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公众号

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青海
公众号ID:qczy-14521
公众号分类:健康 - 学校
关于公众号:

“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微信公众号的开发运营方为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属于健康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维护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快速传播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改革发展、招生就业等信息。

开发/运营主体: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百科

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qinghai qaidam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中文简称“柴达木职院”,英文缩写为“vtc”,位于中国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是经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是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理事单位,先后入列为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青海盐湖产教联盟(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等,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青海省中等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建设单位”等称号。

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于2014年1月成立;同年6月7日,学校正式挂牌。2017年8月23日,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入选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名单。2021年3月,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获得海西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评定等级a级认证。2023年7月,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当选为青海盐湖产教联盟(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学校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职业技术学校是“一园两校、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资源共享、管理有别、一体运行”的管理体制。

截至2025年6月,学校占地面积90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设置7个教学系部、3个教学辅助机构,开设高职专业31个、中职专业12个;有教职工428人。截至2025年1月,学校固定资产总值81014·24万元;馆藏图书37万余册;有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生4393人,教职工307人。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德令哈市职业中学

1980年9⽉,海西州计划委员会创设海西州技⼯学校。

1981年,海西州技⼯学校移交海西州劳动⼈事局管理。

1983年9⽉后,海西州技⼯学校再没有招⽣,实际停办。

1984年8⽉,海西州教育局在上报州⼈民政府《关于成⽴德令哈职业中学的报告》中提出,将原海西州技⼯学校校舍及其设备移交州教育局,创办德令哈职业中学。

1985年1⽉,海西州劳动⼈事局正式将技⼯学校移交州教育局,并更名为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职业中学。

1987年2⽉,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职业中学移交德令哈镇教育局管理,更名为德令哈镇职业中学。

1988年,德令哈建市后,德令哈镇职业中学更名为德令哈市职业中学。

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1957年9月,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成立。

1966年6⽉,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由察汗乌苏迁到海西首府德令哈。

1969年3⽉撒销,并⼊海西州红卫中学。

1972年9⽉,恢复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

海西州卫生学校

1958年8月,海西州卫生学校成立。

海西州农广校

1985年5⽉,中央农业⼴播学校海西州分校成⽴。

海西州财税干校、海西州就业培训中心

20世纪80年代,海西州财税干校、海西州就业培训中心先后成立。

合并组建

2004年12月3日,经青海省教育厅批准,原海西州民族师范学校、海西州卫生学校、海西州农广校、海西州财税干校、海西州就业培训中心和德令哈市职业中学等六家单位整合组建,成立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职业技术学校。

2014年1月,经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直属的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业务工作接受青海省教育厅指导,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职业技术学校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同年6月7日,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挂牌。

2017年8月23日,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入选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名单。

2021年3月,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获得海西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评定等级a级认证。

2023年7月,青海盐湖产教联盟(职教集团)成立大会在在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举行;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当选为青海盐湖产教联盟(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6月,学校设置7个教学系部、3个教学辅助机构,开设高职专业31个、中职专业12个。

专业设置
二级系部专业名称
化学工程系应用化工技术
应用化工技术(安全技术)
分析检验技术
化工装备技术
化工智能制造技术
工业自动化仪表技术
环境监测技术
机电工程系机电一体化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
光伏工程技术
工业机器人技术
太阳能光热技术与应用
医学系护理
康复治疗技术
医学检验技术
老年保健与管理
汽车工程系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新能源汽车技术
生物工程系绿色食品生产技术
食品检验检测技术
经济管理系大数据与会计
电子商务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
旅游管理
数字媒体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教育系学前教育
公共基础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参考资料:截至2025年6月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教职工428人,高级以上职称28人,其中入选全省“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人才计划1人、入选“西部之光”访问学者1人、入选全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1人、入选全省“昆仑名师”3人、入选全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1人,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人,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49人,专业技术教师占教职工总数85%以上。

师资力量(部分)
称号姓名
青海省职业教育领域“昆仑英才·教学名师”马占梅
张永兰
省级会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老师张娟
海西州优秀教师周伟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11月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2023—2024学年,学校建有21个校内实训基地,151间校内实训实验室,90多个校外实习见习企业,23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截至2025年1月,学校拥有全省“双高”专业1个,建设“1+x”证书试点专业11个,建成省级优势特色专业6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群)3个,省级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业21个,州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截至2025年6月,学校建成州级“名师工作室”7个。

