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公众号

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黑龙江哈尔滨市
公众号ID:gh_5ff331f1ad9d
公众号分类:招聘 - 学校
关于公众号:

“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属于招聘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官方消息发布平台,包含:学院概况,师资力量,科学研究,学生工作,招生就业,人才招聘等内容。

开发/运营主体:哈尔滨工程大学

关于主体:哈尔滨工程大学是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公办大学。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百科

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成立于1996年,学院前身为机电工程系,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海军工程系舰炮专业发展而来。自1953年哈军工建校以来,学院多年来一直围绕舰炮、水下作业与技术、水下智能控制技术、船舶机械技术和装备、服务机器人等进行研究工作,为我国海军装备、援潜救生、海洋工程装备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具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工信部重点实验室、1个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及1个黑龙江省工程中心。

学院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2个本科专业;具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具有“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具有“机械工程”、“设计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设计学”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机械工程”、“工业设计工程”2个专业硕士学院授权点和“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专业为省级重点本科专业,“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

学院简介

机电工程学院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舰炮”专业发展而来。自1953年“哈军工”建校以来,学院多年来一直围绕舰炮、水下作业与技术、水下智能控制技术、船舶机械技术和装备、服务机器人等进行研究工作,为我国海军装备、援潜救生、海洋工程装备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自1983年“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6年获“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学院具有“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一级博士授权点,“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4个二级博士授权点;“机械工程”、“设计学”等两个一级硕士授权点;同时,学院还拥有“机械工程”、“工业设计工程”工程硕士领域授权点。其中,2016年“机械工程”一级学科被评为“十三五”国家国防特色学科、1996年“机械设计及理论”被评为中国船舶总公司部级重点学科,2006年“机械工程”被评为黑龙江省首批重点一级学科。学院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4+0)”三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黑龙江省重点本科专业,“工业设计”为工信部及黑龙江省重点本科专业。

学院特色

学院秉承“哈军工”光荣传统,坚持“以祖国需要为第一需要,以国防需求为第一使命”,始终紧密围绕国防和舰船机械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建设,形成了特殊优势和鲜明特色。学院国内最早从事舰炮、舰船及水下机械装备研究的单位之一,主持或参与了我国主要型号舰炮的研制,参与了几代深潜救生艇的研制,与中海油合作完成多项海洋石油开采装备方面的国家重大专项,是我国海军靶艇最主要的研制单位。在舰炮供扬弹、相消机构与兼容技术、靶艇结构与模拟技术、靶艇远程操控技术、潜器作业与应急自救技术,海油工程深水管道连接技术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现任领导

院长:张铭钧

副院长:王君、姚建均、钟宇光

书记:宋阳

副书记:牟道富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师121人,高级职称教师7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3人,硕士生导师67人,教师博士化率70·2%。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人,入选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3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劳模1人、省杰青1人、省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优秀研究生导师3人。

学院在校本科生1276(其中留学生18人)人,硕士研究生489人(其中留学生9人),博士研究生92人(其中留学生18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9人。

科研实力

学院下设水下作业技术与装备、船舶机械、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三个研究所和机械基础、工业设计两个教学系。学院具有一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个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一个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一个黑龙江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院参与研制的我国第一艘某援潜救生艇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参与研制的我国第一艏双工型潜器对我国海军武器定型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与研制的某型深潜救生艇获2002年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近十年获得各类科技奖励30余项。为我国海军装备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科研团队

水下机器人智能控制技术研究团队

成立于1998年,主要研究方向为:水下机器人体系结构、规划与控制、水下作业、安全性技术、水面船遥测遥控、装备模拟试验技术等。团队成员有:张铭钧教授、博导,赵文德教授、硕导,王玉甲副教授、硕导,姚峰讲师。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专业:机械工程。

本团队支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装备部预研、国防基础研究、科技部863重大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计划项目等30余项。

科研成果

该院多年来一直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多项重点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百余项。

近五年来,承担科研项目180余项,其中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86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项目60余项;科研经费超过2亿元;

◆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4项,发表论文800余篇,其中sci检索132篇、ei检索486篇;

本科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培养适应科学技术和工业技术发展需要,具有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发展潜能、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能在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机电产品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为省级重点本科专业。

