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园公众号

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园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上海
公众号ID:usstsp55227622
公众号分类:科技
关于公众号:

“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园”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上海理工科技园有限公司,属于科技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展示“科技综合服务商”的内涵、形象,介绍科技园各类的服务内容、特色平台、政策信息、优秀企业和人物以及创业环境,是展现园区风采、提升企业价值、共享科技服务的平台。

开发/运营主体:上海理工科技园有限公司

关于主体:上海理工科技园有限公司是房地产业为主的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成立)。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园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园百科

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由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杨浦区人民政府,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发起建立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按一园多基地、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创办的。科技园位于上海市杨浦区翔殷路128号,地处上海市东部翔殷路、军工路一线。属于杨浦知识创新区总体规划中的东片高校集聚区和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滨江功能带。园区紧临已经通车的中环线高架路和翔殷路隧道,轨道交通8号线和大型公交枢纽站(位于军工路翔殷路中环线立交东南角)近在咫尺,交通辐射功能完善:向东经翔殷路隧道可快速抵达外高桥保税区。

园区介绍

科技园占地50926平方米,科技产业用房建筑面积约45000平方米,是一个低容积率的生态型科技研发基地。园区的总体定位是“先进制造业的科技引擎”,2006年11月,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园被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联合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根据园区的总体定位和产业导向,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分对外培训区、研发创新区和孵化创业区等三个区域,将大力引进先进制造业领域的企业总部、研发机构、市场营销部门

建园目的

深入贯彻“科教兴市”战略方针,以先进制造业为产业导向,紧密依托

上海理工大学的学科专业优势,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走高新技术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道路,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致力于营造先进制造业的研发空间和文化环境,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以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主导特色

地理位置

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总部翔殷路基地),位于翔殷路隧道和军工路中

环线的交接处。园区与上海理工大学军工路校区、五角场城市副中心、共青森林公园近在咫尺。园区所属区域是规划中的共青森林公园周边3平方公里生态型科技研发产业区。 园区紧邻翔殷路越江隧道浦西出入口。翔殷路隧道西接翔殷路、中环线,东连规划中的五洲大道,并与在建的上海崇明越江通道相接。从园区通过隧道可快速抵达张江高科技园区、外高桥保税区以及金桥出口加工区。未来上海北部,将形成一条贯穿浦西、浦东,由沪嘉高速—中环线——翔殷路隧道——五洲大道——崇明越江通道组成的交通大动脉。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园依托这一交通大动脉,将为长三角世界级制造基地提供有力的研发服务支撑。

园区规划

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上海理工大学、杨浦区人民政府、上海市科学

技术协会为贯彻“科教兴市”主战略,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同建设的大学科技园。建设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园是杨浦区实施“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方针,创建知识创新区的重要举措。

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总部翔殷路基地)位于黄浦江畔翔殷路隧道和军工路中环线的交接处,紧邻共青森林公园,占地50926平方米,科技产业用房建筑面积约45000平方米,是一个低容积率的生态型科技研发基地。

理工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坐落于上海市东北部、中环线和黄浦江之间,毗邻复兴岛和

共青森林公园。校园绿树环抱,红墙晖映,拥有上海高校中规模最大的市级优秀历史建筑群,共有20栋优秀大学建筑和15栋优秀别墅建筑列入上海市历史保护建筑名单,为广大师生提供了绝好的回眸历史、前瞻未来的人文景观。 位于杨浦区的军工路校区,源于1906年创办的沪江大学;位于徐汇区的复兴路校区,源于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学堂。1996年华东工业大学(原上海机械学院)与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上海理工大学。1999年上海光学仪器研究所并入学校。 2003年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划归上海理工大学管理。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近500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含双聘),国家级中青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国家级各类专家20余人。 学校设有15个学院、2个教学部,30个研究所,12个研究中心和3个研究院。在校生 21000 余人,其中研究生 4300余人,本科生16800余人,专科生近700人。学校根据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进行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和改造 ,现有56个本科专业;有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3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含自设);11个一级学科、5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3个领域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及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授予权。

