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2012年5月18日首次对外开放,以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博物馆名义运营。2013年先后获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粤港澳青少年交流基地"称号。2020年通过国家二级博物馆评审,2023年9月获评为广州市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基地2022年度考核优秀名单。
馆藏文物
截至2022年登记在册藏品2299件/套,其中2299件/套为亚运会、亚残运会及广马赛事相关文物。藏品以吉祥物、奖杯奖牌、赛事影像为主,少量存在残缺但保存状态稳定。2025年新增"喜迎全运 萌探山河"主题展中的体育吉祥物工艺品及影像资料。
展览与教育
常设四大专题展览:
亚运专题展:展示历届亚运会历史脉络
亚残运专题展:聚焦残疾人体育发展史
广马专题展:呈现广州马拉松赛事文化
冠军之家雕塑展:陈列运动员纪念雕塑
2022年举办展览12次,开展教育活动35次。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推出吉祥物主题展,设置"全运时轴""山河有灵"等四大章节。
场馆设施
主体建筑包含800平方米展陈区域与独立文物库房,库房配备气体灭火系统。毗邻地铁3号线林和西站b出口,年均接待观众逾4·7万人次。作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设办公室(与安保部合署)、陈列保管部、宣传教育部等职能部门。
社会评价
2022年现有藏品2299件/套,开展教育活动35次,举办展览12次,参观人数47386人次。2023年9月获评为广州市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基地2022年度考核优秀名单。其体育专题展览体系被评价为"华南地区最具特色的赛事文化展示平台",教育项目获评"省级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示范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