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博物院公众号

河南博物院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河南
公众号ID:HN_BWY
公众号分类:未归类
关于公众号:

“河南博物院”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河南博物院,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河南博物院订阅号。

开发/运营主体:河南博物院

关于主体:河南博物院是国家级综合性博物馆。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河南博物院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公众号主体介绍河南博物院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河南博物院是由河南博物院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河南博物院(henan museum),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8号,民国十六年(1927年)7月,确定开封法院西街前法政学校校舍为馆址,是为河南博物院发轫之始。1961年,河南省博物馆由开封迁至省会郑州,位于紫荆山的河南展览馆“禅让”给有着厚重历史的河南博物馆。1997年7月,中原石刻艺术馆与河南省博物馆合并,成立河南博物院。1998年,河南省博物馆从郑州市人民路迁至郑州市农业路更名为“河南博物院”;同年5月1日,河南博物院新馆落成开放。

河南博物院占地10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截至2022年1月,河南博物院有馆藏文物17万余件(套),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最具特色。精品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大,是见证中华文明发展轨迹,展示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文化艺术宝库。多来自于二十世纪初商丘、洛阳、安阳、开封、淅川、三门峡、辉县、新郑等地的考古发掘,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最具特色。其中国家一级文物与国家二级文物5000多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极高,一部分藏品被誉为国之重器。

2008年05月18日,河南博物院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一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22年,河南博物院新院拟选址郑州象湖附近。

2020年12月26日,历经5年的抗震加固改造提升,河南博物院正式对外全面开放。

2022年12月7日,河南博物院恢复开放。

历史沿革

建馆沿革

民国十六年(1927年)6月,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河南省政府主席的冯玉祥将军在治豫政纲中就提出了“教育为立国根本要政”的主张,并身体力行,极力扶持文化教育事业。同年7月,在冯玉祥将军的亲切关怀下,由省政府委派郭须静、徐金泉、何日章三人为河南博物馆筹备委员,隶属省教育厅,确定开封法院西街前法政学校校舍为馆址(即今开封市三圣庙街),是为河南博物院发韧之始。

建筑格局

综述

河南博物院占地面积126亩,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河南博物院主展馆的主体建筑以元代古观星台为原型,经艺术夸张演绎成“戴冠的金字塔”造型,其底部为长63米的正方形,高45·5米,内部设计五层,其中地下一层。冠部为方斗形,上扬下覆,取上承“甘露”、下纳“地气”之意,寓意中原为华夏之源,融汇四方。外部墙面为土黄褐色,取中原“黄土”“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之意。主馆正面从上至下有浅蓝色的透明窗与自上而下的透明采光带,具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主体展馆位于院区中央,后为文物库房,四隅分布有电教楼、综合服务楼、办公楼、培训楼等。整体建筑结构严谨、气势宏伟,造型古朴典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也体现了中原文化的特点。按照国家级现代化博物馆的要求,新馆内部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内有自动消防系统、安防监控系统、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文物保护系统、电教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等设施。河南博物院

展厅

馆藏文物

综述

截至2022年1月,河南博物院有馆藏文物17万余件(套),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最具特色。精品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大,是见证中华文明发展轨迹,展示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文化艺术宝库。多来自于二十世纪初商丘、洛阳、安阳、开封、淅川、三门峡、辉县、新郑等地的考古发掘,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最具特色。其中国家一级文物与国家二级文物5000多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极高,一部分藏品被誉为国之重器。