该专业毕业生适应性强,社会需求量大,就业面广。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为科研院所、部队、大型企业、公司和技术管理部门等。

公众号主体介绍哈尔滨工程大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是由哈尔滨工程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哈尔滨工程大学(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简称哈工程(heu),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一所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全国重点大学,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共建,是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国防七子”之一,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国家“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船海核领域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学校前身为1953年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陈赓大将为首任院长。1962年,学院炮兵工程系等专业迁往南京等地。1966年改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退出部队序列。1970年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78年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高等学校之一。1981年获得硕博士学位授予权。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1996年成为“211工程”建设学校。2008年划归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学校先后隶属于第六机械工业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国防科工委,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学校曾获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突出贡献奖、航母建设突出贡献奖等奖项。

截至2025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153·04万平方米,设有23家教学科研单位,本科招生专业4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有学生3·44万人,教职工3080人。

历史沿革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时期

1952年3月18日,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和副总参谋长粟裕向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和副主席周恩来、朱德、林彪呈送《关于成立军事工程学院的报告》。报告对学院成立的必要性、迫切性作了详细的阐述,明确了学院名称、院首长设置,部、系的组成,学制长短及毕业人数、学校选址等方面的内容。

1953年4月25日,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前身——哈军工举行了工地开工典礼大会。9月1日,军事工程学院成立暨学院第一期开学典礼举行。军事工程学院首任政委兼院长陈赓大将庄严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历史上第一所军事工程学院正式成立了。”毛泽东主席为学院的成立颁发了训词。学院按军兵种设立空军工程系、炮兵工程系、海军工程系、装甲兵工程系、工程兵工程系五个系。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3月,哈尔滨工程大学设有23家教学科研单位,本科招生专业43个。

院系设置
院系专业名称
船舶工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海洋机器人、智慧海洋技术
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轮机工程
水声工程学院水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海洋信息工程
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联合办学)
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工商管理、电子商务
数学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
外国语学院英语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核工程与核技术、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
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土木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保密学院)信息安全
信息通信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3+1)、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法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
体育部/
哈尔滨工程大学南安普顿海洋工程联合学院/
烟台研究院/
南海研究院/
国际合作教育学院/
未来技术学院/
青岛创新发展基地/
资料来源:截至2024年5月,表格内容与学校官网简介页面数据不一致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3月,哈尔滨工程大学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3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7个学科进入esi前1%,工程学进入世界前1‰。截至2017年4月,国家一级、二级重点学科各1个,黑龙江省重点学科12个。
学科建设
类别名称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核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海洋科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设计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核科学与技术、数学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大学科技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生物医学材料与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青岛船舶科技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现代舰船与深海工程(学科群)、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核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导航、制导与控制
esi全球前1%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物理学
以上数据截至2024年5月

师资力量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3月,哈尔滨工程大学有40多个科研机构以及150多个科研和教学实验室,其中全国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实验室研究分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国际联合实验室16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1个,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1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9个;有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2个。
科研平台
平台级别科研平台名称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水声技术重点实验室、智能海洋航行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电子政务建模仿真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先进导航与海洋智能装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中国-俄罗斯极地技术与装备“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核安全与仿真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极端海洋环境波动场前沿科学中心
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科技工业创新中心复杂动力学与控制科技工业创新中心
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先进船舶动力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船舶导航与控制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先进船舶材料与力学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船舶特辅与水下装备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先进船舶通信与信息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极地装备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海洋信息获取与安全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海洋特种材料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深海工程装备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信息保密与防护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核安全与先进核能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船舶智能系统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海洋科学与工程数学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航行器跨介质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大数据与商务智能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水下推进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特种运载平台先进电能变换与能量管理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海洋光子材料与器件物理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重点学科实验室核安全与仿真技术重点学科实验室、多体船技术重点学科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导航仪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船舶控制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船舶动力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超轻材料与表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纤维集成光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船海装备智能化技术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核能安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极地海洋声学与技术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 水下作业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船舶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现代制造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船舶与海洋控制工程实验室、导航仪器工程实验室、新一代网络信息保障工程实验室、船舶结构冲击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船舶与海洋先进材料及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新一代网络技术与信息保障重点实验室、核动力装置性能与设备重点实验室、海洋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海洋新能源与防护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精度卫星导航及海洋应用重点实验室、环境智能感知重点实验室、生物医学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工程应用数学重点实验室、先进复合材料与结构力学重点实验室、多学科协同认知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低碳清洁能源动力技术重点实验室
数据来源:截至2024年5月

