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百科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为合肥工业大学下设二级学院,前身为成立于1979年的管理工程系,1998年改制为管理学院。
截至2019年12月,管理学院下设信息管理系、电子商务系、工商管理系、会计系和物流管理系5个系,开设有7个本科专业,拥有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硕士学位点、3个国家级一级重点学科、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历史沿革
1986年12月,获工业管理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5年11月,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为原机械工业部重点学科;
1997年6月,原合肥工业大学与原安徽工学院的管理工程系合并为合肥工业大学;
学术研究
建设成果
自2005年来,学院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学与科研成果,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安徽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获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主编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10部,其中1部评为国家精品教材;获评全国优秀博士论文1篇,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1篇;先后承担了一批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国防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和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重点项目等为代表的重要课题的研究工作,总经费800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9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23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省部级人文社科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
2005年、2009年、2014年连续3次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先后获安徽省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主编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9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5部,其中1部评为国家精品教材;建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
科研平台
…更多「学术研究」介绍请查阅全文…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19年12月,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下设信息管理系、电子商务系、工商管理系、会计系和物流管理系。
本科专业设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电子商务 | 工商管理 |
市场营销 | 会计学 | 旅游管理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物流管理 | --- |
师资队伍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突出成果
经过二十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特别是近十年的快速发展,管理学院拥有国内一流的教学设施,在教学、科研和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1·《企业管理学》、《企业会计学》、《 信息管理学》、《管理信息学》、《电子商务概论》、《现代物流技术》、《企业信息系统技术概论》、《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分析决策与决策支持系统》九部教材入选教育部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发展目标
6·建设国际化、研究型、特色明显的管理学院是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共同的心愿。我们的目标是:
(1)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同行知名的学科;工商管理学科争取早日进入国内先进行列,逐步走向世界;公共管理学科逐步形成优势,并产生较大影响。
(2)100位左右教师在自己的研究方向上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具备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的能力。
公众号主体介绍合肥工业大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是由合肥工业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合肥工业大学(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校本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工信部和安徽省政府共建高校,教育部与国防科工局共建高校。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建校以来,刘少奇、朱德、董必武、陈毅、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邓小平同志1979年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学校2005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9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屯溪路校区、六安路校区、翡翠湖校区和宣城校区,占地面积408万余平方米,设有23个学院(部);截至2024年12月,有84个本科专业;有2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在校本科生3·25万余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5万余人,专任教师2400余人。
历史沿革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安徽省国民政府教育厅决定在省立第七中等职业学校和省立蚌埠初级工业职业学校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安徽省立蚌埠工业职业学校。1946年9月,安徽省国民政府教育厅决定,将安徽省立蚌埠工业职业学校更名为安徽省立蚌埠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抗日战争胜利后,安徽省国民政府从日本人手中接收了淮南路况公司(即淮南铁路公司和淮南煤矿公司)。“鉴于工业建国为既定之国策,兼认为工业技术人才之培养,实为当前之急务,爰由地方贤达常恒芳,马景常诸先生联系致函省府,请就皖北适中地点,设立工业专科学校一所,以应实际之需要。嗣经省府常会通过,并决定由省立蚌埠高级工业职业学校之现有基础,着手筹备。经安徽省国民政府同意,1947年6月3日学校由蚌埠前往淮南洞山新址。8月,安徽省立工业专科学校在淮南洞山正式成立。学校“以教授应用科学,养成技术人才为宗旨”,设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机工程三科。1949年1月,淮南解放。2月2日,淮南煤矿特区政府接管了安徽省立工业专科学校。1949年,开始复校工作。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设有84个本科招生专业;截至2025年6月,设有23个学院(部)。
合肥工业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学院 | 本科专业(类) |
---|
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 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智能感知工程 |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工程(宣城校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飞行器制造工程、智能制造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业工程 |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材料、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机器人工程、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
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安全、智能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 |
