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百科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前身是陕西师范大学体育系,创建于1964年,1998年成立体育学院。学院现设有体育系、运动系、公共体育教学部及运动生物学研究所,有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和课程教学论(体育)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教育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举办运动人体科学学位班,可授予硕士学位;有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现任院长史兵教授,党总支书记石海燕。
学院简介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现有教职工80余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0人,国际级裁判2人,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齐全,运动场馆设施一流,拥有现代化实验室、综合体育馆、游泳池和标准田径场。公共体育教学水平稳步提高,2001年获陕西省“高校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单位”称号。
学院科研氛围浓郁,学术水平在全国同类院校名列前茅。承担、参与省部级、校级重要课题20多项。在体育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各类学术论文90余篇,并参与“九五”国家重点教材编写工作及全国统编教材编写工作。除了运动人体科学和体育教育训练学等较强学科外,体育人文社会学是体育学院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学科。从1999年以来在核心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2002年第3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了“我国体育两大战略发展关系分析”一文,在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
办学历史
2023年11月18日,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西安校友工作站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陕西师范大学文津楼体育学院报告厅隆重举行。
现任领导
院长:万炳军(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党 委 书 记:曲洪刚
副书记:王一喆 副院长:高元元 张婧 郑传锋 刘芳
科研项目
旅游与环境学院黄春长教授主持的“汉江上游(南水北调水源区)万年尺度古洪水水文学研究”,资助金额218万元(项目批准号:41030637);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张成孝教授主持的“电化学发光成像分析仪的研制”,资助金额200万元(项目批准号:21027007);
院系设置
陕西师范大学现设有21个学院,2个基础教学部, 63个本科专业;有 12 个博士后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生物学、数学、物理学、地理学、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材料科学与工程), 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生物学、化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理学、哲学、理论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数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10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4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186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另有1 个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点,20 个硕士专业学位点(含工程硕士 8 个领域),国家现有 13个学科门类中该校学位授权点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医学、艺术等 11 个学科门类;有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历史地理学、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文学、动物学;省部级重点学科56个
序号 | 学科名称 | 序号 | 学科名称 | 序号 | 学科名称 | 序号 | 学科名称 |
1 | 中国哲学 | 15 | 文艺学 | 29 | 中国近现代史 | 43 | 生理学 |
2 | 宗教学 | 16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30 | 世界史 | 44 | 水生生物学 |
3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 17 | 汉语言文字学 | 31 | 基础数学 | 45 | 微生物学 |
4 | 国民经济学 | 18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32 | 声学 | 46 | 神经生物学 |
5 | 中国少数民族史 | 19 | 中国古代文学 | 33 | 无机化学 | 47 | 遗传学 |
6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20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34 | 分析化学 | 48 | 发育生物学 |
7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21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 35 | 有机化学 | 49 | 细胞生物学 |
8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22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36 | 物理化学 | 50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9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 23 |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 37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51 | 生物物理学 |
10 | 思想政治教育 | 24 |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38 | 自然地理学 | 52 | 生态学 |
11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25 | 历史地理学 | 39 | 人文地理学 | 53 | 材料学 |
12 | 教育学原理 | 26 | 历史文献学 | 40 |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 54 |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13 | 课程与教学论 | 27 | 专门史 | 41 | 植物学 | 55 | 应用化学 |
14 | 基础心理学 | 28 | 中国古代史 | 42 | 动物学 | 56 | 旅游管理 |
专业设置
