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的前身是1957年创办的延吉中学。
学校特色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学校特色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特色项目阶段。1984年学校被列为区重点中学。计算机特色项目形成,理科教学优势凸显,学生屡屡在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学科的国际、全国比赛中斩获奖项,并产生了上海市高考理科状元。
二是学校特色阶段。2003年,学校在杨浦区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依托上海理工大学合作办学,更名为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利用理工大学学科优势,学校进一步发展科技特色,逐渐形成了计算机、机器人、头脑om三大科技教育品牌,2008年学校被评为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大学合作
上理工附中努力创建具有理工大学附中特点、科技教育特色鲜明的特色高中,自主招生科技创新特长生,将正式录取的科技特长生编入科技教育创新试验班,同时探索与上海理工大学升学贯通可行性研究,开展工程特长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学校对接上海理工大学,形成了工程素养培育“1+3+1”特色课程群,即“工程素养培育通识”课程群、“工程与人文”课程群、“工程与技术”课程群、“工程与艺术”课程群及“工程实践体验”课程群,培育学生工程素养。
…更多「大学合作」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校社团
学校依托上海理工大学的优质教师资源,组建专业导师团队,指导学生主动探究、团队合作开展各类社团活动。学校拥有众多工程素养特色的学生社团,例如:头脑om三星社团、robot工作室、pcgt计算机爱好者二星社团等等。学校以社团活动为载体,通过项目引领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研究性学习,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科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外,专家导师团还帮助学生及时总结经验,写好研究性报告。例如:机械学院副院长钱炜教授作过《高中生研究性学习课题调研方法与成果报告》讲座。
教育方针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享有较高声誉的上海市特色高中。多年来,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形成特色培养特长方面取得可喜成绩。在德育方面,以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以家庭教育为特色,以实践教育为重点,以环境教育为切入口,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心理健康教育为辅助。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学校形成了计算机教学和科技教育特色。多年来考入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在重点中学中名列前茅。学生中有上海市高考理科状元。学生参加市级以上学科竞赛有200余人次得奖,并多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奥林匹克信息学竞赛,获铜牌一枚、金牌二枚。1999年延吉中学被评为上海地区唯一一所“第四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优秀参赛学校”。学校女子足球队在市、全国中学生足球比赛中多次荣获冠、亚军,成为上海市足球传统项目学校。
硬件设施
学校拥有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电化教室、图书馆、阅览室、资料室、餐厅、体操房、200米跑道、心理咨询室、二个计算机房,内设彩显电脑131台,图书馆藏书五万余册。学校建有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和计算机校园网。校园环境幽雅,常年花木繁茂,四季芬芳艳丽,是上海市绿化先进单位。
办学成果
所获荣誉
学校被评为杨浦区文明单位,杨浦区行为规范金座学校,上海市心理辅导实验学校,杨浦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上海市中学生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特色养成教育学校。
学生成绩
…更多「办学成果」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