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中师范大学港澳台办公众号

华中师范大学港澳台办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港澳
公众号ID:ccnuhmt
公众号分类:教育
关于公众号:

“华中师范大学港澳台办”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华中师范大学,属于教育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关注华中师范大学港澳台地区交流、合作活动,及时收取港澳台地区交换生咨询,抢先知晓学校港澳台交流优秀手咨询。

开发/运营主体:华中师范大学

关于主体:华中师范大学是中国湖北省公办高校。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华中师范大学港澳台办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公众号主体介绍华中师范大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华中师范大学港澳台办是由华中师范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华中师范大学(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华中师大(ccnu)”,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全日制综合性师范大学,由教育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主管部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溯源于1903年创办的文华书院大学部(始于1871年创办的文华书院,1924年改名为华中大学)、1912年创办的中华大学、1948年创办的中原大学。1951年中原大学教育学院与华中大学合并组建成公立华中大学;1952年中华大学、湖北教育学院等并入后,改名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并由中原大学创始人之一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1993年江泽民同志为学校九十周年校庆题词;2005年入选“211工程”;2012年入选“国培计划”。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桂子山和南湖2个校区,截至2024年10月,学校占地面积120余万平方米;设有30个教学科研单位,开设84个本科专业;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普通本科生19400余人,硕士研究生21000余人,博士研究生3700余人,另有国际学生700余人,有教职工3800余人,专任教师2000余人。

历史沿革

文华时期(1871-1924)

1868年,美国圣公会驻鄂湘教区主教韦廉臣(willams)由牧师颜永京(yen yun kinung)陪同,抵武昌开始华中地区传教。1871年,韦廉臣再抵武昌,创办了一所男子寄宿学校,首次招生仅五名男童,其中三名为正式生。学校以美国圣公会中国布道区首任主教文惠廉(williams jones boon)的名字命名“the boone memorial school”。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设有30个教学科研单位,开设84个本科专业。
华中师范大学院系专业
学院(部)本科专业
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公费师范)、科学教育(公费师范)、教育技术学(智能教育实验班)、数字媒体技术、计算机类(含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公费师范)、旅游管理(创新实验班)、地理科学类(含地理科学(非公费师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科学)
化学学院化学(公费师范)、化学类(含化学(非公费师范)、化学(英才班)、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交叉班
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基座”基地班)
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公费师范)、特殊教育(公费师范)、教育学类(含教育学、学前教育(非公费师范)、融合教育(非公费师范)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类(含经济学、数学-经济学交叉班、法学-经济学交叉班、工商管理(数字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会计教育)、金融学类((含金融工程、数字经济、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资产管理与智慧运营))
法学院法学、法学-经济学交叉班
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类(含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基层治理实验班)、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
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类(含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播音与主持艺术
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公费师范)、历史学类(含历史学(非公费师范)、历史学(“开沅”国家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班)、历史学(国家文科人才培养基地班)、历史学(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公费师范)、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含思想政治教育(非公费师范)、马克思主义理论
美术学院美术学(公费师范)、绘画、设计学类(含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社会学院社会学类(含社会学、社会工作)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公费师范)、生物科学类(含生物技术、化学-生物学交叉班)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公费师范)、数学类(含数学与应用数学(非公费师范)、数学与应用数学(非师范)、数学-经济学交叉班)、统计学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公费师范)、体育教育(非公费师范)、运动训练
外国语学院英语(公费师范)、外国语言文学类(含英语(非公费师范)、翻译)、外国语言文学类(含日语(涉外法治人才实验班、日英复语班)、法语(法英复语班)、俄语(俄英复语班)、朝鲜语(朝英复语班)、西班牙语(西英复语班)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公费师范)、中国语言文学类(含汉语言文学(非公费师范)、汉语言文学(非师范)、汉语言文学(国家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班)、汉语言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公费师范)、物理学(非公费师范)、物理学(国家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班、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班)、电子信息类(含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心理学院心理学(公费师范)、心理学类(心理学(非师范)、应用心理学)
信息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信息资源管理(含创新实验班)、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音乐学院音乐学(公费师范)、舞蹈学(公费师范)、舞蹈学(非师范)、音乐学(非公费师范)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类(含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参考资料:注:学校官网学院专业数量不对应(截至2024年6月)

学科建设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拥有国家文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5个,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以及其它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基地等79个。
部级科研创新平台
国家级自然科学科研平台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夸克物质及探测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智能生物传感技术与健康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生物博物馆
省部级自然科学科研平台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教育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夸克与轻子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香格里拉高原复合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网络媒体中心、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湖北省农药与绿色化学合成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智慧学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绿色农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遗传调控与整合生物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硅像素芯片及其探测技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数学物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教育数字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城乡发展一体化湖北协同创新中心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中国农村研究院、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其它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国家中小学(中职)历史教材研究基地、文化旅游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研究基地、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老龄科研基地、退伍军人事务研究基地、台港澳与东亚研究中心、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教育)、国务院侨办侨务理论研究武汉基地、中国农村林业改革发展研究基地、教育部教育立法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社区建设研究中心、湖北省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教育)、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基地、湖北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湖北省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政府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院置、国务院侨办侨务理论研究武汉基地、中国农村综合改革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工业文化研究中心、湖北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道家道教研究中心、湖北房地产发展研究中心、湖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区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研究基地(湖北问津文化教育研究院)、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分中心、湖北省党的建设研究中心、湖北省工业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研究院、武汉文化科技创新研究院、湖北社会建设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湖北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湖北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湖北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湖北省学校德育研究中心、湖北省文化体制改革智库、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研究院、湖北省对外战略研究院
省部(教育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截至2024年6月)

