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西大学新闻学院公众号

山西大学新闻学院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山西
公众号ID:gh_337f27fdb35c
公众号分类:新闻 - 学校
关于公众号:

“山西大学新闻学院”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山西大学,属于新闻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山西大学新闻学院微信公众平台旨在宣传学院文化、展现学院特色、服务院内教师与学生用户。

开发/运营主体:山西大学

关于主体:山西大学是中国山西省公办高校。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山西大学新闻学院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山西大学新闻学院百科

山西大学新闻学院是山西大学的二级学院,2017年2月正式成立,院址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学院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是国家级卓越新闻人才培养基地和山西省委宣传部共建单位。

山西大学新闻专业始建于1981年,是国内最早设立的新闻人才培养单位之一。2017年学院成立后,先后与太原广播电视台、中国电信太原分公司共建5g融媒实验室,与中国新闻社山西分社联合成立小新创意工作室。2019年和2021年新闻学、广告学分别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在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立"科技与社会"招生方向,2024年3月获批成为山西省唯一高校类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报送单位。

办学历史

2014年6月26日,山西省部校共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山西大学会议中心举行。

2017年2月,山西大学新闻学院正式组建。

2017年5月12日,山西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新闻学院院长邢云文,新闻学院党委书记李俊杰、新闻系主任袁文丽一行三人到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访问。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张举玺,党委副书记孙保营,副院长郑素侠,院工会主席、新闻系主任周宇豪与客人进行了座谈并深入交流。

学术研究

2022年9月,山西大学新闻学院与太原广播电视台、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太原分公司共同举行5g融媒实验室共建合作签约仪式,携手推进5g智能媒体应用、传播产业发展。山西大学新闻学院将以此次合作签约作为新的起点,依托太原广播电视台、太原电信的技术力量和平台,在“5g+融媒体”领域开展全面深入合作,共建5g融媒实验室,实现高校、企业、媒体“产学研”合作的新跨越。

办学条件

专业设置

山西大学新闻学专业始建于1981年。2003年获批新闻学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获批新闻传播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2014年入选国家首批卓越新闻人才培养基地。2018年入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019年,新闻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在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博士点设立“科技传播史”博士招生方向。

广告学专业成立于1998年,经过发展,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教学研究体系,于2021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多年来,专业建立起抓中间、带两头的“杠铃式”教学模式,把提升学生人文综合基础作为主要抓手,带动学生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二者平衡发展。专业立足行业前沿,强调理论与实操并重。实验课是专业必修的一大方向,专业设有平面广告实验室、影视后期实验室、报编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四个实验室,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程实验,掌握基本技能。在课程设置上,以广告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为代表的理论课程与广告设计基础、广告设计与制作代表的实操课程在本科课程中占比相当,四年里课程由易到难有序递进,让学生的理论素养与实操能力同步提升。

师资力量

新闻学院拥有在校教职员工33人,其中专职教师22人,教授5人,副教授2人,一半以上拥有博士学位。学院还聘请多名中央和省内主要媒体行业专家担任特聘教授。2018年入选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形成以“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牵头、由山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一批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特色教学科研团队。

学科建设

2019年新闻学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新闻学院是国家首批卓越新闻人才培养基地,山西省委宣传部与山西大学共建单位,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1新闻学
2广告学
参考资料

教学建设

学院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李坤
党委副书记、院长庞慧敏
学术院长梁红艳
党委副书记任富东
副院长李彩霞
参考资料:

公众号主体介绍山西大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山西大学新闻学院是由山西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山西大学(shanxi university),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和大同市,中国办学历史最悠久高校之一,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部省合作共建高校”,111计划、101计划、英才计划、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学校前身是1902年5月创办的山西大学堂;1912年改名山西大学校;1918年确定为国立山西大学;1931年改名山西大学;1953年更名山西师范学院;1959年恢复山西大学校名;抗战期间,曾迁至晋南、陕西三原、秋林等地,1937年至1939年停办;1949年,中国大学理学院并入山西大学;1953年,取消山西大学建制;1959年,再度组建山西大学;1961年与山西师范学院合并,仍定名为山西大学;1962年,山西体育学院、山西艺术学院并入山西大学;1998年,成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大学;2005年,成为最早的一批省部共建大学;2012年,成为“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高校。2018年,成为教育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部省合建高校;2022年,跻身全国“双一流”大学。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坞城、东山、大东关、大同4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507·69亩,建筑面积154·48万平米;设有28个学院,本科专业87个;有17个博士后流动站,有在编教职工3255人,专任教师2285人,高级职称教师1421人;有全日制本科生25073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9525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588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1679人。

