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哈尔滨工业大学公众号

哈尔滨工业大学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黑龙江哈尔滨市
公众号ID:iHIT1920
公众号分类:影音 - 学校
关于公众号:

“哈尔滨工业大学”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属于影音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服务一校三区师生校友,发布哈工大权威信息,“文图影音”全方位展示哈工大风采。

开发/运营主体:哈尔滨工业大学

关于主体:哈尔滨工业大学是中国黑龙江省公办高校。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哈尔滨工业大学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公众号主体介绍哈尔滨工业大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哈尔滨工业大学(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哈工大,校本部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高校,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双一流”a类重点建设高校。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01计划、英才计划、2011计划;九校联盟(c9)、卓越大学联盟成员,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全国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

学校始建于1920年,当时校名为“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后经中俄工业大学校、东省特区工业大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校等多个名称变更。1938年,改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1949年,哈工大开始招收研究生。1951年,学校被确定为全中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1970年,哈工大少数人员与绝大部分物资南迁重庆,与哈军工二系合并成立重庆工业大学;留在哈尔滨的部分与黑龙江工学院、哈尔滨电工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1973年,重庆工业大学北返,恢复原哈尔滨工业大学。2000年,哈工大与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哈尔滨、威海、深圳三个校区,设有35个学院(部);截至2024年12月,校园面积401·7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51·84万平方米;开设本科专业124个;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有教职工4835人,在校本科生15094人、硕士生16019人、博士生9435人。

历史沿革

创建阶段

哈尔滨工业大学始建于1920年,当时校名为“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创建,与帝俄在中国建设中东铁路(抗日战争胜利后,改称“中长铁路”)有直接关系,建校的宗旨是为中东铁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1920年10月17日,学校举行开学典礼,当时设铁路建设和电气机械工程两个科,首届三个班共招收103名学生,实行学分制,学制四年,一律用俄语教学。

1922年4月2日,学校改名中俄工业大学校,学校由四年改为五年,原设两个科分别改为铁路建筑系和机电工程系,毕业生经考试委员会答辩合格,授予工程师称号。

中苏共管阶段

1928年2月4日,学校隶属关系发生变化,改由中华民国东省特区领导,校名改为东省特区工业大学校,东省特区行政长官张寰湘将军担任校理事会主席,东北政府国民教育部总长刘哲任校长,为学校历史上第一位中国校长。1928年10月20日,将法政学院和商学院并入,学校正式定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校,由中苏共管,张学良将军任校理事会主席。1931年春,学校开始招收研究生。

伪满洲国时期

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到1935年,学校完全被日本人接管,改用日语授课,指定招收中、日籍学生。1936年1月1日,学校改名为国立哈尔滨高等工业学校。1937年1月以后,学校完全转入按日本方式办学阶段。日本人铃木正雄任校长。1938年1月1日起,学校改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

中长铁路管理时期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哈尔滨工业大学由中苏两国政府共同管理,由中长铁路局领导。此时的学校以为中长铁路培养工程技术人员为办学宗旨,学制5年,一律用俄语上课,设有土木建筑、电气机械、工程经济、采矿、化工和东方经济等系及预科。