教育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学前教育、经济学、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公共事业管理、哲学、社会学、法学、行政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化学、材料化学、生物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物理学、应用电子技术教育、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地理科学、环境科学、旅游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音乐学、舞蹈学、美术学、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绘画、表演、中国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文秘教育、对外汉语、思想政治教育、法学、新闻学、教育技术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编辑出版学、历史学、古典文献学、英语、俄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少数民族预科等。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约2800人,专任教师近 1600 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 80%多 ,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达49% 。专任教师中有教授300余人,副教授近500人,博士生导师 249 人,双聘院士3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5 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6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23人,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 2 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 8 人,国家级教学名师 2 人,全国优秀教师 6人,全国、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入选者 共2人,省级教学名师16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6 人,陕西省“ 三五”人才、“三秦学者”、“百人计划”等人才工程入选者 20 人。近年来,学校积极调整用人政策,聘请了近百名国内外著名学者作为兼职教授,其中有院士 10 余人。
专业招生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17495人、研究生 7595人,继续教育和网络教育学生 4 万余人,外国留学生 815人。
师范类:学前教育、教育学 、化学 、物理学 、应用电子技术教育、汉语言文学、文秘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历史学、 教育技术学(电化教育)、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 术、体育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音乐学、舞蹈学、美术学、生物科学、 地理科学、食品工艺教育;
本科生教育
陕西师范大学实行“2+2”本科人才培养模式。“2+2”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当今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和潮流,是学校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而作出的理性选择,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手段和重要途径。
学校“2+2”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原则上前两年按一级学科为基础的大类进行通识培养,学生主要学习通识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模块;后两年进行专业培养,学生主要学习专业课程模块、教师教育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实践教学模块。学生入学一年后实行一次专业分流,可在学科之间和学科内部重新选择专业(特殊专业除外),转入与转出比例均控制在10%以内(专业分流办法若有变化,按国家新政策执行)。学校“2+2”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通识培养有两个层面,第一个是学校层面的通识教育,主要体现在学校整体设计的通识模块的课程;第二个是学院层面的通识教育,主要体现在学院设计的学科基础模块课程。
教学成果
长期以来,学校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坚持以“三级三类”教学评估为主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狠抓教学管理 和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2000 年以来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5 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27 项,有 6 部教材入选“国家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获省部级以上优秀教材奖 6 项, 2 部教材入选教育部推荐使用的研究生教学用书, 6 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23 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12 个专业被评为省级名牌专业。
师大特色
学校从 2006 级本科生开始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培养理想和通专结合、文理渗透的原则,实施“2+2”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生前两年按一级学科为基础的大类进行通识教育,后两年进行专业培养。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六个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中部分学生实行免费师范教育。免费师范生可按照学校规定在师范专业范围内进行二次专业选择,有志从教并符合条件的非师范专业优秀学生,在入学一年后,可在教育部和学校核定的计划内转入师范专业,并按标准返还学费、住宿费,补发生活补助费。
附属机构
校设有教学实验性质的附中、附小、幼儿园,其中附中是陕西省重点中学,附小、幼儿园是省级示范小学和幼儿园。近年来,为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还与社会企业合办了锦园国际学校和金泰丝路花城学校。
学校是全国最早实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高校之一,并积极探索出了一条被誉为“陕西师大模式”的后勤改革之路,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教学单位
人文社科基础教学部 | ·理工科基础教学部 |
·政治经济学院 | ·化学化工学院 |
·教育学院 | ·心理学院 |
·音乐学院 | ·计算机科学学院 |
·旅游与环境学院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生命科学学院 | ·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
·文学院 | ·外国语学院 |
·历史文化学院 | ·体育学院 |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 ·美术学院 |
·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国际商学院 | ·远程教育学院 |
·教师干部教育学院 | ·国际汉学院 |
·民族教育学院 | - |
发展目标
向新世纪,陕西师范大学以西部大开发和教育大发展为契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正朝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一流大学的目标努力奋斗。
