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上海电业学校时期
1951年10月15日,上海电业学校成立。1952年6月,上海电业学校改办为上海电力工业学校,1953年11月又改名为上海动力学校。
上海电力专科学校时期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5月,学校设有共13个二级院部和40个本科专业。
二级学院 | 专业名称 | 层次 | 学制 |
---|---|---|---|
上海电力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 | 能源与动力工程(含卓越工程师班) | 本科 | 四年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本科 | 四年 | |
机械电子工程 | 本科 | 四年 |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本科 | 四年 | |
核工程与核技术 | 本科 | 四年 | |
上海电力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本科 | 四年 |
环境工程 | 本科 | 四年 |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本科 | 四年 | |
应用化学 | 本科 | 四年 | |
上海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 | 四年 |
能源互联网工程 | 本科 | 四年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 | 四年 | |
上海电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本科 | 四年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本科 | 四年 | |
自动化 | 本科 | 四年 | |
核电技术与控制工程 | 本科 | 四年 | |
上海电力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本科 | 四年 |
软件工程 | 本科 | 四年 | |
信息安全 | 本科 | 四年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本科 | 四年 | |
上海电力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通信工程 | 本科 | 四年 |
电子信息工程 | 本科 | 四年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本科 | 四年 |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本科 | 四年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本科 | 四年 | |
上海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 | 本科 | 四年 |
工程管理 | 本科 | 四年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本科 | 四年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本科 | 四年 | |
经济学 | 本科 | 四年 | |
能源服务工程 | 本科 | 四年 | |
上海电力大学数理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本科 | 四年 |
应用物理学 | 本科 | 四年 | |
上海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本科 | 四年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
体育学院 | - | ||
人文艺术学院 | - | ||
以上资料参考来源:(截至2023年9月) |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上海市iii类高峰学科1个,上海市iv高峰学科2个,高原学科1个,上海市一流学科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6个,市教委重点学科5个,9个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电气工程、能源动力学科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截至2025年2月,有博士学术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个。类别 | 名称 |
---|---|
上海市iv高峰学科(1个) | 环境与生态 |
上海市ii类高原学科(1个) | 电力工程 |
上海市重点学科(6个) | 现代电力系统与电站自动化、电力清洁生产与节能工程、电力企业信息化与决策支持、电厂应用化学与环境保护、电气工程(上海市一流学科)、电气工程(上海高校高原学科) |
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5个) | 现代电力系统与电站自动化、电力清洁生产与节能、电力系统安全与节能、现代电力企业管理、智能电网技术与工程 |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 | 电气工程、能源动力 |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 能源动力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 | 电气工程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 | 电子信息、机械、能源动力、工程管理、材料与化工、翻译 |
(截至2023年9月)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在编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为60·0%。目前有双聘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骨干教师称号等国家级人才5人,教育部优秀人才奖励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等省部级人才13人,上海市曙光学者等其他各类高层次人才计划90余人次。另有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7人,上海市“四有”好教师1人,上海市宝钢优秀教师奖7人,上海市育才奖30人次。类别 | 名录 |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 李和兴 |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 梅柏杉 |
高端人才 | 邵立冬 |
全国优秀教师 | 符杨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潘卫国、刘海梅、张大全 |
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 | 张建平 |
上海市“高端人才”特聘教授 | 朱群志、姚伟峰、赵晋斌、任洪波、陈文博、刘方、杨海申 |
青年高端人才 | 刘建峰、庞成鑫 |
上海市曙光学者 | 李永光、闵宇霖、李东东、刘永生、吴江、徐群杰、杨秀 |
