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公众号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陕西西安市
公众号ID:gzmsysbwy
公众号分类:艺术
关于公众号: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属于艺术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是由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王勇超先生历经30余年创办的,以抢救保护、收藏、研究、展示民俗文化遗产为宗旨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开发/运营主体: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关于主体: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是社会利学类民俗专题博物馆。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百科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五台镇南五台山路1号,占地面积493·88亩、规划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是社会利学类民俗专题博物馆。

2002年7月,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正式成立。2008年12月19日,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对外试营业。2011年,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20年11月,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

截至2019年末,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有藏品数量17936余件/套,陈列展览28个。

历史沿革

2002年7月,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正式成立。

2008年12月19日,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对外试营业。

场馆布局

综述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占地面积493·88亩、规划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有40处迁建明清古民居、民俗展览馆、展廊、名人院、文物库房、驿馆、店铺、茶楼、宾馆、研究中心、会议厅、人工湖、广场、园林景观等。截至2019年末,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陈列展览28个。

基本陈列

建筑特色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突出明、清园林建筑风格。

馆藏文物

综述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藏品来源为抢救性征集、收购、捐赠等。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藏品年代悠远,上自周、秦、汉、唐,下及宋、元、明、清,分为四个系列十个类别。藏品类别主要为历代石雕、砖雕、木雕及生产、生活遗物和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地方戏曲、民间故事、工艺作坊、礼俗乡规等共33600余件(套),上自周、秦、汉、唐,下及宋、元、明、清,分为四个系列十个类别;征集明、清濒临消失的40院近千间古民居,其中已恢复建成古民居12院,戏楼、门楼13485平方米,移栽古树、成树1500余棵,另外还移栽、培育各种观赏、绿化树木8000余棵。截至2019年末,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有藏品数量17936余件/套。

文化活动

学术研究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主办出版了《西部民俗》杂志;成功举办了“首届关中民俗艺术研讨会”,包括有多位两院院士参加的“抢救保护关中民俗文化遗产专家研讨会”;编辑出版了33万字的《关中民俗艺术论集》;合作出版了《石上逍遥—拴马桩的雕刻艺术》;发表了《抢救文化遗产重在民间遗物保护》《珍藏历史,把根留住》《地上兵马俑,西安圆明园》《文化强省强国战略与华夏根脉、重要半圆、世界新景》等论文;所编辑的《灏文堂书画典藏》1—10卷《中华民俗文化典藏》1—8卷,正在整理出版。

宣传活动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开展了“华裔青少年汉唐之旅”“国学好少年”“探访关中民俗 感受三秦文化”“走进关中文化 释放乡土情怀”“汉唐远行 古道新风”等20多项主题教育活动,接待了国内外3000多所学校、60余万名中小学生研学参观。

重要活动

所获荣誉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先后被列为“陕西省民间艺术保护工作先进单位”、“陕西省民间文化保护示范单位”、被部分高校设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被社科院命名为“民俗文化研究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2011年,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8年4月13日,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入围“神奇西北100景”。

机构设置

单位性质:民营博物院。

经费来源:自筹。

机构设置:下设办公室、经营部、宣教部、保管部、财务部、基建维修部、安保部7个部门。

人员编制、组成:博物馆在编人员26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6人。

观众接待:年平均接待观众5万人次。

参观信息

地理位置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五台镇南五台山路1号。坐落在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中心地带和隋唐佛教圣地南五台山脚下,东接翠华山,南拥五台山,西邻草堂寺,北瞰长安城。

开放时间

夏季9:00一17:30冬季9:30—17:00

门票

公众号主体介绍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是由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五台镇南五台山路1号,占地面积493·88亩、规划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是社会利学类民俗专题博物馆。

2002年7月,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正式成立。2008年12月19日,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对外试营业。2011年,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20年11月,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

截至2019年末,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有藏品数量17936余件/套,陈列展览28个。

历史沿革

2002年7月,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正式成立。

2008年12月19日,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对外试营业。

场馆布局

综述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占地面积493·88亩、规划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有40处迁建明清古民居、民俗展览馆、展廊、名人院、文物库房、驿馆、店铺、茶楼、宾馆、研究中心、会议厅、人工湖、广场、园林景观等。截至2019年末,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陈列展览28个。

基本陈列

建筑特色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突出明、清园林建筑风格。

馆藏文物

综述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藏品来源为抢救性征集、收购、捐赠等。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藏品年代悠远,上自周、秦、汉、唐,下及宋、元、明、清,分为四个系列十个类别。藏品类别主要为历代石雕、砖雕、木雕及生产、生活遗物和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地方戏曲、民间故事、工艺作坊、礼俗乡规等共33600余件(套),上自周、秦、汉、唐,下及宋、元、明、清,分为四个系列十个类别;征集明、清濒临消失的40院近千间古民居,其中已恢复建成古民居12院,戏楼、门楼13485平方米,移栽古树、成树1500余棵,另外还移栽、培育各种观赏、绿化树木8000余棵。截至2019年末,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有藏品数量17936余件/套。

文化活动

学术研究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主办出版了《西部民俗》杂志;成功举办了“首届关中民俗艺术研讨会”,包括有多位两院院士参加的“抢救保护关中民俗文化遗产专家研讨会”;编辑出版了33万字的《关中民俗艺术论集》;合作出版了《石上逍遥—拴马桩的雕刻艺术》;发表了《抢救文化遗产重在民间遗物保护》《珍藏历史,把根留住》《地上兵马俑,西安圆明园》《文化强省强国战略与华夏根脉、重要半圆、世界新景》等论文;所编辑的《灏文堂书画典藏》1—10卷《中华民俗文化典藏》1—8卷,正在整理出版。

宣传活动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开展了“华裔青少年汉唐之旅”“国学好少年”“探访关中民俗 感受三秦文化”“走进关中文化 释放乡土情怀”“汉唐远行 古道新风”等20多项主题教育活动,接待了国内外3000多所学校、60余万名中小学生研学参观。

重要活动

所获荣誉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先后被列为“陕西省民间艺术保护工作先进单位”、“陕西省民间文化保护示范单位”、被部分高校设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被社科院命名为“民俗文化研究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2011年,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8年4月13日,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入围“神奇西北100景”。

机构设置

单位性质:民营博物院。

经费来源:自筹。

机构设置:下设办公室、经营部、宣教部、保管部、财务部、基建维修部、安保部7个部门。

人员编制、组成:博物馆在编人员26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6人。

观众接待:年平均接待观众5万人次。

参观信息

地理位置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五台镇南五台山路1号。坐落在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中心地带和隋唐佛教圣地南五台山脚下,东接翠华山,南拥五台山,西邻草堂寺,北瞰长安城。

开放时间

夏季9:00一17:30冬季9:30—17:00

门票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