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馆沿革
场馆选址于原南宋翰林院天文院旧址,依托杭州国家基准气候站建设,2012年纳入浙江省财政专项科普基地建设计划,首期工程投资1200万元。2014年完成首次升级改造,新增3d气象观测模拟系统、电离子魔幻球等设施。截至2024年,累计接待参观者超30万人次。
展区构成
室内互动展厅设置中国古代气象史展区,展出良渚文化时期至民国气象仪器,包含殷商甲骨文气候占卜记录复制品。现代气象展区通过大气层结构模型、台风路径沙盘等设施展示气象科学原理,其中风力自行车体验装置可模拟12级风力阻感。
气象科普影院配备环幕投影系统,每日轮播《风云际会》《暴雨防御指南》等8部科普影片,单次容纳80人观影。2022年新增全球气候变化主题纪录片《气候危机倒计时》。
二十四节气长廊露天廊道长68米,结合ar技术展示节气物候特征,设置农耕器具互动展柜12组。长廊西侧建有日晷广场,设有圭表、仰仪等古代天文仪器复原品。
特色项目
雷电通道体验通过声光电技术模拟雷暴场景,参观者穿越14米通道时可观测不同形态闪电,配套安全避险知识答题系统。装置电压控制在36v安全范围,年维护成本约15万元。
人工增雨模拟互动游戏区配备云层演变模型与操作台,参与者通过控制碘化银剂量进行模拟增雨作业。系统实时反馈作业效果,配合气象专家现场解说原理。
气象主播体验绿幕演播室设有自动提词器和虚拟背景系统,参观者可录制1分钟模拟天气预报视频,视频支持扫码存档。设备采用杭州气象台同款播报系统。
配套体系
2021年上线云上气象科普馆,包含vr场馆漫游、气象知识题库等6大模块,实现场馆设施数字化复现。平台接入杭州市中小学科学教育系统,累计服务学生群体逾12万人次。实体场馆年举办科普讲座48场,组建专业讲解团队9人,配置中英双语导览系统。
行业地位
2018年获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系浙江省气象系统首个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作为杭州气象科普基地联盟牵头单位,2024年牵头制定《气象科普场馆服务规范》地方标准,推动全省61个气象科普场馆标准化建设。场馆运营经费纳入杭州市财政年度科普专项预算,2023年度拨款额度为27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