负责图书馆发展规划、物业管理、人事管理、学科服务、学会(协会)工作、科学研究、教育培训等方面工作。

现代化建设

图书馆1993年实现自动化管理。图书馆拥有独立门户网站并有自己的web服务器和域名,现有15台服务器,san存储系统两套(共32t存储容量),h3c 9512核心交换机一台,vpn一台,100/1000m交换机35台(24口),标准机柜3个,各种工作用机240台,信息接入点1199个,无线网络覆盖全馆,馆内实现无线上网。拥有以rfid技术为手段的借还、安防系统,以ilas ⅲ为支撑的计算机集成化管理系统,网络环境良好,软硬件设施完备。

馆藏管理

图书馆正不断创造条件为读者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图书馆现有各种阅览座位2900多个,阅览室开放时间长达84小时。除古籍图书外,馆藏书刊全部实行开架服务,读者查找、借阅文献资料甚为方便。囱图书馆现有的6台复印机设备,全天为读者提供文献复制服务,信息咨询方面,读者则可委托图书馆信息服务部门进行必要的课题检索、原文代查、定题服务和查新服务等。

图书馆定期编辑出版《今日报导》(分电子版和印刷版2种形式),定期提供时事、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信息资料,成立文献检索课教研室,有专职教师4人,且全部为副高职称,为在校学生开设文献检索课程,帮助他们提高检索、利用书刊资料和电子信息资源等方面能力,设文献检索课教室2个,有工具书检索室1个,自编文献检索课教材2种。

开放时间

1、图书馆开放时间为每天6:30~22:30,国家法定节假日(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不开放。

2、库室开放时间:

书库、期刊阅览室开放时间为每天8:30~21:50;古籍书库(305室)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2:00 下午13:30~16:20,周二下午和周六、日全天不开放。

发展情况

为有效发挥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人力资源与设备资源的优势作用,拓展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渠道,提升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图书馆于2011年9月确定筹建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查新站已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院校的科技查新站建立了查新协作工作关系,全面开展科研立项、成果鉴定、奖励申报、专利申请以及博硕士论文开题等各方面的查新,同时为校内外科研人员提供sci、ei等论文收录和引用证明,查新工作站的查新业务工作稳步推进。

流量情况

2021年,广州大学图书馆的入馆人次达2680346人次,当日进馆人次最高值为2021年6月24日。

公众号主体介绍广州大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广州大学图书馆是由广州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广州大学(guangzhou university),简称广大(gu),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广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是国家“111计划”建设高校、广东省和广州市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27年3月3日创办的私立广州大学;1951年并入华南联合大学,但一年后该校撤销;1983年筹备复办,1984年定名为广州大学;2000年,该校与广州教育学院(1953年创办)、广州师范学院(1958年创办)、华南建设学院西院(1984年创办)、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1985年创办)合并组建成立新的广州大学。2004年,广州大学首批进驻大学城校区,次年整体搬迁大学城,保留桂花岗校区。2006年,广州大学被批准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4月,广州大学入选国家“111计划”建设高校、8月,入选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在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主榜第98位。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大学城、桂花岗、黄埔三个校区,建筑占地面积88·5万平方米。有26个专业学院,涵盖哲学、经济学等十一大学科门类,本科招生专业78个。有14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4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3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有在岗教职工3353人,校全日制本科生30132人。

历史沿革

广大初期

1927年3月3日,广东台山籍爱国教育家、经济学家陈炳权联合金曾澄、王志远等人于广州市创办私立广州大学。定校训为“博学笃行”。私立广州大学成立初期,设文学院、法学院和预科,不设校长,采用委员制。1928年私立广州大学接收广州女子中学为附属中学。次年,校方斥资购买广州东横街12号旧警署,作为大学本部法学院校舍,文学院和附属中学在文德路19号万川楼。1930年8月校方购买东横街旧警署改建为法学院,并增设理学院。随后,大学部改设校长制,由陈炳权任校长。1931年学校新建图书馆,设立理学院。1934年学校改建物理仪器室及实验室,扩建体育场,学生人数增至一千二百多人。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6月,广州大学设有25个专业学院,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十一大学科门类。2025年本科招生专业74个,其中理工类专业41个、人文社科类专业22个、艺体类专业10个,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共计52个,占2025年本科招生专业数71%。