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化学(理)、应用化学(工)、能源化学工程 |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宣城校区)、工程力学、测绘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 视觉传达设计、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环境设计、工业设计 |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环境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理信息科学、地下水科学与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宣城校区) |
合肥工业大学物理学院 | 应用物理学 |
合肥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 | 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宣城校区)、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 | 经济学、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 |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制药工程、药学、食品营养与健康 |
合肥工业大学数学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 |
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印度尼西亚语 |
合肥工业大学软件学院 | 软件工程 |
合肥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先进载运工具)、智能车辆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交通工程、交通运输、智慧交通 |
合肥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 法学、网络与新媒体 |
卓越工程师学院 | —— |
合肥工业大学体育部 | —— |
合肥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 |
(截至2024年9月) |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和国家工程实验室各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6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试点)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示范型)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安徽省实验室1个,其他省部级平台70余个。
国家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共建)科研基地名称 | 主管单位 |
---|
特种显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 国家发改委 |
省部共建现代显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科技部 |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科研基地名称 | 主管单位 |
---|
汽车技术与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国家发改委 |
智能决策与信息系统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国家发改委 |
有色金属与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国家发改委 |
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国家发改委 |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示范型)科研基地名称 | 主管单位 |
---|
智慧养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科技部 |
先进能源与环境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科技部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名称 | 主管单位 |
---|
过程优化与智能决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 |
大数据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 |
光伏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农产品生物化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安全关键工业测控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智能决策与信息系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高性能铜合金材料及成形加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水泥基材料低碳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教育部ic设计网上合作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教育部应用物理网上合作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安徽省新能源汽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教育部、安徽省教育厅 |
部门及行业协会和安徽省重点实验室、重点(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名称 | 主管单位 |
---|
高性能铜合金材料及成形机械工业重点(工程)实验室 | 机械工业协会 |
机械工业绿色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 | 机械工业协会 |
智能互联系统安徽省实验室 | 安徽省科技厅 |
安徽省汽车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 安徽省发改委 |
安徽省信息处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 安徽省发改委 |
安徽省水泥基材料低碳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安徽省发改委 |
安徽省智慧交通车路协同工程研究中心 | 安徽省发改委 |
安徽省专用系统芯片集成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安徽省发改委 |
安徽省空天系统智能管理工程研究中心 | 安徽省发改委 |
安徽省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研究中心 | 安徽省发改委 |
安徽省可再生能源及工业节能工程实验室 | 安徽省发改委 |
安徽省有色金属材料与加工工程实验室 | 安徽省发改委 |
智能汽车安徽省工程实验室 | 安徽省发改委 |
安徽省基础设施安全检测与监测工程实验室 | 安徽省发改委 |
安徽省农村水环境治理与水资源利用工程实验室 | 安徽省发改委 |
安徽省智能数控技术及装备工程实验室 | 安徽省发改委 |
农产品精深加工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安徽省科技厅 |
新能源利用与节能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安徽省科技厅 |
土木工程结构与材料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安徽省科技厅 |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安徽省科技厅 |
情感计算及先进智能机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安徽省科技厅 |
先进功能材料与器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安徽省科技厅 |
先进催化材料与反应工程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安徽省科技厅 |
工业安全与应急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安徽省科技厅 |
航空结构件成形制造与装备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安徽省科技厅 |
测量理论与精密仪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安徽省科技厅 |
汽车nvh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安徽省科技厅 |
微电子机械系统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安徽省科技厅 |
粉末冶金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安徽省科技厅 |
矿产资源与矿山环境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安徽省科技厅 |
农产品生物化工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安徽省科技厅 |
安徽省先进能源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安徽省科技厅 |
安徽省氢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安徽省科技厅 |
