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性质与职责
作为市级公益性文化机构,主要承担群众文化活动组织、文艺创作指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核心职能。2024年公布的章程确立了其运行机制,2025年部门预算显示年度财政预算规模达千万元级别。2020年实际支出1034·88万元,其中82·1%用于文化项目支出。
建筑与设施
2015年完成外立面改造工程,建筑融入客家文化元素,配备电子阅览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数字化设施。场馆按功能划分为展厅、少儿活动室、舞蹈排练室等11个专业区域,多功能演艺厅可容纳大型文艺演出。2024年公布的功能室预约制度实现场地资源高效利用。
公共服务与活动
2025年推出"春日茶语"系列文化活动,包含茶艺展示、非遗体验等免费项目。连续举办七届客家山歌表演赛(截至2024年),成为地方特色文化品牌。2012年承办省级"幸福印象"摄影展,展出300余幅群众摄影作品,日均接待观众超千人。
组织架构与运营
2020年部门决算显示实有在岗人员7人,年度举办文化活动超百场,服务覆盖全市五县两区。公务用车保有量1辆,主要承担文化下乡服务。2023年决算报告披露政府采购支出主要用于文化活动物资采购。
评定与荣誉
在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中,以馆舍面积、数字化能力、服务效能等指标通过考核,成为广东省93个一级馆之一。2023年3月荣获广东省三八红旗集体称号。持续7年保持场馆全时段免费开放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