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晋中市文联公众号

晋中市文联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山西晋中市
公众号ID:gh_7a693afaddb7
公众号分类:未归类
关于公众号:

“晋中市文联”微信公众号的开发运营方为晋中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服务晋中文艺。

开发/运营主体:晋中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晋中市文联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晋中市文联百科

晋中市文联全称晋中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于1960年4月,是中共晋中市委领导的正处级参公事业单位,下设办公室、编辑部等4个科室,实行团体会员制管理。其主办的《乡土文学》创刊于1962年(前身为《习作园地》《晋中文艺》),以扶持基层文学创作者、刊发农村题材作品为特色,累计培养柯云路、吕新等作家。截至2004年,文联下设作家协会等14个文艺协会,拥有国家级会员63人、省级会员896人,并推动10个县市区成立基层文联。

该机构1966年因文革停止办公,1978年恢复建制后复刊《晋中文艺》,1984年更名为《乡土文学》并向全国发行,1985年发行量达80万册。2000年撤地建市后下属协会更名,2004年设立“晋中文学奖”并举办多类文艺活动。近年来通过组织采风、改稿会及拨款扶持青年作家,克服经费短缺难题,持续推动基层文学创作,2020年单期《乡土文学》发行量达1500册,年发表作品逾80万字。

文联简介

晋中文联成立于1960年4月,在全国地市级文联中是成立较早的一家。晋中文联主办的《乡土文学》(前身为《习作园地》、《晋中文艺》)杂志创刊于1962年,是全国创办最早的文学刊物之一。《乡土文学》作为全国独一无二的,以“刊发农村题材,弘扬民族文化”为办刊宗旨的文学杂志,创办以来培养和扶持了一大批全国知名的作家,柯云路郑义潞潞周山湖、吕新等全国知名作家都曾在《乡土文学》编辑部工作,并通过这块阵地走向全国。刘绍棠、浩然、马烽等老一辈文学家都曾对《乡土文学》给予过热切的关注,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乡土文学》以其独特的品格引起了全国文学界的关注,得到了全国读者的认可。

历史发展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文联工作受到冲击。1968年10月,文联停止办公,刊物亦停办。

1978年,中共晋中地委、地革委决定恢复文联组织。同年2月12——22日,在昔阳县召开晋中地区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出席会议代表126人,选举产生新的文联机构,选出主席、副主席共7人。内设办公室和编辑部,组织全区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厂矿体验生活,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同年5月,恢复《晋中文艺》,并改为双月刊,内部发行,每期14——16万字,发行6000——8000册。

1979年,文联组织文艺工作者连续召开两次文学创作座谈会、两次学术报告会及三次创作经验交流会,重点清除“左”的思想影响,进一步端正文艺创作方向,联系全区改革开放的现实生活,大胆塑造新形势下的英雄人物形象。同时,晋中文联派人到各县市巡回辅导,基层文艺创作队伍日益壮大。

1980——1983年,《晋中文艺》发表的郝东黎写的《鸡的故事》、毛守仁写的《下河滩的女人们》、李林娃与他人合写的《獭王之国》以及张枚同写的《拉骆驼的女人们》等,均获得山西省赵树理文学奖

1984年,《晋中文艺》更名为《乡土文学》,仍为十六开本双月刊,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并聘请刘绍棠、浩然、蹇先艾、西戎、胡正、力群、孙谦、刘德怀、彦颖等16位老作家、老编辑为顾问,开辟有小说、诗歌、散文、剧本、报告文学、歌曲、美术、摄影、书法等栏目,融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为一体,登载具有鲜明时代特点与浓郁乡土气息的作品,深受全国读者的欢迎。

1985年后,每期最多时发行达80万册。

1988年,《乡土文学》改为月刊,并向全国发起“兴华小说征文大奖赛”,由马峰、刘绍棠等14位著名作家、评论家组成评委会,评选出二等奖2篇,三等奖10篇,佳作奖10篇,鼓励奖20篇。同年,晋中书画院成立,归文联管辖。同年12月,晋中文联与石家庄文联先后在太原南宫和石家庄联合举办“太行书画展”。

