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东莞市石角码头作为厚街镇宝屯管理区的水运设施,具体建设时间尚无明确记载。根据邮政系统登记信息显示,该码头至少延续使用至2008年。2019年邮政资料仍保留"石角路石角码头"地址信息,印证行政规划调整后旧地名的系统性沿用特征。
綦江盐码头始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由乡绅张子阡等倡捐修建,初期作为义渡设施使用。民国初年发展为盐业运输核心节点,设有宝兴隆、恒昌裕等盐号分店,每日经停盐船超百艘,承担黔北七县及重庆周边区域的食盐转运。1935年后扩展至农副产品运输领域。
龙游石角码头唐代列为灵山江四大古码头之一,全盛时期日均停泊货船竹筏200余艘,形成浙西南至皖赣的盐业中转通道。1950 1960年代仍保持日用百货水运功能,徐春权家族三代在此从事撑船运输。
功能变迁
东莞市石角码头主要承担区域性短途货运,2008年废止。綦江盐码头在1935年后形成双向物流体系:下行运输食盐至贵州,上行运送桐油、药材等农副产品至重庆。龙游石角码头除承担食盐中转外,还运输江山石灰至丽水地区,年吞吐量达万吨级。
地理特征
东莞市石角码头位于厚街镇宝屯管理区石角路,属珠江三角洲河网地带,2008年废止的地名。綦江盐码头依托綦江水系形成阶梯式泊位,现存三个青石砌筑的古埠头。龙游石角码头遗址保留唐代条石基础,2016年修缮后呈现'一主两副'的埠头格局,核心区长28米,设有竹筏停靠区。
废止影响
2008年东莞市石角码头废止后,原址仍作为地理标识存在于邮政系统。綦江盐码头的运输功能在20世纪中叶逐步衰退,现改造为理论宣讲和文化活动场地。龙游石角码头因2008年石角大桥通车彻底终止航运,遗址经保护性开发纳入"石角八景",2022年转型为竹筏漂流体验区。
遗存保护
龙游石角码头2016年启动保护工程,修复核心埠头并新建800米沿江游步道。现存清代纤夫石刻群,其中最大单体重达5吨。綦江盐码头保留民国时期盐仓基址,墙基采用三合土夯筑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