历史沿革

山西大学堂时期

山西大学堂与“令德堂”书院也有历史渊源。1882年(光绪二十八年),张之洞继任山西巡抚,针对山西“士气衰微而废其学”“此时唯苦人才不足”的情况,到任伊始,张即与学使王学庄商议,设“令德堂”书院。

1901年9月,山西巡抚岑春煊奉清政府“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设大学堂”令,将并州的晋阳书院和令德堂书院合并,筹办山西大学堂。(图册来源:)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5月,学校设有28个学院,开设87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文、史、哲、理、工、经、管、法、教、艺等10大学科门类。

山西大学本科专业
学院专业名称学位授予门类
山西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学
戏剧影视文学艺术学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历史学
旅游管理(数字文旅)管理学
山西大学哲学学院哲学哲学
伦理学哲学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管理学
国际政治法学
政治学与行政学 法学
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文学
法语文学
日语文学
俄语文学
翻译文学
德语文学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理学
教育学教育学
学前教育教育学
山西大学法学院法学法学
法学(监察法学)法学
山西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统计学理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理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理学
山西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进计算)工学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工学
人工智能工学
山西大学物理电子工程学院物理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理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工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学
电子信息工程工学
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工学
材料化学理学
化学理学
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理学
生物工程工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工学
山西大学杏花村学院(山西酿造产业研究院)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酿造)工学
山西大学合成生物学学院合成生物学工学
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科学工学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理学
环境工程工学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工学
生态学工学
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学
会计学管理学
经济学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
工商管理管理学
金融学经济学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教育学
运动训练教育学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学
山西大学音乐学院音乐表演艺术学
音乐学艺术学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艺术学
舞蹈编导艺术学
山西大学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
环境设计艺术学
美术学艺术学
雕塑艺术学
数字媒体艺术艺术学
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学
书法学艺术学
山西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文学
广告学文学
山西大学电力与建筑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工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工学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学
土木工程工学
智慧建筑与建造工学
工程造价工学
山西大学自动化与软件学院自动化工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工学
机械电子工程工学
软件工程工学
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文物全科)历史学
考古学历史学
文物与博物馆学历史学
山西大学三立学院(三立书院)物理学(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理学
山西大学初民学院文科试验班(文学+史学+哲学)-
理科试验班(应用化学+生物科学)-
工科试验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金融学)-
ppe(政治学+经济学+哲学)-
参考资料:

山西大学本科微专业
艺术与健康管理中医药与健康
参考资料:(截至2023年)

学科建设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拥有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4个省级教学科研团队。拥有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环保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

科研机构
类别名称
国家重点实验室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计算智能与中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复杂系统与数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激光碳监测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精细化学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co2减排与资源化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黄河流域资源增效减碳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环境保护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煤炭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山西省实验室山西省黄河实验室
生物医药与健康山西省实验室(筹)
山西省重点实验室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智能信息技术处理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生物工程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精细有机化学实验室
功能分子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运动与人体科学实验室
地产中药功效物质研究与利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实验室
特色植物资源研究与利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疾病防控的数学技术与大数据分析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医学分子细胞生物学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核酸生物农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流域地方性建成环境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煤基高端化学品绿色催化合成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山西省工程研究中心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工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药材ga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西省机器视觉与数据挖掘工程研究中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山西省先进激光检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山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光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西省微生物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西省环保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西省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西省工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西省风电机组监测与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西省级中试基地山西省智慧建筑与绿色建造技术中试基地
山西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平遥推光漆
山西民歌
“碗碗腔”皮影戏
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山西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
其他国家天元数学西北中心山西基地