截至2022年,馆藏文物178283件/套,珍贵文物53431件/套。

重要藏品

藏品名称简介图片
贾湖骨笛贾湖骨笛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长23·6厘米,于1987年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m282号墓出土。贾湖骨笛不只是中国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更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实验证明,贾湖骨笛不仅能够演奏传统的五声或七声调式的乐曲,而且能够演奏富含变化音的少数民族或外国乐曲。它的出土,改写了先秦音乐史乃至整部中国音乐史,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其研究成果在英国《自然》《古物》等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后,引起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这一成果被铭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的显要位置。
杜岭方鼎杜岭方鼎所处年代为商代早期,通高87厘米,口长宽61厘米,耳高17厘米,足高25·5厘米,重约64·25千克,于1974年在河南郑州张寨南街出土。杜岭方鼎不只是早商的一件青铜重器,更是中国乃至世界于人类的青铜时代,所创造的第一座青铜文明纪念碑——杜岭方鼎是人类所能认知的年代最早、体量最大、铸造最为完美、保存最为完整的青铜重器。河南出土有两尊青铜方鼎,大的被命名为“杜岭一号”,小的被命名为“杜岭二号”。“杜岭一号”现存中国国家博物馆;“杜岭二号”被河南博物院收藏。
匜(yí)匜(yí),春秋时期水瓢。
妇好鸮尊妇好鸮尊所处时代为商代晚期,通高46·3厘米,口长16·4厘米,足高13·2厘米,盖高13·4厘米,重16千克,于1976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小屯宫殿宗庙遗址西南侧妇好墓出土。妇好鸮尊是妇好墓所出468件青铜器中的精品。它造型新颖,各部位纹饰和谐,头部羽纹动感尤烈,呈现出商文化刻意创新、追求完美的精神。
玉柄铁剑玉柄铁剑所处时代为西周晚期,通长34·2厘米,柄长12·2厘米,剑身长22厘米,叶宽3·8厘米,玉剑茎最大直径1·8厘米,于1990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2001号墓(虢季墓)出土。虢季墓是“199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出土玉柄铜芯铁剑(即玉柄铁剑),集铁、铜、玉三种材质为一体,制作精美,是中国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时代最早的一件人工冶铁制品,将中国人工冶铁的年代提前了近两个世纪,被誉为“中华第一剑”。
莲鹤方壶莲鹤方壶所处时代为春秋时期,通高117厘米,口长30·5厘米,口宽24·9厘米,于1923年在河南省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莲鹤方壶的出土,证明早于孔子100多年,就已从“错彩镂金、雕缋满眼”中突出一个活泼、生动、自然的形象,成为一种独立的表现,把装饰、花纹、图案丢在脚下了。它从真实自然界取材,不但有跃跃欲动的龙和螭,而且还出现了植物:莲花瓣。表现了春秋之际造型艺术要从装饰艺术独立出来的倾向。尤其顶上站着一只展翅的仙鹤,象征着一个新的精神,一个自由解放的时代。
