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百科
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是上海交通大学下设的二级院系。
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成立于1928年, 对中国近代数学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中国第一次数学会就在上海交大召开。1952年院系调整,数学系大部分师生被调整到复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1956年,交大西迁,副校长张鸿教授首次将交大教学传统归纳为“门槛高,基础厚,要求严”。1978年9月,重新组建应用数学系;2001年冬恢复为数学系。百年来交大数学系桃李芬芳,知名校友中有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吴文俊院士、胡和生院士及龚升等著名数学家,也有神华集团总裁凌文、红杉中国基金创始人沈南鹏等杰出企业家。
历史沿革
1896 年,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创立,从1898 年4 月招收第一届师范生起,开设了数学课。
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成立于1928 年, 对中国近代数学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中国数学会成立大会与第一次会议于1935 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
1952 年院系调整,数学系大部分师生被调整到复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
教学工作
数学科学学院坚持“把握主流,做强基础,做大应用,注重交叉,发展特色”的办学思路,构建起了具有交大特色的数学课程的教学体系。目前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数学实验》、《高等数学》),上海市精品课程8门(《高等数学》、《数学实验》、《数学分析》、《大学代数》、《高等代数》、《工程数学》、《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教学立项课程1门(《数学分析》)。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我校首批mooc上线的两门课程之一(《数学之旅》),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数学实验》),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校卓越教学奖1位,“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本(《数理金融-资产定价与金融决策理论(第二版)》、《数学实验》)。设有教育部国家工科数学教学基地。2007年工科数学基地教学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
师资力量
过去十年,数学科学学院通过在美国数学会网站和多种国际渠道刊登广告,以及在各种国际会议上宣讲面谈等,进行全球招聘,依托国家和上海市各类人才计划和学校绿色通道,广纳贤才,使得交大数学科学学院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现有 117 名专职教师,包括中科院院士 1 名,杰青 4 名,优青、拔尖人才获得者2名,国家教学名师1名,上海市教学名师2名,冠名或特聘教授 13 名,外籍教师 8 名。另有 3 名双聘中科院院士,19 名国外一流数学家任访问讲席教授,每年来校工作至少 2 个月,其中5位海外院士, 1位esi高引科学家,3位icm一小时或45分钟报告者,1位图灵奖获得者, 2名教育部海外名师计划获得者,11名国家高端外国专家项目获得者。他们通过联合指导研究生、开设高端系列讲座、暑期课程、组织系列国际会议、合作研究等方式对本学科作出实质贡献。学院从海外名校全职引进7位讲席教授和以特别研究员职位(相当于美国tenure-track)引进23位来自普林斯顿、麻省理工、密西根、巴黎六大等名校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师资队伍的国际化与年轻化成为显著特色。2014 成为国家外专局首批 4 所国际化示范学院之一,也是至今唯一入选的数学学院。
科学合作
数学科学学院现设有研究所2个(数学科学研究所、复杂系统研究所),拥有数学和统计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2012年新增科学工程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4年新增“多物理过程数学建模、分析与计算”上海市教委重点实验室,2015年积极筹建国家基金委资助的交叉学科研究平台 “致远数学科学中心”。
近5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 论文753篇,其中发表在journal of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siam review、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a、advances in mathematics、annals of statistics 等杂志上的成果,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和潜在应用价值。获得多项学术荣誉,包括2 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 项上海市自然科二等奖、1 项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运筹学会“青年科技奖”一等奖、研究成果入选“2011 年全国百篇最有影响国际论文”等。各类科研项目资助率逐年上升,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5年已获得资助项目已达110项,累计合同金额3955·6万。
教学研究室
数学实验室是数学系的实验中心,国家工科数学教学基地实验室。以教学实验为主,为本系专业开课4门,《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vc++程序设计》、《数学软件》选讲,主要有《sas》、《mathematica》、《matlab》。 实验室承担本系专业4个年级,四门课的算法设计实验和研究生用机。承担国家工科数学教学基地的教改项目,高等数学、数学实验与数学软件上机实习任务,最多时有40多个班1200多学生。实验室每年教学实验机时有五万多。 实验室也是学校数学模型竞赛培训基地,每年的全国数学模型竞赛和美国数学模型竞赛交大赛区设在该实验室。实验室集教学与实验为一体,是学生学习各种数学软件,建立数学模型、算法探讨与设计的场所,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起重要的作用。
教学结构