光明学者 | 林顺富、苏向敬 |
参考资料:(截至2023年9月) |
教学建设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及17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原电力工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2个、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上海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协同创新中心1个、新能源人才教育技术交流平台1个、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上海市知识服务平台1个。学校构建了由上海智能电网技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上海新能源人才技术教育交流中心、上海电力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和“一带一路”能源电力管理与发展战略研究智库组成的“三中心一智库”,成立上海能源电力科创中心。序号 | 基地类型 | 基地名称 | 批准建设时间 | 批准单位 |
---|---|---|---|---|
1 | 原电力工业部重点实验室 | 上海电力学院热力设备腐蚀与防护实验室 | 1999年 | 国家电力公司 |
2 |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 | 上海市电站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 2007年 | 上海市科委 |
3 | 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 | 电力腐蚀控制与应用电化学重点实验室 | 2008年 | 上海市教委 |
4 | 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上海热交换系统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08年 | 上海市科委 |
5 | 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上海电力能源转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0年 | 上海市科委 |
6 | 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上海防腐蚀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0年 | 上海市科委 |
7 | 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上海发电环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1年 | 上海市科委 |
8 | 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上海绿色能源并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3年 | 上海市科委 |
9 |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 | 上海市电力材料防护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 | 2014年 | 上海市科委 |
10 | 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上海发电过程智能管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4年 | 上海市科委 |
11 | 上海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上海高校高效电能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 2014年 | 上海市教委 |
12 | 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协同创新中心 | 上海智能电网技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 2015年 | 上海市教委 |
13 | 新能源人才教育技术交流平台 | 上海新能源人才技术教育交流中心 | 2015年 |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 |
14 | 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一带一路能源电力管理与发展战略研究基地 | 2016年 | 上海市教委 |
15 | 委办局共建 | 上海电力安全技术研究中心 | 2017年 |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
16 | 上海市研发服务平台(筹) | 上海市电力电子化电网先进测控技术研发服务平台 | 2017年 | 上海市科委 |
(截至2023年9月) |
上海电力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5月,学校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项目三千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专项项目、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项目、优秀学术带头人(青年)项目、启明星项目、启明星培育(扬帆专项)、浦江人才计划、曙光计划、晨光计划、阳光计划等多种类高水平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项目700余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学技术奖78项,其中国家奖3项。学校入选首批上海市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并拥有千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被权威检索机构收录的科技论文数量连续攀升,多篇论文入选esi论文。获奖年份 | 项目名称 | 完成人 | 获奖名称 | 等级 |
2022 | 安全便携式光伏退役电池梯次储能系统在无电建设区的工程应用 | 张嘉伟、廖强强、刘俊华、李程、樊成虎、徐征、朱建臣、梁丽萍、付彬、王媛 | 中国安装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 |
2022 | 电力储能用电池关键材料与技术 | 闵宇霖、缪永华、朱晟、徐群杰、杨伟、罗勇 | 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 | 一等 |
2022 | 燃煤机组scr装置与脱硝催化剂性能优化关键技术开发及工程应用 | 潘卫国、张杨、郭瑞堂、郭士义、王文欢、陆超、丁红蕾、官贞珍、高春昱、李浙飞 |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 | 二等 |
2022 | 燃气轮机通流部分健康监测系统研究与应用 | 徐搏超、刘冠军、应雨龙、吴仲、陈开峰、朱涛、李靖超、邵飞、许彬、胡罡、周盈涛、任磊、李强、王守成、李杰 |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创新奖 | 一等 |