建国初期阶段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2月,哈尔滨工业大学设有35个学院(部),开设124个本科专业。
哈尔滨工业大学2024年本科招生专业
招生集群(专业/类)包含专业学院科类
工科试验班(院士特色班、未来技术拔尖班)院士特色班:永坦班、善义班、小卫星班、智能机器人班、人工智能班,相关专业任选。未来技术拔尖班,专业任选未来技术学院理工
工科试验班(航天与自动化)复合材料与工程航天学院理工
智能材料与结构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
空间科学与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自动化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智能装备与系统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智能视觉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能源互联网工程
工科试验班(计算机与电子通信)通信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理工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
遥感科学与技术
信息对抗技术
智能测控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学部
信息安全
网络空间安全
物联网工程
人工智能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软件工程
工科试验班(ai先进技术领军班)人工智能
工科试验班(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工程学院理工
机械电子工程
飞行器制造工程
工业工程
机器人工程
智能制造工程
仿生科学与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飞行器动力工程
核工程与核技术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储能科学与工程
精密仪器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
智能感知工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
工程力学(航天类)(强基计划)工程力学(培养方案)航天学院理工
复合材料与工程(航天材料)(强基计划)复合材料与工程(培养方案)航天学院理工
飞行器制造工程(强基计划)飞行器制造工程(培养方案)机电工程学院理工
材料科学与工程(航天材料)(强基计划)材料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工
材料科学与工程(航天材料高分子材料方向)(强基计划)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方向)(培养方案)化工与化学学院理工
核工程与核技术(强基计划)核工程与核技术(培养方案)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工
数学类(强基计划)数学与应用数学(培养方案)数学学院理工
信息与计算科学(培养方案)
数学类(自动化方向)(强基计划)数学与应用数学+自动化(培养方案)航天学院理工
数学类(电子信息工程方向)(强基计划)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理工
应用物理学(强基计划)应用物理学(培养方案)物理学院理工
工科试验班(先进材料与智能制造类)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培养方案)    理工
材料物理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焊接技术与工程
电子封装技术
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
增材制造工程
工科试验班(智慧能源与空天动力)能源与动力工程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工
工科试验班(数理基础班)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学院理工
信息与计算科学
统计学
应用物理学物理学院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工科试验班(智能土木类)土木工程土木工程学院(培养方案)理工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工程管理
智能建造
工科试验班(智慧生态环境类)环境工程环境学院理工
环境科学
环境生态工程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城市水系统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建筑与设计学院
建筑类(智慧人居类)建筑学建筑与设计学院理工
城乡规划
风景园林
工科试验班(智能交通类)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工
交通工程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
工科试验班(新材料化工类)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工与化学学院理工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应用化学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材料化学
工科试验班(医学类)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理工
生物工程
整合科学
生物信息学
生物医学科学
智能医学工程
工科试验班(医学类联合培养班)智能医学工程理工
数学与应用数学(中外合作办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中外合作办学)数学学院理工
应用物理学(中外合作办学)应用物理学(中外合作办学)物理学院理工
化学(中外合作办学)化学(中外合作办学)化工与化学学院理工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中外合作办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中外合作办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理工
智慧建筑与建造(中外合作办学)智慧建筑与建造(中外合作办学)建筑与设计学院理工
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艺术
环境设计环境设计艺术
产品设计产品设计艺术
经济管理试验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经济与管理学院 (培养方案)        文史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计算金融
数字经济
电子商务
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会计学
财务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
金融学
经济学人文社科学部
社会学
法学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
建筑类(智慧人居类)建筑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城乡规划
风景园林
俄语俄语人文社科学部文理
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5月,参考资料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24年本科招生专业
招生集群(专业/类)包含专业学制科类首选科目再选科目
工科试验班(电气与自动化)自动化四年理工物理化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四年
智能材料与结构四年
工科试验班(计算机与电子通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年理工物理化学
人工智能四年
网络空间安全四年
通信工程四年
海洋信息工程四年
电子信息工程四年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四年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四年
工科试验班(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四年理工物理化学
机器人工程四年
车辆工程四年
智能车辆工程四年
储能科学与工程四年
测控技术与仪器四年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四年
焊接技术与工程四年
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四年理工物理化学
土木工程土木工程四年理工物理化学
储能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四年理工物理化学
海洋信息工程海洋信息工程四年理工物理化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测控技术与仪器四年理工物理化学
交通工程交通工程四年理工物理化学
车辆工程车辆工程四年理工物理化学
环境工程环境工程(含菁英班)四年理工物理化学
生物工程生物工程(含菁英班)四年理工物理化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工程与工艺四年理工物理化学
智能材料与结构智能材料与结构四年理工物理化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四年理工物理化学
工科试验班(先进材料与智能制造类)材料科学与工程四年理工物理化学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四年
焊接技术与工程四年
软件工程软件工程四年理工物理化学
服务科学与工程四年
工科试验班(理工交叉先进技术领军班)数学与应用数学四年理工物理化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四年
经济管理试验班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四年文史历史不限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四年
会计学四年
船舶与海洋工程(中外合作)船舶与海洋工程(中外合作)四年理工物理化学
工科试验班(先进材料与智能制造类拔尖班)材料科学与工程四年理工物理化学
材料物理四年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四年
焊接技术与工程四年
电子封装技术四年
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四年
增材制造工程四年
工科试验班(智能土木类拔尖班)土木工程四年理工物理化学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四年
工程管理四年
智能建造四年
工科试验班(智慧生态环境类拔尖班)环境工程四年理工物理化学
环境科学四年
环境生态工程四年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四年
城市水系统工程四年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四年
工科试验班(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类拔尖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四年理工物理化学
机械电子工程四年
飞行器制造工程四年
工业工程四年
机器人工程四年
智能制造工程四年
仿生科学与工程四年
精密仪器四年
智能感知工程四年
测控技术与仪器四年
能源与动力工程四年
飞行器动力工程四年
核工程与核技术四年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四年
储能科学与工程四年
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4月,参考资料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2024年本科招生专业
招生集群(专业/类)包含专业包含专业方向学制科类首选科目再选科目
工科试验班(计算机与电子通信拔尖班)(培养地点:1年哈尔滨+3年深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年理工物理化学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四年
通信工程 四年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四年
电子封装技术 四年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四年
工科试验班(计算机与电子通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年理工物理化学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四年
通信工程 四年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四年
电子封装技术 四年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四年
工科试验班(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自动化人工智能四年理工物理化学
自动化四年
机器人工程智能机器人四年
智能制造四年
工科试验班(卓越优才计划先进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 四年理工物理化学
工科试验班(卓越优才计划智能土木类)土木工程 四年理工物理化学
工科试验班(卓越优才计划智慧生态环境类)环境工程 四年理工物理化学
工科试验班(先进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 四年理工物理化学
工科试验班(智能土木类)土木工程 四年理工物理化学
工科试验班(智慧生态环境类)环境工程 四年理工物理化学
工科试验班(智慧能源与低空动力)能源与动力工程 四年理工物理化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四年理工物理化学
工科试验班(空天科技)空间科学与技术 四年理工物理化学
化学化学 四年理工物理化学
建筑类(智慧人居类)建筑学 五年文史历史不限
城乡规划 五年
经济管理试验班 经济学 四年文史历史不限
会计学(大数据会计方向) 四年
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 四年文史历史不限
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4月,参考资料来源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截至2025年6月,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10个一级学科排名位居全国前五位,其中力学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哈工大共有17个学科位列a类,学科优秀率(a类学科占授权学科的比例)位列全国第六位,a类学科数量位列全国第八位,工科a类数量位列全国第二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科建设情况(部分)
类别名单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12月)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设计学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统计时间截至2023年11月)社会学、数学、物理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生物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统计时间截至2023年3月)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力学、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建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数学、物理学、光学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工商管理、交通运输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生物医学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统计时间截至2023年12月)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统计时间截至2023年12月)光学、电机与电器、物理电子学、通信与信息系统、飞行器设计、环境工程
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学科(统计时间截至2018年05月)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力学、光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医疗设备设计理论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数学、应用数学凝聚态物理、光学、环境科学、微纳米科学与技术、医疗设备设计理论与技术
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群(统计时间截至2018年05月)先进装备制造科学学科群、城乡建筑可持续发展学科群
黑龙江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统计时间截至2018年05月)社会学、数学、物理学、光学工程、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建筑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哈尔滨工业大学)
评估结果学科
a+档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a档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a-档仪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光学工程、软件工程、城乡规划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数学
注:参考资料来源