至1989年,《乡土文学》累计刊印83期。其中,被《人民文学》《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作品与争鸣》《散文》《汾水》《山西文学》《晋阳文艺》等省级以上刊物转载、被出版社出版、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的作品有100余篇。同年,晋中文联下属有10个协会,会员1024人。榆次市、祁县寿阳县成立了文联,并分别办有不定期小报或刊物。全区经常在地县级刊物发表作品的有500多人,在省级刊物发表作品的有50多人,在国家级刊物发表作品的有20多人。部分作品还被译成外文出版或选送国外展览。

1990年,《乡土文学》在全国性期刊整顿中由全国公开发行改为省内发行。同年,葛平的组诗《梦的雕像》《白菊》《溪诉》分别在《人民文学》《诗刊》发表。

1991年,晋中文联增设组织联络部,加强了对各协会的管理工作。同年,吕新的短篇小说《人家的闺女有花戴》获中国青年文学奖,并被台湾《联合报》授予“大陆文学奖”。同年,陈瑞的诗集《不到黄河》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3年,吕新的长篇小说《抚摸》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同年,吕新获“庄重文文学奖”。同年11月,晋中文联与广州市荔湾区文联先后在太原和广州联合举办“太行岭南书画展”。同年,樊海燕的散文集《萍水集》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4年,温暧的散文集《乐园寻梦录》由希望出版社出版。

1995年,《乡土文学》举办“恒泰杯”乡土小说大奖赛,共收到稿件2000余件,共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20名。同年,许建斌的长篇小说《乡村豪门》获全国“恒泰杯”大奖赛一等奖,郭润生的长篇小说《残庄》获全国“恒泰杯”大奖赛二等奖。

1996年,文联编制增为13人。同年,根据晋中地委书记裴庆生先进事迹创作的电视剧《地委书记》拍摄完成并公开播放。同年,郝东黎的长篇小说《楼群里的孩子》由希望出版社出版,并获文化部蒲公英奖。

1997年5月9日,为迎接香港回归,组织87名书画家举行“迎回归百米书画长卷”活动,并送往省城参加展览,随后送赠香港。7月,为了促进晋中晋剧艺术的发展,与晋中晋剧促进会、祁县渠家大院联合举办“首届晋剧票友大赛”。 同年,张寿峰、郝重光的长篇小说《石勒演义》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樊海燕的散文集《百合心》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同年,振兴晋剧促进会成立。

1999年,晋中文联主席王松山在南京举行的“全国基层文联建设经验交流会”上介绍晋中基层文联建设经验。同年,王松山的长篇小说《大特区的男男女女》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同年,陈亚珍的长篇小说《碎片儿》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陈亚珍的长篇纪实文学《陈荣桂与陈永贵》由京华出版社出版。同年,昔阳作家孔令贤的散文集《超越昨天的辉煌》由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同年,刘有根的散文集《漳河浪》由文津出版社出版。

2000年,在晋中撤地建市。同年,晋中地区文学工作者协会、戏剧工作者协会、摄影工作者协会、影视工作者协会、音乐工作者协会、美术工作者协会、书法工作者协会、舞蹈工作者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曲艺工作者协会更名为晋中市作家协会、戏剧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电影电视家协会、音乐家协会、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舞蹈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曲艺家协会。同年,晋中文联举办“晋商名人遗墨展暨首届晋商文化节书法大赛”。同年,毛守仁的长篇小说《天穿》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高厚的长篇小说《神圣约定》在大型文学杂志《中国作家》发表;郭润生的长篇小说《鹿县》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程素仁的长篇小说《形意宗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并在《羊城晚报》选载;王旭东的长篇小说《成长的阵痛》由知识出版社出版;刘思奇的长篇传记小说《程玉英》和散文集《文坛艺苑师友情》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王松山的小说集《夜幕下的三角区》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王廉的小说集《山不转水转》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韩卫平的诗集《漳波吟韵》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同年,吕新获首届山西新世纪文学奖。