云纹铜禁云纹铜禁所处时代为春秋时期,纵长131厘米,横长67·6厘米,高28·8厘米,身宽46厘米,重94·2千克,于1978年在河南省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出土。云纹铜禁,庄严瑰丽,造型奇妙,铸艺巧夺天工,霸气自然天成,是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此禁整体用失蜡法铸就。文献所见中国最早用失蜡法工艺的时间,在唐代初年——《唐会要》说,高祖武德年间铸造开元通宝,用的就是失蜡法。因失蜡法文献所见较晚,学界一般认为中国失蜡法工艺源自印度。云纹铜禁的出土,将中国失蜡法铸造工艺的历史向前推进1100年——此禁铸造年代,不晚于公元前552年。墓主子庚是年而卒。由此,学界认为失蜡法铸造工艺至少在2500多年前的中国,就已相当成熟。它不是舶来品,是中国固有的三大传统铸造技术之一。
四神云气图壁画四神云气图壁画所处时代为西汉早期,长5·14米,宽3·27米,于1987年在河南省商丘永城芒砀山柿园汉墓出土。四神云气图的出土,显示了中国神仙世界关于莲花的“联想”,比佛家更为大气磅礴;中国神仙世界里的莲花,与释迦牟尼一步一莲的传说相比,一则落到了实处,二则更大胆、更浪漫。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汉代将“四神”看作与避邪求福有关,广泛用于铜镜、漆器、壁画等装饰上。在四神云气图中,仙鹤演化为朱雀,荷花、云朵是升仙媒介,它们与青龙、白虎、玉璧、灵芝、怪兽等,共同构建起西汉初年一个时代的思想高度——四神云气图是中国神仙世界集大成者,更是西汉初年中国神仙思想的一部史诗。
武则天金简武则天金简所处时代为唐代,长36·2厘米,宽8厘米,厚约0·1厘米,重223·5克,于1982年在河南省登封嵩山峻极峰北侧石缝中出土。这一稀世国宝的发现,不仅是研究女皇武则天崇仙仰道思想的直接物证,也是研究武周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的宝贵资料。
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汝官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所处时代为北宋,高19·5厘米,口径5·6厘米,底径8·2厘米,于1987年在河南省宝丰清凉寺村出土。“天下名瓷,汝窑为魁。”在北宋五大名窑“汝、钧、官、哥、定”中,不但河南独占其三,而且汝窑位居魁首。汝官窑系御用窑,烧造时间极短,只在北宋晚期烧了大约20年。之后,汝窑消失,技术失传。文献记载:汝窑有“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之称。天蓝釉的形成,主要是在烧制过程中窑位与火候恰臻妙处,因此成品率极低,传世极少。中国一共发现汝官窑传世天蓝釉器物4件;而在汝官窑遗址考古发掘中,获得的天蓝釉作品,独此一件。在5件天蓝釉作品中,河南博物院收藏的这件汝官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不但是唯一一件经考古工作者科学发掘所得的器物,而且是唯一一件刻花作品,稀世难得。
六博陶俑六博陶俑
铜銮铃1990年出土于三门峡虢国墓地,外廓宽9·9cm,通高17·1cm,酷似手持小电扇的青铜器,是古代马车上的一种装饰配件,相当于现在的车喇叭。作为周文化的标识性器物之一,为研究古代车马提供重要实物资料。
隋代彩绘坐姿伎乐女俑隋代彩绘坐姿伎乐女俑
彩陶双连壶彩陶双连壶来自仰韶文化时期,由两只相似的陶壶并列连接组成,腹部相通,两侧各有一耳,或是举行庆祝活动时的酒具,是友好、团结的象征。
垂丘金版、陈爯、郢爯垂丘金版、陈爯、郢爯
左卧姿红釉陶狗左卧姿红釉陶狗
红釉卧姿陶狗 红釉卧姿陶狗
舞蹈雕砖俑舞蹈雕砖俑
四神画像陶灶这件陶灶,被刻上了四神画像,因而得名四神画像陶灶灶门两侧各模印一玄武,左右两壁分别模印有羽人翼龙和武士斗虎,后壁饰朱雀,除了四神,灶门上方还模印一鹰,灶台两侧分别模印一鱼。陶灶周身出现的精美图案,让它自带“祝福”,用四神画像陶灶做饭,感觉每一下颠锅都是在接好运。
父乙角年代:西周尺寸:通高 29厘米,口长 20·3厘米、口宽 9·8厘米简介:父乙角通体乌黑发亮,几乎没有锈蚀,与各时期的青铜角相比父乙角29厘米的“身高”让它比大多数角都要高。此外,它还是角、爵类器物中拥有10字以上铭文的极少数器物之一,考古人员根据铭文、外形等特征推断父乙角应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
宋·白釉“春夏秋冬”瓷梅瓶宋·白釉“春夏秋冬”瓷梅瓶。