创新团队
创新团队
类别名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团队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研究团队(张靖)
教育部创新团队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研究团队(张靖)
光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的量子效应研究团队(肖连团)
山西省高校优秀创新团队光学学科团队(彭堃墀)
科技哲学学科团队(郭贵春)
计算机科学团队(梁吉业)
环境分析化学及应用团队(董川)
原子与分子物理团队(贾锁堂)
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团队(行龙)
国学研究中心团队(刘毓庆)
方言与口传文化典藏研究中心团队(乔全生)
复杂系统团队(靳祯)
山西省科技创新团队煤化工下游c4工业链关键技术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赵永祥)
工业废弃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程芳琴)
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山西科技创新重点团队(梁吉业)
中药材品质评控与资源利用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秦雪梅)
参考资料:

研究成果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徽

校徽外层为校名及英文名称。内层以山西大学堂旧址的教学大楼为设计主体,并表明山西大学诞生的年代“1902”。指针指向八点,寓示山西大学如初升的朝阳,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整体设计既体现了建校初期就确立的“中西文化交融”深刻的历史内涵,又充分表现了“风雨春秋,百年沧桑,自强不息,千秋辉煌”创作主题。

校区情况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坞城校区、东山校区、大东关校区、大同校区等四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507·69亩,建筑面积154·48万平米。

坞城校区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坞城路92号

山西大学坞城校区现有多功能图书馆、文科楼、理科楼、艺术楼、环资楼、科技楼,校区内还设有北区、南区教工住宅楼,德秀公寓等。

大东关校区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截至2025年6月)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王仰麟
党委副书记、校长黄桂田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天才
山西省纪委监委驻山西大学纪检监察组组长、山西大学党委常委卢平
党委常委、副校长卢宇鸿、孙岩、郝平、 张靖
参考资料:

历任领导

历任校长(督办、监督)(截至2025年6月)
姓名职务任期
山西大学堂时期
姚文栋督办(1902年3月-1902年5月)
沈敦和督办(1902年5月-1906年7月)
杨熊祥监督(1904年春-1905年)
傅岳棻监督(1905年9月-1906年8月)
丁宝铨监督(1906年7月-1907年春)
解荣辂监督(1906年8月-1909年9月)
渠本翘监督(1909年9月-1910年3月)
胡钧监督(1910年3月-1912年2月)
国立山西大学时期
李镜蓉校长(1912年2月-1912年5月)
高时臻校长(1912年5月-1916年5月)
田应璜校长(1916年5月-1916年8月)
高时臻校长(1916年8月-1918年8月)
山西大学时期(1953年-1959年为山西师范学院)
王录勋校长(1918年8月-1937年11月)
冯纶代理校长(1939年10月-1939年12月)
阎锡山校长(1939年12月-1943年4月)
王怀明校长(1943年4月-1946年6月)
徐士瑚校长(1946年6月-1949年7月)
邓初民校长(1949年9月-1953年12月)
梁园东院长(1953年12月-1958年6月)
杨蕉圃代理院长(1958年6月-1959年9月)
焦国鼐校长(1959年9月-1966年,1978年3月-1980年2月)
甄华校长(1980年2月-1981年4月)
陈舜礼校长(1982年4月-1983年9月)
程人乾校长(1984年3月-1987年12月)
李镇西校长(1988年12月-1991年5月)
彭堃墀校长(1991年6月-2000年10月)
郭贵春校长(2000年10月-2012年8月)
贾锁堂校长(2012年8月-2018年9月)
参考资料:

校友情况

山西大学培养出了无数杰出的人才,这些校友的事迹无一不彰显着山西大学的优良传统和育人理念。

院士
姓名备注
王曰伦著名地质学家
申泮文著名化学家教育家翻译家科普作家
注:仅展示部分,排名不分先后

所获荣誉

学校荣誉
时间荣誉
2012年4月山西省2011年度定点扶贫先进单位
2022年5月山西大学量子精密测量团队荣获第14届“山西青年五四奖状”
2022年5月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团委被授予“山西省五四红旗团委”
2022年9月山西大学入选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名单
2022年10月山西大学被山西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命名为首批山西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2023年6月6日山西省文物局、山西大学申报的《考古学(文物全科)人才培养,让基层文保后继有人》入选2023年国家文物局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
2023年8月山西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被授予“2021—2022年度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2023年10月现代教育技术学院入选全国数字安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
2023年12月获评国家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2级资质
2024年4月12日2023年度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年度重要贡献单位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