1、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培养有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而奋斗、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善于学习、实践、和创新的高级人才。
2、发扬交通大学“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的办学传统,注重学生知识、能力、修养的协调发展, 以科学的教育理念、认真的教学态度、先进的教学内容、探索的教学方法,严格的教管体制,实现富有创新精神的教育,培养具有“宽厚、复合、开放、创新”特征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学科建设
偏微分方程 |
1、非线性双曲守恒律方程组2、双曲-抛物耦合方程组 3、几何中的偏微分方程、调和映射与landau-lifshitz方程4、离散孤立子系统的可积性态 5、变分方法6、基因研究中的 数学理论 7、偏微分方程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该学科方向的学术队伍:(排名以拼音为序,下同)孔德兴 李亚纯 王亚光 王维克武爱文 许德良 乐经良 周春琴 朱佐农 |
代数学 |
1、无限维李代数的表示理论2、典型李超代数的表示理论3、无限维非阶化李代数的结构理论 4、无限维李代数的顶点表示理论5、完备李代数理论 6、非交换代数该学科方向的学术队伍:姜翠波 李为民 苏育才 武同锁章 璞 张跃辉 蒋启芬 |
常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 |
1、高维周期系统的扰动分支2、二维系统的全局分支(i·e·hopf分支,poincare分支与同异宿分支等)3、泛函微分方程周期解的分支4、偏微分方程及格上微分方程的行波解与分支、kam理论的应用5、lorenz系统的不变代数曲面及平面解补充的可积性6、非线性周期微分方程的floquet理论7、hamilton系统的扰动分支该学科方向的学术队伍:陈贤峰 顾圣士 韩茂安 马世旺 肖冬梅向光辉 于 江 张伟江 张 祥 |
数论 |
1、解析数论 2、哥德巴赫问题3、华林问题4、素数分布5、丢番图方程该学科方向的学术队伍:李红泽 |
复分析及其应用 |
1、拟共形映照、mobius群及有关的偏微分方程理论与应用2、值分布理论和复微分方程3、m群和hadamard流形等距群4、亚纯函数的唯一性问题该学科方向的学术队伍:陈克应 方爱农 乃 兵 姚卫红余军扬 |
组合与图论 |
1、组合设计理论 2、组合数学与图论及其应用3、任意区组长度的kirkman拟系的渐进存在性4、k=4时gd的可分解设计5、k=4时的可分解填充设计6、有向三元系的支撑数问题与mendelsohn三元系的支撑数问题该学科方向的学术队伍:李 乔 沈 灏 王铭 吴耀琨张晓东 |
概率统计与运筹学 |
1、随机长的信息理论 2、金融数学3、np问题的解空间结构的研究4、模拟退火算法的收敛性问题5、遗传算法收敛性研究6、粒子系统7、运筹学该学科方向的学术队伍:韩 东 孙祝岭 王桂兰 王晓敏肖柳青 徐晓岭 叶中行 周国标 |
计算数学 |
1、非协调元及其区域分解算法2、谱方法该学科方向的学术队伍:贺力平 黄建国 石钟慈宋宝瑞曾 进 周 钢 |
公众号主体介绍上海交通大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简称“上海交大”,位于上海市,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国办学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英才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为九校联盟(c9)、环太平洋大学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universitas 21、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亚洲校园成员。
学校创建于1896年,原名南洋公学,1911年更名为南洋大学堂,1921年更名为交通大学上海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交通大学上海本部,1949年更名为交通大学;1956年根据党中央决定开始西迁,1957年分设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上海部分定名为上海交通大学;1999年,原上海农学院并入;2005年,与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徐汇、闵行、黄浦、长宁、浦东、崇明等校区,总占地面积300余万平方米;有40个学院,77个专业;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4个;44个博士后流动站。有教职工11451人,全日制本科生18584人。
历史沿革
清末发源
1896年,清政府刑部左侍郎李端棻上奏《推广学校》一折,建议自京师以及各省府州县皆设学堂。10月,盛宣怀向清朝政府正式上奏《条陈自强大计折》,附奏《请设学堂片》,禀明两江总督刘坤一,拟在上海捐地开办南洋公学,经费由轮电两局捐输,聘请何嗣焜出任总理。12月得到光绪皇帝准允。至此,标志南洋公学正式创立。因学堂地处南洋(当时称江、浙、闽、广等地为南洋),参考西方学堂经费“半由商民所捐,半由官助者为公学”,故定名为南洋公学。南洋公学初建时以培养高端法政人才为办学目标,先设师范院、外院、中院、上院四院,继设铁路班、特班、政治班、译书院、东文学堂等。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上海交通大学共有40个学院/直属系,有本科专业77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等10个学科门类。
2022年2月,学校新增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智能感知工程专业、智慧农业专业、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可持续能源专业、智慧能源工程专业。
上海交通大学本部招生专业(2021年)学院名称 | 招生专业名称 | 分流专业名称 |
---|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 海洋工程类/土木类 | 船舶与海洋工程、土木工程、交通运输(3+1+2改革省份要求物理且化学) |
工程力学(强基计划) | 工程力学(强基计划) |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机械类(国际化人才培养试点班) | 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 |
机械类 | 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 |
工业工程 |
核工程与核技术 | —— |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类 | 自动化、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信息安全、软件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电子信息类(ieee试点班) | 自动化、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 |