师资力量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2月,哈尔滨工业大学拥有7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9个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5个国际联合中心/科技合作基地,41个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科研平台一览表
类别名称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精密热加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可调谐(气体)激光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特种环境复合材料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空间环境材料行为及评价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污泥安全处置与资源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快速响应小卫星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极端环境营养分子的合成转化与分离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寒区低碳建筑开发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微生物资源保藏和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能源开发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宇航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国际联合中心/科技合作基地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国际焊接联合研究中心、先进复合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污染物处理及能源化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海洋工程材料及深加工技术国际联合中心、空间机器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微系统与微结构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驱动与电推进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结构工程灾变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大数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语言语音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仿真测试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自动测试与仪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专用通信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机器人与自动化装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寒区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土木工程智能防灾减灾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应急空间飞行器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新能源转化与存储关键材料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先进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与绿色制造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微纳光电信息系统理论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对海监测与信息处理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空天热物理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航空航天轴承技术及装备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基因编辑系统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超精密仪器技术及智能化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网络大数据安全分析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物联网智能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航天等离子体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国家计算机信息内容安全重点实验室、交通安全特种材料与智能化控制技术实验室、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互动媒体设计与装备服务创新文化部重点实验室、建筑节能建设部重点实验室、城市道路与交通建设部重点实验室、水资源利用与环境污染控制建设部重点实验室、结构与抗震减振建设部重点实验室、建筑业信息管理建设部重点实验室、寒冷地区混凝土工程病害及防治建设部重点实验室、宇航空间机构及控制技术重点学科实验室、深空探测着陆与返回控制技术重点学科实验室、卫星激光通信技术重点学科实验室、微小型航天器技术重点学科实验室、国防科技工业焊接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国防科技工业超精密机械加工技术创新中心
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12月,参考资料来源