基础设施

学校有“工业过程自动化”(与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共建)国家工程研 究中心、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光学仪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和“现代出版印刷实验教学中心”、“能源动力工程实验中心”三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基地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光学工程”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学校有“微创医疗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现代光学系统”上海市重点实验室、“数字传播科学”新闻出版总署重点实验室、“精密磨削技术”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重点学科(第三期)4个、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第五期)5个、机械工业重点学科7个。

科研项目

学校以科研促教学和以科研服务社会,科研项目包括 “863”计划、“ 973 ”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重点项目及省部级科研攻关项目。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被上海市经委认定为“ 上海市创意产业集聚区”,已经集聚了一批先进制造业为主的研发机构和企业,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搭建了平台。

办学传统

学校发扬中西合璧、海纳百川的办学传统,在最近20多年间,广泛参与国际间学术交流活动,与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爱尔兰等多个国家的44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与7个国家的20所大学建立了学生交换项目。

办学宗旨

学校坚持“立足上海,面向世界,育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努力培养 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工程型、应用型、管理型高素质人才。上海理工大学已成为了以工学为主,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协调发展的上海市属重点建设大学。展望新百年,上海理工大学将以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理工科大学为目标,使学校崛起于东海之滨,成为镶嵌于黄浦江畔的一颗璀璨明珠。

依托平台

上海市杨浦区

杨浦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的东北部,地处黄浦江下游。东、南面濒临黄浦江,由一代伟人邓小平亲笔题名的杨浦大桥一跨过江,与当今中国开发的热土——上海浦东新区紧紧相连,并成为杨浦的标志性建筑;西以大连路、大连西路、密云路、逸仙路与虹口区相邻;北以原江湾机场与宝山区接壤。区域面积为60·61平方公里,是中心城区面积最大的一个区。

园区文化

希望基金

上理工科技园“希望基金”是在上海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的指导下,设立上理工科技园分基金。

“希望基金”将汇集园区及园区所有企业捐赠给上海理工大学贫困在校学生的捐款,基金将通过长效机制,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加深加固学校、科技园与园区企业之间的凝聚力,体现三者的社会责任。

三个中心

基地辐射

蚌埠基地

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蚌埠基地,是由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蚌埠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建立的创业孵化与先进制造

业产业化基地。基地位于安徽省蚌埠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10万平方米,致力于打造先进制造业领域的创业孵化和产业化平台,整合利用合作各方的产业、资源、政策、科研、人才和产学研合作等优势,培育和孵化创业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蚌埠市和蚌埠高新区经济发展、安徽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泛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绩效评价

2021年10月21日,科技部、教育部发布国家大学科技园绩效评价结果,该科技园被评价为优秀。

公众号主体介绍上海理工科技园有限公司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园是由上海理工科技园有限公司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上海理工科技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由上海理工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与上海杨浦科技创新(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持股的园区运营企业。公司以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服务为核心,围绕高校资源与区域发展深度联动,通过建设高端医疗装备未来产业加速园等载体,推动新质生产力培育。截至2025年,企业注册资本5000万元,实缴资本5000万元,累计对外投资45家企业。公司曾承办“尚理人校友论坛”等校企联动活动,促进科技创新与校友创业融合。

发展沿革

2020年9月,上海理工大学总会计师赵明调研时指出,科技园是学校创新创业与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应抓住政策机遇,提升服务能力,为学校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并讨论了莘庄基地发展、科技成果对接等事项。2023年工作总结会议提出,2024年将重点推进大学科技园改革发展行动,建设高端医疗装备未来产业加速园,申报高质量孵化器和未来产业科技园,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运营管理

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李双全担任总经理期间建立多基地协同模式,包括蚌埠基地、南通基地等分支机构。2024年战略规划显示,企业服务与财务管理实行分项汇报机制,并通过年度表彰制度激励团队建设。

业务领域

核心业务涵盖产业加速园运营、知识产权服务(拥有10条商标信息及4项软件著作权)、招投标服务(参与7次招投标)等领域。截止2025年,公司对外投资了45家企业,控制了7家企业,构建医疗装备与高新技术产业生态圈。

社会合作

2019年联合主办“尚理人校友论坛”,邀请杰出校友分享创业经验,强化校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为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主体,承担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职能。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