人工智能(卓越人才试点班*) | —— |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 |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 |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 生物医学工程 | —— |
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 航空航天工程 | —— |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创新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产教融合培养班,回生源地国电投分公司工作) | —— |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类 | 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含高分子方向) |
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 | 从优秀新生中选拔,进入“致远荣誉计划” | 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生物科学、生物医学科学 |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 | 海洋科学(物理海洋与观测技术) | —— |
海洋科学(化学、生物与地质海洋) | —— |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 生物科学类 | 生物技术、生物工程 |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 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 | 农业资源与环境、动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植物科学与技术 |
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 | 药学类 | 药学、临床药学(五年制) |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 经济管理试验班 | 金融学、经济学、工商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金融学 |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 |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 法学试验班 | 法学 |
法学 | 法学 |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 |
日语 | —— |
德语 | —— |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中外文化交流) | —— |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 行政管理 | —— |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 | 传播学 | —— |
广播电视编导 | —— |
文化产业管理 | —— |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 | 工业设计 | —— |
建筑学 | —— |
视觉传达设计(含环境设计) | —— |
风景园林 | —— |
上海交通大学交大密西根联合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 | 电子信息类(交大密西根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全英语授课) | 机械工程、电子与计算机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未来技术方向)、电子与计算机工程(未来技术方向)、材料科学与工程(未来技术方向) |
机械类(交大密西根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全英语授课) |
材料类(交大密西根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全英语授课) |
上海交通大学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speit) | 电子信息类(零法语基础,英语+法语授课) | 信息工程、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 |
机械类(零法语基础,英语+法语授课) |
法语(零法语基础,英语+法语授课) | —— |
理科试验班类 | 理科试验班类(含致远*、吴文俊数学班、李政道物理班) | 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天文学 |
工科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 工科试验班类(工科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 海洋工程类、机械类、电子信息类、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航空航天工程、海洋科学(物理海洋与观测技术)、电子信息类(交大密西根学院、未来技术学院)、机械类(交大密西根学院、未来技术学院)、材料类(交大密西根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类(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机械类(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 |
自然科学试验班 | 自然科学试验班 | 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海洋科学(化学、生物与地质海洋)、药学 |
文科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 人文科学试验班(文科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 法学 |
汉语言文学(中外文化交流)、行政管理、传播学、广播电视编导、文化产业管理 |
参考来源: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招生专业(2021年)学院名称 | 招生专业名称 | 年制 |
---|
上海交通大学临床医学院 | 临床医学(本博连读) | 八年制 |
临床医学(本博连读法语班) |
