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军事工程学院
1952年初,毛泽东主席把在朝鲜指挥作战的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调回国主持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6月,又根据彭德怀的意见,把代替彭德怀指挥的陈赓调回国,创建一所陆海空军综合性的军事工程技术学院。1953年9月,在哈尔滨创建了军事工程学院。第一任院长即为陈赓大将。当时,学院分设空军、炮兵、海军、装甲兵、工程兵五个工程系。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5月,学校设有21个专业学院,以及钱学森学院、中法工程师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新生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并与合作方联合创办了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和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2个独立学院,开设招生专业65个,学科专业分布于理学、工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和艺术学等7个学科门类。
学院 | 本科专业(类) |
---|---|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工业工程、武器系统与工程、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机器人工程 |
南京理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 环境工程、生物工程、辐射防护与核安全 |
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 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安全工程、应用化学、制药工程、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
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 | 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
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智能科学与技术 |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武器发射工程 |
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 | 工业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中英合作办学项目) |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
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应用物理学、工程力学 |
南京理工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 |
南京理工大学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学院)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南京理工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空间安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南京理工大学智能制造学院 | 智能制造工程 |
南京理工大学新能源学院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日语、语言学 |
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 社会工作、公共事业管理 |
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格莱特研究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物理、纳米材料与技术 |
南京理工大学钱学森学院 | 电子信息、机械工程、材料化工 |
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 法学本科、知识产权第二学位、知识产权双学位、知识产权创新实验班 |
南京理工大学中法工程师学院 | 机械工程(中外合作办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南京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 |
南京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 |
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 —— |
新生学院 | —— |
(截至2024年3月)表格内容与学校官网简介页面数据不一致 |
师资力量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全国重点实验室3个、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1个,联合共建全国重点实验室8个、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3个,建有前沿科学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标准创新基地1个,国家级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个,国家级检测中心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63个、哲社平台(基地)20个、工信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3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2个、江苏省创新团队41个。- | 类别 | 名称 |
---|---|---|
重点实验室 | 国家级 | 瞬态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
原国防科工委 | 近程高速目标探测技术国防学科重点实验室 | |
智能弹药技术重点实验室 | ||
工信部 | 微纳含能器件实验室 | |
特种装备可靠性设计与控制实验室 | ||
交通信息融合与系统控制实验室 | ||
新型显示材料重点实验室 | ||
教育部 | 功能纳米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级 | 国家特种超细粉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部级 | 特种作业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工信部协同创新中心 |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 | 图像测量技术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微纳米材料与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部级国际合作基地 | 自主智能无人系统信息感知与协同控制国际合作基地、含能材料设计理论及关键技术国际合作基地、难成形材料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国际合作基地、先进光电成像理论与技术国际合作基地、智能机电系统理论及关键技术国际合作基地、微纳米材料及装备国际合作基地、高维信息智能感知与系统国际合作基地 |
科研成果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出了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发明了世界领先的全等式模块装药技术;作为总师单位研制的某型车载炮武器系统亮相国庆70周年阅兵式并列装部队;首创复杂装备系统动力学快速计算方法,建立多体系统发射动力学理论与技术体系;合成了全球首个氮五阴离子盐,成果在《science》《nature》发表,引领国际新型高能含能材料发展;发明高温pst钛铝单晶,攻克钛铝合金室温脆性大和服役温度低两大国际性难题,推动我国航空发动机核心技术发展;研制出国内首个固态图像增强器件和红外图像信号处理专用芯片。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111项,“十三五”期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17项,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7项(其中一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6项(其中一等奖3项),实现国家奖“五大奖种”全覆盖;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4项,其中牵头3项,并列全国高校第十三位,“十四五”期间荣获省部级科研奖励特等奖、一等奖57项。2024年度科研项目经费超25亿元,科技活动经费超35亿元。奖项 | 项目 | 第一完成人 |
---|---|---|
200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变焦距光学系统微分方程理论与设计 | 陶纯堪 |
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微波/毫米波芯片及多芯片组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恽小华 |
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特征抽取理论与算法研究 | 杨静宇 |
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纳米流体能量传递机理研究 | 宣益民 |
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新型合金材料受控非平衡凝固技术及应用 | 陈光 |
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时延系统的鲁棒控制理论与方法 | 徐胜元 |
学术资源
…更多「学术研究」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徽
学校校标为双圆套圆形徽标。内圆中包括镌刻有“团结、献身、求是、创新”校风的二道门,建校时间“1953”字样,以及代表军工文化的盾牌、和平文化的橄榄枝、学术殿堂的书卷、放飞梦想的翅膀等形象;内圆与外圆之间,上方为规定字体的“南京理工大学”校名,下方为规定字体的“南京理工大学”英文大写。
精神文化
…更多「校园文化」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区情况
南京校区
南京理工大学南京校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孝陵卫街道孝陵卫街200号,占地320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11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58·4亿元,各类基础设施齐全,后勤服务系统完善,图书馆收藏280余万件印刷型文献、1100余万册各类电子型及数字型文献信息资源,主要聚焦核心办学功能提升,是学校传承办学文化、筑牢发展根基、扩大办学影响的主阵地,是支撑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事业的核心校区。江阴校区
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位于江苏省江阴市福星路8号,占地1115亩,校舍建筑总面积32万平方米,主要聚焦国家战略实施和国际化办学,依托地方区域和产业优势,是建设服务“两个强国”先行区、新工科办学先试区、国际化办学示范区。盱眙产学研合作基地、科研试验基地和水下科学实验中心正在建设中,主要聚焦国防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加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提升新域新质科研试验能力,是以陆海空天信深度融合的科研试验基地为主的功能校区。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盱眙校区
