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春秋属吴,战国属越、楚。
秦,属东海郡。
汉元狩六年(前117年),置海陵县,治所即今泰州市,姜堰为其属地。
唐武德三年(620年),改海陵县为吴陵县。
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升为泰州,姜堰一直隶属其中。
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设县。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88年1月,泰东乡划归泰州市管辖。5月,撤销张甸乡、塘湾乡,设立张甸镇、塘湾镇。
1990年9月,漆潼镇、漆潼乡分设,恢复漆渣乡建制。10月,撤销顾高乡、鲍徐乡、沈高乡、娄庄乡,设立顾高镇、鲍徐镇、沈高镇、娄庄镇。
1992年6月,建立泰县经济开发区。11月,撤销里华乡、张沐乡、淤溪乡,设立里华镇、张沐镇、淤溪镇。
…更多「行政区划」介绍请查阅全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姜堰区位于江苏省中部、江淮之间,介于北纬32°20'~32°42'、东经119°48~120°18'之间,地跨长江三角洲和里下河平原。东临海安市,南接泰兴市,北毗兴化市、东台市,西连泰州市海陵区、高港区,总面积857·75平方千米。地质
姜堰区境内均为新生界第四系所覆盖的平原区,无岩石露头。大量石油普查勘探资料显示,地层层序(中生界浦口组以上地层资料系统完整,浦口组以下地层仅在个别构造部位零星钻遇)自下而上为白垩系上统浦口组、赤山组,下第三系泰州组、阜宁组、戴南组、三垛组,上第三系盐城组,第四系东台组。处于二级构造单元东台凹陷东南部,主要跨漆潼凹陷、泰州凸起,海安凹陷3个构造单元。地形地貌
姜堰区地貌以328国道为界分为南北两个区域。328国道以南为长江三角洲平原区北缘部分,为长江泥沙堆积形成的高沙上平原区,面积378·5平方公里。通扬运河贯穿其中部,南部地面高程4·50~6·50米,属长江三角洲平原;北部地面高程2·50米,属江准湖洼平原。气候
姜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降水丰富,土地肥沃。1988一 2007年,境内年均有霜日54天。年均降雨量1016·5毫米,最高年1991年1671·6毫米,最低年1994年569·5毫米。年均气温15·3℃。极端最高气温38·7℃,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1·2℃。水文
…更多「地理环境」介绍请查阅全文…
自然资源
姜堰区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农作物主产水稻、三麦、棉花、大豆、油菜等,特色经济作物有香丝瓜、青椒、食用菌等,绿色食品有河横大米、三泰酱菜等,养殖业主产猪、羊、鸡、鹅等,水产品主要有鱼、蟹、虾等,特种养殖有彩豚、鹌鹑、银鱼等。境内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料。
水资源
姜堰区境内河流分属两大水系,南部是长江水系,北部是淮河水系。通扬运河、周山河、西姜黄河等主要河流构成“四横十竖”水系。
…更多「自然资源」介绍请查阅全文…
人口民族
2022年,姜堰区家庭总户数24·85万户,户籍总人口71·94万人。常住人口66·91万人,出生人数0·21万人,出生率3·13‰;死亡人数0·69万人,死亡率为10·29‰。
截至2022年6月13日,全区除汉族外,有少数民族总人口3804人,有少数民族成分40个。其中,常住少数民族人口2498人,有少数民族成分37个,100人以上族别按人数从多至少依次为苗族、土家族、壮族、满族、布依族、彝族、侗族、蒙古族和回族,分散居住在全区各镇(街道),呈南多北少分布特点;登记在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1306人。有清真食品个体工商户26户,其中从事烧烤经营类11户、拉面经营类15户。
…更多「人口民族」介绍请查阅全文…
经济
综述
2022年,姜堰区地区生产总值837·34亿元,可比增长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49亿元,可比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390·86亿元,可比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393·99亿元,可比增长4·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3:46·7:47·0。
…更多「经济」介绍请查阅全文…
交通运输
阜溧高速、盐靖高速、启扬高速、328国道、宁启铁路穿过姜堰区
2022年,姜堰区公路通车总里程1662·87公里。高速公路73·46公里,一级公路73·32公里,二级公路215·39公里,三级公路170·01公里,四级公路1204·15公里。
2023年,姜堰区公路通车总里程1783·78公里,全区有高速公路73·46公里,一级公路162·06公里,二级公路233·94公里,三级公路172·38公里,四级公路1215·4公里。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姜堰区“双减”经验国家、省市推广,入选国家、省级优秀案例6个;承办泰州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融改实验”成果全国推介,新增省级课题28项、2个省网络名师工作室,市级课题63项,7个泰州市内涵建设重点培植项目。建成省级智慧校园47所、省智慧校园示范校1所。姜堰中学《“开放实验室”变革高中理科教学的十五年探索》项目被省教育厅推荐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国家、省语言文字大赛特等奖4人、一等奖4人;全国诗文经典诵读大赛特等奖1人,泰州唯一。高考600分以上比2021年增加156人,高分层全市第一;中考总均分、各学科均分、普高最低控制线等关键数据均居各市区之首,6人进入全市中考前十名。
…更多「社会事业」介绍请查阅全文…
历史文化
方言
姜堰方言属江淮官话泰如片。主要特征是无全浊声母,全浊声母读送气清音;不分尖团,边鼻相混;无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之别;咸山两摄为三分,舒声韵都鼻化;鼻音尾韵母不分前后;有卷舌韵母,韵母单元音化、高元音化;有入声韵,都为喉塞尾,入声调值短促、分阴阳;次浊声母字多归阴平。姜堰方言内部一致性很强,差异不十分明显。西部俞垛镇、淤溪镇等镇与南部顾高镇、蒋垛镇等镇语音略有差异,各镇语音又都与市区语音稍稍有别。非物质文化遗产
…更多「历史文化」介绍请查阅全文…
风景名胜
天目山遗址
天目山遗址位于城北,为西周早期古城址,面积约4万平方米,由外向内依次由外城河、外城墙、内城墙组成。是江淮地区西周古代城址的重要实物依据,为中国古代城市模式发展研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资料。2006年5月29日,天目山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溱湖风景区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江苏省首家、全国第二家国家级湿地公园。整个湿地面积5·89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约6300亩。通过大面积植树造林,高密度栽植湿地水生湿生植物,恢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园内现有各类植物153种,野生动物97种,其中包括麋鹿、丹顶鹤、扬子鳄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更多「风景名胜」介绍请查阅全文…
地方特产
姜堰大米
姜堰大米,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019年9月4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姜堰大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河横大米
河横大米,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006年09月25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河横大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著名人物
李德毅,汉族,男,1944年11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杨元喜(1956·7--),中国科学院院士,大地测量学家,西安测绘研究所研究员。
缪昌文(1957·8--),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首席科学家”,荣获“香港何梁何利奖”,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首席科学家。
…更多「著名人物」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