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人民法院原名新城区人民法院,于1980年1月28日在江宁法庭的基础上成立,2005年3月18日,随南宁市行政区域调整更为现名;2010年3月29日,正式搬迁至南宁市云景路19号对外办公。全院现有人员286人,正式在编人员133人,正式在编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97%,其中硕士29人,占总人数的21·8%,法院队伍呈现出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的特点。
机构设置
青秀区人民法院现设有办公室、政工科(监察室)、立案庭、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第一庭、民事审判第二庭、民事审判第三庭、行政审判庭、审判监督庭、审判管理办公室、执行庭(执行工作局)、司法警察大队、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等13个部门。
法院建设
近年来,青秀区法院年收案数量在8000件左右,受理案件数居全区基层法院之首。多年来,该院始终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坚持以审判工作为中心,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确立了“从严治院,公信立院,科技强院,文化兴院”的16字方针,各项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在队伍建设方面,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的总体工作思路,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开展“星级化服务创建”活动,积极探索法院党建工作新机制,使党建工作活力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实现党的建设与法院审判工作良性互动发展。在科技强院方面,现有14个法庭全部完成科技化法庭建设,建成执行指挥中心,同时推进诉讼档案电子化建设,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中;在司法为民方面,推进“妇女儿童维权岗”建设,为妇女儿童维权开辟绿色通道,2012年7月11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到该院调研,对妇女儿童维权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与青秀区司法局、广西大学法律援助中心合作成立“青秀区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岗”,实现法律援助及诉讼费减、缓、免从申请、确认到落实的无缝对接;在市交通警察支队二大队挂牌成立“第一交通巡回法庭”,促进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等案件及时有效处理;在辖区乡镇、街道和开发区成立10个法官工作站,全院法官挂点到站,开展上门立案、巡回审判、上门调解、法治宣传等工作,实现便民诉讼服务网络全覆盖,2014年9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到新竹街道法官工作站调研时指出,法官工作站是人民法院加强司法便民利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好形式,要继续坚持、不断完善;建设流程服务厅,将分散于不同庭室的流程组集中起来,为当事人统一办理庭前事项,2013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景汉朝到该院视察时,对该举措给予高度评价;成立诉前联调中心,将原人民调解中心与立案调解、各行业协会及行政机关的联合调解工作进行整合,开创大调解工作格局;在文化建设方面,抓好“文化五室”建设,配备完善的硬件设施,制定“共享”文化建设方案,建设法制人物石雕和宪法石雕,镌刻法官誓词等,以法官为中心,突出审判特色,彰显法治威严,传播法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