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百科
2020年11月27日,天津政务网上发布《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设立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批复》,同意宝坻区设立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总规划面积约14·5平方公里,规划四至范围为:东至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基地西边界,西至朝霞路,南至北环路,北至京哈高速公路防护绿带南边界。
历史背景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是中国面向未来开拓的全新试验田,起源于两大国家战略。一项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另一项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3年11月,北京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发展集团与宝坻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共建科技城。2022年,科技城被纳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策范围。
建设规划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规划面积14·5平方公里,分四期开发建设,预计总投资1100亿元,建成后可提供就业岗位12万个,吸引常住人口8万人,将建成中关村全球创新要素汇集地、京津冀协同发展微中心、京东高质量产城融合示范区。
作为中关村第一个北京以外重资产投资项目,科技城在总结中关村四十年产业园区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和实践统筹开发模式,即发挥中关村品牌优势,采用政企合作、市场化运作的手段,通过建设空间载体、培养产业环境、组织产业落地、完善城市服务等方式,形成产业、聚集人口,建设“产城人景文”协同发展的科技城。
交通位置
伴随着中国进入高铁时代,科技城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加快融入京津冀半小时交通圈。
在公路方面,科技城紧邻京哈高速和津蓟高速,距离北京和天津市区均不足30分钟车程。
在航空方面,科技城毗邻首都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车程均在1小时以内。
在海运方面,依托天津港、曹妃甸港、京唐港3大国际级港口,车程均在两小时之内,能实现国际货物高效运转。
投资环境
为打造有“温度”的科技新城,科技城积极完善城市功能配套。通过建造人才社区,为入驻园区人口提供配套住宅;引入优质教育资源,被誉为全国重点中学、天津市教委直属中学、天津市唯一一家连续八届荣登中国百强中学榜的天津市南开中学,将在园区内开展合作办学;未来将建设五星级酒店、商业中心、滨水商街等商业配套,打造宜居宜业生态活力之城。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探索“研发孵化在北京 生产制造在宝坻”的中关村宝坻模式,从企业发展所需的要素资源出发,搭建“一站式”产业服务体系,重点建设“一中心、三平台”。
公众号主体介绍天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发展有限公司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是由天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发展有限公司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天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2月30日,由中关村发展集团与天津市宝坻区政府共同出资设立,负责运营14·5平方公里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该园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项目。公司以"北京研发、宝坻转化"为模式,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体系,并引入200余项中关村创新集成服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截至2024年,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人民币,实缴资本5亿元,员工46人(2023年数据)。2024年11月,中关村发展集团与宝坻区政府各出资50%增资8亿元,用于科技城发展和产业生态建设,首笔2·6亿元已于2025年1月到账。目前科技城已有1670余家市场主体入驻,并设有多项专业化服务平台。
运营体系
公司按照市场化模式统筹园区开发运营,业务涵盖城区投资建设、企业孵化、技术转化、房地产开发等领域,并设有全链条产业服务体系。截至2025年4月,科技城处于招商阶段,已形成包含12家在建项目的产业生态。
重点项目与增资
2024年11月,公司与股东方签署增资协议,计划分三批注入8亿元资金,首笔2·6亿元于2025年1月到账,后续两笔增资将分别于2025年3月底和6月底前到位。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标杆项目,科技城通过"类中关村"生态体系,吸引生物医药等产业集聚。
产业服务与孵化
公司为入驻企业提供"工作专班"服务,覆盖签约至投产全流程,并定期举办产业链对接会。
2024年12月,联合天津科创天使成立"天使驿站",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支持。
分支机构与创新服务
北京分公司成立于2021年1月,主营技术咨询、工程管理服务等,法定代表人为张伟。
公司通过微博等平台发布产业动态,2025年4月公开了民法典宣传、项目进展及企业荣誉等信息。
风险与法律信息
截至2025年5月,公司存在7条开庭公告、10条周边风险及152条预警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