研究成果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徽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校徽由“展开的书、英文字母、数字、美丽的建筑和环绕的齿轮”所组成,似东升旭日,表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自1920年建校起就是一所探求真理,服务社会,追求卓越的开放式大学。

“展开的书”形如鸟的双翼,寓意哈工大人永远飞翔在知识的世界,不懈地探求真理;“英文字母hit”为哈工大英文全称“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缩写,寓意哈工大国际化、开放式的办学理念;“数字1920”为哈工大的建校时间,彰显哈工大积淀深厚的悠久历史;“美丽的建筑”为俄式风格的学校主楼图案,寓意哈工大严谨、求实的作风和追求卓越的信念;“环绕的齿轮”为环形而放射形状,象征知识和科技的力量,代表哈工大的理工特色,寓意哈工大不断向社会输送知识和优秀人才。

校区情况

校本部

截至2023年3月,哈尔滨工业大学本部校园占地面积409·2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48·96万平方米,设有一校区(西大直街校区)和二校区(黄河路校区),一校区(西大直街校区)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二校区(黄河路校区)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黄河路73号。一校区是学校航天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数学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社科与法学学院等学院的所在地,此外,设有图书馆、公寓、体育场馆等设施;二校区是学校土木工程学院、环境学院、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学院的所在地,另设有图书馆、公寓、体育场等设施。
校本部环境

威海校区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哈尔滨工业大学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陈杰
党委常委、校长韩杰才
党委常务副书记安实
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孙雪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彦辉
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宏、沈毅、黄玉东、刘挺、帅永、刘俭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蕊
副校长范峰
党委常委李明江
注:统计时间截至2025年2月,参考资料来源