2022 | 铁电材料的热释(压)-电-催化耦合效应与机理研究 | 刘永生、贾艳敏、武峥、林佳、徐晓莉 |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 | 二等 |
2022 | 污水处理过程污泥同步原位减量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 | 周振、王丽花、郝如杰、安莹、吴志超、孙晓、蒋路漫、周传庭、于楠、周连奎 |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2022 | 工业燃气轮机故障预测诊断技术创新与工程应用 | 应雨龙、张辉、李靖超、徐搏超、李建华、吴仲、王申华 |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2022 | 光储联合系统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 | 孙耀杰、张宇、冯冬涵、时珊珊、赵波、李相俊、方陈、解晶莹、王育飞、管清平、胡安平、叶诚明、王瑜、魏新迟、李永军 |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 一等 |
2022 | 直流强馈入型城市电网高压扰动宽频监测与辨识关键技术及应用 | 黄华、赵丹丹、高凯、赵文彬、江秀臣、苏磊、王磊、鲁炜、韩政、张榆 |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2022 | 基于数据融合驱动的区域综合能源多主体协同性能提升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李琦芬、何维国、陈赟、史梦洁、任洪波、郭乃网、杜海舟、谷泓杰、王汝英、赵鹏翔 |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2022 | 钻石型城市配电网规划运行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 阮前途、石方迪、张铭泽、杨帆、祝瑞金、江峰青、吴志、宋若晨、费斐、王彦国 |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2022 | 高可靠新能源电站仪控设备与系统自主化技术及应用 | 费敏锐、陈凯、钱虹、徐建平、王灵、范科峰、杜大军、高磊、郭爱华、包伟华、苏晓燕、宋延勇、郑陈、张宇、陈文坚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 一等 |
2022 | 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表面改性及其应用 | 徐群杰、孙毅、李巧霞、孙丽君、杨丞、沈喜训、闵宇霖、云虹 | 中国表面工程协会科学技术奖 | 一等 |
2022 | 燃料电池用高效阳极催化剂表面改进及应用研究 | 李巧霞、邹亮亮、赵正威、张丽 | 中国表面工程协会科学技术奖 | 三等 |
2022 | 自主智能地下管线勘测机器人及数字孪生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 | 俞沛宙、徐大军、杨跃平、林雯瑜、董平、王育飞 | 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 | 二等 |
2022 | 高可靠性及高功率密度的节能型电力变压器关键技术及应用 | 江友华、陈辉、吴一庆、顾胜坚、刘军、崔昊杨 | 安徽省科技进步奖 | 三等 |
以上资料参考来源:(截至2023年9月) |
《我国首座大型海上风场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2018年,符杨) |
学术资源
…更多「学术研究」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名
上海电力大学
校徽
学校徽志是外圆内方图案,图形正中系“电”古文字形与高压输变电铁塔造型的融合,代表学校以培养光明使者振兴能源电力的志向;图形下方“1951”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图形外环上方是“上海电力大学”校名,外环下方是“上海电力大学”的英文大写。校徽的内外圆环的中英文代表学校的中英文名字;繁体字电字代表学校是以电为主的教学方式;背景颜色为红色代表学校激情的办学方式。
精神文化
…更多「校园文化」介绍请查阅全文…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宋来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顾春华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张艳林 |
党委副书记 | 仰颐 |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 朱克勇 |
副校长 | 符杨 |
副校长 | 杨宁 |
副校长 | 张波 |
总会计师 | 张川 |
历任领导
学校沿革 | 校领导姓名 | 任职 | 任职时间 |
---|---|---|---|
上海电业学校 | 李汉杰 | 校长(兼) | 1951·10~1952·5 |
胡永畅 | 书记 | 1951·10~1952·5 | |
上海电力工业学校时期 | 仇启琴 | 书记 | 1952·8~1953·3\1956·2~1958·8 |
校长 | 1955·6~1960·8 | ||
董一博 | 书记 | 1953·3~1955·6 | |
校长 | 1953·4~1955·6 | ||
褚干臣 | 书记 | 1955·6~1956·2 | |
徐振声 | 代理校长 | 1959·4~1960·3 | |
叶枫 | 书记 | 1958·8~1962·12 | |
上海电力工业专科学校 | 程重远 | 校长(兼) | 1960·7~1963·3 |
书记(兼) | 1979·7~1983·3 | ||
阎学谦 | 党委负责人,书记 | 1962·12~1964·5 | |
吴晨平 | 校长 | 1962·8~1968·3 | |
任伯祥 | 书记 | 1970·4~1978·5 | |
校革委会主任 | 1968·3~1978·5 | ||
陆楚龙 | 校长 | 1983·3~1985·7 | |
李营 | 书记 | 1983·3~1985·7 | |
上海电力学院 | 许英才 | 校长(兼) | 1985·7~1987·9 |
书记(兼) | 1985·7~1987·9 | ||
兰之达 | 校长 | 1989·8~1995·12 | |
胡三梅 | 书记 | 1991·4~1995·12 | |
陈大森 | 校长 | 1995·12~2004·6 | |
周光耀 | 书记 | 2000·4~2013·7 | |
曹家麟 | 院长 | 2004·6~2011·1 | |
成旦红 | 书记 | 2013·7~2015·11 |
校友情况
姓名 | 成就 |
---|---|
郭为民 | 任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获评“2016中国自动化领域年度人物” |
黄敬侠 | 获得“广西电网公司职工技术创新二等奖”“全国电力行业优秀qc小组全国二等奖”“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三等奖” |
张宏洲 | 青浦区科委书记 |
倪春 | 获得“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称号 |
缪庆庆 |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
张雄伟 | 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