质量工程(部分)
类别名称
青海省“双高”专业群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
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群)化学工艺
机电技术应用
省级重点(特色)专业建设应用化工技术
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机电工程系新能源装备制造
州级“名师工作室”海西州思政名师工作室
海西州医学教育名师工作室
海西机电名师工作室
马占梅化工专业名师工作室
“1+x”证书试点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
母婴护理
智能财税
网店运营推广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6月

教学成果

2022年,学校获海西州2022年度教育工作改革创新奖特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2023年,学校1个项目获青海省2023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评选二等奖。

2021—2022学年,学校出版校本教材4本。

2022—2023学年,学校出版校本教材5本。

2023—2024学年,学校出版校本教材9本。

教学成果(部分)
类别名称
青海省2023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评选二等奖倾力打造“534”心理健康教育品牌 用心呵护学生成长
海西州2022年度教育工作改革创新奖特等奖产教融合创新与实践——升级改造企业生产设备
海西州2022年度教育工作改革创新奖二等奖1+4+n校企合作模式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
海西州2022年度教育工作改革创新奖三等奖“双高”专业建设背景下“通专结合、分步推进、双线并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教材钾肥生产实训指导书
土壤检测实训指导书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
化工设备检修钳工实训

参考资料:截至2025年1月

学生成绩

2021—2022学年,学校组织学生参加2022年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海电大校赛、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邮储银行杯”创新创业大赛海西州区域赛、2022年第十一届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八届“民生银行杯”青海省创新创业大赛、第三届“炎黄培杯”中华职教社非遗创新大赛暨非遗职业教育成果展示等比赛,共获得国赛三等奖2项、优秀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

2022—2023学年,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023年邮储银行杯“创客中国”暨“创青春”青海省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赛事,共获得省级金奖2项,铜奖4项;推荐国赛作品2个。

2023—2024学年,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第十四届挑战杯青海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暨黄河流域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青海赛区)选拔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青海省级复赛,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等比赛,共获得国赛铜奖4项,省赛金奖2项、银奖3项、铜奖2项、二等奖1项。

合作交流

校企合作

截至2025年1月,学校拥有校企合作产业学院1个。截至2025年5月,学校与省内3个经济园区56家企业签订校企协同育人协议,创新推进“政校企”三方联动的合作办学体制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围绕柴达木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发展需求,与德令哈工业园管委会等签订合作协议,实行“订单招生,定向培养”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实习就业开辟通道。

校企合作产业学院
产业学院合作企业
海西生态环境学院海西大然环保有限公司

参考资料:截至2025年1月

校校合作

截至2025年5月,学校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开放大学、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职业教育中心、浙江省桐乡市卫生学校、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等东部重点职业院校,签订对口援建协议,共同搭建“浙江-海西”职业教育共建共享平台,形成“10+1”对口援建柴院模式。学校与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深度合作,推进甘青教育合作交流成果,推进专业学科建设、师资培养、资源共享。学校与省内6家中职学校,开展中高职“联合办学”试点工作。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2月,学校设有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研究成果

2021—2022学年,学校教师累计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9人次。

2022—2023学年,学校教师累计发表相关学术文章54篇;出版专著6本。

2023—2024学年,学校教师累计发表相关学术文章57篇。

研究成果(部分)
类别名称作者出版社
专著化学分析祁芬兰化学工业出版社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多维创新研究司润霞吉林教育出版社
煤气化制甲醇工艺孙秀华化学工业出版社
煤气化制甲醇实训指导书马秀英化学工业出版社
电气控制与plc马学义延边大学出版社
电力电子模块化教程张鹏鹏中国原子能出版社

参考资料:截至2025年1月

学术资源

截至2025年1月,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37万余册。

校园文化

学校标识

校徽

学校校徽整体采用柴达木的开头英文字母、工业齿轮和青海湖自然景观为设计元素,颜色以铁锈红为主色调体现柴达木盆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寓示学校服务于柴达木经济的腾飞。齿轮和湖水变形组成字母c,表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独特地理位置。鸟头部为字母d,鸟身为字母m,展翅纷飞的飞鸟造型寓意学校越办越好,越飞越远,字母m同时又是一本翻开的书籍,象征学校是芸芸学子起飞的起点,梦想的摇篮。

