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与开发
2018年漳州市通过引入第三方资本对危废土楼实施保护性改造,由福建乌托邦置业有限公司主导开发,将传统土楼功能转型为文旅综合体。该项目由中国美术学院承担整体规划设计,在保留原有建筑形制基础上融入现代创作思维,形成土楼修复改造示范案例。
建筑布局与特色
建筑群现存七座核心土楼:
外楼:作为游客服务中心
船楼:展现特殊船型建筑结构
顺兴楼:设置宗族博物馆,展示闽南家族文化
光辉楼:改建为民俗博物馆
潭角楼:保留原始居住功能
大学楼:学术交流场所
竹林楼:艺术创作空间
新建部分包含两座现代风格辅楼及200米艺术长廊,通过钢木结构与传统夯土墙形成新旧对话。
自然景观与艺术融合
建筑群北依狮尾山,南临潭角河,利用地形高差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层次。设计团队通过以下手法实现艺术融合:
保留土楼夯土墙、瓦屋面等传统元素
运用玻璃幕墙、钢结构等现代材质对比
调整建筑高度与山体轮廓线呼应
设置观景平台强化河岸景观渗透
这种改造方式使土楼群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文化地标。
功能与配套设施
作为综合性文旅项目,田中赋土楼群具备:
文化展示功能:宗族博物馆系统展示族谱、祭祀器具等文物,民俗博物馆陈列闽南传统农具、服饰等展品
艺术创作功能:设立固定写生区域,年均接待美术院校师生超5000人次
旅游服务功能:配备标准化停车场、导览系统及休憩设施
学术研究功能:定期举办土楼建筑修复技术研讨会
项目通过"以用促保"模式,探索传统建筑活态保护新路径,日均接待游客量达8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