历任领导

哈尔滨工业大学历任领导
姓名任期备注
宋小濂1920-1924——
摄罗阔夫1924-1925——
乌斯特鲁果夫1925-1928——
张寰湘1928-?——
张学良1928-1931——
刘哲1928-1938——
刘梦庚1933-1935——
王宇清1935-1937——
铃木正雄1937-1945——
奥哲夫1945-?——
谢德和1947-?——
冯仲云1949-1951——
陈康白1951-1953任党组书记
李昌1953-1964任党委书记
高铁1965任校长
1973-1977任主要领导
吕学坡1977任校长
李瑞1977-1978任校长
1978-1983任校党委书记
刘德本1978-1980任校长
李东光1983-1985任校党委书记
黄文虎1983-1985任校长
姜以宏1985-1992任校党委书记
杨士勤1985-2002任校长
吴林1992-1998任校党委书记
李生1998-2004任校党委书记
王树国2002-2014任校长
郭大成2004-2008任校党委书记
王树权2008-2019任校党委书记
周玉2014-2021任校长
熊四皓2019-2024任校党委书记
韩杰才2021至今任校长
陈杰2024至今任校党委书记
注:统计时间截至2025年1月,参考资料来源

校园环境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部以其独特的校园建筑艺术而著称,哈尔滨工业大学内的建筑融合了多种建筑风格,标志性建筑有哈工大博物馆、校部楼、主楼、土木楼空间群、电机楼、机械楼等。此外,学校本部在设计校园绿地景观总体规划时,进行了校园绿地系统树种调研,丁香成为师生校友选择中排名第一的树种,因此,学校在原有丁香分布基础上,设计了5条丁香环线,总长度8118米,每年五月是校园赏丁香的最佳时节。

哈工大博物馆

哈工大博物馆馆舍建于1906年,原为俄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后为哈工大最初的校舍。哈工大博物馆建筑外部为米黄色,造型简洁优美,属于新艺术运动风格,哈工大博物馆以精美的哥特式浮雕和洋葱头式穹顶、高高的拱形大门、古老的吊灯以及蜿蜒的旋梯显现出了浓郁的欧陆风情。2010年5月,哈工大博物馆作为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与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博物馆,正式开馆。

校部楼

哈工大校部楼建于1929年,是哈工大历史最悠久的楼之一,为当年的中国学生自行设计、监工而成,原为学生宿舍。校部楼为砖木结构,单栋三层,下有半地下室,三层是带老虎窗的阁楼,外墙面以简练的柱型浮雕装饰,属仿古典主义风格建筑。校部楼曾是早期中共哈工大地下党组织活动的主要场所。1958年学校专业调整后,学校的校部机关由土木楼搬迁至此办公,因而得名“校部楼”。

主楼

哈尔滨工业大学主楼屹立于哈尔滨西大直街南侧,1959年8月28日动工,1965年建成,设计者为国内著名博览建筑专家、哈工大教授邓林翰先生。主楼建造前,其左侧和右侧已经分别建成机械楼(1954年)和电机楼(1955年),两栋大楼皆为折中主义建筑风格,造型及规模基本一致。主楼就在这两栋大楼之间的预留地带建造而成,三者内部相通,浑然一体。主楼为框架结构,建筑风格上属“前苏联社会主义民族建筑风格”,为哈尔滨市“二类保护建筑”,是哈尔滨欧式建筑风格的典范之一。

土木楼空间群

校友情况

哈工大曾以“工程师的摇篮”而著称,又以“理工科大学师资的摇篮”而享誉全国。许多毕业生成为科学家和教育家,也有的成为社会活动家,如中国台湾原行政院院长孙运璿先生和朝鲜政务院原总理、国家副主席李钟玉先生都是哈工大30至40年代的毕业生。哈工大还有包括叶选平、邹家华、宋健、周铁农、李长春、王兆国等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国际原子能委员会副总干事钱积慧以及一批省部级干部、共和国将军、中国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教育家和著名企业家都是哈工大20世纪50至60年代中期的毕业生。改革开放后,哈工大迎来了第二个黄金时代,一批批优秀学子走出哈工大,张春贤、栗战书是新一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静海、欧进萍、方滨兴成为中国最年青一代的院士;罗志军、马兴瑞等是国家新一代的省部级领导;竺延风、耿昭杰、张思民、石山麟、邓伟、宋殿权、张剑等是全国著名的企业家。

