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山西省机械制造工业学校
1952年,山西省工业厅创办山西省机械制造工业学校;1953年,划归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更名为第一机械工业部太原机器制造学校;1955年,汉口机器制造学校(后并入武汉理工大学)锻冲专业师生全部并入、长春汽校(后并入吉林大学)锻压专业教师全部并入。太原重型机械学院
1960年,更名为太原重型机械学院;1965年,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沈阳机电学院(现沈阳工业大学)起重运输机械专业师生全部并入;1998年,学校改为教育部与山西省共建共管,以山西省管理为主。太原科技大学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3月,学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法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等8大学科门类、共计63个专业,截至2025年6月,学校设有21个院系。院系 | 专业名称 | 学位授予学科门类 |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电子工程 | 工学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工学 | |
车辆工程 | 工学 | |
工业设计 | 工学 | |
机器人工程 | 工学 |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工学 |
自动化 | 工学 | |
电子信息工程 | 工学 | |
智能装备与系统 | 工学 | |
通信工程 | 工学 | |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工学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工学 | |
能源化学工程(含煤层气方向) | 工学 | |
制药工程 | 工学 |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 | 工学 |
材料加工 | 工学 | |
焊接冶金 | 工学 |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经济学 | 经济学 |
市场营销 | 管理学 | |
会计学 | 管理学 | |
工业工程(含标准化方向) | 管理学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工学 |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文学 |
日语 | 文学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软件工程 | 工学 |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
物联网工程 | 工学 | |
环境与资源学院 | 环境科学 | 工学 |
环境工程 | 工学 | |
环保设备工程 | 文学 | |
环境生态工程 | 文学 | |
资源环境科学 | 工学 | |
生物工程 | 工学 | |
安全与应急管理工程学院 | 安全工程 | 工学 |
应急技术与管理 | 工学 | |
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 | 车辆工程 | 工学 |
交通运输 | 工学 | |
交通工程 | 工学 | |
物流工程 | 工学 | |
智慧交通 | 工学 | |
应用科学学院 | 工程力学(国家特色) | 工学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
应用统计学 | 理学 | |
数据计算及应用 | 理学 | |
法学院 | 法学 | 法学 |
设计与艺术学院 | 视觉传达设计 | 艺术学 |
产品设计 | 艺术学 | |
环境设计 | 艺术学 | |
绘画 | 艺术学 | |
人文社科学院 | 社会工作 | 法学 |
继续教育学院 |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 | 教育学 |
体育学院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教育学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法学 |
哲学 | 哲学 | |
国际教育学院 | - | 教育学 |
研究生学院 | - |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3月,学校设有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分别为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控制科学与工程;拥有工商管理(mba)、法律、社会工作、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交通运输、工程管理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时,学校拥有1个山西省省级“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2个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3个山西省省级重点学科和17个山西省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学校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化学4个学科位列esi全球前1%。截至2025年6月,机械工程学科在中国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排名b级。类别 | 学科名称 | 年份 |
---|---|---|
山西省省级“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 | 机械工程学科 | 2017 |
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 | 重型与轨道交通装备学科群、清洁能源与现代交通装备关键材料及基础件学科群 | - |
山西省重点学科 |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 2018 |
山西省省级重点建设学科 | 冶金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力学、光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设计学、法学、社会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和化学工程与技术 | 2018 |
esi全球前1% | 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化学 | - |
参考资料: |
学科门类 | 学科代码 | 授权点 | 所属学院 | 授权级别 |
---|---|---|---|---|
工学 | 0802 | 机械工程 | 机械工程学院 | 一级 |
工学 | 080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一级 |
工学 | 0811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一级 |
参考资料: |
学科门类 | 学科代码 | 授权点 | 所属学院 | 授权级别 |
---|---|---|---|---|
工学 | 080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一级 |
工学 | 0806 | 冶金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一级 |
工学 | 0811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一级 |
工学 | 0808 | 电气工程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一级 |
工学 | 0810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一级 |
工学 | 0802 | 机械工程 | 机械工程学院 | 一级 |
法学 | 0301 | 法学 | 法学院 | 一级 |
法学 | 0305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一级 |
理学 | 0701 | 数学 | 应用科学学院 | 一级 |
工学 | 0801 | 力学 | 应用科学学院 | 一级 |
工学 | 0803 | 光学工程 | 应用科学学院 | 一级 |
工学 | 08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一级 |
工学 | 0835 | 软件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一级 |
工学 | 0830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一级 |
管理学 | 1201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一级 |
工学 | 0817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 一级 |
工学 | 0703 | 化学 |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 一级 |
经济学 | 0201 | 理论经济学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一级 |
艺术学 | 1305 | 设计学 | 艺术学院 | 一级 |
参考资料: |
学科门类 | 学科代码 | 授权点 | 领域 | 授权级别 |
---|---|---|---|---|
工学 | 0854 | 电子信息 | 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控制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 | 一级 |
工学 | 0855 | 机械 |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 一级 |
工学 | 0856 | 材料与化工 | 材料工程、化学工程 | 一级 |
工学 | 0857 | 资源与环境 | 安全工程 | 一级 |
工学 | 0858 | 能源动力 | 电气工程 | 一级 |
工学 | 0861 | 交通运输 | 交通运输工程 | 一级 |
管理学 | 1256 | 工程管理 | 物流工程、工业工程 | 一级 |
法学 | 0351 | 法律硕士 | 法律硕士 | 一级 |
法学 | 0352 | 社会工作 | 社会工作 | 一级 |
管理学 | 1251 | 工商管理 | 工商管理 | 一级 |