临床医学 | 五年制 |
临床医学(英语班) | 五年制 |
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 | 临床医学(本博连读口腔医学方向) | 八年制 |
口腔医学”5+3一体化“ | 五+三 |
上海交通大学儿科学院 | 儿科学”5+3一体化“ | 五+三 |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 预防医学 | 五年制 |
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 | 生物医学科学 | 四年制 |
检验系 | 医学检验技术(法语班) | 四年制 |
检验系 | 医学技术类(医学检验技术、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 四年制 |
|
营养系 |
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 | 护理学 | 四年制 |
卓越医学创新班 | 医学实验班(卓越医学创新班)(临床医学、儿科学(5+3)、预防医学) | 五年制 |
参考来源: |
学科建设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有8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创新基地,1个国家级能源研发中心,3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能源局创新平台,1个国家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4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5个国家医学中心,1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集成攻关大平台,9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基础研究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前沿科学中心,21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上海市工程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功能型平台,1个上海市技术创新中心,8个上海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个上海市前沿科学研究基地,3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1个上海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55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个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新农村发展研究院,1个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1个自然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
校园文化
上海交通大学校名字体为毛体,校名中核心词为“交通”二字。
1912年(民国元年),学校改隶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更名为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并将铁路科改为土木科,电机科改为电气机械科。此为“交通大学”的“交通”的来源——“交通部”的“交通”。
校区情况
上海交通大学有7个校区,包括闵行校区、徐汇校区、黄浦校区、七宝校区、长宁校区、崇明校区、浦东校区等,其中闵行校区是主校区。
闵行校区
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位于上海市东川路800号,拥有教学、科研、行政、生活等各类建筑,兼备理工农医文多学科平台,容纳3万余名学生。
徐汇校区
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954号,作为老校区,跨越三个世纪的发源地,校内有许多承载百年历史的优秀老建筑,校门、图书馆、工程馆等。
黄浦校区
上海交通大学黄浦校区位于上海市重庆南路227号。
七宝校区
上海交通大学七宝校区位于上海市七莘路2678号。
长宁校区
上海交通大学长宁校区位于上海市长宁区法华镇路535号。
崇明校区
上海交通大学崇明校区位于崇明区陈家镇教育园区地块,首期规划占地约350亩,总建筑面积162283平方米。
浦东校区
…更多「校区情况」介绍请查阅全文…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杨振斌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丁奎岭 |
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 | 奚立峰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范先群、蒋兴浩、刘卫东、管海兵、曾小勤 |
党委副书记 | 江帆、赵昕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国家监委驻上海交通大学监察专员 | 周承 |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 王伟明、胡薇薇 |
副校长 | 张兆国 |
校务委员会专职副主任 | 顾锋、张安胜 |
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 胡昊 |
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 方曦 |
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 汪后继 |
校长助理 | 于朝阳 |
总设计师 | 王光艳 |
领导信息,截至2025年6月 |
历任校长
历任校长姓名 | 届别 |
---|
盛宣怀 | 第一届(创始人、督办) |
何嗣焜 | 第一届 |
张元济 | 第二届 |
劳乃宣 | 第三届 |
沈曾植 | 第四届 |
汪凤藻 | 第五届 |
刘树屏 | 第六届 |
张美翊 | 第七届 |
张鹤龄 | 第八届 |
杨士琦 | 第九届 |
王清穆 | 第十届 |
唐文治 | 第十一届 |
凌鸿勋 | 第十二届 |
张铸 | 第十三届 |
叶恭绰 | 第十四届 |
陆梦熊 | 第十五届 |
关赓麟 | 第十六届 |
卢炳田 | 第十七届 |
陈杜衡 | 第十八届 |
李范一 | 第十九届 |
符鼎升 | 第二十届 |
蔡元培 | 第二十一届 |
王伯群 | 第二十二届 |
孙科 | 第二十三届 |
黎照寰 | 第二十四届 |
徐名材 | 第二十五届 |
张廷金 | 第二十六届 |
吴保丰 | 第二十七届 |
程孝刚 | 第二十八届 |
王之卓 | 第二十九届 |
吴有训 | 第三十届 |
李培南 | 第三十一届 |
彭康 | 第三十二届 |
谢邦治 | 第三十三届 |
刘述周 | 第三十四届 |
朱物华 | 第三十五届 |