哈工大还为中国航天领域输送了超过8000余名毕业生,其中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副总指挥胡世祥,绕月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总指挥栾恩杰,原总装备部副部长李元正,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神舟”六号飞船系统总指挥尚志、神舟六号飞船总设计师张柏楠都是他们中的代表。正如航天员杨利伟在学校演讲时所言:“在我工作的周围有近40%的人是哈工大毕业生。”

经国之才

经国之才
姓名工作单位及职务
李长春1966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机工程系工业企业自动化专业,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张春贤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中共第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委员,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栗战书2005-2007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专业学习,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八届中央委员,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李钟玉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前总理
奥尔默特以色列国前总理
宋梓大韩民国前副总理
王兆国1966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机械系涡轮机专业,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十二届中央书记处书记,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王勇哈尔滨工业大学技术经济工程专业毕业,中共第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委员,中共第十七届中央纪委委员
卢展工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邹家华曾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俄文,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二至十四届中央委员、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曾任国务院副总理
宋健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中国工程院院长
周铁农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主席
李昌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叶选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罗志军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十三届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
姜大明1994年10月至1996年5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系技术经济专业在职研究生班学习,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马兴瑞哈尔滨工业大学飞行动力学研究室一般力学专业毕业,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政委
许达哲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机械制造专业毕业,第十七届中央纪委委员,第十八届中央委员
竺延风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委副书记
阎海旺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原中国银监会党委书记
刘忠德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文化部原党组书记、部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至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委
刘国中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及工艺系压力加工专业毕业,中共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党组成员
陈焕友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委员,原中共江苏省委书记
王永康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研究生毕业,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第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
孙运璿台湾行政前院院长,台湾经济腾飞之父
杨永茂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
冯健身政协甘肃省第十一届委员会主席,中共第十六届中央纪委委员
宋恩华原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
张研农中共第十七届中央纪委委员,原人民日报社社长,全国记协副主席
齐骥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
陈超英第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十六大代表,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琦吉林省四平市委常委、四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黄清渠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原副主席
刘亦铭第五届、六届、七届台盟中央副主席
赵敏中共黑龙江省委原常委、省委统战部原部长,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党组原副书记
凌文曾任中国工商银行工交信贷部处长,工银亚洲副总经理,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神华集团公司总经理,中国神华能源公司执行副总裁兼财务总监、总裁、副董事长、董事长;国家能源集团公司党组副书记、总经理。2019年5月任山东省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中共十九大代表,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高级将领

高级将领
姓名职务及军衔
李继耐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力学系毕业,上将军衔,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孙思敬上将,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治委员
胡永柱中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央候补委员
胡世祥中将,1965年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导弹自动控制系,总装备部原副部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常务副总指挥
李元正中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副部长
吕跃广少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央军委科技委常委,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吴年生少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参谋长
赵树义少将,北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
戚庆伦少将,二炮副总参谋长
董庆福少将,第二炮兵副参谋长
刘庆贵少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副司令员
柳克俊少将,海军装备论证中心总工程师,曾主持研制中国第一台军用计算机