广州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本科专业名称
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
统计学
金融学
经济学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数字经济
广州大学法学院(律师学院)法学
国际法
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师范)
应用心理学(师范、非师范)
小学教育(师范)
特殊教育(师范)
广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非师范)
历史学(师范)
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非师范)
日语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学
广播电视编导
播音与主持艺术
网络与新媒体
广州大学管理学院(旅游学院/中法旅游学院)工程管理
工商管理
会计学
物流管理
电子商务
旅游管理(中外合作)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
社会学
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音乐学(师范、声乐、器乐)
舞蹈编导(编导、国标舞编导)
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美术学(师范)
数字媒体艺术
环境设计
产品设计
广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非师范)
信息与计算科学
信息安全
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师范、非师范)
化学工程与工艺
广州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物理学(师范、非师范)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天文学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地理科学(师范、非师范)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地理信息科学
遥感科学与技术
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师范、非师范)
生物制药
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机器人工程
智能制造工程
广州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物联网工程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广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网络工程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
城乡规划
广州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土木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智能建造
智慧交通
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
广州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网络空间安全
广州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
注:不收录2025年不招生的专业
截至2025年6月

学科建设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3月,学校坚持科技创新战略,面向产业和经济社会主战场,强化科研创新能力建设,重点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安全+智慧运维创新枢纽”“网络空间信息+智能应用技术创新枢纽”等2个创新枢纽,新材料新装备新制造交叉创新等5个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设立黄埔研究院/研究生院、荔湾研究院/研究生院。现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含培育基地)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80个。
重点理工科研平台
平台名称批准单位类别批准时间
土木工程抗震防灾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创新中心2020年
土木工程新型复合材料与复合结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发文)研究平台2021年
广东省植物适应性与分子设计重点实验室省科技厅实验室2021年
广东乡村地域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站省科技厅观测站2021年
广东省区块链安全重点实验室省科技厅实验室2022年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大湾区分中心省科技厅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在粤分中心2022年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分中心省科技厅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在粤分中心2022年
片上通信与传感器芯片实验室省科技厅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2023年
光电材料与传感器件重点实验室省科技厅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2023年
人工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学科引智基地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发文)研究平台2023年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7月
重点人文社科科研平台
平台名称批准单位类别成立时间
国家语高服务与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研究中心国家语委国家语委科研中心2020年
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省社科联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020年
广州大学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实验室省社科联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2021年
教育经济研究中心省社科联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021年
广州大学广东省乡村振兴研究院省社科联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021年
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院省社科联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2021年
粤港澳大湾区改革创新研究院省社科联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2021年
广东金融发展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省社科联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2021年
广东戏剧影视与传媒文化创新研究基地省社科联省岭南文化研究基地2021年
广东乡村振兴研究基地省教育厅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23年
广州大学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省社科联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023年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7月

研究成果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徽

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徽章。学校徽志是由“gu”与“羊”字以及英文guangzhou university组合而成的图案。“gu”为guangzhou university的缩写;“羊”代表广州。“gu”与“羊”字组合,构成火炬与红棉花开的形状。校徽的设计像一把火炬,象征着广大师生的激情和活力。

精神文化

校区情况

广州大学有大学城、桂花岗、黄埔研究院/研究生院“一校三园”。

大学城校区

大学城校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分为生活区与教学区。生活区划分为四个宿舍区域,分别是“梅苑”“兰苑”“竹苑”“菊苑”,总共有20多栋七层宿舍楼,有梅、兰、竹、菊四大食堂。

桂花岗校区

建设规划

2024年10月,《广州大学大学城校区(bb0101规划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经第四届广州市规划委员会地区规划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

其中透露,为支撑广州大学建成高水平大学,将新建学生宿舍、体育综合楼、幼儿园(幼儿师范教育实训基地)、体育馆改建等工程,项目实施后新增加校舍面积14·71万平方米。其中,新建学生宿舍10栋,新增床位9088个。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欧阳谦
校党委副书记王国栋
党委常委、副校长傅继阳、孙延明、张其学、吴开俊、田志宏、何晓晴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陈晓晖
副校长李进
参考资料:截至2025年6月
注:排名不分先后