研究成果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徽

华中师范大学校徽十分简洁,以青绿为底色,暗喻青绿色的美丽校园。外层同心圆包裹着邓小平同志为学校题写的校名和学校的英文全称“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内层实心圆形反衬的白色篆书“华大”二字,既是学校简称,又暗含学校前身之一的“华中大学”之名。校徽中“华”字似学校建筑,“大”字既像单人独立、又如莘莘学子背靠建筑稍作休憩。整体风格明快活泼,隐有生机。

校区情况

桂子山校区

华中师范大学桂子山校区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桂子山校区

南湖校区

华中师范大学南湖校区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道382号。

盘龙城校区

华中师范大学盘龙城校区规划用地面积约3750亩,其中盘龙城校区建设用地约2107亩,计划2027年建成一期工程并投入使用。盘龙城校区办学层次为全日制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以及职业教育(含留学生教育),办学规模为在校生20000人左右。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截至2025年6月)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夏立新
校长彭双阶
党委副书记彭双阶、查道林、陈迪明、刘继文
副校长任友洲、李鸿飞、周鹏程、刘宏达、刘三女牙
纪委书记刘继文
参考资料:

历任领导

华中师范大学历任校长及党委书记(截至2025年6月)
学校名称姓名职务及任职时间
文华大学(1903-1924·7)詹姆斯▪杰克逊(中文名 翟雅各)校长(1903-1915)
艾尔弗雷德▪a▪吉尔曼(中文名 孟良佐)校长(1915-1924)
私立华中大学(1924·9-1951·9)艾尔弗雷德▪a▪吉尔曼(中文名 孟良佐)校长(1924-1929)
韦卓民校长(1929-1951)
私立中华大学(1912·5-1952·11)陈时校长(1917-1952)
中原大学教育学院 (1949-1951) 王自申院长
公立华中大学(1951·9-1952·11)潘梓年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长中原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改制委员会主任委员(1949-1952)
王自申改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49-1952)
韦卓民改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1-1952)
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2·11-1953·10)潘梓年建校委员会主任委员(1952·11)
华中师范学院(1953·10-1985·8) 王自申党委书记(1953-1954)
杨东莼院长(1954-1957)
刘介愚院长(1963-1966)党委书记(1954-1966)党委书记(1980-1983)顾问(1983-1986)
白瑞西临时党委书记(1972-1980)革委会主任(1972-1978)院长(1978-1980)
高原党委书记(1983-1985)
刘若曾院长(1980-1983)顾问(1983-1986)
章开沅院长(1983-1985)
华中师范大学章开沅校长(1985-1991)
王庆生校长(1991-1999)
高原党委书记(1985-1986)
戴绪恭党委书记(1986-1995)
路钢校长(1999-2001)
谷士文校长(2001-2003)
晏章万党委书记(1995-2003)
丁烈云党委书记(2003-2010)
马敏校长(2003-2011)党委书记(2011-2017)
杨宗凯校长(2011-2018)
黄晓玫党委书记(2017-2019)
赵凌云校长(2018-2019)党委书记(2019-2022)
郝芳华校长(2019-2024)
夏立新党委书记(2022-)
参考资料:

校园环境

图书馆

截至202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舍总面积达39357平方米,图书馆由总馆(新馆)和老馆组成。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图书馆,前身可追溯至1903年的文华书院藏书室和1910年创建的“文华公书林”。

黎元洪之墓

校友情况

政治界

政界知名校友(部分)
姓名备注
恽代英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
陈潭秋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共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创建者之一,中共武汉地区领导人
陈昌浩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曾任红四方面军总政委、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人物之一
萧楚女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中国共产党优秀理论家,《中国青年》创始人之一
施洋无产阶级革命家
李焕中国国民党秘书长、政治家,台湾中山大学校长
万国权全国政协第八届、九届副主席,原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原民建中央名誉副主席
何伟原教育部部长
阮成发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
信长星第二十届中央委员,江苏省委书记、常委、委员
李智勇全国党建研究会会长
潘岳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
陈训秋中国法学会常务副会长
梁惠玲第二十届中央委员,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政府党组书记、省长
罗照辉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署长、党组书记
谭天星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莫高义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
陶治国第十九届中央纪委委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海关总署纪检监察组原组长
王建军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
周子学长电科技董事长,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
崔启明外交学院党委原书记
金学锋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副会长、常务理事
赵飞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市总工会主席
郭元强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
崔永辉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
李红军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南昌警备区党委第一书记、赣江新区党工委书记
万勇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
肖菊华湖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刘平治海南省政府党组成员
孙菊生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专职副主席、江西省委会主委
程用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
朱虹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李宪生海南陆军预备役步兵师第一政治委员
王建鸣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刘雪荣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省总工会主席
周洪宇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林志慧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张维国湖北省政协副主席
彭晓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
翟天山湖北省政协常委、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会长
田期玉公安部原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部长
王立英原教育部党组成员
盛树仁原国家计委副主任
邹时炎教育部关工委主任
杨洪林原中国驻伊拉克特命全权大使
陈绪国原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丁凤英原湖北省委常委、纪委书记,湖北省政协副主席、党组书记
蒋大国原湖北省副省长,湖北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贾天增原湖北省副省长、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张洪祥原湖北省副省长
苏晓云原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原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
陈君文原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范兴元原湖北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李宗柏原湖北省政协副主席
杨斌庆原湖北省政协副主席