所获荣誉

时间所获荣誉
2000年河南博物院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8年05月18日河南博物院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一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2018年10月11日河南博物院入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
2019年12月河南博物院获得“河南省博物馆精品陈展工作奖”。
2021年8月河南博物院社会教育部基础教育科被命名为“第20届全国青年文明号“。同年11月,河南博物院陈列部被授予“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2022年3月河南博物院的“失传的宝物”系列旅游产品入选2021全国文化遗产旅游优秀案例。
2022年3月河南博物院荣获2021年度 “全国版权示范单位”称号。
2022年4月河南博物院入选全国热搜博物馆百强榜。
2022年5月河南博物院“出彩中原——河南红色文化陈列”荣获“2021年度河南省优秀陈列展览项目”。
2022年5月18日河南博物院“出彩中原——河南红色文化展”,荣获“2021年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主题展览项目”。
2022年5月18日河南博物院“金相玉式——沿黄九省区金玉特种工艺瑰宝展”,被评为2022年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优秀展览。
2022年9月获得第九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突出贡献奖”。
2022年9月8日河南博物院的“鼎盛中华——中国鼎文化”、“生命·超越——中原文化中的动物映像”、“谁调清管度新声——丝绸之路音乐文物展”入选“新时代博物馆百大陈列展览精品”名单;“金字塔·不朽之宫展”入选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
2022年11月29日入选中国科协2021-2025年第一批补充认定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名单。
2023年1月入选2022年度全国热搜博物馆百强榜单。
2023年6月6日由青海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等申报的“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 共建‘黄河文化共同体’”入选2023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详见词条: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推介案例)
2024年6月微博年度文化科技创新博物馆
2025年3月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发布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国有公益性收藏单位名单(第一批)。
2025年6月被评为2024年度微博文旅创新传播博物馆。

文化活动

时间文化活动活动图片
2021年7月8日上午由河南博物院主办的“第十届暑期少儿活动节”启动仪式在河南博物院多功能报告厅举行。同年12月,河南博物院专家通过新加坡线上讲座传播中华文化。
2022年1月河南博物院捐赠物资助力社区共战疫。
2022年3月被授予“2021年度全国版权示范单位”称号。-
2022年8月上海博物馆、河南博物院主办“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

文物保护

预防性保护

河南博物院重视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不断投入重点资金提高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水平,根据部门职能划分由相关部门实施的主要项目有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库房和展厅中央空调系统的升级改造、恒湿库房、微环境控制展柜、柜架囊匣配置等项目。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开展的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主要以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和对重点文物展柜微环境湿度调控为主。

保护措施

2025年5月,入选第十批20世纪建筑遗产推介名录。

领导成员

党委书记:万捷

院长:马萧林

纪委书记:葛聚朋

副院长:张得水、信木祥、李琴、翟红志、张霆(兼)

副院长、工会主席:史自强

机构设置

河南博物院由办公室、组织人事处、后勤管理处、保卫处、财务处、陈列部、社会教育部、研究部、藏品管理部、图书资料部、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信息管理处、河南文化信息中心、文物征集交流部(河南民俗博物馆)、华夏古乐团、纪检监察室、对外合作交流办公室、社会服务部(文创办)组成。

参观信息

地理位置

河南博物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8号。河南博物院

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夏令时:9:00至17:30,冬令时:9:00至17:00。闭馆前1小时停止预约参观,每周一(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闭馆。

门票价格

新馆

河南博物院新院项目选址拟在郑东新区白沙组团象湖以东地块,通惠路以西、前程大道以东、荣昌路以北、升平路以南围合的170亩区域内,规划建筑面积为20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面积14·8万平方米,地下辅助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主要包括公众区域、业务区域、行政区域。

2024年3月2日,河南博物院许昌分院揭牌仪式在许昌举行。

展馆事件

2025年5月,河南博物院发布郑重声明:有不少观众因在第三方平台购买所谓讲解加门票服务导致无法入馆,此类现象已严重影响公众合法权益和良好参观秩序,已委托法律顾问予以取证;河南博物院秉持博物馆的公益属性,实行实名预约免费参观,未与任何其他第三方平台合作销售展览门票及讲解服务。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