安徽省成矿理论与找矿预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安徽省科技厅 |
安徽省重大疾病代谢疾病和营养干预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安徽省科技厅 |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科研基地名称 | 主管单位 |
---|
数据科学与智慧社会治理实验室(试点) | 教育部 |
网络空间行为与管理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 | 安徽省委宣传部 |
数字经济与智慧企业管理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 | 安徽省委宣传部 |
能源环境智慧管理与绿色低碳发展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 | 安徽省委宣传部 |
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 | 安徽省委宣传部 |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科技与产业发展研究院(智库) | 安徽省委宣传部 |
产业转移与创新发展研究中心 | 安徽省教育厅 |
工业信息与经济研究中心 | 安徽省教育厅 |
现代科技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 安徽省教育厅 |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重大仪器专项等项目上不断取得突破,多项成果在国家重点工程和国防工程中得到应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规模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先后获得多项国家科学技术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等重大奖项。
科研成果(部分)类别 | 名称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基于界面反应原位构筑无机复合固态电解质及固态钠金属电池研究、超快速高温制备氧化物/硫化物双层固态电解质薄膜及锂离子输运特性研究、先进锂电池限域功能无机复合隔膜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基于石墨的电化学剥离制备新型薄片碳材料及其储锂性能研究、锂离子电池高安全性电解液与负极材料的界面特征及其形成动力学研究 |
省科研项目 | 基于新能源汽车的高安全半固态电池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锂/钠电池高安全性电解质材料、高性能三维导通复合固态电解质薄膜的超快高温研发和锂传输机理研究、极端低温环境中储能锂电池性能衰退机理及改善策略研究、固态电池关键材料与原位固化技术研究、高容量sn4p3/c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设计构筑与电化学性能研究、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四氧化三钴研发及产业化研究、基于微小通道的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
国家级科学奖 | 网源友好型风电组关键技术及规模化应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集群并网消纳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一种基于dsp的电磁流量计信号处理系统、新能源发电调度运行关键技术及应用 |
省级科学奖 | 大尺寸重载荷根式基础仿生结构设计与施工成套技术、装配式成品型材钢结构住宅系统集成理论与工业化建造技术、氢火灾爆炸数值计算模型与动力学机理、城市核心区盾构掘进参数精准感控与管片产业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煤化工废水零排放及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航空复合材料关键结构件高精度纤维铺放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公铁两用大跨度刚性悬索加劲连续钢桁梁桥建造关键技术及应用 |
学术资源
…更多「学术研究」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文化
1979年,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合肥工业大学”校名。
学校徽志的主体图形由“圆形”、“学校主楼正面视图”和“邓小平为学校题写的中文校名”组合而成。
徽志上的学校主楼正面视图,恢宏、典雅、古朴、庄严;象征学校严谨的治学风范,厚重的文化视野,包容开放的胸襟,大气的校园情怀,务实的办学理念,格物求真的学术精神;下方1945,为学校建校年代;标志上的中文校名是1979年为邓小平题写,其意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关怀和殷切希望,英文校名体现海纳百川,具有国际性、开放性特点。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合肥工业大学坐落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在合肥市设有屯溪路校区、六安路校区、翡翠湖校区,同时在安徽省宣城市设有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占地面积408万余平方米(约6100多亩)。
根据2014年数据显示,合肥工业大学屯溪路校区(南校区),地处合肥市繁华路段,由屯溪路(南一环路)、马鞍山路、九华山路、宁国路环绕,校区占地面积1250亩。屯溪路校区是合肥工业大学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的基地,也是学校行政与教职工生活的主校区。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于祥成 |
校长 | 郑磊 |
党委副书记 | 施永红、严福平、胡笑旋 |
纪委书记 | 施永红 |
副校长 | 季益洪、丁立健、汪萌、吴华清、康宇 |
党委常委 | 于祥成、施永红、严福平、胡笑旋、季益洪、汪萌、吴华清、康宇、徐宝才 |
(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7月) |
历任领导
历任领导(部分)学校时期 | 职务 | 姓名 | 时间 |
---|
合肥工业大学 | 党委书记 | 余其俊 | 2019·1—2023·5 |
校长 | 梁樑 | 2015·7—2022·7 |
党委书记 | 袁自煌 | 2014·5—2019·1 |
校长 | 徐枞巍 | 2003·12—2015·7 |
党委书记 | 李廉 | 2007·8—2014·5 |
党委书记 | 朱新民 | 1999·12—2007·8 |
校长 | 陈心昭 | 1996·4—2004·1 |
党委书记 | 朱剑中 | 1996·7—1998·11 |
校长 | 王成福 | 1991·6—1996·7 |
党委书记 | 唐国贵 | 1991·6—1996·7 |
校长 | 邓志煜 | 1987·6—1991·6 |
党委书记 | 胡逵生 | 1989·3—1991·6 |
党委书记 | 朱兆瑾 | 1987·6—1988·7 |
党委书记 | 邓志煜 | 1984·3—1987·6 |
校长 | 顾绳谷 | 1981·3—1987·6 |
党委书记 | 许世尧 | 1981·11—1984·3 |
校长 | 赵一鸣 | 1979·3—1983·10 |
党委书记 | 赵一鸣 | 1979·3—1980·2 |
党委书记 | 万立誉 | 1978·2—1981·11 |
党委书记 | 赵秀山 | 1977·9—1978·7 |
党委书记 | 张福田 | 1975·3—1977 |
党委书记 | 王青春 | 1971·4—1973·2 |
党委书记 | 刘新增 | 1970·10—1973·2 |
代理校长 | 刘正文 | 1963·9—1969·11 |
党委代理书记 | 赵一鸣 | 1962·6—1966 |
淮南煤专至合肥工业大学 | 校长 | 孙宗溶 | 1953·8—1962·7 |
党委书记 | 孙宗溶 | 1953·8—1962·7 |
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 | 校长 | 王际岩 | 1951·11—1953·2 |
党委书记 | 王际岩 | 1953·2—1953·5 |
淮南工业专门学校 | 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 | 吴伯文 | 1950·7— |
安徽省立工业专科学校 | 校长 | 毕仲翰 | 1947·9—1948底 |
(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6月) |
校园环境
生态谷位于校区核心绿化带内,是校园内最重要的以水景为主的景观区;生态谷设计结合校园文化、历史充分利用翡翠湖校区自然地形地貌特点,聚低洼田地为一池广纳校区雨水“四水归一”,集中体现了山水景观之特质风貌。
建艺馆是工大的特色标志性建筑之一,采用现代风格。建于2008年,历经4年,于2012年完工。建艺馆借鉴了徽派传统建筑粉墙黛瓦的色彩,以灰色调为主要建筑色调。建艺馆内分布着大大小小的专业教室、展厅、画廊、办公室以及一些工作室。
校友情况
企业界
企业界姓名 | 备注 |
---|
任传俊 | 原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
张家仁 | 原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党组成员 |
周玉成 | 原华源集团董事长 |
祝义才 | 江苏雨润食品集团董事长、江苏省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会长 |
余夕志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
赵建国 |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
李一农 | 中广核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 |