该校在网大2011中国大学排行榜排名55,武书连主持的《2011中国大学评价》排名60。
公众号主体介绍陕西师范大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是由陕西师范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陕西师范大学(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简称陕西师大、陕师大(snnu),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学校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入选国家“211工程”“双一流”“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是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首批“国优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首批试点高校、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成员。
陕西师范大学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1954年更名为西安师范学院,1960年与陕西师范学院合并,定名为陕西师范大学。1978年成为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2005年入选全国“211工程”建设高校,2007年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4年,入选国家“2011计划”,2017年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入选国家“111计划”。
截至2025年3月,陕西师范大学有长安、雁塔两个校区;有27个学院(部)和1个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开设69个本科专业;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个;有教职员工3442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9000余人,研究生12200余人,留学生600余人。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1944·08-1949·08)
陕西师范大学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944年成立的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和1945年建立的国立西北大学文学院的教育学系。
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创办于1944年,学校以西安市北城崇廉路37号前女子中学旧址为校址,聘请西北师范学院研究所休假教授郝耀东先生为校长(1948年8月辞职,由西北农学院副教授刘国安继任),于同年8月开始招生,专业设有国文、英语、史地、数学、理化五个科,学制三年。1946年秋,增设专修科,分文(国文、史地)、理(数学、理化)两科,系一年毕业速成班;同年,在汉中建立陕南分校,设中国语文和数学两个专业,学制一年半(翌年,改为二年制)。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3月,陕西师范大学设有27个学院(部)、1个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开设69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
陕西师范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学院(部) | 专业名称 |
---|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 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公共事业管理 |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 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 | 哲学、社会学、法学、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 |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含基地班)、秘书学、汉语国际教育 |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古典文献学、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世界史 |
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俄语、日语、翻译、法语 |
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音乐表演、音乐学、舞蹈学 |
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绘画、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书法学 |
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 |
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 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应用化学 |
陕西师范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化学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含基地班)、生物技术、生态学 |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 地理科学、旅游管理、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科学 |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运动训练 |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新闻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 |
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人工智能 |
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 经济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金融学 |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 | —— |
陕西师范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 | —— |
陕西师范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 法学系、政治与管理系、公共管理类(大一不分系) |
参考资料:(截至2025年4月)(官网简介页面与专业介绍页面数据不一致) |
学科建设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3月,陕西师范大学拥有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教育立法研究基地1个,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档案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1个,全国妇联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研究基地2个,其他省级平台70余个。
陕西师范大学重点科技创新平台一览表序号 | 名称 | 所属学院 | 立项时间 | 负责人 |
---|
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 |
1 | 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 生命科学学院 | 2008年6月 | 王喆之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 |