…更多「校区情况」介绍请查阅全文…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路贵斌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付梦印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武立勋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李强、朱俊武、陈雄 |
截至2025年6月,参考资料: |
历任领导
校名 | 姓名 | 职务 | 军衔或职称 | 任职时间 |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 | 陈赓 | 院长兼政委 | 大将 | 1953·07-1961·03 |
谢有法 | 政委 | 中将 | 1958·05-1966·04 | |
炮兵工程系 | 赵唯刚 | 系主任 | 大校 | 1953·01-1960·07 |
贺振新 | 系政委 | 少将 | 1955春-1960·07 | |
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昌高级军械技术学校 | 贾克 | 校长 | 大校 | 1954-1959 |
廖成美 | 政委 | 少将 | 1953·08-1960·07 | |
黄延卿 | 校长 | 大校 | 1960·01-1960·07 | |
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 | 孔从洲 | 院长 | 中将 | 1960·06-1964·07 |
廖成美 | 政委 | 少将 | 1961·05-1966·04 | |
李仲麟 | 院长 | 少将 | 1964·07-1966·04 | |
华东工程学院 | 李仲麟 | 院长 | 少将 | 1966·04-1968·10 |
齐陶 | 革委会主任 | - | 1968·10-1975·09 | |
周伯藩 | 革委会主任 | - | 1975·09-1977·07 | |
霍宗岳 | 革委会主任 | - | 1977·07-1979·07 | |
明朗 | 院长 | - | 1979·07-1981·01 | |
李仲麟 | 院长 | - | 1981·01-1983·04 | |
冯缵刚 | 院长 | 教授 | 1983·04-1984·10 | |
华东工学院 | 冯缵刚 | 院长 | 教授 | 1984·10-1988·01 |
李鸿志 | 院长 | 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 1988·01-1993·02 | |
南京理工大学 | 李鸿志 | 校长 | 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 1993·02-2000·03 |
徐复铭 | 校长 | 教授 | 2000·03-2006·12 | |
王晓锋 | 校长 | 教授 | 2006·12-2015·06 |
…更多「行政管理」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友情况
类别 | 姓名 | 备注 |
---|---|---|
商界 | 白忠泉 | 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原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1983年进入特种力学工程专业学习。曾任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
龚艳德 |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企业管理学硕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82年7月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原华东工程学院)炮弹设计与制造专业。先后荣获全国青年科技标兵、政府特殊津贴、第五届中国兵工学会青年科技奖等多种荣誉 | |
何泽华 | 原国家烟草专卖局副局长。2003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 |
贾宏谦 |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1986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原华东工学院)飞行器工程系飞行器专业 | |
李华光 |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摩托车事业部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1987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原华东工程学院)机制工艺专业,高级经济师 | |
李晋宁 | 富怡集团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1982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原华东工程学院)系统工程专业。曾任深圳华怡电脑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市北方天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深圳市盈宁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天津市同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 |
李邦良 | 杭州华东医药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1964年进入南京理工大学(原炮兵工程学院)火箭弹专业学习。先后获得全国医药行业优秀企业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 |
邹文超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南京理工大学精密机电装置专业毕业。 | |
李春建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现南京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毕业。 | |
王俊 |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南京理工大学1991级校友。 | |
学术界 | 韩珺礼 | 总装备部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我军压制武器系统论证和作战使用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1991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原华东工学院)机械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
黄长强 | 空军工程大学教授(正军级),空军级专家,总参陆航武器装备首席专家。1982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原华东工程学院)外弹道专业;1990年就读于我校炮弹火箭弹及导弹战斗专业,获硕士学位。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发明二等奖各1项,2006年,教研室同时获得两个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 |
黄富强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87年进入南京理工大学(原华东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学习 | |
黄雪鹰 | 中国白城兵器试验中心轻武器所高级工程师,中国轻武器试验主持人,是人们公认的“女枪王”。1991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原华东工学院)自动武器专业。2009年被表彰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2010年7月7日,荣获总装备部一等功 | |
刘德荣 | 芝加哥依利诺斯大学电机与计算机工程系和计算机科学系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原华东工程学院)触发引信专业。2005年当选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 | |
谢明勇 |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现任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资源挖掘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 | |
政界 | 陈肇雄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1978年9月至1982年8月,南京理工大学(原华东工程学院)计算机系计算机软件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曾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总经理,中共湖南省委常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
范晓光 | 原成都军区副司令员,中将。南京理工大学(原华东工程学院)火箭弹专业毕业。历任总参谋部动员部副部长、部长,2003年12月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2005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 | |
郭广银 |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05年进入南京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曾任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党委常务副书记,中共江苏省委委员、组织部副部长、东南大学党委书记等职务 | |
韩延林 | 1978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原华东工程学院)雷达专业。曾任总装备部陆军装备科研订购部副部长、部长,总装备部科技委副主任,总装备部副部长,2007年晋升中将军衔 | |
洪慧民 | 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民建中央常委、江苏省主委,省政协副主席。1982年进入南京理工大学(原华东工程学院)弹丸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曾任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务处处长,江苏省监察厅副厅长、民建江苏省委主任委员等职务 | |
姜建中 | 1976年进入南京理工大学(原华东工程学院)无线电引信专业学习,1997年进入南京理工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学习,先后获学士学位和工程硕士学位。曾任长春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南京邮电大学党委副书记,江苏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南京财经大学党委书记,江苏省第十届、十一届政协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 | |
蒋洪喜 | 1998年进入南京理工大学兵器工程专业学习,获工程硕士学位。曾任淮阴卷烟厂党委书记、厂长,淮阴市副市长,江苏中烟工业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省政协委员。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 |
刘国中 | 中共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党组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