2001年,吕新的长篇小说《草青》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张迎建的长篇小说《腹地》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陈亚珍的长篇小说《神灯》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并获八省一市优秀图书奖;裴梅琴的长篇小说《摇曳的梦》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孔令贤的散文集《回望昨夜星》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2002年7 月,晋中文联成立党组。同年10月9日,召开文学创作笔会,中共晋中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黄进明参加会议并讲话,高度评价晋中文学“生机盎然、百花齐放、硕果累累”的可喜局面,再次强调了市委对文艺工作者“高看、厚爱、善待”的基本态度。同年10月,为了规范性地开展协会工作,文联党组、主席团通过了《晋中市文联协会工作条例》并下发各协会执行。同年11月,为了隆重纪念延安双拥运动60周年,与市双拥办等单位联合举办了“晋中市首届双拥书画展”,并选送作品到省展和全国展,获得全国奖项。同年,吕新的长篇小说《成为往事》由《钟山》杂志社发表。同年,郝汝椿的长篇小说《晋商第一乔》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并被《人民日报》海外版选载20期,被河北电视台《读书》栏目介绍20余分钟。同年,张仲伟、张仲儒发表长篇小说《天下第一号》。同年,杨志国的诗集《荷香斋诗抄》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葛平的诗集《葛平短诗选》由香港银河出版社出版。同年,孟繁信的散文集《包容的感动》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2003年7月,晋中文联增设文艺创作室。同年,太谷秧歌促进会、晋中市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先后成立。同年,王松山的长篇小说《残疾靓女》由长征出版社出版;许建斌的长篇小说《城市罂粟》由《黄河》杂志发表;杨凤喜的短篇小说《1983年的杏树和羊》获《上海文学》全国短篇小说新人奖。同年,陈瑞的散文集《长天数云录》由长征出版社出版;刘有根的散文集《开花调》《点燃黎明》由新世纪出版社出版;杨洪的《杨洪文集》由长征出版社出版;岳军柱的散文集《黄河在这里跌断了腰》由长征出版社出版;刘东升的散文集《与狼共舞》由长征出版社出版;杨丕梁的诗集《红马》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王晋鸿的诗集《小荷集》由长征出版社出版;刘晓光、刘翠莲的诗集《诗韵如心》由长征出版社出版。

2004年10月,为了推动晋中市文学事业的更大发展,晋中市政府设立“晋中文学奖”并进行首届评奖活动,吕新的长篇小说《草青》、陈亚珍的长篇小说《碎片儿》、程素仁的长篇小说《形意宗师》获首届“晋中文学奖”。同年,郝汝椿的长篇小说《晋商第一乔》被韩国王仁出版社全文翻译出版;杨凤喜的短篇小说《家长会》由《鸭绿江》杂志发表并被《小说选刊》选载,杨凤喜的短篇小说《亮光》由《青年文学》发表并被《新华文摘》选载;孟繁信的散文集《女人的形式》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同年,晋文化摄影研究会成立。

至2004年,《乡土文学》共出刊163期,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影视剧本、报告文学、随笔、民间故事、人物传记以及美术、书法、摄影作品4000余件。其中,被《人民文学》《小说选刊》《作品与争鸣》《散文》《汾水》《山西文学》《小说月报》《晋阳文艺》《啄木鸟》《传奇传记文学》《芒种》等刊物转载、出版或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的作品累计有500余件,获得各种奖励的作品有100余件。

至2004年,晋中市文联下属有14个文艺协会,即晋中市作家协会、晋中市戏剧家协会、晋中市书法家协会、晋中市美术家协会、晋中市摄影家协会、晋中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晋中市音乐家协会、晋中市舞蹈家协会、晋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晋中市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晋中市曲艺家协会、晋中市晋剧促进会、晋中市太谷秧歌促进会、晋中市晋文化摄影研究会。各协会拥有国家级会员63人,省级会员896人,市级会员2119人。另外,晋中市文联还下属有三个具有晋中地域特色的协会,即同年,已有榆次区、介休市、太谷县祁县平遥县灵石县寿阳县昔阳县和顺县榆社县等10个县市区成立了文联,并办有定期与不定期的报刊。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