1 | 药用资源与天然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生命科学学院 | 2003年11月 | 闫亚平 |
2 | 应用表面与胶体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化学化工学院 | 2007年2月 | 薛 东 |
3 | 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 | 2011年12月 | 胡卫平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 |
1 |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06年6月 | 李玉虎 |
2 | 西部果品资源高值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 2019年10月 | 郭玉蓉 |
三、陕西省、农业农村部和西安市重点实验室(24个) |
1 | 陕西省果蔬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 1998年12月 | 张宝善 |
2 | 陕西省中药材规范化栽培与品种选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ga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生命科学学院 | 2003年1月 | 王喆之 |
3 | 陕西省文物修复与环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研究中心)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09年5月 | 李玉虎 |
4 | 陕西省大分子科学重点实验室 | 化学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05年3月 | 杨祖培 |
5 | 陕西省超声学重点实验室 | 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 2005年12月 | 林书玉 |
6 | 陕西省行为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 | 心理学院 | 2006年12月 | 游旭群 |
7 | 陕西省生命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 | 化学化工学院 | 2006年12月 | 张成孝 |
8 | 陕西省旅游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 |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 2016年5月 | 李君轶 |
9 | 陕西省能源新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16年10月 | 刘生忠 |
10 | 陕西省合成气转化重点实验室 | 化学化工学院 | 2018年12月 | 刘忠文 |
11 | 陕西省碳资源高效利用与污染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对象 | 化学化工学院 | 2018年12月 | 刘忠文 |
12 | 陕西省能源新技术工程实验室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15年10月 | 刘生忠 |
13 | 陕西省食品绿色加工与安全控制工程实验室 | 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 2015年12月 | 杨兴斌 |
14 | 陕西省旅游信息化工程实验室 |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 2015年12月 | 白 凯 |
15 | 陕西省教学信息技术工程实验室 | 计算机科学学院 | 2016年6月 | 王小明 |
16 | 陕西省中俄食品与健康科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 2016年9月 | 张华峰 |
17 | 陕西省污染暴露与生态环境健康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 2017年12月 | 李小平 |
18 | 陕西省谷物科学国际联合中心 | 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 2018年12月 | 胡新中 |
19 | 陕西省金属有机催化化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化学化工学院 | 2019年12月 | 高子伟 |
20 | 陕西区域创新与改革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 | 国际商学院 | 2017年11月 | 张治河 |
21 | 陕西省文化载体保护与文化传承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19年12月 | 杨祖培 |
22 | 农业农村部国家苹果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 | 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 2018年9月 | 郭玉蓉 |
23 | 西安市金属有机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 | 化学化工学院 | 2019年12月 | 高子伟 |
24 | 陕西省农产品贮藏加工危害因子风险评估实验室 | 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 2017年6月 | 杨兴斌 |
四、陕西师范大学校重点科研机构(22个) |
1 | 陕西师范大学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 | 生命科学学院 | 2007年12月 | 夏海滨 |
2 | 陕西师范大学脑与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 | 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 | 2007年12月 | 任 维 |
3 | 陕西师范大学流域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 2007年12月 | 吕 萍 |
4 | 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加工副产物深度开发与高值化利用重点实验室 | 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 2007年12月 | 李建科 |
5 | 陕西师范大学智能信息处理与信息安全实验室 | 计算机科学学院 | 2007年12月 | 李永明 |
6 | 陕西师范大学整合与应用动物学重点实验室 | 生命科学学院 | 2007年12月 | 黄 原 |
7 | 陕西师范大学智能感知与先进计算研究中心 | 计算机科学学院 | 2010年11月 | 吴晓军 |
8 | 陕西师范大学新能源材料研究所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14年1月 | 刘生忠 |
9 | href="http://gtzy·snnu·edu·cn/"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城镇化与国土环境空间模拟重点实验室 | 西北国土资源研究中心 | 2014年1月 | 曹小曙 |
10 | 陕西师范大学交叉过程感知与控制实验室 | 国际商学院 | 2014年1月 | 朱 青 |
11 | 陕西师范大学校园信息化技术研究院 | 后勤服务集团 | 2014年1月 | 王武海 |
12 | 陕西师范大学应用催化研究中心 | 化学化工学院 | 2015年2月 | 刘忠文 |
13 | 陕西师范大学科学教育仪器研究开发中心 | 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 2017年9月 | 张尊听 |
14 | 陕西师范大学文化教育智慧传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2018年6月 | 周明全 |
15 | 陕西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 | 远程教育学院 | 2018年7月 | 薛东前 |