军事界

军事界知名校友(部分)
姓名备注
于忠福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
谭本宏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司令员,中将军衔
孙黄田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副部长,中将军衔
周爱民国防大学副校长,中将军衔
封长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少将军衔
张贡献济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少将军衔
曾庆祝济南军区副参谋长,少将军衔

科教界

科教界知名校友(部分)
姓名备注
冯友兰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著作作者,“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常务委员
应崇福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物理学家、超声学家
潘梓年中国近代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筹建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新华日报》和《哲学研究》创办人,曾任华中大学(今华中师范大学)校长
钱基博中国近代著名学者、国学大师、教育家、杰出的古文学家,曾任华中大学(今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钱钟书之父
熊十力中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新儒家开山祖师,国学大师。曾任教于文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前身之一)
光未然诗人,作家,文学评论家,组诗《黄河大合唱》《五月的鲜花》《屈原》等诗作作者
王亚南中国现代著名经济学家和教育家,原厦门大学校长,《资本论》、《国富论》、《人口论》、《经济学原理》译者,《厦门大学学报》和《中国经济问题》创办者,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余家菊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沈祖荣中国图书馆学家,曾任华中大学(今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主任
韦卓民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翻译家和宗教学家,原华中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之一)校长
张舜徽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
章开沅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华中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原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第一、二届评议组成员、召集人
邢福义华中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语言学科组副组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
刘介愚著名教育管理学家,历任河南大学教务长,中南教育局副局长,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华中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
郑杭生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一级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评审组成员和召集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评审组组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社会学首席专家
冯巩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民革中央常委,著名相声演员,中国广播艺术团团长
马敏华中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教育部首届、第二届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商会史学会副会长
戴小明中共中央党校报刊社总编辑,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湖北省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正厅级),中国民族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任海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党委书记
赵康太海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兼任海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海南大学原党委书记
张忠家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长江大学原党委书记
宋亚平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金安江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
纳麒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路钢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原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主任、校长、湖北省教育厅厅长
丁烈云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原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哈经雄中央民族大学原校长,中国回族学会执行主席
杨宗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房喻陕西师范大学原校长
李宇明北京语言大学原党委书记
王恩科华南师范大学校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黄桂田山西大学校长
曹文泽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分管日常工作);华东政法大学原党委书记
陈法春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
屈哨兵广州大学党委书记
赵国祥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向显智湖北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
唐善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原党委书记
周应佳湖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朱正亮湖北工业大学原党委书记
王茂林山西医科大学原党委书记
赵君北部湾大学党委书记
王祚桥湖北中医药大学原党委书记
肖远平贵州师范大学校长
王传中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蒋建湘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
伍海泉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文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
龚瑶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副部长、山东大学医学院院长
张顺明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
童明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
傅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
左东岭首都师范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晏绍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副会长
徐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
王泽龙湖北省高校文科学报委员会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
桑兵中山大学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孙中山研究所所长
王奇生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贺雪峰武汉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教授
王健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分党委书记
高玉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浙江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高圣平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刘同舫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席真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化学生物学系主任
曾湘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
徐杰国际汉语教育学会副会长,澳门大学语言学系主任
李静美国罗格斯大学终身教授,美国总统教授奖、亨利∙罗格斯奖获得者
陈新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所长,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周欣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入选者,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副所长
赵会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
朱长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华南理工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
彭双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
肖冬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
文双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院长
庄鹏飞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
彭良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
谢胜利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余家国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
杨光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院长
魏永革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
王风平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
孙蒙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胡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
黄双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张本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吴振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周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陈新华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研究员
吴学兵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天文学系教授
彭南生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
吴毅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副主编
湛昌国华中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
庹祖海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副所长

工商界

工商界知名校友(部分)
姓名备注
谢圣明知名企业家,1993年创建红桃k集团,任董事长
徐安良万向创业投资股份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
陈华元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嗣义湖北省交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何大春湖北省长江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陈义龙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董事长

所获荣誉

所获荣誉
时间奖项名称
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被认定为“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
2023年华中师范大学团委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华中师范大学科协获评“2022年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团委获评“2022年度全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
2022年度全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
2025年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
注:仅列举部分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