范绪箕 | 第三十六届 |
翁史烈 | 第三十七届 |
谢绳武 | 第三十八届 |
张杰 | 第三十九届 |
林忠钦 | 第四十届 |
参考来源:截至2025年6月 |
校园环境
截至 2022 年 9 月,学校拥有图书馆 6 个,图书馆总面积达到 74985·63m2,阅览室座位数 7297 个。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 469·91 万册,当年新增 174657·0册,生均纸质图书 54·12 册;拥有电子期刊 265·86 万册,学位论文 880·27 万册,音视频 10907·4 小时。2021 年图书流通量达到 40·50 万本册,电子资源访问量 5157·17 万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 4301·42 万篇次。
校友情况
党、政、科、教界阶段 | 职务/成就/事迹 |
---|
南洋公学时期 | 蔡锷:1898年考入南洋公学,政治家、军事家蔡元培:1901年任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侯绍裘:1918年考入南洋公学,“五卅”运动领导人之一黄炎培:1901年入读南洋公学,教育家,实业家,政治家,中国民主同盟主要发起人之一李叔同:1901年就读于南洋公学,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以弘一法师名世,律宗第十一代祖师凌鸿勋:1910年考入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铁道工程学家陆定一:1922年入南洋大学电机工程科学习,中国共产党重要作家和文化人物邵力子:1901年就读于南洋公学特班,中国共产党发起人之一 |
交通大学上海学校时期 | 江泽民:1947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电机系,中共第三代领导核心,前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委主席钱学森:世界著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丁关根:195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运输管理系,中国共产党前高级领导,高级工程师何祚庥:1945年考入国立交通大学化学系,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黄万里:1927年进入唐山交通大学,中国水利、水文学专家,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林同炎:1926年进入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结构工程师茅以升:1916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结构工程师,桥梁工程专家王安:1936年考入国立交通大学电机系,计算机专家,王安电脑的创办人汪道涵:1932年考入国立交通大学物理系,前上海市市长、前海协会会长汪耕:1949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系,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1940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数学系,数学家吴有训:1949年任国立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物理学先驱张光斗:1934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水利水电专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光宪:1944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张钟俊:1934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电机系,自动控制理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嘉墀:1941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电机系电信专业,中国航天科技专家和自动控制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张维:1933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力学家、教育家、两院院士朱物华:1923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系,无线电电子学家、水声工程专家邹韬奋:1912年就读于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中国记者、出版家黄旭华:1949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中国核潜艇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屠基达:195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飞机设计专家,“歼7之父”茅于轼:1950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经济学家赵锡成:1949年毕业于交通大学航海专业,美国福茂集团董事长卢燕:1945年考入交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旅美华裔影人 |
上海交通大学时期 | 潘健生:1959年毕业于冶金系,材料热处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1961年毕业于电力机车专业,中国电力机车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恒一:1961年毕业于海洋石油工程专业,海洋石油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礼恒:196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航天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闻雪友:1962年毕业于涡轮机专业,中国舰船燃气轮机的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亚珠:1962年毕业于电机系,高电压技术与生物医学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强伯勤:1962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龙乐豪:1963年毕业于自动控制专业,中国工程院院士赵连城:1963年毕业于冶金系,材料物理与信息功能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