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
据《三辅黄图·阁》记载,西汉成帝时期,刘向在天禄阁校勘典籍时,深夜有黄衣老人拄青藜杖推门而入。老人吹燃藜杖端部照明,向刘向传授《五行洪范》篇目,自称太乙之精,因天帝听闻刘向博学而下凡考察。这一典故成为“青藜学士”成语的文学原型。
出处记载
该成语直接源自《三辅黄图·阁》中的记载:“刘向于成帝之末……夜有老人著黄衣,植青藜杖,叩阁而进。”古籍明确将黄衣老人与太乙星精相联系,使“青藜”成为学识传承的象征物。
历史用例
宋代刘克庄在《徐复除秘书少监制》中写道:“尔昔为青藜学士,今为白头老监……”,这是该成语在古代文献中的典型应用。明代程登吉编纂《幼学琼林》时,将“青藜学士”典故纳入天文篇,进一步扩大了其传播范围。
语义解析
青藜:既指老人所持藜杖的物理属性,亦引申为夜读灯光、勤学典故及读书人群体象征
学士:原指古代编纂官职,在本成语中专指学识渊博者
组合含义:通过借代手法,以“持青藜杖的使者”指代受天启的博学者
语法功能
该成语属偏正式结构,在语句中通常作为宾语或定语使用。例如现代应用场景:“图书馆内多位青藜学士潜心研读”,此处作宾语使用;“青藜学士的风范令人敬仰”,此处作定语使用。
关联词汇
在汉语成语体系中,“青藜学士”与“青箱家学”同属学识传承类成语,而“青钱学士”虽结构相似,但出自《新唐书·张荐传》,特指科举中第者。三者共同构成以颜色词“青”为核心的成语语义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