16 | 陕西师范大学行星风沙科学研究院 |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 2018年7月 | 董治宝 |
17 | 陕西师范大学扶贫政策与评估研究中心 | 国际商学院 | 2018年11月 | 雷宏振 |
18 | 陕西师范大学现代基础数学理论重点实验室 |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 2019年7月 | 唐三一 |
19 | 陕西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重点实验室 | 计算机科学学院 | 2019年7月 | 杨 波 |
20 |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城镇复原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 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 2019年7月 | 周宏伟 |
21 | 陕西师范大学运动学习科学实验室 | 体育学院 | 2019年12月 | 史 兵 |
22 | 陕西师范大学畜产品质量控制工程中心 | 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 2019年12月 | 刘永峰 |
参考资料:(截至2019年12月) |
陕西师范大学部分其他科研平台类别 | 名称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 | 乌兹别克斯坦研究中心、阿富汗研究中心、土耳其研究中心、丝绸之路人文交流研究中心 |
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 | 民歌智能计算与服务技术文化和旅游部实验室 |
国家档案局重点实验室 | 感光与纸质等多种材质档案保护重点实验室 |
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 | 国家民委国别区域研究基地——环黑海研究中心 |
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 | 陕西师范大学西部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 |
全国妇联重点研究基地 | 陕西师范大学女性研究中心 |
国家旅游局研究基地 | 中国旅游研究院西部旅游发展研究基地 |
(截至2024年5月) |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3月,“十三五”以来,学校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及杰青、优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重点项目等160余项。荣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53项,5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科成果文库”;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650余篇咨询报告被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采纳。
陕西师范大学部分科研成果展示序号 | 团队 | 名称 | 备注 |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 张新科 | 《史记文学经典的建构之路》 | 2019年入选 |
沙武田 |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研究》 | 2012年入选 |
党圣元 | 《中国古代文体观念研究》 | 2022年入选 |
2023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 | 王喆之教授团队 | “陕西名优道地药材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建设及推广应用”成果 | 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周正朝教授团队 | “陕北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提质增效关键技术与应用”成果 | 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刘生忠教授团队 | “大尺寸钙钛矿单晶生长机制及其光电应用研究”成果 | 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
陈煜教授团队 | “高效直接醇类燃料电池阴阳极催化剂”成果 | 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赵奎教授团队 | “钙钛矿可控制备和光伏器件”成果 | 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李照副教授团队 | “食品安全危害因子快速荧光检测新策略新方法研究”成果 | 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5月) |
学术资源
…更多「学术研究」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文化
校徽由同心双圆构成,内圆上方为篆书“陕”、“师”、“大”三字的变构组合,下方为“1944”字样,代表建校时间;外圆为双廓线,圆内上方为鲁迅手稿集字“陕西师范大学”字样,下方为英文大写的校名全称。
校区情况
截至2023年12月,陕西师范大学建有长安校区、雁塔校区两个校区,占地2800亩。
雁塔校区
雁塔校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长安南路199号,古朴典雅、钟灵毓秀,主要承担本科一年级基础课和通识课教学以及教师教育、继续教育、远程教育、教师干部培训、留学生教育等任务。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截至2025年6月)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李晓兵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游旭群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石峰 |
党委副书记 | 卢胜利、罗永辉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任晓伟(援藏)、董治宝、周正朝(挂职)、陈新兵、王云博、李秉忠 |
党委常委 | 马晓云、李贵安 |
参考资料: |
历任校长
历任校长(截至2025年6月) 学校名称 | 党委书记 | 校长 |
姓名 | 任职时间 | 姓名 | 任职时间 |
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 | —— | —— | 郝耀东刘安国 | 1944·07-1948·081948·08-1949·05 |
西北大学师范学院 | —— | —— | 刘泽如 | 1949·08-1954·07 |
西安师范学院 | 刘泽如 | 1954·11-1960·12 | 刘泽如 | 1954·07-1960·12 |
陕西师范专科学校 | —— | —— | 原政庭 | 1954·08-1957·02 |
陕西师范学院 | 王鲁南 | 1957·11-1960·12 | —— | —— |
陕西师范大学 | 刘泽如 | 1960·12-1966·07 | 刘泽如 | 1960·12-1966·07 |
王志恒(革委会主任) | 1970·12-1973·11 | 王志恒(军代表、革委会主任) | 1970·11-1973·11 |
丛一平(革委会主任) | 1973·11-1977·06 | 丛一平(革委会主任) | 1973·11-1977·06 |
李 绵 | 1977·06-1983·11 | 李 绵 | 1977·06-1983·11 |
张肇民 | 1983·11-1987·09 | 陈立人 | 1983·11-1986·05 |
赵小松 | 1987·09-1993·09 | 王国俊 | 1986·05-1994·10 |
谢振中 | 1993·09-1994·10 | 赵世超 | 1994·10-2004·05 |
江秀乐 | 1994·10-2010·12 | 房 喻 | 2004·5-2014·5 |
甘晖 | 2010·12-2018·01 | 程光旭 | 2014·5-2018·01 |
程光旭 | 2018·01-2020·10 | —— | —— |
李忠军 | 2020·10-2024·09 | —— | —— |