学界泰斗

学界泰斗
姓名职务及学术成就
孙家栋曾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学习俄语,中国科学院院士,北斗、探月工程首任总设计师,“两弹一星”元勋,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刘永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2018年最高国家科学技术奖
怀进鹏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专业毕业,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天津市委副书记等职
刘竹生1963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导弹工程系,火箭总体设计专家,长期从事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静海1984年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瑞士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等,北京市科协主席
管惟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校长(副部长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物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副部长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叔子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机械工程专家
郝水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东北师范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鹏大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原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余梦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研究员、兼任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顾问
王家骐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郭重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河南省科协名誉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委员
马祖光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生前长期从事激光介质光谱、新型可调谐激光和非线性光学及应用研究
段广仁中国科学院院士,控制科学专家
周志鑫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空间遥感应用专家
冷劲松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
贲德中国工程院院士,1963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无线电工程系雷达专业
宋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三至十五届中央委员
高文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哈工大校长助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中科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等
王礼恒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
欧进萍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国际结构控制学会中国分会主席、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等职
方滨兴中国工程院院士,任信息产业部互联网应急处理协调办公室主任、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总工程师等职
韩杰才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
刘宏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
饶芳权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
邓宗全中国工程院院士,宇航空间机构及控制技术重点学科实验室主任、国家“111”引智计划负责人
谭久彬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仪器工程研究院院长
马军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傅恒志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高校科学院院士
陆钟武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东北工学院院长,沈阳市科协主席,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
黄文虎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等
王光远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名誉院长,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所名誉所长
谢礼立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地震工程联合会会长,国际地震工程协会名誉理事等
周玉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原校长,哈工大特种陶瓷研究所名誉所长
李圭白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
梁维燕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工大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林尚扬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焊接专家
任南琪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
梅洪元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会士,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寒地建筑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王仲奇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杰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陈清泉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乌克兰工程科学院院士
蔡鹤皋中国工程院院士,机器人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家
梁骏吾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沈世钊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曹喜滨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
杜善义中国工程院院士,行器结构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院长
曾广商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何镜堂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学专家
张乃通中国工程院院士,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专家
王子才中国工程院院士,自动控制及系统仿真专家
秦裕琨中国工程院院士,洁净煤技术领域专家
赵连城中国工程院院士,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家
陈予恕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工程非线性动力学专家
栾恩杰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
孙敬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运载火箭领域专家
王树国历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黑龙江省科技厅厅长、党组书记,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王跃林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上海微系统所副所长
尚志“神州六号”飞船系统总指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系统总指挥
张柏楠“神舟七号”飞船总设计师
孙锦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某部高级工程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是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王晓锋北京理工大学常务副校长,原南京理工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崔锐捷曾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
聂宏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
姚郁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院长、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
张英杰昆明理工大学校长
翁祖泽原湖南大学校长
杨士勤原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
范绪箕原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黄树槐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副部长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中福原重庆大学校长(副部长级)
王祖温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气动技术专家,大连海事大学原校长、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原副校长、教授
李培元中国传媒大学原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
李晓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历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系主任、211/985办公室主任,科学研究部部长,北京大学校长助理等
罗云平原台湾成功大学校长

实业栋梁

实业栋梁
姓名职务及业绩
孙勤2005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emba,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牛锡明1997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技术经济专业,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交通银行董事长、执行董事
罗熹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
庞秀生曾任中国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副行长
耿昭杰原一汽集团董事长
曲大庄国家核电副总经理
徐民筑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副总经理
张懿宸中信资本董事长
熊焰国富资本董事长,元宇宙与碳中和研究院院长
修龙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孔庆平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中国建筑工程公司原党组成员
胡慧中建总公司cfo
张思民1983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海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王海峰百度首席技术官,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安玉杰大连泛华集团董事长
杨天举泛华集团董事长
冯涛上海联创风险投资公司总裁
张剑长沙远大住宅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

所获荣誉

学校荣誉

哈尔滨工业大学所获荣誉(部分)
获奖时间奖项名称
2011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称号
2012年获得“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成功纪念奖牌”
2017年获得“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称号
2020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
2021年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
2022年在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上获一金一银(全国专利金奖30项、专利银奖60项)
入选实施储能技术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的高校名单
获批成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2024年入选中央网信办、教育部评选的新一期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

排名信息

哈尔滨工业大学排名情况一览表(部分)
时间榜单名次
2022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第13位
qs世界大学排名第236位
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第13位
qs世界大学排名第217位
u·s·news全球最佳大学排名第196位
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第16位
qs世界大学排名第256位
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252位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