奚国华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
谢彪 |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董事长 |
刘敬桢 |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 |
李新亚 |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
张炜 | 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国家勘察大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毛卫东 | 中国机械工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任中原区域总部、海西区域总部董事长、党委书记 |
王玉珏 | 机械工业第一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
朱元巢 |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
魏光林 |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 |
戴晴华 | 三一集团副总裁、三一重机总经理 |
董长征 | 丰田汽车(toyota)中国执行副总经理 |
李峰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
徐平 | 东风汽车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
朱福寿 | 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 |
左延安 | 原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
安进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
尹同耀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裁 |
刘汉如 | 安徽星马汽车集团董事长,安徽华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
谢力 | 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
冯鑫 | 北京暴风网际科技有限公司ceo |
刘磅 | 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
张效武 | 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
政界
政界姓名 | 备注 |
---|
贾成炳 | 中国铸造协会理事长,原中央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 |
程安东 | 原陕西省省长 |
曾晓东 | 原国家环保总局党组成员、中央纪委派驻国家环保总局纪检组长 |
王国平 | 原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 |
陈万志 | 原重庆市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委、重庆市委主委 |
苗圩 |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党组书记,原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原武汉市委书记 |
宁吉喆 | 国务院研究室主任 |
蔡其华 | 原水利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
李健 | 原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原党委书记 |
倪岳峰 | 二十届中央委员、河北省委书记 |
徐立全 | 安徽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党委书记 |
唐承沛 | 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
张大方 |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副主委、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 |
张维宁 | 原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河南省政协副主席、河南省副省长,现任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林元和 | 原广州市政协主席 |
纪冰 |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主任 |
蔡建平 | 安徽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 |
金问荣 | 原安徽省水利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国家水利部稽查组特派员 |
李和平 | 安徽省教育厅厅长 |
张华龙 | 山西省经信委党组书记 |
胡连松 |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
郑牧民 | 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
赵韩 | 安徽省十届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安徽省委主委,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博导 |
李宏塔 | 安徽省十届政协副主席 |
徐景仁 | 安徽省科学家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 |
丁海中 | 中共安徽省委副秘书长 |
侯永志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 |
丁晓牧 | 安徽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 |
童友好 | 合肥市瑶海区委书记,区政府区长、党组书记 |
方志宏 | 安徽省水利厅厅长、厅党组书记 |
学界
学界姓名 | 备注 |
---|
陈鲸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卢秉恒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徐南平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潘复生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杨善林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俞汉青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
刘明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陈维江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俞书宏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蒋成保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耿安松 |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
董树文 | 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 |
崔之祜 | 军队信息化专家 |
王耀华 |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副校长,少将军衔 |
费业泰 | 合肥工业大学教授 |
何天白 |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
余增亮 | 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离子束生物工程研究室主任 |
盛政明 |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 |
张海霞 |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
宛新华 |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 |
张志兵 |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
徐铜文 | 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
刘光复 |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工学硕士,博士生导师,安徽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 |
侯超群 | 合肥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
所获荣誉
所获荣誉(部分)时间 | 荣誉 |
---|
2015年 | 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
2017年 | 获评首届“全国文明校园” |
2022年 | 选入2021年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排行榜 |
2022年 | 荣获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
2023年 | 获评安徽省“节水型高校”荣誉称号 |
2023年 | 获评“直属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创新试验典型项目 |
(数据统计截止至2024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