参考资料: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49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3人,硕士生导师793人,集聚了一批杰出青年人才、长江学者、百千万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和山西省高等学校131领军人才工程优秀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青年学术带头人、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高校131领军工程人才、等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类别 | 名单 |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黄庆学 |
教育部长江学者 | 胡季帆 |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 胡季帆、黄庆学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 胡季帆、杨昌平、卫英慧、王安红 |
山西省高等学校131领军人才工程优秀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 | 孟文俊,周存龙、杜晓钟、杨瑞刚、郭一娜、刘立群、蔡江辉 |
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 | 楚志兵 |
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 | 桂海莲、何秋生、林金保、李传亮、郭一娜、蔡江辉、崔志华 |
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优秀人才 | 桂海莲、王效岗、李晋红、李传亮、邱选兵、谢刚、郭一娜、刘立群、石慧、乔彬 |
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 孟文俊、周存龙、杜晓钟、高有山、王效岗、王安红、谢刚、刘立群、蔡江辉 |
省级教学团队 | 液压技术教学团队、起重机械教学团队、 |
教学建设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6个,省级品牌专业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7个,山西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点专业1个。另有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9门。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虚拟教研室建设项目1个、省级认定产业学院2个、山西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4个,山西省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个。项目 | 名单 |
---|---|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力学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 | 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教育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 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机械实验教学中心 |
合作交流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8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2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21个;省级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1个;省级中试基地1个;其他类型平台15个。级别 | 科研机构 | |
---|---|---|
国家协同创新中心 | 重型机械装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冶金设备设计理论及技术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山西省金属轧制精整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重型机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 智能物流装备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 金属材料成形理论与技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
磁电功能材料及应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 先进控制与装备智能化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 |
冶金设备设计理论及技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 ||
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山西省先进制造技术网上合作研究中心 | 山西省装备数字化与故障预测工程研究中心 |
山西省现代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山西省机械行业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 | |
山西省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山西省物料仓储与装卸输送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山西省镁及镁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山西省重载装备作业智能化与机器人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 |
山西省大型铸锻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山西省智能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
山西省现代焊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山西省新能源车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山西省重大装备液压基础元件与智能制造工程研究中心 | ||
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 | 智能物料搬运装备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 | 冶金连铸与轧制技术及装备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 |
大数据分析与并行计算山西省科技创新团队 | 材料精确成形理论与技术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 | |
2d/3d视频通信与图像识别山西省科技创新培育团队 | ||
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创业研究院 |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 |
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研究中心 | ||
山西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 太原重型机械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 山西省关键基础材料协同创新中心 |
山西省互联网+3d打印协同创新中心 | ||
参考资料: |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国家科学进步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近五年获省部级奖励58项、成果转化233项、授权专利1400余项、出版专著121部、牵头和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45项,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167项,各类项目总数2500余项,科研项目总经费近8亿元。项目类别 | 项目名称 | 年份 |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大吨位系列履带起重机关键技术与应用》(二等奖) | 2013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 《基于疲劳寿命的通用桥式起重机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 | 2011-201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镁铝复合板短流程轧制及其壳体构件一体化成形新方法新技术研究》 | 2019 |
国家自然学科基金-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 | 《金属板材滚动剪切复合连杆机构设计理论及控制系统研究》 | 2014 |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 | 《4300mm宽厚板轧制技术与成套设备研制与应用》(二等奖) | 2019 |
实用新型专利 | 基于身份证开锁的物联网电子锁系统 | 2020 |
学术资源
…更多「学术研究」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名
太原科技大学,1960年4月名为太原重型机械学院,2004年4月更名为太原科技大学。
校徽
学校徽志为双圆套环,徽志内环正中由英语大写字母“u”和“螺旋式上升电子箭头”组成,其中,“u”代表“university”,表示大学之意,“螺旋式上升电子箭头”表示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内环下方是“1952”字样,表示学校于1952年建立。外环上方是毛体“太原科技大学”,下方是英文“taiyu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更多「校园文化」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区情况
主校区
主校区办学地点位于太原市万柏林区窊流路66号,又分为东区和西区(新校区)。主校东区是学校历史最悠久的校区,这里有着科大最具代表性的仿欧式建筑—图书馆。主校西区教学楼呈环形,abcd四座教学楼环绕串通,风雨操场位于教学楼西侧。
南校区
…更多「校区情况」介绍请查阅全文…