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贵州民族学院清溪学院
2001年5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同意成立贵州民族学院清溪学院。
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
2002年,贵州民族学院清溪学院更名为贵州民族学院人文科技学院。
2004年1月,教育部予以确认。5月,贵州民族学院与贵州鹏程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共同举办贵州民族学院人文科技学院。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5年5月,学校设有9个二级学院,开设40个本科专业。教学单位 | 专业 |
---|---|
体育与艺术学院 | 音乐学、体育教育、休闲体育、美术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画、舞蹈表演 |
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市场营销、旅游管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文化产业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电子商务、财务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农艺教育 |
建筑工程学院 | 工程管理、土木工程、工程造价、城乡规划、建筑学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汉语言文学、学前教育、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广播电视编导、英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 |
法学院 | 法学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5月,学校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41·7%,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83%,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黔灵学者” 、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等教学名师30余人,省级“金师”2人。类别 | 名称 |
---|---|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 肖远 |
文化名家暨 “四个一批”人才 | 肖远平 |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 | 肖远平 |
教学建设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术科研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5月,学院有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大创新团队”2个,有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1个,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调研基地,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与社会思想史学会研究基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研究基地,中国民俗学会基地,贵州省教育系统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等。类别 | 名称 |
---|---|
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 | 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传承创新重点研究基地(高等院校) |
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大创新团队 | 少数民族非遗传承创新团队、乌江流域生态法治保障研究团队 |
资料来源: |
研究成果
…更多「学术科研」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徽
形状整体圆形,是高校标志的惯例团,圆形也意味团结;有圆有方,有规矩。象征学校教育学生“没有方圆不成规矩”,体现学院办学把“学会做人”作为首位的办学理念。
图案用红、白、蓝、浅蓝四种色彩,以红、蓝为主色,以白、浅蓝为辅色。红色代表学生青春的激情、也代表少数民族的激情色;蓝色代表现代科技,也代表学院的希望。白色代表鲜明而纯洁;浅蓝色作为过渡色勾勒出圆形的边,既让图案协调又意味着各民族学生的和谐相处、意味学院整体的和谐氛围。
…更多「校园文化」介绍请查阅全文…
行政管理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刘杰 |
党委常务副书记 | 陆官虎 |
党委副书记 | 马帅 |
参考资料: |
职务 | 姓名 |
---|---|
校长 | 王凤友 |
常务副校长 | 黄玮 |
副校长 | 温小军、周凌玉、左丹 |
参考资料: |
…更多「行政管理」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