历任领导

广州大学历任校领导
姓名职务任期
屈哨兵校党委书记-
魏明海校长校党委书记2016·92022·7
庾建设校党委书记2014·2—2016·9
庾建设校长2004·1—2014·1
邹采荣校长2014·2—2016·9
易佐永校党委书记2007·8—2014·1
陈万鹏校党委书记2000·7—2007·8
林维明校长2000·7—2003·12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7月
注:排名不分先后
原合并院校历任校领导
学校时期姓名职务任期
原广州教育学院邓景孟党支部书记1956·9—1958·8
陈联新1960·2—1961·8
陈超1961·8—1965·8
张海鳌1966·2—1978·8
孔庆余党委书记(教育局副局长兼)1978·10—1981·4
沈吾华(女)党委书记1973·5—1978·101981·4—1983·8
虞肯堂党委书记1983·8—1991·1
叶绍方党委书记1991·1—1995·11
许慈荣党委书记1995·11—2000·7
马冰山院长1953·9—1954·4
梁煦院长1954·4—1956·10
张其光院长1958·9—1962·2
张海鳌院长1966·2—1968·4
郑淳院长1981—1983·6
李龙启院长1985—1994·2
许慈荣院长1993·5—2000·7
原广州师范学院赵武成党委书记1958·10—1959·11
何明(女)党委书记1959·11—1961·8
龙世雄党委书记1961·8—1964·5
董景新党委副书记1980·4—1984·2
孔庆余党委副书记1984·2—1984·9
钟杜非(女)党委书记1984·9—1987·7
蒋超文党委书记1987·8—1993·7
陈运森党委书记1993·7—2000·7
赵武成院长1959·2—1959·11
龙世雄院长1961·9—1964·5
陈一百院长1982·7—1984·2
蔡贵院长1984·2—1987·7
李燮均院长1987·7—1993·8
张国杨院长1993·8—2000·7
原广州大学范朴党支部、党总支书记1983·10—1986·5
杨作新党委代书记、书记1987·3—2000·7
叶选平校长(广州市市长兼)1983·9—1985·1
吴紫彦校长(兼)1985·1—1986·3
张士勋校长1986·3—2000·7
原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刘盛志党委书记1992·9—1996·9
许育民党委书记1996·9—2000·7
戴治国院长(广州市常务副市长兼)1992·9—2000·7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7月

校园环境

广州大学图书馆作为广州大学城五大标志性建筑之一,截至2017年它是全国最大的校园单体图书馆,其与广州大学校训塔、中心湖交相辉映,风景怡人。同学们给这道风景起名为“一塔湖图”,因为这风景真是美得“一塌糊涂”:图书馆、校训塔倒映于碧波荡漾的湖面,湖畔摇曳着金柳,博雅桥和德馨亭中的朗朗书声,书香湖影,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气息。

校园环境

校友情况

姓名备注
叶荡东风东路小学科学老师
吴丽琴在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攻读环境科学博士学位
黄元骏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工作
陈伟彬中山大学攻读生态学专业博士学位
朱子丹在华南师范大学攻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
孙川康景物业管理公司的副总经理
余菲广州电视台知名节目主持人
注:排名不分先后

所获荣誉

学校排名

广州大学在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主榜第98位,自2020年以来一直稳居国内百强;在2023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世界大学第463位、中国内地高校第78位;在us·news2023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大学第551位;在2024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大学第801-1000位。

学院荣誉

部分荣誉表
时间荣誉名称
2005年10月广东省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学校
2006年10月广州市安全文明校园
2007年4月2006年广东省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2011年7月羊城慈善先进集体
2011年12月2011年度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先进单位
2015年5月广州市五四红旗团委
2016年4月广东省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孵化基地称号
2016年5月“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称号
2021年1月“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称号
2021年12月智能软件学院入选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公示名单
2023年9月2020—2021年度广州市无偿献血和临床用血先进单位
2024年10月广州大学工会委员会被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2025年1月入选广东省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
2025年5月2022—2023年度广州市无偿献血和临床用血先进单位
注:仅部分举例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