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公众号

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贵州黔东南州
公众号ID:gh_f7a964c4e1e8
公众号分类:未归类
关于公众号:

“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收藏展览文物、弘扬民族文化。从事文物征集、鉴定、登编、修复、保管、文物展示及相关研究。

开发/运营主体: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

关于主体: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是综合性博物馆。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公众号主体介绍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是由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综合性博物馆,位于贵州省凯里市广场路5号,1985年动工修建,1988年7月23日揭幕开馆,2009年实行免费开放,占地1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421平方米。

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有《州情馆》、《民族文化馆》、《服饰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四个基本陈列展和一个《临时展馆》,共有藏品12000多件,收藏有元、明、清等时期的苗族、侗族民族服饰及部分祭祖和生活用具,馆藏文物分为出土类、革命社建类、生产生活类。

1989年,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被定为贵州省外事旅游活动参观点,2000年,被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019年7月15日,凯里市人民政府正式将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挂牌为凯里市历史建筑。2022年3月30日,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评为首批全国科教基地。

历史沿革

1985年,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动工修建。

1988年7月23日,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揭幕开馆。

2009年,纳入中央免费开放博物馆。

2013年,评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建筑布局

综述

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占地1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421平方米,有《州情馆》、《民族文化馆》、《服饰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四个基本陈列展和一个《临时展馆》。

展厅

州情馆
州情馆位于博物馆一楼西侧展厅,以珍贵文物为主要见证,以“远古黔东南”、“悠久的历史”、“木材东流-文化西渐”、“农民战争”、“中国工农红军在黔东南的活动”、“奥运火炬在黔东南”、“黔东南旅游资源”等7个部分全面展现黔东南文明持续不断的发展和全州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多民族聚居的历史进程,彰显黔东南苗、侗等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
民族文化馆
民族文化馆位于二楼东、西两个展厅,通过苗侗等民族实物、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及场景再现等形式系统地展示黔东南州各族人民的起居、饮食、娱乐、婚姻、信仰等。
服饰馆
服饰馆位于三楼西侧展厅,精选了黔东南州以苗侗为主的少数民族服饰、绣片、背带、银饰等精美华丽的展品展示给观众,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体现了黔东南州少数民族服饰多民族、多元化的特点。服饰品种较多,风格各异,它们是中国服饰中较为古老,保存相对完整的服饰之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位于三楼东侧展厅,以图片文字说明、场景模拟再现、实物展出等方式展示黔东南州获得国家级、省级、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极具代表性的民族艺术、文化、体育、医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场馆特色

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对黔东南州的人文地理及少数民族风情有一个比较详尽的介绍,文字、图片、实物都有陈列。博物馆的外观融苗侗建筑艺术风格为一体,中央塔楼采用侗族鼓楼重檐形式,东西塔楼采用苗族吊脚楼形式,以外观来强调黔东南是“苗侗之乡”。

馆藏文物

综述

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共有藏品12000多件,其中一级文物24件、二级文物211件、三级文物257件。收藏有元、明、清等时期的苗族、侗族民族服饰及部分祭祖和生活用具,馆藏文物分为出土类、革命社建类、生产生活类。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藏品

部分馆藏

出土类
锦屏出土南宋铁矛头,国家二级文物。铁制,前半部似剑双刃,后半部为由小渐大圆管,可装插长手柄用。1990年锦屏县龙池乡着屯村村民发现该铁矛。经贵州省考古队考察,认为与该地诸葛洞摩崖石刻所记南宋景定二年(1261年)靖州知府张开国发兵“招讨”当地少数民族反抗斗争之事有关。
凯里铁箭,国家二级文物。纯铁打制,由箭头,箭身和翼钩组成。在箭身的前后部分过渡之处生出两翼,翼沿箭身后部而下,翼钩朝内。苗族人民用于自卫的兵器。1962年凯里“杀人坳”出土。
革命社建类
革东红军标语,国家二级文物。标语是1934年底红六军团转战黔东南到台江县革东(现剑河县)时用墨汁竖写在房板上的,内容为“打倒抽收苛捐粮税的国民党”。标语写了6板块,其中三块还镶扣在一起,另三块虽有槽,但已难扣合。
1929年胡仲毓烈士行草自作诗卷,国家二级文物。行草横幅,字体娴熟流畅。诗文内容为:“天降乌云雨濛濛,蛟龙困在浅水中,有朝一时得云雨,脚踏祥云上九重。”落款“仲毓于怀远途中 1929年3月1日”。1929年他到广西寻找红七军时在怀远留下该诗作手稿。
生产生活类
榕江摆五苗族黑熊掌皮包,国家一级文物。长方形,直口,口右有一柄,包身带毛,黑熊腿部皮制作,包盖皮不规则,盖沿有3个蹄爪,是当地苗族驱邪的表现。该包使用于20世纪50年代,为黔东南月亮山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见证物,也是苗族狩猎文化的缩影。
三穗侗族木镂雕玻璃画洗梳妆台,国家二级文物。整体椅子状,分上、中、下三部分,上为镜子,镜四周镂空木雕镶玻璃画饰板,中为盆架圈,盆圈两边各置一化妆品抽。下为木格脚踏板。该藏品为20世纪30年代嫁妆品,现已不多见。

文化活动

2019年5月18日,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以民族文化特色“走进大都市”等形式开展2019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

2019年6月15日,莆田市博物馆和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承办的“贵州·黔东南少数民族服饰暨民族文化和自然生态图片展”在莆田市博物馆举行开展仪式。

2019年7月1日,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党支部积极组织全体党员深入帮扶联系点金堡镇爱和村开展支部共建、慰问贫困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红歌竞赛、党的知识抢答等庆“七一”系列活动,以实际行动庆祝党的98岁光辉生日。

所获荣誉

1989年,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被定为贵州省外事旅游活动参观点。

2000年,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被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7年,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2019年7月15日,凯里市人民政府正式将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挂牌为凯里市历史建筑。

参观信息

地址

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广场路5号。

门票

免费(凭有效证件免费领取)。

开闭馆时间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场,节假日不休)。

现任领导

馆长:胡祖艳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