精神文化

校训

学校校训是“修德练技,笃学强体”。

修德练技: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强调,“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源源不断为各行各业培养亿万高素质的产业生力军,让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职业发展上也有广阔空间”。作为职业院校,“修德”无疑是成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第一步。技求于精,丝丝入扣,才能游刃有余。技能需要不断的磨炼和提升,这就要求技术技能人才在“修德”的同时“练技”。技是职业院校之本,是技术技能人才的基石,“练技”二字足以凸显出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方向,也是技术技能人才区别于其他人才的“标志”。所以“练技”和“修德”同样重要,二者不可分割,需同时修炼,方可炉火纯青。

笃学强体:“笃学”,语出《论语》:“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笃学”由“笃信好学”化裁而来。“笃学”意为心无旁鹜,专心好学,寓意柴院学生发奋学习,知行合一,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成为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素质好、知识实、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强体”,青年何以强,强体以为先。希望柴院学子在学习之余也要保持蓬勃的生命气息、丰盈的生命状态和坚强的生命意志,让生命力永远鲜活、永远旺盛。

校风

学校校风是“团结、勤奋、务实、创新”。

学风

学校学风是“勤学慎思、互勉笃行、全面发展”。

校歌

学校校歌《启航》承载着学校厚重的内涵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思想、校风、教风、学风的高度概括,代表着全校师生积极向上、顽强拼搏、锲而不舍、敢于创新、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学校校歌《启航》歌词点出了学校的地理位置、校园环境的靓丽。歌词把“校风”“校训”“教风”“学风”融合了进来,通过反复吟唱,给师生们以鲜明的提示,是教学互长的座右铭。

学校校歌《启航》讴歌了学校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同时也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校歌寓意着学校这艘充满生机的航船,一定能载着全院师生的梦想,在教育教学的碧海蓝天中,乘风破浪,铸造辉煌。

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校歌《启航》
《启航》
作词:梅卓作曲:更嘎才旦
当青藏高原的阳光 阳光,照耀着我们青春的脸庞,像一排排年轻的白杨,矗立在柴达木的身旁,风雨描画着我们的模样,雷电激励着我们的梦想,风雨描画着我们的模样雷电激励着我们的梦想,我们要用勤劳的双手,支撑起人生 人生的希望,因为我们是朝阳的孩子啊,因为我们是朝阳的孩子啊,迎着风 迎着光芒,快乐启航!当昆仑雪山的胸膛 胸膛,激荡着我们青春的力量,像一朵朵芬芳的鲜花,点缀着试验区的辉煌,自强不息是我们的脊梁,身怀绝技是我们的翅膀,自强不息是我们的脊梁,身怀绝技是我们的翅膀,我们要用智慧的心灵,牵引着命运 命运的飞翔,因为我们是朝阳的孩子啊,因为我们是朝阳的孩子啊,迎着风 迎着光芒,快乐启航!快乐启航!

校庆日

学校校庆日是每年的6月27日。

社团文化

学校有藏文书法社、乒乓球社、心灵导航社等各种类型的学生社团。社团开展举办文化艺术节、“逐梦青春·一路‘声’花”歌手大赛、“青春逢盛世·共赴新征程”迎新晚会、“提笔书写团结情·同心共筑中国梦”书法展演、“永远跟党走·思辨正青春”青海省第十七届大学生辩论赛、“战疫杯”乒乓球赛等系列主题活动。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职称姓名
院长、党委副书记李洪德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向阳
副院长高喜庆
马占梅
崔学雍

参考资料:截至2025年5月

所获荣誉

获奖情况
时间奖项
2024年2024年度中国—中东欧国家职业院校产教联盟优秀成员单位
2023年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青海赛区暨第九届“民生银行杯”青海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
2023年2022—2023年度青海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示范单位
2023年2022年度“1+x”粮农食品安全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优秀师资团队”
2023年2021—2022年度海西州无偿献血先进集体
2022年青海省中等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建设单位
2022年青海省2021年度消防工作先进单位
2022年海西州“健康餐厅”单位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11月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