研究成果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名

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名中文标准字体是毛泽东手书体,英文标准字体是英文黑体。

校徽

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徽于2003年4月11日定稿,由学校中文名称、英文名称、“31号教学大楼”图案和建校时间“1953”字样组成。校徽由3种不同色阶的蓝色围成一个整体的圆形,蓝色由中心向外由浅变深,中文名称“哈尔滨工程大学”采用毛体字。校徽表面的图案——标志性建筑“31号教学大楼”和建校时间“1953”字样以背光形成光环效果。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高岩
党委副书记、校长宋迎东
党委副书记张石梅、李荣生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姚震
党委常委高岩、宋迎东、韩端锋、殷敬伟、於志文、张石梅、严汝建、李荣生、赵玉新、吕开东
副校长韩端锋、殷敬伟、於志文、严汝建、赵玉新
以上数据截至2025年6月,资料来源:

历任领导

历任领导
任期职务姓名
1953·9-1958·1军事工程学院院长,政委陈赓
1958·1-1961·3军事工程学院院长
1958·1-1966·4军事工程学院政委谢有法
1961·7-1966·4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刘居英
1966·4-1970·8哈尔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1971·9-1974·12船舶工程学院筹建领导小组组长林毅
1975·5-1983·6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学校领导小组(行政)组长卓明
1980·2-1983·6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院长冯捷
1983·6-1984·12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1983·6-1987·6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院长邓三瑞
1984·12-1987·6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钱秋珊
1987·6-1988·10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院长
1987·6-1991·5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黄邵
1988·10-1994·5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院长吴德铭
1994·5-1997·12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
1991·5-1995·3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陈大炎
1996·6-1999·8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书记 邱长华
1997·12-2004·6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
1999·8-2004·6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书记刘志刚
2004·6-2015·4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
2004·6-2008·2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书记王树权
2009·3-2019·4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书记谷焕民
2015·4-2024·3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姚郁
数据来源截至2025年6月

校园环境

哈尔滨工程大学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南通大街145号。截至2025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153·0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8·58万平方米。校园建筑中西合璧,飞檐碧瓦。

校园环境

校友情况

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了近15万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其中包括200多名共和国的将军、部长、省长、院士,近万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的技术领军和高级管理人才。

院士风范

院士风范
姓名成就
庄逢甘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徐玉如水下智能机器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士莪船舶水声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潘镜芙船舶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旭华船舶制造、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炳炎舰船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沈闻孙船舶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有生水弹性力学与船舶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仲奇热力叶轮机械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廖振鹏地震工程与工程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景全桥梁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马远良水声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瑞松导弹总体与自动控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宋文骢飞机总体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怡昕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顾金才岩土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郑颖人岩石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哲荣车辆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宫先仪水声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彭先觉核武器理论研究和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泽山含能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钊地雷爆破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卢锡城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计算机网络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钟山制导系统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赵伊君激光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高伯龙激光陀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郭桂蓉通信与电子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明飞机自动化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滨士装备维修工程及表面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兴治导弹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顾懋祥船舶性能研究和设计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七虎防护工程及地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鸿志兵器科学与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陆埮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邢球痕固体火箭发动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高玉臣固体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朱起鹤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文圣常物理海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兴铭计算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慈云桂电子计算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守槃导弹总体和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任新民导弹总体和液体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德森中国工程院院士
宣益民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建刚中国工程院院士
资料来源:排名不分先后、仅部分列举

所获荣誉

所获荣誉
时间奖项名称
2007年5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标兵称号
2012年5月“2011至2012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荣誉称号
2016年-2020年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突出贡献奖
2016年-2020年航母建设突出贡献奖
2017年3月“首批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称号
2017年12月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
2018年3月黑龙江省第七届“十佳和谐校园”称号
2020年11月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
2022年1月2021年度黑龙江省“绿色学校”称号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