绳武:1966年本科毕业于工程物理系核反应堆专业,1981年硕士毕业于物理系光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董事长、上海市政协常委许晓鸣:1987年毕业于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交大南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等,现任上海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上海理工大学校长陈赛娟:1975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血液细胞和分子遗传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江:1978年本科毕业于铸造专业,1981年获硕士学位,国家973首席科学家,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陈竺:1981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院士,卫生部部长倪军:1982年毕业,密歇根大学教授,吴贤铭先进制造技术中心主任。1994年获"美国杰出青年教师总统奖"林忠钦:1982年本科毕业于船舶工程系,973首席科学家,交大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顾敏:1982年本科毕业于物理系,澳大利亚斯威本大学光电子学首席终身教授,2006年、2007年分别当选澳大利亚工程院、科学院院士,成为澳大利亚首位华裔两院院士张文军:1984年本科毕业于信号处理专业,1989年获博士学位,上海交大副校长赵锋:1986年毕业,1992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任微软研究院网络嵌入式计算研究组首席研究员郑明光:上海交通大学核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中国著名核电专家,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院长叶军:1989年本科毕业于物理系,美籍物理学家,科罗拉多大学物理系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师从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约翰·霍尔,并接管其研究组及实验室,现任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和科罗拉多大学共同所属的美国天体物理联合实验室研究员潘军:1990年本科毕业于物理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丁洪:1990年本科毕业于物理系,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波士顿学院物理系正教授,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国家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杨广中:1982年考取上海交大自动化系,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凌文:1963年出生,198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峥:1986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自动控制系,中国人民解放军91910部队司令员,海军少将平野真一:前名古屋大学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名誉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平野材料创新研究所所长。 |
招生情况
2025年3月5日,据上海交通大学消息,2025年该校将继续增加150名本科招生名额。
所获荣誉
国内排名时间 | 排名类别 | 名次 |
---|
2020年 | 瑞路中国大学百强榜 | 位列第3 |
软科中国大学排名 | 位列第4 |
软科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 | 位列第6 |
世界排名类别 | 排名类别 | 时间 | 名次 |
---|
mosiur | 莫斯科国际大学排名 | 2020年 | 位列全球第42名,位列中国大陆第2位 |
2021年 | 列全球第47名,位列中国大陆第2位 |
qs | qs世界大学排名 | 2021年 | 列全球第47名,位列中国大陆第4位 |
软科 |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 2020年 | 位列全球第63名,位列中国大陆第4位 |
2023年 | 位列46名 |
the |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 | 2021年 | 列全球第100名,位列中国大陆第6位 |
u·s· news | 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 | 2021年 | 位列全球第122名,位列中国大陆第3位 |
参考资料: |
学校荣誉时间 | 荣誉 |
---|
2021年10月 | 被授予“2021年上海市工人先锋号”称号 |
2021年 | 上海交通大学徐剑团队发布了《全球电竞之都评价报告》,上海在基础设施指标中,以高分位列第一 |
2022年8月9日 | 2021—2022年度中国大学官微百强发布,上海交通大学位列第6 |
2022年8月15日 | 高等教育评价机构软科发布“2022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上海交通大学跻身前百强 |
2022年8月31日 | 入选实施储能技术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的高校名单 |
2022年10月 | 2023年世界大学排名52位 |
2022年11月 | 2023qs亚洲地区大学排名第10名 |
2022年11月 | 获批成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
2023年3月 | 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发布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四 |
2023年5月 | 被设立为“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2023—2025年)” |
2023年6月 | 2024qs世界大学排名第51位 |
2024年1月 | 入选中央网信办、教育部评选的新一期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 |
2025年6月 | 2026qs世界大学第47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