参考资料: |
历任纪委书记(截至2025年6月)姓名 | 任职时间 |
---|
文普华 | 1958·08—1960·04 |
李剑刚 | 1963·05—1965 |
王周发 | 1978·08—1980 |
赵正 | 1980—1982·12 |
丁淑元 | 1983·03—1985·05 |
王周发 | 1986—1990 |
于明昌 | 1991·08—1994·10 |
陈文植 | 1994·10—1997·10 |
张建祥 | 1997·10—1999·05 |
张渭淮 | 1999·12—2012·06 |
马博虎 | 2015·08—2022·09 |
参考资料: |
校园环境
图书馆
雁塔校区图书馆建于1956年,古朴庄重。长安校区图书馆建于2004年,两校区图书馆总面积5·78万平方米。图书馆现有纸本藏书411万册(含资料室),其中馆藏古籍线装图书25万余册, 古籍善本700余部、 9,000 余册,有15部古籍善本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51部古籍入选了陕西省珍贵古籍名录;历代石刻拓片 12,000 余通;地方志亦收藏较为丰富,尤其是陕西地方志收藏较为完备。2009年,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被文化部授予“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称号,2016年被列为西安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教育博物馆
…更多「校园环境」介绍请查阅全文…
知名校友
学界
陕西师范大学部分学界知名校友名称 | 职务 |
---|
赵伟 | 美籍华人知名学者,澳门大学校长,获得12所名牌大学博士学位 |
傅伯杰 |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通讯院士,自然地理学、景观生态学家 |
戴琼海 |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
冯登国 |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信息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
张平祥 |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陕西省材料科学工程院党委书记 |
房喻 |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陕西师范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冯起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党委书记 |
李灿 |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
刘彦随 |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主任 |
白烨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
钟明善 | 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书画篆刻家,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
欧阳康 | 原中共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哲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
惠昌常 |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康震 |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
(截至2024年5月)(排名不分先后,仅部分列举) |
政界
陕西师范大学部分政界知名校友名称 | 职务 |
---|
徐田江 | 陕西师范大学2001级国际商学院校友。现任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
熊艳 | 中共成都市新津区委委员、常委、书记 |
张耕 |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曾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一级大检察官,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
李伟 | 现任战略支援部队政治委员,上将军衔 |
陈文律 | 越南留学生,曾任越南共产党中央思想文化部副部长,越南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 |
张伟 | 曾任陕西省政协副主席 |
白云腾 | 曾任陕西省人大常委,现任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
李冬玉 | 曾任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常委、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民建陕西省委员会主委,现任陕西省中华职业教育社主任。 |
田源 | 曾任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现任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 |
任军号 | 现任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康耀红 | 曾任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省科协主席,民盟中央常委、海南省委主委,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海南欧美同学会会长 |
张世全 | 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政治委员,党委书记,少将军衔 |
郭汉文 | 曾任陕西省农业厅副厅长、陕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 |
易炼红 | 第二十届中央委员,浙江省委书记 |
曲青山 | 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 |
杨培君 | 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建中央常委、自治区主委 |
高选民 | 现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
徐新荣 | 现任陕西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
王绚 | 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委,青海省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委、青海省委主委,青海省中华职教社主任 |
(截至2024年5月)(排名不分先后,仅部分列举) |
其他
陕西师范大学部分其他校友名称 | 职务 |
---|
聂新勇 | 上海众合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勇教育基金会理事会主席 |
刘兴胜 | 西安炬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
(截至2024年5月)(排名不分先后,仅部分列举) |
所获荣誉
时间 | 荣誉 |
---|
2018年1月 | 在2017年陕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案评选活动中获评“优秀组织奖” |
2021年5月 | 获评全省教育系统“文明校园” |
2022年2月 | 入选教育部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高校名单 |
2022年3月 | 入选陕西省2021年度“双百工程”先进单位拟表彰名单 |
2023年2月 | 荣获2022年“陕西省高校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
2023年2月 | 荣获“陕西省节水型高校”称号 |
2024年3月 | 获评微博“2023最具贡献力高校" |
2024年4月 | 荣获“高校政府采购十佳集体” |
(截至2024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