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历史
学校前身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1952年,山西省土木工程学校创办。
1954年,学校更名为山西省建筑工程学校。
1958年,先后有大同建筑工程学校、太原建筑工程学校、山西省安装技工学校并入,学校曾升格为山西省建筑工程专科学校。
…更多「办学历史」介绍请查阅全文…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6月,有19个二级学院,开设42个本科专业、40个专科专业。
二级学院 | 专业名称 |
---|---|
建筑设计学院 | 建筑设计 |
建筑装饰工程 | |
计算机工程学院 | 计算机应用工程 |
会计学院 | 大数据与会计 |
经济学院 | 金融科技应用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
建筑工程学院 | 建筑工程 |
智能建造工程 | |
现代物流学院 | 物流工程技术 |
设备工程学院 | 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 | |
工程管理学院 | 工程造价 |
智能制造学院 | 电梯工程技术 |
交通工程学院 | 道路与桥梁工程 |
测绘工程技术 | |
艺术设计学院 | 视觉传达设计 |
环境艺术设计 | |
音乐舞蹈学院 | 舞蹈表演与编导 |
外国语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 | 应用英语 |
体育学院(体育教学部)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汽车工程学院 | 汽车服务工程技术 |
信息工程学院 | 物联网工程技术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
软件工程技术 | |
管理学院 | 人力资源管理 |
文法学院 | 法律 |
二级学院 | 专业名称 |
---|---|
建筑设计学院 | 建筑设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古建筑工程技术、石窟寺保护技术、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装饰方向)、旅游管理(历史文化旅游方向)、园林工程技术 |
交通工程学院 | 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铁道桥梁隧道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 |
汽车工程学院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计算机工程学院 | 计算机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数字媒体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 |
建筑工程学院 | 建筑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监理、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岩土工程技术、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 |
设备工程学院 |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工业设备安装工程技术 |
现代物流学院 | 智能交通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现代物流管理、工程物流管理、大数据与会计、财富管理 |
工程管理学院 | 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管理、建筑经济信息化管理、现代物业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道路养护与管理、土木工程检测技术、电梯工程技术 |
外国语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 | 应用英语(土木工程涉外方向) |
智能制造学院 |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智能工程机械运用技术、安全技术与管理、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教职员工1700余人,专任教师1200余人;近三年来,全职引进博士、专家、行业企业高工等高端人才110余人。学校着力打造以“双师型”为重点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70%以上。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 | 新能源汽车教学团队 |
国家级教学名师 | 冯美宇 |
山西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团队、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注:名单不全 |
教学建设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6月,学校获批山西省教育厅“交通低碳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交通厅“交通职教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与深圳科创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形成跨区域协同创新,与山西省教授协会合作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 | 新能源汽车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科研成果
…更多「学术研究」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徽
含义:校徽标志以“山”“西”两字上下组合为主体,笔画由中心向四周延伸,寓意本校作为山西省第一所公办本科职业大学,未来在此领域的探索成果必将惠及四方,为山西的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标志的“西”字部分包含着一双托举的手,表明了本校育人为本以“动手实操”的职业精神为办学特色;标志的中心是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此图案寓示着本校师生将以勇于突破的创新精神搏击长空,共同创造美好未来;标志中“山”字的左右两竖如同两把刻刀直指上方,蕴含着本校所倡导的精益求精、勇攀新高的工匠精神;同时标志融入了桥梁建筑的结构特征与集成电路的造型特点,从视觉上凸显本校以“工程科技”为主的专业属性。标志整体挺拔干练,如同一座矗立的巍峨高楼。“万丈高楼起于垒土”本校作为山西省第一所公办本科职业大学,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不断探索不断攀登,创造新的高峰。
…更多「校园文化」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